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963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滤芯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滤芯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所供应的净水器,是一级滤芯或者多级滤芯组成,在水处理过程中,当含有悬浮微粒、细菌、铁锈、机油、胶体、微生物等的原水从滤芯或膜外表面流入,并沿着滤芯内流动时,通常水中的悬浮微粒、细菌、铁锈、机油、胶体、微生物等被拦截在滤芯表面,经过过滤后的饮用水,其水中的微生物和浊度等指标均达到和超过直接饮用水的标准。

然而,随着滤芯在长时间使用后被拦截的各种细微颗粒沉积在滤芯的表面,顺着水流方向,由滤芯的内表面向滤芯的外表面逐渐集聚,由于分离物及其他杂质在滤芯或膜表面会逐渐积聚,甚至将大部分的滤孔堵塞,对滤芯造成污染和堵塞,使得设有过滤膜的滤芯出水量减少,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导致净水器饮用水出水口流量减少、饮用水二次污染、这样净水器的使用效率及寿命大大降低。因此,有效清洗过滤膜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滤芯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堵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滤芯冲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滤芯冲洗装置,包括滤芯壳体,滤芯壳体上端设有进水口,还包括固定于滤芯壳体内的滤芯,滤芯上设有出水口,滤芯壳体底部设有用于对滤芯进行冲洗的冲洗阀。通过滤芯壳体底部的冲洗阀对滤芯表面进行定时冲洗,该冲洗阀可是手动冲洗阀也可以是自动冲洗阀,充分保证附着在滤芯上的杂质被冲下并从冲洗阀的冲洗口处排出,使得滤芯过滤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滤芯壳体底部设有多根呈波轮状分布的导流筋,相邻导流筋之间形成导水流道,导流筋在所述波轮的径向上沿“S”形曲线延伸。由于在滤芯壳体底部设置呈波轮状分布的导流筋,因而可使得冲洗阀打开时,水流可沿导水流道流动,从而将水流引导形成环形涡流形水流的对滤芯进行冲洗,可使得对滤芯表面积冲洗更彻底。

作为优选,导流筋上靠近波轮中心的一端固定在滤芯壳体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滤芯壳体侧壁上。通过将导流筋的一端设置在侧壁上,可以有效增加水流与滤芯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对滤芯的冲洗效果。

作为优选,出水口位于滤芯上端,冲洗阀位于滤芯下端。通过将净水出口与冲洗阀的冲洗口分隔到上下两端,可使得两者互不影响,保证净水的纯净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芯壳体底部设置冲洗阀,可实现对滤芯表面的定时冲洗,防止悬浮微粒沉积在滤芯表面,有效提高滤芯过滤效果、增大滤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滤芯壳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滤芯壳体、2—滤芯、3—冲洗阀、11—进水口、12—导流筋、13—导水流道、2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滤芯冲洗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滤芯壳体1,滤芯壳体1上端设有进水口11,还包括固定于滤芯壳体1内的滤芯2,滤芯2上端设有出水口21,滤芯壳体1底部设有用于对滤芯2进行冲洗的冲洗阀3,且冲洗阀3位于滤芯2下端。滤芯壳体1底部设有多根呈波轮状分布的导流筋12,相邻导流筋12之间形成导水流道13,导流筋12在所述波轮的径向上沿“S”形曲线延伸。导流筋12上靠近波轮中心的一端固定在滤芯壳体1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滤芯壳体1侧壁上。

当原水通过滤芯壳体1上端的进水口11进入到滤芯壳体1内,在滤芯2的作用下,滤芯2将原水中的悬浮微粒、细菌、铁锈、机油、胶体、微生物等被拦截在滤芯2表面。净水从滤芯2上端的出水口21流出。随着用水量的累积,水质的悬浮微粒将沉积在滤芯2表面,随着悬浮微粒沉积的增多,会使得滤芯2的出水量减小,最终造成滤芯2堵塞,因而需要对滤芯2进行定期冲洗。

冲洗时,打开冲洗阀3,水流对滤芯2表面进行冲洗将沉积和堵塞在滤芯2表面的悬浮微粒、细菌、铁锈、机油、胶体、微生物等从冲洗阀3排出,由于在滤芯壳体1底部设置了呈波轮状分布的导流筋12,因而在打开冲洗阀3后,滤芯壳体1内的水自上而下流到冲洗阀3的冲洗口处被排出,在水流自上而下流动过程中,水流到达导流筋12处时,即会从导水流道13中流动,因而在波轮形导流筋12对水流进行引导的作用下,使得水流成环形涡流,从而有效增大冲洗接触面积和冲洗时间,使得对滤芯2表面积冲洗更彻底。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