混合射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472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合射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射流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ー种混合射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中心射流系统,它是指射流系统的喷嘴、喉管和扩散管位于同一轴线上,而吸入管旁置,引射流体(即被吸流体)在射流系统内要改变方向。但是因为喉嘴距小,混合室的吸入ロ较小,不适于吸入较大颗粒的流体。环形多喷嘴射流系统则是指射流系统的吸入管、喉管和扩散管位于同一轴线上,喷嘴环绕在吸入管的末端,引射流体在射流系统内不用改变流向,特别适于吸入含有较大固体颗粒的流体,而由于其可达到的真空度高,使其具有自吸性能,在汽水分离中具有比中心射流系统更大的优势,所以采用“轴流、环流混合式”在设计灵巧利用各自的优点弥补对方的缺点,使得射流系统的效率达至1J最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的混合射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ー种混合射流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吸入管、喉管和扩散管,所述的吸入管、喉管和扩散管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所述的吸入管侧壁上设有第一入流管,在吸入管中心沿中轴线设有轴流喷嘴,所述的第一入流管和轴流喷嘴管路连接;在喉管与扩散管接触部的喉管外围形成环流喷嘴,环流喷嘴与扩散管相对,在喉管侧壁上设有与环流喷嘴相连接第二入流管。上述的混合射流装置中,所述的扩散管出ロ处管路连接有排出管。上述的混合射流装置中,所述的扩散管与排出管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在排出管与扩散管之间的排出管外壁上由上至下依序设有外螺纹螺母、垫片和第一高压密封垫圈,所述的排出管与喉管通过外螺纹螺母连接,所述的扩散管与喉管内孔出口相对应。上述的混合射流装置中,所述的扩散管外壁上设有定位凹槽,在定位凹槽内设有第二高压密封垫圈。上述的混合射流装置中,所述的扩散管的扩散角角度为5 8°。上述的混合射流装置中,所述的轴流喷嘴与第一入流管套接,在轴流喷嘴与第一入流管的接触部设有第三高压密封垫圈。上述的混合射流装置中,所述的喉管与吸入管之间的接触部设有第四高压密封垫圈,所述的喉管与吸入管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上述的混合射流装置中,所述的吸入管内设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吸入管处设置轴流喷嘴,同时在喉管出口处设置环流喷头,两者配合达到双引流效果。采用轴流和环流相配合的方式,相互弥补缺点,減少腔体内涡流的产生,从而达到增强射流系统工作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工作可靠和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特别适合水下、放射、易燃和易爆等危险的工作场合,是ー种具有很大经济效益的通用设备。

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I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吸入管I、第一入流管la、喉管2、第二入流管2a、扩散管3、轴流喷嘴4、环流 喷嘴5、排出管6、外螺纹螺母7、垫片8、第一高压密封垫圈9、第二高压密封垫圈10、第三高压密封垫圈11、第四高压密封垫圈12、过滤网13。
具体实施方式
參阅图I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混合射流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吸入管I、喉管2和扩散管3,所述的吸入管I、喉管2和扩散管3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混合物的杂质大小差别很大,为防止大块颗粒堵塞喉管2,在吸入管I内设有过滤网13,限制太大颗粒进入。在吸入管I侧壁上设有第一入流管la,在吸入管I中心沿中轴线设有轴流喷嘴4,所述的第一入流管Ia和轴流喷嘴4管路连接;在喉管2与扩散管3接触部的喉管2外围形成环流喷嘴5,环流喷嘴5与扩散管3相对,在喉管2侧壁上设有与环流喷嘴5相连接第二入流管2a,在扩散管3出ロ处管路连接有排出管6,在本实施例中,扩散管3与排出管6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在排出管6与扩散管3之间的排出管6外壁上由上至下依序设有外螺纹螺母7、垫片8和第一高压密封垫圈9,所述的排出管6与喉管2通过外螺纹螺母7连接,所述的扩散管3与喉管2内孔出ロ相对应;进ー步地,在扩散管3外壁上设有定位凹槽,在定位凹槽内设有第二高压密封垫圈10。同时,所述的扩散管3的扩散角角度为5 8。,这种结构使得流体的局部阻カ损失最小。为了密封的稳定性及效果更好,在轴流喷嘴4与第一入流管Ia套接,在轴流喷嘴4与第一入流管Ia的接触部设有第三高压密封垫圈11。并且,喉管2与吸入管I之间的接触部设有第四高压密封垫圈12,所述的喉管2与吸入管I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工作吋,高速工作流体在第一入流管Ia和第二入流管2a的导流下通过轴流喷嘴4和环流喷嘴5喷出,由于射流和空气间的粘滞作用而带走空气,在喷嘴附近形成真空,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汽水混合物从吸入管I被吸入,并在喉管2与工作流体完成能量交換,在扩散管3流速降低压カ升高后从排出管6排出。
权利要求1.ー种混合射流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吸入管(I)、喉管(2)和扩散管(3),所述的吸入管(I)、喉管(2)和扩散管(3)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管(I)侧壁上设有第一入流管(Ia),在吸入管(I)中心沿中轴线设有轴流喷嘴(4),所述的第一入流管(Ia)和轴流喷嘴(4)管路连接;在喉管(2)与扩散管(3)接触部的喉管(2)外围形成环流喷嘴(5),环流喷嘴(5)与扩散管(3)相对,在喉管(2)侧壁上设有与环流喷嘴(5)相连接第二入流管(2a)。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散管(3)出口处管路连接有排出管(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散管(3)与排出管(6)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在排出管出)与扩散管(3)之间的排出管(6)外壁上由上至下依序设有外螺纹螺母(7)、垫片(8)和第一高压密封垫圈(9),所述的排出管¢)与喉管(2)通过外螺纹螺母(7)连接,所述的扩散管(3)与喉管(2)内孔出口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散管(3)外壁上设有定 位凹槽,在定位凹槽内设有第二高压密封垫圈(10)。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所述的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散管(3)的扩散角角度为5 8°。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流喷嘴(4)与第一入流管(Ia)套接,在轴流喷嘴(4)与第一入流管(Ia)的接触部设有第三高压密封垫圈(11)。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喉管(2)与吸入管(I)之间的接触部设有第四高压密封垫圈(12),所述的喉管(2)与吸入管(I)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管(I)内设有过滤网(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射流装置,属于射流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依序连接的吸入管、喉管和扩散管,所述的吸入管、喉管和扩散管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所述的吸入管侧壁上设有第一入流管,在吸入管中心沿中轴线设有轴流喷嘴,所述的第一入流管和轴流喷嘴管路连接;在喉管与扩散管接触部的喉管外围形成环流喷嘴,环流喷嘴与扩散管相对,在喉管侧壁上设有与环流喷嘴相连接第二入流管;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的混合射流装置;用于水下、放射、易燃和易爆等危险的工作场合的射流。
文档编号B01F5/02GK202590658SQ2012202178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潘江海 申请人:潘江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