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481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立轴冲击式破碎机,涉及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中部腔体形式,尤其涉及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中轴式铁石混合腔。



背景技术: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是使用了与传统破碎机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的破碎机,冲击型转子以1500转/分左右的高速旋转,转子边缘线速度达到60m/s以上的速度,从中心入料,通过将可破碎物料加速到高达60m/s以上的速度,打击铁壁衬或石壁衬,达到破碎可破碎物料的目的,比从一侧落料偏重而难以提高速度的“立式锤破”或“立式反破”效果要好得多,特别是对中小粒可破碎物料破碎效果较好。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包括机架、电机、电机架、上部进料斗、转子、中部、中部腔体、主轴组件、皮带轮组件、下部等。机架用于承受整机重量,被稳固安装在地面或某些结构楼房中;机架与主机通常通过能起隔振作用的隔振垫联接。电机安装在电机架上,电机通过电机皮带轮、皮带、主轴皮带轮,将动力传递给主轴,主轴高速旋转,带动安装在主轴上部的冲击型转子高速旋转。主机下部用于承受主轴组件、支承中部、承接可破碎物料等。主机中部用于支承主机上部,安装中部腔体。中部腔体用于承接转子抛出的可破碎物料,发生破碎作用。主机上部安装有进料斗,进料斗有简单斗和溢流斗两种,用于承接皮带输送的可破碎物料或其它方式输送的可破碎物料,简单斗只承接可破碎物料,通过斗底部中心的入料管将可破碎物料送到高速旋转的冲击转子中心部分,溢流斗底部中心有可以调节开度大小的调节板,周边开有溢流窗口,当缩小溢流斗底部中心孔大小时,来料将在料斗中堆积,达到一定高度后,将超出部分从周边溢流口进入转子周边的打击区域。进入转子中心的可破碎物料,转子带动可破碎物料旋转后,经过抛射通道从抛射口高速抛出。

转子抛射出的高速可破碎物料,将主要打击在转子对应圆周范围的中部腔体上,发生打击撞击破碎。承受高速可破碎物料撞击的腔体壁板会发生磨损,为了保护中部机体壳体,使用耐磨材料来保护腔体壁板,支承耐磨材料的结构或是独立与中部壳体联接,或是一个整体再与中部壳体联接,优选使用整体结构。耐磨材料比普通材料硬度高,也有一定厚度,在转子抛出物料对应范围围成圆周,基本上无缝地承受高速物料冲击,产生破碎作用。

初始的中部腔体耐磨材料是近似于圆弧形,围成环状。为了提高破碎效果,进而将耐磨材料一面制成平板块状,称砧板,将承受打击面对向物料抛射方向,以使物料与砧板发生正向或近正向撞击,这种正向或近正向撞击比其它非正向撞击,破碎效果更好。这种铁砧板形成的腔体及破碎作用称为“石打铁型腔”,这种型腔对中等硬度及磨蚀性较低的破碎材料效果很好,但对中等硬度以上及高磨蚀性的破碎材料,耐磨材料的损耗过快,成本过高,使之效益不佳,且更换频繁,停工时间长;且“石打铁”也可能会产生过多的石粉,大多数场合造成浪费;又转子抛出可破碎物料的分布不是在转子出口高度上等量分布的,而是一种正态分布。为了克服“石打铁型腔”耐磨材料磨损过多的问题,业界又有“石打石型腔”出现,在转子抛出物料对应的圆周上以钢板围成截面L形的环状结构,可破碎物料落在L形内,按安息角堆成斜坡环状,称“石打石腔”,又称“石衬腔”,后续的可破碎物料将打击在此“石衬”上,形成“石打石”的破碎方式,这种方式克服了“石打铁”高磨损的缺点,能适应于各种硬度及高磨蚀性的破碎物料。但相比之下,破碎效率下降较多,一方面“石衬”是松散或板结的方式,有一定的吸收动能作用,另一方面,抛射料与“石衬”是斜向撞击,不是近正向撞击。

