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49540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其中,有机废气处理设备通过吸附设备对印刷设备排放的有机废气进行过滤处理使有机废气分离成溶剂混合气体和尾气,并通过排气管排出所述尾气;而过滤后的溶剂混合气体由负压加温装置进行负压和加温处理,并将溶剂混合气体送入解析冷凝装置中使溶剂混合气体冷凝成液体;之后由解析加热装置根据液态溶剂混合气体中各混合物的沸点加热液态溶剂混合气体,使液态溶剂混合气体分离成若干气态回收物;再由冷凝回收装置将所述若干气态回收物冷凝成液体并回收,本实用新型只需低成本就能使印刷设备的废气符合排放标准满足环保要求,而且分离后的溶剂混合气体能够按成份回收,节省大量的材料成本。
【专利说明】四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印刷企业在凹版印刷生产时,需要在油墨中加入大量的溶剂(如,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醇、乙酸丁酯等),以调整油墨的粘度、触变性、流动性等,使油墨更加适合于印刷生产。同时,凹版印刷油墨本身就是液态油墨,油墨中也存在大量的溶剂。生产过程中油墨从印版转移到纸张表面后,需要对纸张进行烘干处理使油墨固化在印品上,在烘干处理的过程中溶剂全部挥发,形成有机废气,废气会通过印刷设备的排风管排出,直接排放空气中,将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对印刷设备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处理。
[0003]目前,一般采用吸附塔过滤或者燃烧的方法来处理有机废气,使排放气体符合排放标准。其中,在采用吸附塔处理废气时,需在吸附塔中加入活性碳,利用活性炭吸附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饱和后,使用水蒸汽和或者氮气来脱附活性炭中的溶剂混合气体有机溶剂分子,这种方式需要定期更换吸附塔中的活性碳,其成本高。采用水蒸气脱附工艺,会导致回收的溶剂中含水量过高,不能直接用于再生产使用。采用氮气脱附工艺,还需要增加制氮机,成本高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这种废气处理效果不理想;在采用燃烧方式处理有机废气时,需要在废气中混入天然气点燃,使混合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但这种方式需要混入天然气,其成本也比较高,而且直接排放二气化碳,引起温室效应,也不利于环保。
[0004]另外,上述的有机废气中大部分为挥发的溶剂,如果能够有效回收这些溶剂,使其能够重复利用,将给企业节约购买成本。

【发明内容】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对印刷设备排放的有机废气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而且还能回收有机废气中的溶剂。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与印刷设备的排风口连接,其包括:
[0008]用于输入印刷设备排出的有机废气的进气管;
[0009]用于对所述有机废气进行过滤处理使有机废气分离成溶剂混合气体和尾气的吸附设备,其中所述溶剂混合气体吸附在吸附设备的分子筛上;
[0010]用于排出所述尾气的排气管;
[0011]用于将所述吸附在分子筛上溶剂混合气体通过负压和加温处理,使溶剂混合气体脱附,并将溶剂混合气体送入解析冷凝装置的负压加温装置;
[0012]用于使溶剂混合气体冷凝成液体的解析冷凝装置;[0013]用于根据溶剂混合气体中各混合物的沸点加热冷凝后的溶剂混合气体,使混合物分离成若干气态回收物的解析加热装置;
[0014]用于将所述若干气态回收物冷凝成液体并回收的冷凝回收装置;
[0015]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印刷设备的排风口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吸附设备的进气口连通,吸附设备的出气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吸附设备的进气口还与所述负压加温装置连通,所述负压加温装置、解析冷凝装置、解析加热装置和冷凝回收装置依次连接。
[0016]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中,所述吸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吸附模组,所述吸附模组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尾气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探测器;所述有机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控制进气管的气流通断的第一控制阀,至少两个用于控制排气管的气流通断的第二控制阀和用于根据探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相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状态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探测器、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装设于进气管上,第二控制阀装设于排气管上。
[0017]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中,所述吸附模组包括一级吸附塔和与一级吸附塔连通的二级吸附塔,所述一级吸附塔和二级吸附塔中均设置有用于过滤有机废气的分子筛。
[0018]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中,所述解析冷凝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溶剂混合气体的第一冷凝盘管,用于对所述第一冷凝盘管进行降温处理的第一冷风机;所述第一冷凝盘管的一端与负压加温装置连通,第一冷凝盘管的另一端与解析加热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冷风机位于第一冷凝盘管的一侧。
