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546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胶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的门洞上安装门窗时,需要首先在形成门洞的墙体(该墙体既包括通常意义上建筑物的竖直墙体,也包括建筑物的水平地板和顶板)上固定安装金属的矩形附框,附框安装后再在附框上安装门窗框(用于安装玻璃的框体)或门板等。

当附框01固定安装到墙体02上以后,附框01和墙体02之间会存在缝隙03,而为了避免在后续使用中出现雨水渗漏的问题,需要在此缝隙03内填充发泡胶以实现附框01和墙体02之间的密封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发泡胶的填充方式一般为:将装有发泡胶的胶筒04安装到胶枪05上,人工手持胶枪05并将胶枪05的枪头伸入到缝隙03中,随着发泡胶的充入而移动枪头进而对整个缝隙03逐步完成填充,如图1和图2(图2中箭头标示的是胶枪的移动方向)所示。在注胶的过程中,缝隙03每个位置填充的胶量,一般都是工人根据经验进行控制,当工人认为在缝隙03的某一位置填充的胶量足以使得发泡胶膨胀后填满此位置,就移动胶枪05对下一位置进行注胶。以上述方式填充发泡胶后,发泡胶在膨胀凝固的过程中一般都会膨胀出缝隙03,如图3所示,因此就需要在后续的工序中令工人使用刀片将发泡胶伸出缝隙03的部分进行切除,如图4所示。这不仅导致了发泡胶的浪费,还增加了人工费用的投入,使得施工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发泡胶膨胀凝固后,胶体内部为联通的微孔结构,而胶体的表层则凝固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对发泡胶进行切除时,会使得微孔结构暴露在外,从而导致附框和墙体之间存在渗水隐患。

因此,如何降低施工成本并消除渗水隐患,已经成为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胶器,其能够避免填充的发泡胶膨胀至缝隙之外,无需再对发泡胶进行切除操作,不仅节省了发泡胶,降低了人工费用的投入,而且也不会对发泡胶的表皮造成破坏,消除了渗水隐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胶器,用于向附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中填充胶体,其包括:

能够伸入到所述缝隙中并在所述缝隙中移动的第一填充块;

与所述第一填充块连接,能够伸入到所述缝隙中并在所述缝隙中移动的第二填充块,所述第二填充块和所述第一填充块能够与所述附框和所述墙体配合围成填充腔;

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填充块或所述第二填充块上,并能够与胶枪连接以向所述填充腔中输送所述胶体的输胶管。

优选的,上述注胶器中,连接所述第一填充块和所述第二填充块的连接结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填充块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与所述第二填充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优选的,上述注胶器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具有直角结构的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的连接平板,并且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连接平板构成围绕在所述附框的矩形管外侧的框状结构。

优选的,上述注胶器中,所述第一填充块为矩形块,所述第二填充块为具有圆角结构的弧形块。

优选的,上述注胶器中,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对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施加弹力,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靠近的扭簧。

优选的,上述注胶器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矩形管贴合的滚轮,并且所述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对正设置的两个平面上。

优选的,上述注胶器中,所述滚轮为能够吸附在所述矩形管上的磁力滚轮。

优选的,上述注胶器中,所述输胶管的的一端伸出所述缝隙,并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胶枪螺纹连接的接头。

优选的,上述注胶器中,所述输胶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填充块上,并且所述输胶管的位于所述填充腔内的一端为上翘的输出端,所述输胶管的伸出所述缝隙的一端为向远离所述墙体的方向折弯的输入端。

本发明提供的注胶器,用于与胶枪配合向附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中填充胶体,主要包括第一填充块、第二填充块和输胶管。其中,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彼此连接并都能够伸入到附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中,而且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能够在缝隙中同步移动,与附框和墙体共同围成填充腔,而输胶管则固定在第一填充块或第二填充块上。在使用此注胶器向附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中填充发泡胶时,首先将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放入到缝隙中,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会占用缝隙的内部空间,使得缝隙中仅剩填充腔可以填充发泡胶,然后令胶枪的枪头与输胶管连接,并令发泡胶经过枪头和输胶管进入到填充腔中,当填充腔被发泡胶填满后,移动胶枪,使得与胶枪连接的注胶器随着胶枪在缝隙中移动,以逐步完成整个缝隙的发泡胶填充。由于在缝隙的不同部位上填充的发泡胶仅充满容积较小的填充腔,使得发泡胶的注胶量得以减少,当注胶器移走后,发泡胶可以在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原来占据的空间中膨胀,以避免填充过量的发泡胶而使其膨胀到缝隙之外,进而无需再进行发泡胶的切除操作,不仅减少了发泡胶的使用量,降低了人工费用的投入,而且也不会对发泡胶的表皮造成破坏,消除了渗水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向缝隙中注入发泡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注胶完成后未进行切除操作的发泡胶与附框和墙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结构进行切除操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注胶器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向示意图;