“石打铁型腔”中的铁砧的高度,对于有顶板的而言,物料从转子中心部位进入,从转子中心通向边缘有数个物料抛射通道,抛射通道高度受转子上下底板之间高度限制,物料从此通道抛出,其对应的周围打击高度范围不少于此抛射通道高度,又因为抛射还有向外发散的角度,通常比抛射通道高度更高,所以使用“闭式转子”对应的“石打铁型腔”铁砧的高度不低于转子抛射通道高度,对于没有顶板的“开式转子”而言,抛射物料的发散角度更大,其铁砧高度通常比转子抛射通道高度更高。但是,从转子抛射的可破碎物料的高度分布不是等量分布的,而是一种正态分布,所以铁砧高度两端的部分利用少,造成浪费。如果铁砧的高度低于转子通道高度,则有部分物料将撞击铁砧以外的结构,所以,须有另外的保护结构,但还未有合理利用铁砧的结构。以上是对“石打铁型腔”中的铁砧的高度的一种准确描述,在实际运用中,因为散射角度物料的存在,铁砧的高度近似于转子高度或高于转子高度,在后文对“石打铁型腔”中的铁砧高度的描述中,可能会使用“抛射通道高度”或“转子高度”两种方式,其差异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不计。

为了改善以上两种型腔的破碎效果,在CN200520046856.9中,在圆周方向上,有些弧段设置为铁砧板,有些弧段设置为石衬腔,以在圆周方向两种腔体不同比例的改变来改善成品的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降低不必要的磨耗。但此种腔体仍有较多的浪费,因为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使铁砧的中间磨损较多而使整件铁砧被更换,尽管可以在铁砧背面设计成近等磨损的厚度,但仍有较多昂贵的耐磨材料被更换浪费。且此种设计中,石衬腔与铁砧腔的比例只能事前判定,无法在现场按工况调整。这种腔周向部分是“石衬腔”,部分是“铁砧腔”,可称为“周向混合腔”。在CN201220636591.8中,在石衬腔的后背上部安装有铁砧板,这样设计的铁砧板,实际上利用率也是较低的,因为其铁砧设置在贴近中部外壳的位置上,位置离转子越远,抛射可破碎物料速度下降越多,破碎效果下降越多。上部铁砧位置靠后,石衬高度较高,位于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的轴线的远离一侧,起的破碎作用较低,且其远离转子,物料经转子抛出后,因风阻、重力等因素,飞行速度就开始下降,距离越远,速度下降越多,破碎效果越差。按此专利文件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这种结构的铁砧是围成环状形态,重点是保护机体外壳,没有形成近正向撞击的效果,其上加筋也只是增加铁砧板的刚度,形成螺栓安装面并保护安装螺栓的作用,也未形成正向撞击。这种腔上部是“铁砧腔”,下方是“石衬腔”,可称为“上下混合腔”

市场上也有些腔型设计,在石衬腔L型的靠后部放置铁砧,其目的是能通过铁砧安装与拆除,在“石打铁”和“石打石”两种腔体之间变换,这样设计,其型腔变换是比较方便,但弊端也很明显,其“石打铁”的作用被削弱,因为在其它设计可能全部利用铁砧的场合,此腔中铁砧的中下方被石衬所“埋没”,仍只是“石打石”的效果,其铁砧的利用不充分,基本下半部没有磨损,上部也磨损较少,一旦铁砧中部磨损,整件铁砧就被抛弃,浪费很大。此种腔靠近转子的前方是石衬,远离转子的后方是“铁砧”,可称为“前后混合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中轴式铁石混合腔。为了提高立轴冲击式破碎机的破碎效率,改善可破碎物料细度模度,降低石粉含量,降低每吨成品的钢磨耗量,并提高现场的调整灵活性,能在高磨耗的可破碎物料中,传统只能使用“石打石型腔”的场合,增加尽量少的耐磨材料磨耗,改进前文中几种“混合腔”的使用效果,达到接近于“石打铁型腔”的破碎效果,能使整个破碎生产线,发挥其它机器设备的全部能力,提高最终产品产量,改善各最终产品的产出配比,使之更合理。并提供现场调整高度,前后位置,及后续调整高度、厚度、前后位置的灵活性,并能根据不同现场、不同工况在各种型腔之间灵活变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为了利用“石打铁型腔”的高效率,提高原“石衬腔”的破碎效果,按照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此混合腔铁砧为原通常不低于转子抛射通道高度的“石打铁型腔”铁砧的约20%~70%高度,即:此混合腔铁砧为转子抛射通道高度的20%~70%高度,此铁砧高度中线与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中轴线基本重合,在转子抛出物料对应的圆周上仍以钢板围成L形环状,铁砧在此L形包围内。因铁砧高度中线与抛射可破碎物料正态分布中轴重合,可称为“中轴式铁石混合腔”。但是其极具腔型变换的灵活性,同时也具备了“周向混合腔”的功能效果。