[0019]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中,所述解析加热装置包括解析加热罐和用于对解析加热罐加压处理的加压泵;所述解析加热罐与解析冷凝装置和冷凝回收装置连通,所述加压泵装设于所述解析加热罐上;
[0020]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二加热组件,用于检测加热温度的温度感应器和用于控制加热温度的温控器;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装设于所述解析加热罐上,所述温控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温度感应器。
[0021]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中,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若干气态回收物的第二冷凝盘管、用于对所述第二冷凝盘管进行降温处理的第二冷风机和用于回收溶液的储液罐,所述第二冷凝盘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解析加热装置,第二冷凝盘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罐,所述第二冷风机位于所述第二冷凝盘管的一侧。
[0022]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中,所述储液罐包括用于回收水的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与第二冷凝盘管的另一端连通。
[002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通过吸附设备对印刷设备排放的有机废气进行过滤处理使有机废气分离成溶剂混合气体和尾气,并通过排气管排出所述尾气;而过滤后的溶剂混合气体由负压加温装置进行负压和加温处理,并将溶剂混合气体送入解析冷凝装置中使溶剂混合气体冷凝成液体;之后由解析加热装置根据液态溶剂混合气体中各混合物的沸点加热液态溶剂混合气体,使液态溶剂混合气体分离成若干气态回收物;再由冷凝回收装置将所述若干气态回收物冷凝成液体并回收,本实用新型只需较低的成本就能使印刷设备的废气符合排放标准满足环保要求,而且分离后的溶剂混合气体能够按成份回收,从而能重复利用,为生产制造商节省大量的材料成本。【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的原理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中的解析冷凝装置、解析加热装置和冷凝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与印刷设备的排风口连接,用于对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进行处理,请参阅图1,其包括进气管10、吸附设备20、排气管30、负压加温装置40、解析冷凝装置50、解析加热装置60、冷凝回收装置70和加热装置90。
[0029]所述进气管10的一端与所述印刷设备的排风口(图中未示出)连通,进气管10的另一端与吸附设备20的进气口连通,用于输入印刷设备排出的有机废气,并使有机废气进入吸附设备20中,由吸附设备20对所述有机废气进行过滤处理使有机废气分离成溶剂混合气体和尾气,溶剂混合气体分子吸附在吸附设备20的分子筛上,所述吸附设备20的出气口与所述排气管30连通,使吸附设备20分离的尾气从排气管30排出。
[0030]所述吸附设备20的进气口还与所述负压加温装置40连通,所述负压加温装置40、解析冷凝装置50、解析加热装置60和冷凝回收装置70依次连接。通过吸附设备20过滤分离出来的溶剂混合气体,由负压加温装置40产生的负压,从吸附设备20的进气口进入负压加温装置40中,同时由负压加温装置40进行加温处理,在负压加温装置40的加温加压空气作用下,将吸附设备20上吸附的有机气体分子脱附,形成溶剂混合气体,并将溶剂混合气体送入解析冷凝装置50中,由解析冷凝装置50将溶剂混合气体冷却成液体。
[0031]所述解析加热装置60根据溶剂混合气体中各混合物的沸点加热冷凝后的溶剂混合气体,使混合物分离成若干气态回收物,再由冷凝回收装置70将所述若干气态回收物冷凝成液体并回收。
[0032]所述加热装置90用于给负压加温装置40和解析加热装置60提供热源,该加热装置可采用传统电加热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太阳能加热,可有利用能源,节省电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90包括菲尼尔透镜、真空管、储存组件和第一加热组件,采用菲尼尔透镜聚焦加热方式,通过菲尼尔透镜聚焦太阳能加热真空管,并由储存组件热量,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位于负压加温装置40中,用于给负压抽取的溶剂混合气体加热。
[0033]其中,所述吸附设备20包括:至少两个吸附模组201,在一个吸附模组201吸附饱和时,切换到另一吸附模组201进行吸附工作。为了实现智能控制,所述吸附模组201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尾气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探测器80,所述有机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控制进气管10的气流通断的第一控制阀202,至少两个用于控制排气管30的气流通断的第二控制阀203和用于根据探测器80的检测结果,控制相应的第一控制阀202和第二控制阀203的启闭状态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0034]所述控制装置与探测器80、第一控制阀202和第二控制阀203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202装设于进气管10上,第二控制阀203装设于排气管30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吸附模组201的出气口与排气管30连通,所述探测器80可以在每个吸附模组201的出气口处分别设置一个,也可以仅在排气管30上设置一个探测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35]并且,每个吸附模组201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控制阀202和一个第二控制阀203,吸附模组201与进气管10和负压加温装置40之后可采用三通阀连接。