图7为图5的B向示意图;

图8为图5的C向示意图;

图9为注胶器安装前被掰开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注胶器在附框上进行安装的示意图;

图11为注胶操作进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利用注胶器填充的发泡胶膨胀后的效果示意图。

在图1-图12中:

01-附框,02-墙体,03-缝隙,04-胶筒,05-胶枪;

1-附框,2-墙体,3-第一填充块,4-第二填充块,5-输胶管,6-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转轴,9-扭簧,10-滚轮,11-接头,12-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胶器,其能够避免填充的发泡胶膨胀至缝隙之外,无需再对发泡胶进行切除操作,不仅节省了发泡胶,降低了人工费用的投入,而且也不会对发泡胶的表皮造成破坏,消除了渗水隐患。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5-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注胶器,用于向附框1和墙体2之间的缝隙中填充胶体,其主要包括:能够伸入到缝隙中,并能够在缝隙中移动的第一填充块3,如图10所示;与第一填充块3连接,同样能够伸入到缝隙中并能够在缝隙中与第一填充块3同步移动的第二填充块4,伸入到缝隙中的第二填充块4和第一填充块3能够与附框1和墙体2配合围成填充腔,如图11所示;固定设置在第一填充块3或第二填充块4上,并能够向填充腔输送胶体的输胶管5,该输胶管5的一端位于填充腔内,另一端伸出缝隙,如图5、图10和图11所示。

在使用此注胶器向附框1和墙体2之间的缝隙中填充聚氨酯发泡胶时(该注胶器不仅能够用于发泡胶的填充,也可以用于向缝隙中填充他类型的胶体),首先将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放入到缝隙中,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与附框1和墙体2围成填充腔(该填充腔为缝隙内部空间的一部分),而位于填充腔两侧的缝隙其他空间则被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占用,从而令缝隙中仅剩填充腔可以填充发泡胶,如图10和图11所示。然后连接胶枪的枪头和输胶管5,如图11所示,操作胶枪使得发泡胶经过枪头和输胶管5进入到填充腔中,在发泡胶填充的同时移动胶枪,使得与胶枪连接的注胶器随着胶枪在缝隙中沿缝隙长度方向移动,以对缝隙的不同部位进行填充,进而逐步完成整个缝隙的发泡胶填充。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在缝隙的不同部位上填充的发泡胶仅充满容积较小的填充腔,与原来在整个缝隙的内部空间中直接填充发泡胶的方式相比,使得发泡胶的注胶量得以减少,当注胶器移走后,发泡胶可以在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原来占据的空间中膨胀,使得发泡胶具有足够的膨胀空间,填充腔中的少量发泡胶在膨胀填满缝隙的同时不会膨胀到缝隙之外,如图12所示,进而无需再进行发泡胶的切除操作,不仅减少了发泡胶的使用量,降低了人工费用的投入,而且也不会对发泡胶的表皮造成破坏,消除了渗水隐患。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注胶器中,连接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的连接结构包括:与第一填充块3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6;与第二填充块4固定连接,并与第一连接件6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7,如图5-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令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各连接有一个连接件(即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并且令此两个连接件转动连接,能够更加方便的调整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的相对位置,使得将两者放置到缝隙中的操作更加方便进行。除此之外,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的连接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类型,例如选用一个平板状连接件来分别连接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的底面,使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固定连接,以一同插入缝隙并一起从缝隙中取出,也可以实现技术目的。

优选的,第一连接件6为具有直角结构的连接板,第二连接件7为通过转轴8与第一连接件6转动连接的连接平板,并且连接板和连接平板构成围绕在附框1的矩形管外侧的框状结构,如图5-图10所示。连接成为附框1的管材为矩形管,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注胶器的工作稳定性,优选采用具有直角结构的第一连接件6和平板状的第二连接件7,通过转轴8连接成框状结构,在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位于缝隙中时,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包围在矩形管的外侧,如图10所示。具体的,优选第一连接件6上设置有一个轴套12,第二连接件7上设置有两个轴套12,通过此三个轴套12以实现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的连接,如图6-图8所示。