此铁砧的高度可以在转子抛射通道高度20%~70%高度内改变。20%~70%铁砧高度确定原则是,铁砧越短,则耐磨材料利用率越高,铁砧越长,则破碎效率越接近“石打铁”效率。而此腔铁砧的上方和下方,仍形成石衬,在此范围的抛射可破碎物料,仍是“石打石”效果,按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曲线,远离轴线的比例较少,尽管此处是“石打石”效果,但大部分可破碎物料是落在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曲线轴线附近,所以,破碎效果接近“石打铁”效果,但铁砧的利用率有很大的提高。最终铁砧高度的确定,可以预先判断,制做时确定,也可以现场作不同高度的效果比较,最终确定最佳高度,并在后续的铁砧组件中按此高度提供。用户可以在铁砧利用率、磨耗成本、破碎率、细度模数之间取得最佳性价比。

此时,除了石打铁的效果,还有一种高效的破碎方式,“石打铁”回弹的可破碎物料形成部分“石打石对撞”效果,这种“石打石对撞”不是可破碎物料与固定的石衬的撞击,也不是抛射可破碎物料与从上部溢流下落的无水平速度的自由落体可破碎物料相撞,而是有一定速度的回弹料与抛射料的撞击,这种撞击,效果更好,且不损耗耐磨材料,更多是发生在“石打铁腔”,且是在抛出可破碎物料正态分布的中轴附近,才会较多发生这种撞击破碎。中轴附近的可破碎物料撞击铁砧后,基本是垂直回弹,其回弹路线与抛射路线重叠,就会发生“石打石对撞”效果,且在此处,可破碎物料抛射和回弹的密度很大,撞击的概率很大。在远离正态分布中轴的位置,可破碎物料是成斜角与铁砧撞击,可破碎物料与铁砧撞击后,成对称角度反射走了,与抛射物料路线不发生重叠,很少有机会发生撞击,且其密度较小,撞击的概率也较小。如果物料磨耗性较强,则可以降低铁砧高度,同时使铁砧单位面积承受更多的可破碎物料撞击。越接近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曲线轴线,“石打石对撞”效果越强,尽管物料磨耗性较强提高了钢耗,但此处,单位面积的利用率很高,提高的破碎成品效益将超过钢耗。

在转子抛出物料对应的圆周上仍以钢板围成截面L形的环状结构,L形的靠近转子内侧通常还有一圈止口圈,保护底板,也使石衬牢固成形,不易被腔内的转子形成的强风吹散。可破碎物料落在L形内,按安息角堆成斜坡环状,铁砧在此L形包围内,铁砧下方的空间仍形成石衬,铁砧下方的石衬接近于垂直角度,在前面描述的“石打石型腔”所形成的石衬,是按物料的安息角形成的可破碎物料实体衬,安息角通常在30度到40度之间,个别物料粘性较强,会形成大于40度的安息角,这种工况较少。而可破碎物料抛射的方向大多是水平方向,这种抛射可破碎物料与石衬之间斜向撞击比90度的正向撞击效果要差,且没有回弹料的“石打石对撞”效果,现在,铁砧下方的空间高度较短,石衬在窄小的空间里易于堆积成接近于90度的垂直石壁衬,从而达到接近于正向撞击效果,且也有回弹料的“石打石对撞”效果,此属于附带的增加破碎效果。

如采用拆除部分铁砧而形成“中轴式铁石混合腔”+“周向混合型腔”这样的模式,因一个铁砧所占周向宽度较窄,石衬也易于堆积,形成的石衬堆积角比自由状态的安息角要大,石衬更牢固,更不易被打散,被旋风吹散,撞击的破碎效果更好。

铁砧上方的石衬,原来的“石打石”石衬,接近腔环且位于上部的石衬,厚度较薄,堆积牢固度有限,在高速抛射可破碎物料打击下,常被打散,被旋风吹散,处于一种松散堆积的状态,易于吸收消解抛射可破碎物料的动能,从而降低破碎作用。现在铁砧的位置突出原石衬安息角实体之外,相当于在型腔的中上部形成隔层,加大了上部石衬的型腔环形的宽度,堆积的石衬仍按安息角堆积,但因宽度增大许多,石衬的厚度也增加很多,石衬的牢固度增加很多,此石衬更接近转子,抛射可破碎物料的速度下降更少,从而提高了破碎效果。虽然随铁砧的磨损,此石衬也会减少厚度,但也比原来很薄的石衬更牢固,破碎效果更好。