当探测器80检测正在进行吸附工作的吸附模组201排放的尾气不符合相关标准时,向控制装置反馈切换信号,使控制装置切换另一吸附模组201工作,即关闭当前吸附模组201的第一控制阀202和第二控制阀203,开启另一吸附模组201的第一控制阀202和第二控制阀203,使当前吸附模组201停止吸附工作,同时使另一吸附模组201开始吸附工作。此时,控制装置还可控制负压加温装置40开始进行负压和加温工作,使当前吸附模组201分离出来的溶剂混合气体直接通过进气口进入负压加温装置40中,由负压加温装置40加温处理后,进入解析冷凝装置50中。本实用新型采用至少两个吸附模组201交替吸附的工作方式,使印刷设备排出的有机废气能不间断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6]为了提高吸附效果,所述吸附模组201包括一级吸附塔204和与一级吸附塔204连通的二级吸附塔205,所述一级吸附塔204和二级吸附塔205中均设置有用于过滤有机废气的分子筛。在一级吸附塔204吸附处理后,由二级吸附塔205进一步吸附,进一步过滤有机废气中的溶剂混合气体,使尾气符合排放标准。分子筛对物质的吸附来源于物理吸附,其晶体孔穴内部有很强的极性和库仑场,对极性分子和不饱和分子表现出强烈的吸附能力,因此吸附作用好,而且分子筛的寿命长,其成本较低。
[0037]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解析冷凝装置50包括第一冷凝盘管501和第一冷风机502,第一冷凝盘管501的一端与负压加温装置40连通,第一冷凝盘管501的另一端与解析加热装置60连通,用于输送溶剂混合气体。所述第一冷风机502位于第一冷凝盘管501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第一冷凝盘管501进行降温处理。
[0038]具体实施时,第一冷凝盘管501位于负压加温装置40的一侧可略高于其位于解析加热装置60的一侧,在第一冷凝盘管501中通入负压加温后的溶剂混合气体时,由第一冷凝盘管501 —侧的第一风冷机502对第一冷凝盘管501吹冷风使溶剂混合气体冷却成液态流入解析加热装置60中。其中,所述第一冷凝盘管501弯曲、盘绕,使风冷能够充分冷却溶剂混合气体。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解析冷凝装置50还可采用冷凝管降温处理,如负压加热后的溶剂混合气体进入解析冷凝装置50中,通过在冷凝管中通自来水进行降温处理,使溶剂混合气体冷却成液态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39]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解析加热装置60包括解析加热罐601,所述加热装置90还包括第二加热组件901,用于检测加热温度的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示出)和用于控制加热温度的温控器902。其中,所述第二加热组件901装设于所述解析加热罐601上,所述温控器902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901和温度感应器;由温度感应器检测解析加热罐601中液状溶剂混合气体的温度,并反馈给温控器902,由温控器902根据当前需回收的气态回收物的沸点控制第二加热组件901的加热温度。当然该温控器902还可以控制和一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
[0040]所述解析加热罐601与解析冷凝装置50和冷凝回收装置70连通,将加热分离后的气态回收物,送入冷凝回收装置70中。为了提高气态回收物的纯度,所述解析加热罐601上还设置用于将解析加热罐601加压处理的的加压泵602。
[0041]其中,所述解析加热罐601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机构(图中未示出)、防爆安全阀603和压力表604,通过压力表604显示解析加热罐601的压力指数,从而可根据压力大小调节解析加热罐601的压力。压力调节机构用于向解析加热罐601中增加气压,通过对解析加热罐601进行加压处理,使解析加热罐601内的气压升高,从而使溶剂混合气体的沸点降低,从而节约能源,提高解析效率。并且,在解析加热罐601上设置防爆安全阀603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0042]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901可采用电阻丝或者其他加热装置,且可设置在解析加热罐601抽的底部和侧壁上,使解析加热罐601受热均匀,使液态溶剂混合气体的温度恒定,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气态回收物的纯度。
[0043]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所述冷凝回收装置70包括用于输送若干气态回收物的第二冷凝盘管701、用于对所述第二冷凝盘管701进行降温处理的第二冷风机702和用于回收溶液的储液罐703,所述第二冷凝盘管701的一端连通所述解析加热装置60 (即解析加热罐601),第二冷凝盘管70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罐703,并且可在第二冷凝盘管701的另一端增加负压使蒸发后的气态回收物进入第二冷凝盘管701中,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冷凝盘管701 —侧的第二冷风机702冷却再次变成液体流入储液罐703中。由于第二冷凝盘管701和第二冷风机702的冷却方式与解析冷凝装置50的冷却原理和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述第二冷凝盘管701和第二冷风机702结构和冷却方式。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703可从第二冷凝盘管701的另一端拆卸下来,其数量根据气态回收物的种类进行设置,如需回收的回收物有5种,可在第二冷凝盘管701的另一端设置5个储液罐703。当然为了减小设备的体积,本实用新型也可仅安装一个储液罐703,在回收完一种回收物后,再更换储液罐来回收另一回收物。