在连接结构为框状结构的基础之上,优选第一填充块3为矩形块,第二填充块4为具有圆角结构的弧形块,如图5和图9-图11所示。在连接结构为框状结构时,第一填充块3可以直接放入到缝隙中,为了使得靠近胶枪一侧发泡胶膨胀后的表面平整度相对较高,而矩形面对控制发泡胶膨胀后的形状有促进作用,所以优先将第一填充块3设置为矩形块。而第二填充块4则需要通过第二连接件7的转动,旋转至缝隙的内部,由于第二填充块4的移动轨迹为弧形轨迹,所以为了避免在进入到缝隙的过程中与墙体2或附框1的表面发生碰撞或卡死,优选将第二填充块4设置为具有圆角结构的弧形块,如图10所示。在第一填充块3设置为矩形块,且能够直接放入到缝隙中的基础之上,优选使输胶管5穿过第一填充块3并固定在其上,如图5和图9-图11所示。当然,在不影响注胶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输胶管5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填充块4上,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填充块,使得膨胀后的发泡胶形成的边缘能够与附框1边缘齐平,无需再进行人工切割修边清理,同时可达到不破坏胶液膨胀后的致密表皮的效果,提高发泡胶的密封防渗性能。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套设在转轴8上,对连接板和连接平板施加弹力,以使连接板和连接平板相互靠近的扭簧9,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转轴8的位于相邻两个轴套12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两个扭簧9,此两个扭簧9分别对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施加弹力,令第一连接件6及其上的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连接件7及其上的第二填充块4处于相互靠近的状态,当需要将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放入到缝隙中时,转动第一连接件6或第二连接件7,使其中一者向远离另一者的方向转动,如图9所示状态,在此状态下,将第一填充块3放入到缝隙中,撤去转动力,在扭簧9作用下,第二连接件7及其上的第二填充块4恢复至原来状态,在此恢复过程中,第二填充块4就能够进入到缝隙中,在缝隙中与第一填充块3、附框1和墙体2围成填充腔,如图11所示。同时,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在扭簧9作用下卡住矩形管,从而保证注胶器与附框1位置的相对固定,以提高发泡胶的注胶效果。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优选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上均设置有滚轮10,并且滚轮10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对正设置的两个平面上,如图5所示。在整个缝隙中进行注胶时需要沿缝隙的长度方向移动注胶器,而在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是手持胶枪直接移动,并无任何的导向装置辅助工作,导致胶枪移动速度不易控制,易造成缝隙内不同部位的注胶量有多有少,非常不均匀。所以,为了避免该问题,本实施例优选在与附框1紧密贴合的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上均设置滚轮10,并且进一步优选滚轮10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对正设置的两个平面上,从而使得滚轮10能够在矩形管的两个相对壁面上滚动,如图10和图11所示,使得注胶器能够在矩形管的导向下更加顺畅的进行移动,进而提高注胶效果。

更加优选的,滚轮10为能够吸附在矩形管上的磁力滚轮10。磁力滚轮10能够通过磁力吸附在附框1上,使得注胶器与附框1更加紧密的贴合,保证注胶器与附框1的牢固配合,同时磁力还可以作为注胶器移动的阻尼力,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控制注胶器的移动速度,令注胶器可以在金属的附框1上更加平稳的滚动。如图11所示,注胶器在使用时,将枪头连接到输胶管5上,注胶时工作人员一手持胶枪扣动扳机释放发泡胶,一手持注胶器使其匀速滑动,使注胶器的滑动速度与发泡胶的释放量配合一致,进而使整个缝隙内的注胶量更加均匀。

如图5-图11所示,输胶管5的伸出缝隙的一端上,设置有能够与胶枪螺纹连接的接头11。设置此接头11,能够方便胶枪和输胶管5的拆装操作,为注胶器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具体的,优选输胶管5固定设置在第一填充块3上,并且输胶管5的位于填充腔内的一端为上翘的输出端,输胶管5的伸出缝隙的一端为向远离墙体2的方向折弯的输入端,如图6-图8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令输胶管5穿过第一填充块3,并将输入端设置为远离墙体2的折弯结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注胶器在安装、工作的过程中与墙体2或附框1发生干涉,以保证注胶器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注胶操作。而将输出端设置为上翘结构,使得输出端位于填充腔的中间部位,令发泡胶能够直接被输送到缝隙的中间部位,以进一步提高注胶器的注胶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注胶器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首先,工作人员对注胶器施加拉力,用手将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掰开至一定角度,如图9所示。然后将第一填充块3塞入缝隙,同时第一连接件6上磁力滚轮10吸附在金属的附框1上,如图10所示。撤去拉力,第二连接件7在扭簧9的作用下回弹,以将第二填充块4塞入缝隙的另一侧,如图11所示,同时第二连接件7上的磁力滚轮10吸附在附框1的另一侧,至此第一连接件6、第一填充块3、第二连接件7和第二填充块4将附框1包裹在内,同时第一填充块3、第二填充块4、附框1和墙体2共同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填充腔,如图11所示;将胶枪的枪头拧到接头11上实现与输胶管5的连接,如图11所示,然后开始注胶,注胶时发泡胶通过输胶管5进入到填充腔内,同时边注胶边沿着附框1的长度方向(即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胶枪和注胶器,注入缝隙中的发泡胶自然膨胀充满第一填充块3和第二填充块4在移动前占据的空间,如图12所示,完成注胶。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注胶器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