铁砧高度位置调整的灵活性,即,铁砧高度位置是可调整的,原则上铁砧的高度中线应与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曲线轴线重合。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曲线轴线通常与转子的高度中线重合,但可能也有不同,受转子大小、结构、深度不同,给料量不同,中心分料帽形状不同等影响,转子高度中线与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曲线轴线常常出现一定量的偏移。不同的现场工况均有所不同,设计时高度中线与实际使用时的正态分布轴线并不一定相符,因此,铁砧的高度应可根据不同现场调整,除了可以在生产制造之前的设计阶段加以判断,作相应调整外,在现场也可调整,而且在初次使用后,使用效果反馈回制造单位,后续可提供调整后的铁砧组件,即使更换不同的使用现场,仍可以灵活地调整。用户可以在铁砧利用率、磨耗成本、破碎率、细度模数之间取得最佳性价比。

铁砧离转子的距离也是影响破碎效果的因素,可以在原铁砧位置安装,也可以退后位置安装,原则上是使铁砧暴露在下方石衬之外,即石衬的安息角形成的实体区域之外,而此石衬因各种物料种类不同、含水率不同、粘性不同、组成级配不同,形成的角度也不同,故难以事前确定铁砧位置,此处,采用灵活的可调整位置的方式,使铁砧的位置可以按现场的要求作调整。如物料磨耗性不是太强,则可使铁砧靠近转子,使转子抛出的物料速度因风阻、重力等因素下降较少,从而提高破碎率,提高铁砧利用率,接近“石打铁”破碎效果,如果物料磨耗性较强,则可退后安装,使磨蚀性有所降低。

此即铁砧前后位置调整的灵活性,即铁砧的前后位置可以按需要进行调整,不是固定不变的。此处指的前后位置,是指铁砧离转子外圆的远近,铁砧的前后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现场调整,除了可以在生产制造之前的设计阶段加以判断,作相应调整外,在初次使用后,使用效果反馈回制造单位,再次可提供调整后的铁砧组件,即使更换不同的使用现场,仍可以灵活地调整。用户同样可以在铁砧利用率、磨耗成本、破碎率、细度模数之间取得最佳性价比。

铁砧承受打击面,原则上应面对抛射可破碎物料来料方向,抛射可破碎物料来料方向,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转子边缘的线速度,准确地描述,是转子抛料头硬质合金刀片处的线速度,此处是可破碎物料离开转子的最后点,二是可破碎物料从转子中心向外滑行的速度,此因素情况复杂,难以定量计算,三是可破碎物料离开转子后受重力,风阻,及其它可破碎物料影响。综合各影响因素,以转子边缘线速度为最大影响因素,可以此设计铁砧角度,再根据现场使用状态,作相应修正。

铁砧的整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凡公开出版或市场上出售的样式均可运用到此结构中,只是取其中部部分约20%~70%高度。通常地,铁砧是被固定安装到主机中部壳体内或专用的铁砧支架上,优选使用支架结构,此支架基本构成一个圆周,可以整体的吊装、拆除。

铁砧组件的安装、拆除很方便,铁砧的安装除了上段描述的现有方式外,为了使昂贵的耐磨材料制成的铁砧利用率尽量高,尽量少的设置安装结构,所以,常使用卡装等方式安装,此种安装方式,主机的使用环境是很恶劣的,腔体内部堆积泥砂,还有一定的含水量,往往将铁砧卡槽等卡死,锈死,使卡装拆除困难,传统铁砧磨损不均等,铁砧中部磨损接近腔体部件时就需要更换,上下部分仍有较多保存,一方面浪费较大,另一方面也造成拆除困难。整体铁砧架的方式,往往是运用在更换腔型时使用,单独更换铁砧,通常不拆装铁砧架,也是将铁砧从铁砧架上拆除。为了克服此困难,也方便调整铁砧的高度、高度位置、前后位置等,将铁砧与背板、底板组成铁砧组件。此组件再挂卡在腔体背板上,铁砧组件整体吊装、拆除很方便。此铁砧较传统铁砧短,磨损充分,中间部分磨完,仍有背板、底板可坚持抗磨一段时间,此时可能将铁砧剩余部分磨完,完整地利用全部耐磨材料,而铁砧组件的背板、底板是普通钢材制作,成本较低,最后剩余部分作抛弃处理,很少浪费。