[0045]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溶剂混合气体中有部分回收物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为了提高气态回收物纯度,还可以在回收完低沸点(其沸点低于水的沸点)的回收物后,再回收水,之后再回收高沸点(其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的回收物。
[0046]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储液罐703和第二冷凝盘管701的另一端之间增设脱水装置,使冷凝后的溶剂水分含量在0.5%以下,从而提高回收物的纯度。其脱水方式包括分子筛脱水、通过加干燥剂干燥、加脱水剂回流干燥等脱水方式,其为现在技术,此处不作详述。
[0047]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10、排气管30、吸附设备20、负压加温装置40、解析冷凝装置50、解析加热装置60和冷凝回收装置70之间连接的管道均设置有控制阀,从而控制气流或液体的通断,并且在有气体通过的部件中还可增设气体探测器,来探测气体的浓度,如可在储液罐703中设置气体探测器,检测当前回收物的气体浓度,从而决定是否更换储液罐703来回收其它回收物。
[0048]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加温装置40、解析冷凝装置50和冷凝回收装置70均抽真空处理,防止溶剂混合气体中混入空气。
[0049]基于上述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还相应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来处理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请参阅图3,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包括:
[0050]S10、印刷设备排出的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输入吸附设备中,由吸附设备进行过滤处理使有机废气分离成溶剂混合气体和尾气,并通过排气管排出所述尾气;
[0051]S20、由负压加温装置将所述溶剂混合气体进行负压和加温处理,并将溶剂混合气体送入解析冷凝装置中使溶剂混合气体冷凝成液体;
[0052]S30、由解析加热装置根据液态溶剂混合气体中各混合物的沸点,加热液态溶剂混合气体,使液态溶剂混合气体分离成若干气态回收物;
[0053]S40、由冷凝回收装置将所述若干气态回收物冷凝成液体并回收。
[0054]其中,所述SlO具体包括:印刷设备排出的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输入一个吸附模组中,由该吸附模组进行过滤处理使有机废气分离成溶剂混合气体和尾气;之后、通过排气管排出所述尾气,并由探测器检测尾气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若探测器检测尾气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则由控制装置控制该吸附模组的进口处的第一控制阀和其出口处的第二控制阀关闭;同时使另一吸附模组的进口处的第一控制阀和其出口处的第二控制阀开启使另一吸附模组进行吸附工作。具体请参阅上述实施例。
[005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加压泵将解析加热罐加压;之后,由解析加热装置根据液态溶剂混合气体中各混合物的沸点,按沸点由低至高的顺序依次加热液态溶剂混合气体;同时由温度感应器实时检测液态溶剂混合气体的温度,并反馈给温控器,通过温控器控制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具体请参阅上述实施例。
[0056]以下以有机废气中含为乙酸乙酯、邻二甲苯和异丙醇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0057]第一步、印刷设备排出的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输入吸附设备中,由吸附设备进行过滤处理使有机废气分离成溶剂混合气体和尾气,并通过排气管排出所述尾气。
[0058]在溶剂混合气体与尾气分离后,吸附设备的上部分为尾气通过排气管排放,吸附设备的下方为分离后的溶剂混合气体,其为乙酸乙酯、邻二甲苯、和异丙醇的混合气体。
[0059]第二步、由负压加温装置将所述溶剂混合气体进行负压和加温处理,并将溶剂混合气体送入解析冷凝装置中使溶剂混合气体冷凝成液体。本实施例只需采用负压、加低温(如40-50°C)的方式使混合气体从吸附设备的进气口抽出,并送入解析冷凝装置中使其冷却成混合溶液,本实施例中,上述混合气体在常温条件下即可变成液态,因此解析冷凝装置只需吹冷风即可使混合气体变成液体。
[0060]第三步、由解析加热装置根据液态溶剂混合气体中各混合物的沸点加热液态溶剂混合气体,使液态溶剂混合气体分离成若干气态回收物。
[0061]第四步、由冷凝回收装置将所述若干气态回收物冷凝成液体并回收。
[0062]本实施例中,需要先对解析加热罐进行抽加压处理,防止溶剂混合气体中混入空气,然后,由温控器根据乙酸乙酯、邻二甲苯和异丙醇的沸点控制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分别蒸发混合溶液。