这种带背板、底板的铁砧组件,其型腔的安装结构靠后,即使铁砧全部磨损完,背板底板有部分磨损,却不会磨损型腔的安装结构部分,因为下部的石衬将随铁砧的磨损逐步延伸,型腔的安装结构在石衬的安息角实体以内,铁砧的背板不会被全部磨损,型腔的安装结构更不会被磨损到。

铁砧带背板底板的设计,使铁砧的安装高度可以调整,只要加或减底板的厚度或钢板组合件数,就可以提高或降低铁砧的高度,使铁砧高度中线与抛出可破碎物料正态分布中轴线重合,使耐磨材料使用最大化。

铁砧的前后位置可以调整,只要增加或减少铁砧背板的厚度,即可使铁砧的前后位置发生变化,从而适应不同要求。

铁砧的厚度可调整,铁砧背板设计有较大厚度,可以根据要求转为铁砧厚度,对有的现场,铁砧的磨损较快,更换需要停机,人工操作,在后续的配件中,减少背板厚度,增加铁砧厚度,可延长铁砧使用时间,减少停机时间。

铁砧的形状可修改,不同现场,铁砧磨损最后留存的残余部分各不相同,在后续的配件中可以修正,使铁砧尽量的全部接近同步磨损完成。

铁砧的后续改进可以适用,因为铁砧与背板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铁砧的形状、卡装结构发生变化,只是改变背板的结构形式,与型腔的安装结构不变,后续有更优良的铁砧设计,也可适用于此前出产的主机。

腔型的整体设计,型腔可以固定在主机中部外壳上,不可更换,更好的方案是,如同传统“石打铁腔”与“石打石腔”采用整体设计,可以整体更换一样,中轴式铁石混合腔也采用整体设计,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更换成本,在短时间在三种腔型之间自由更换。

腔型内部更换的极大灵活性,尽管中轴式铁石混合腔体初始目的是提高较强磨蚀性可破碎物料的破碎率,确定铁砧高度取“石打铁” 铁砧20%~70%高度,但现场可破碎物料性质变化可能较大,且主机可能会改变使用现场,当然前文描述可以通过更换型腔来改变腔型,但中轴式铁石混合腔自身就具备变换腔型的灵活性。如铁砧高度取与原“石打铁”铁砧一样的高度,且取铁砧位置靠近转子,则转换为"石打铁"腔,当然,与原装的“石打铁”腔还是有一点区别,此处,不能运用“中部回风道”专利。

将铁砧组件拆除部分,则有类似于CN200520046856.9的效果,但也有较大的不同。中轴式铁石混合腔在圆周方向上,有些弧段为铁石混合腔,有些弧段回归为石衬腔,以在圆周方向两种腔体不同比例的改变来改善成品的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降低不必要的磨耗,这种比例的调整,具有多样化,完全在现场完成。而CN200520046856.9只能在制作前设计好两种腔的比例,不能在现场变换。中轴式铁石混合腔拆下的铁砧组件仍可使用在后续运行中。调整灵活性极高,可以将任易一件或几件铁砧组件拆除,任意的组合,形成一铁一石,一铁二石,二石一铁,二石二铁,等等。此种“中轴式+周向混合型腔”不象CN200520046856.9那样耐磨材料仍有较大浪费,通过铁砧高度、位置的调整,此处没有耐磨材料的浪费。达成改善成品的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降低不必要的磨耗的目的,有很大的灵活性,能进行很细致的调整。

有些工况,不需要铁砧,如主机在某工地运行一段时间,可破碎物料成品作业要求改变,或移动到其它工地运行等,作业目的改为对可破碎物料整形,没有破碎要求,只降低其可破碎物料针片状含量,或破碎要求较少,石打石完全可以胜任,或料源改为高磨蚀性的物料,铁砧磨损过快,等等。此时,可以将铁砧组件全部拆除,回归“石打石型腔”,完全使用石衬破碎、整形,没有铁砧的磨损问题。即使不作变动,待运行一段时间,铁砧全部磨损,不再换上新铁砧,则自然转换为石打石型腔,现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需要停机拆除铁砧组件。

从变化成“石打石型腔”回到“中轴式铁石混合腔”,只需要安装上铁砧组件即可,安装铁砧组件件数的多少,可以在现场进行试验,进行细致的调整。还可以在后续的铁砧组件配件订货中,提出更合适的高度、位置、形状等要求。

此种型腔要求中部型腔的径向宽度按石打石的型腔的环带宽度设计,有足够的环带宽度,因石衬的安息角实体,环宽度越宽,最外的石衬高度越高,当最外的石衬的高度达到或接近转子高度时,此时,因抛射可破碎物料的正态分布,很少的可破碎物料到达转子上护板的高度对应的石衬位置,此位置以上的型腔结构的暴露,将很少有抛射可破碎物料打击到,有很少部分的反射可破碎物料可能会到达此位置,但因数量少且粒度小,撞击后失速又经过重力、风阻降速,基本上不会磨损此处钢结构。

如果,型腔的环带宽度较窄,石衬的安息角实体部分,最后到达的高度不足,没有保护住型腔的钢结构,抛射可破碎物料的较多可破碎物料到达了型腔的钢结构,如果没有额外的保护,型腔的钢结构的上部将被磨损,如同CN201220636591.8所描述的,其型腔的上部较容易被磨损,需要额外的保护。

尽管中轴式铁石混合腔初始目的是提高较强磨蚀性可破碎物料的破碎率,但对于中等及以下磨蚀性的物料中,同样可运用此中轴式铁石混合腔,即:在传统使用“石打铁腔”的工况,可以更换为使用“中轴式铁石混合腔”,因为远离物料抛出正态分布中轴的可破碎物料是很少的,此远离部分从石打铁的破碎率改为石打石的破碎率,对于整体的破碎率影响较小,而成本上却可以节省70%~30%的铁砧磨损。而且,很多低蚀性物料运用石打铁腔,破碎比很高,但石粉的产量却也远远超出需求,造成很大浪费,部分改为石打石效果,石粉含量有所下降,也降低了浪费,减少了成本。

针对较强磨蚀性可破碎物料,虽然可破碎物料的磨蚀性提高,中轴式铁石混合腔提高了铁砧磨蚀成本,因为铁砧的利用率提高,消除了浪费的部分,整体的单位每吨产品钢磨耗量不提高,或者虽有所提高,但破碎率提高更多,整体效益提高,而且使整个系统的能力更好的发挥,效益更高。而且,此种型腔具有多样化的调整模式,用户可以在铁砧利用率、磨耗成本、破碎率、细度模数之间取得最佳效果。

中部门铁砧减重,市场上的主机中,部分中部是不开门的,此主机运用中轴式铁石混合腔,是完整的360度圆周向。而有部分主机是在中部开门,方便观察、检测、检修,更换配件等,此种主机在中部门对应的弧度上是中断的,传统上,石打铁腔的中部门位置的铁砧是挂在中部门上,因悬臂长、重量重,移动、转动较为困难,也可能导致门板的变形等,此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的理念,使中部门上的铁砧减少到原来重量的30%左右,使这一问题有了较好的解决方式。还有一种模式,是将铁砧安放在中部底板上,移开门后,再移出铁砧,原来因铁砧重量重、体积大,移出主要靠人工,空间窄小,操作很不方便,同样地,减少了重量后,中部门的减重铁砧移动将变成一件不困难之事。

铁砧的安装方式,因为铁砧的前后位置变动较大,当铁砧位于靠后的位置时,在垂直方向上与L形上方的环形上盖板干涉,如果用人工的方式先放到靠近转子的位置,再人工移动,这种方式可行,但铁砧组件较重,移动较困难,可以将盖板制成活动联接方式,且分成数块。在安装时,先安装铁砧组件,后安装混合腔环形上盖板,拆卸时,先拆环形上盖板,后拆铁砧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在传统使用石打石腔的工况,可以更换为中轴式铁石混合腔,提高了破碎效率,改善可破碎物料细度模度,降低每吨成品的钢磨耗量,并提高现场的调整灵活性,达到接近于“石打铁型腔”的破碎效果,二、能使整个破碎生产线,发挥其它机器设备的全部能力,提高最终产品产量,改善各最终产品的产出配比,使之更合理。三、传统使用石打铁腔的工况,也可更换为中轴式铁石混合腔,以相近的破碎效率,降低每吨成品钢磨耗量,降低石粉含量,改善可破碎物料细度模度。四、提供现场调整位置高度,前后位置的灵活性,及后续调整铁砧高度,铁砧位置高度、厚度、形状、前后位置的灵活性,五、能根据不同现场、不同工况在各种型腔之间灵活变换。六、中部门铁砧重量减轻,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石打石腔” L形截面堆积可破碎物料承受转子抛射物料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同轴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矩形框表示原石打铁铁砧。