[0063]例如: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2°C、邻二甲苯的沸点为144.4°C、异丙醇的沸点为80.3°C。在分离加热时,可先将溶液加热到77.5°C,使乙酸乙酯蒸发,再由冷凝回收装置降低回收该溶液,当乙酸乙酯回收完后,再更换储液罐按上述方式依次回收异丙醇、水和邻二甲苯。当然水和邻二甲苯的回收也可采用将邻二甲苯蒸馏来回收,提高邻二甲苯的纯度。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在解析加热罐601中进行了加压处理,所以上述有机废气的各混合物在解析加热罐601中的沸点有可能会上述举例的沸点更低,因此解析加热罐601的加热温度还可根据解析加热罐601的压力进行设置。
[006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只需较低的成本就能使印刷设备的废气符合排放标准,满足环保要求,而且分离后的溶剂混合气体能够按成份回收,从而能重复利用,节省大量的材料成本。
[0065]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与印刷设备的排风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输入印刷设备排出的有机废气的进气管; 用于对所述有机废气进行过滤处理使所述有机废气分离成溶剂混合气体和尾气的吸附设备;其中所述溶剂混合气体吸附在吸附设备的分子筛上; 用于排出所述尾气的排气管; 用于将所述吸附在分子筛上溶剂混合气体通过负压和加温处理,使溶剂混合气体脱附,并将溶剂混合气体送入解析冷凝装置的负压加温装置; 用于使溶剂混合气体冷凝成液体的解析冷凝装置; 用于根据溶剂混合气体中各混合物的沸点加热冷凝后的溶剂混合气体,使混合物分离成若干气态回收物的解析加热装置; 用于将所述若干气态回收物冷凝成液体并回收的冷凝回收装置; 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印刷设备的排风口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吸附设备的进气口连通,吸附设备的出气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吸附设备的进气口还与所述负压加温装置连通,所述负压加温装置、解析冷凝装置、解析加热装置和冷凝回收装置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吸附模组,所述吸附模组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尾气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探测器;所述有机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控制进气管的气流通断的第一控制阀,至少两个用于控制排气管的气流通断的第二控制阀和用于根据探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相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状态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探测器、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装设于进气管上,第二控制阀装设于排气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模组包括一级吸附塔和与一级吸附塔连通的二级吸附塔,所述一级吸附塔和二级吸附塔中均设置有用于过滤废气的分子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冷凝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溶剂混合气体的第一冷凝盘管,用于对所述第一冷凝盘管进行降温处理的第一冷风机;所述第一冷凝盘管的一端与负压加温装置连通,第一冷凝盘管的另一端与解析加热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冷风机位于第一冷凝盘管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加热装置包括解析加热罐和用于对解析加热罐加压处理的加压泵;所述解析加热罐与解析冷凝装置和冷凝回收装置连通,所述加压泵装设于所述解析加热罐上; 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二加热组件,用于检测加热温度的温度感应器和用于控制加热温度的温控器;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装设于所述解析加热罐上,所述温控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温度感应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若干气态回收物的第二冷凝盘管、用于对所述第二冷凝盘管进行降温处理的第二冷风机和用于回收溶液的储液罐,所述第二冷凝盘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解析加热装置,第二冷凝盘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罐,所述第二冷风机位于所述第二冷凝盘管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凹版印刷车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包括用于回收 水的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与第二冷凝盘管的另一端连通。
【文档编号】B01D53/04GK203737059SQ201420002808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
【发明者】吕伟 申请人: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安泰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