图3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前后移动示意图,图中虚线矩形框和实线件4表示铁砧可以前后移动。

图4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前后移动前上下移动示意图,图中虚线矩形框和实线件4表示铁砧可以前后移动并上下移动。

图5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上方和下方石衬示意图,图中5是铁砧上方石衬示意,随铁砧磨损,此石衬会后退。图中6是铁砧下方石衬示意。

图6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中,转子抛射物料正向打击铁砧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拆除部分铁砧后,形成“周向中轴式混合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附加可调厚度背板和可调厚度底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附加可调厚度背板和可调厚度底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第三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转子、2.中部腔体、3.原石打铁铁砧、4-A.铁砧A、5.铁砧上方石衬实体、6.铁砧下方石衬实体、7-A、铁砧背板A、8-A.铁砧底板A、9.环形托板、8-B.铁砧底板B、10.隔板、11-A.铁砧组件靠板A、7-B、铁砧背板B、4-B.铁砧B、11-B.铁砧组件背板B、4-C.铁砧C、7-C、铁砧背板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立轴冲击式破碎机的破碎效率,改善可破碎物料细度模度,降低石粉含量,降低每吨成品的钢磨耗量,并提高现场的调整灵活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中轴式铁石混合腔,能在高磨耗的可破碎物料中,传统只能使用“石打石型腔”的场合,增加尽量少的耐磨材料磨耗,达到接近于“石打铁型腔”的破碎效果,能使整个破碎生产线,发挥其它机器设备的全部能力,提高最终产品产量,改善各最终产品的产出配比,使之更合理。并提供现场调整高度,前后位置,及后续调整高度、厚度、前后位置的灵活性,并能根据不同现场、不同工况在各种型腔之间灵活变换。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包括机架、电机、电机架、上部进料斗、转子、中部、中部腔体、主轴组件、皮带轮组件、下部等。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石打石腔” L形截面堆积可破碎物料承受转子抛射物料示意图。这是现有技术的一种腔型,环形钢板和后部的桶形钢板围成截面为L形的结构,可破碎物料在L形内堆积,朝向转子的一面按可破碎物料安息角形成斜坡。

图2中表示了转子与传统“石打铁”铁砧的相对关系,以及,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A(4-A)与原石打铁铁砧(3)的同轴关系。以及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的铁砧A(4-A)与原石打铁铁砧(3)的相对比例,此图表示的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的铁砧A(4-A)与原石打铁铁砧(3)的高度比约为50%,这只图示一种高度比,实际高度比范围可在20%~70%。原石打铁铁砧(3)与中部腔体(2)内的转子(1)等高,实际上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A(4-A)的高度是转子(1)高度的20%~70%。

图3中表示了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的铁砧A(4-A)前后移动,即离转子(1)的距离远近变化,以及,不同的物料堆积角下,铁砧A(4-A)暴露于石衬实体之外的关系。铁砧A(4-A)离转子(1)越近,暴露的越充分,铁砧A(4-A)离转子(1)越远,可能有部分在石衬实体之内未暴露。以及,不同的安息角,图示为30度角和45度安息角,石衬实体的示意及与铁砧A(4-A)的关系。又因为,铁砧A(4-A)承受打击面离转子远近也是不同的,故铁砧A(4-A)承受打击面暴露出石衬实体的程度也是不同,故,在产生磨损时,在石衬实体之下,受石衬保护的剩余部分也是有所不同。

图4中,因不同的抛出可破碎物料正态分布轴线不同,需要铁砧A(4-A)在高度位置作调整,以及,前后位置也作调整时的图示。

图5中,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的铁砧A(4-A)处于图示位置时,上下石衬实体形状的示意(铁砧上方石衬实体(5)和铁砧下方石衬实体(6))。因铁砧不同位置离转子(1)远近不同,石衬的形状与图示将有差别,且磨损后,铁砧的承受打击面后退,铁砧上方石衬实体(5)也会相应后退。铁砧下方石衬实体(6)仅按安息角作了示意,实际因此处空间高度窄小,石衬形成的角度会接近于垂直。

图6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中,转子(1)抛射物料正向打击铁砧A(4-A)的示意图。此示意为转子(1)从上往下看逆时针旋转,如果是顺时针旋转,则可破碎物料打击方向相应改变,铁砧A(4-A)的摆放方式也相应改变,但原理相同。此正向打击也只是一种近似,铁砧A(4-A)不同部位受打击的角度也有微小的差别,铁砧A(4-A)受磨损后,打击的角度也会相应改变。

图7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拆除部分铁砧A(4-A)后,形成“周向中轴式混合腔”示意图。本图也只是一种混合比例,即一石一铁,实际此腔无论数量比例或间断及连续态可以任意的组合。

图8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A(4-A)附加可调厚度背板-铁砧背板A(7-A)和可调厚度底板-铁砧底板A(8-A)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铁砧A(4-A)下方设一铁砧底板A(8-A),并在铁砧A(4-A)背面设铁砧背板A(7-A),这里的铁砧底板A(8-A)下方再设环形托板(9),铁砧底板A(8-A)的高度在此环形托板(9)上再增高,以增高的厚度决定。此可以减少每块铁砧底板A(8-A)厚度。这里铁砧A(4-A)、铁砧背板A(7-A)、铁砧底板A(8-A)组成了铁砧组件,通过调节铁砧底板A(8-A)厚度实现了高度调节,调节铁砧背板A(7-A)厚度和铁砧A(4-A)厚度实现了前后位置调节。

图9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铁砧A(4-A)附加可调厚度背板-铁砧背板A(7-A)和可调厚度底板-铁砧底板B(8-B)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每件铁砧A(4-A)采用单独的加高底板作为铁砧底板B(8-B)。不受图8环形托板(9)高度的限制,可向下延伸。

图10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铁砧A(4-A)为矩形,磨损后可以180度换向使用。铁砧A(4-A)之间有隔板(10),即,在转子抛出物料对应的圆周上形成若干个圆环环形分布的破碎间隔,铁砧A(4-A)位于破碎间隔内。隔板(10)起加固石衬作用,隔板(10)有开孔,以使隔板(10)两侧的石衬互相联接,更加牢固。所述隔板(10)采用钢板,如拆除铁砧A(4-A),此隔板(10)即“石打石腔”的隔板。铁砧A(4-A)下方仍可用图8的环形托板(9)加铁砧底板A(8-A)的方式,或者采用单独的垫板作为铁砧底板B(8-9)的方式,实现铁砧A(4-A)高度及前后位置可调。铁砧A(4-A)的高度改变后,仍可调整高度及前后位置。如图10所示,在铁砧组件后安装铁砧组件靠板A(11-A),这里因为铁砧A(4-A)为矩形,铁砧背板A(7-A)为平板状,所以,铁砧组件靠板A(11-A)为平板状。

图11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铁砧在磨损程度更多一侧加厚(如图11所示的铁砧B(4-B)),以延长铁砧使用寿命,延长铁砧更换同期。铁砧B(4-B)之间有隔板(9),隔板(9)起加固石衬作用,隔板(9)有开孔,以使用隔板(9)两侧的石衬互相联接,更加牢固。如拆除铁砧,此隔板即“石打石腔”的隔板。铁砧下方仍可用环形托板(9)或单独垫板两种方式的一种,铁砧高度及前后位置可调。铁砧的高度改变后,仍可调整高度及前后位置。这里采用的铁砧组件靠板B(11-B)为圆弧形,铁砧背板B(7-B)与铁砧相接的一面为平面,与铁砧组件靠板B(11-B)相接的一面为圆弧面。

图12是本发明中轴式铁石混合腔第三种实施例的俯视图。铁砧C(4-C)的背面为圆弧面,铁砧C(4-C)的正面包括两个面,两个面呈一定夹角,铁砧C(4-C)之间采取互相契紧的形式,这样就无需之前所说的隔板(9),铁砧C(4-C)背后仍是一定厚度的铁砧背板C(7-C)。铁砧下方仍可用环形托板(9)或单独垫板两种方式的一种。高度及前后位置可调。铁砧的高度改变后,仍可调整高度及前后位置。

中轴式铁石混合腔可以采用整体设计,及整体式制作不同铁砧数量的中轴式铁石混合腔,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更换成本,在短时间在三种腔型之间自由更换。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