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旋流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962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旋流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旋流过滤器。



背景技术:

雨水径流携带大量的污染物排入城市水系,对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径流污染物输送的非连续性和爆发性都极大的增加了污染控制的难度。但研究表明,雨水径流污染物以SS和COD 为主,而COD又与SS有很好的相关性。所以控制SS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另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雨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被合理利用是一种必然选择。

过去常用的雨水生物化学净化设施,其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运行管理复杂,污染物去除在时间上滞后,导致雨水回收率低。现有的物理过滤净化设施又存在易堵塞,维护费用高,且只能去除大颗粒污染物,雨水回收率低等问题。

用于石油、污水处理等行业的旋流过滤器是将旋流与过滤相结合,兼具旋流器无运动部件、操作方便等优点,又引入了过滤机理。要处理的液体从旋流过滤器上部进入,沿着锥形过滤网向下旋流,透过过滤网的液体作为净化物进行收集利用,含有大颗粒的物质的混合液沿着滤网滑落底部,混合液作为污染废液从旋流过滤器底部排除。如果直接将现有的旋流过滤器直接应用于雨水处理收集,其排除的污染废水含水率过高,废水排量大,该废水通常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大排量的废水加重污水处理的负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雨水旋流过滤器,它能降低废水的排量,减轻后续的污水处理负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第一圆筒,第一圆筒内腔装有第一过滤网,进水管设置在第一圆筒上部,进水管上分设有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第一进水支管连通第一过滤网内部,在第一圆筒的底部侧壁上设有向外引流的净水出水管,净水出水管连通第一圆筒内壁与第一过滤网围成的空间;第一过滤网内底面设有一开口用管道连通第一圆筒正下方的废水出水管,在第一过滤网内部还设有第二圆筒,在第二圆筒的内腔装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进水支管在第二圆筒顶部并连通第二过滤网内部,第二圆筒的底面开口经第一过滤网下底面与第一圆筒内底面构成的通道与净水出水管连通,第二过滤网的底部空心连通其下方的废水出水管。

旋流过滤器的过滤网内部是废水收集区,不能通过滤网的杂质跌入废水收集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圆筒和第一过滤网组成第一级旋流过滤器,再由第二圆筒和第二过滤网组成第二级旋流过滤器,也就是,在第一级旋流过滤器中间的废水收集区再设置第二级旋流过滤器,与现有单独的旋流过滤器相比,增大了雨水过滤面积,提高了大雨量时的雨水净化收水率,相应地,降低了废水出水管的废水排量,即降低了污染废水的含水率;同时,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级旋流过滤器设置在第一级旋流过滤器中间的废水收集区,有效利用了空间,不增加体积和占地面积。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1、提高了雨水净化收水率;2、降低了废水排量;3、体积和占地面积不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进水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圆筒;2.第一过滤网;3.进水管;31.第一进水支管;32.第二进水支管;4.净水出水管;5.废水出水管;6.第二圆筒;7.第二过滤网;8.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第一圆筒1,第一圆筒内腔装有第一过滤网2,进水管3设置在第一圆筒1上部,进水管3上分设有第一进水支管31和第二进水支管32,第一进水支管31连通第一过滤网2内部,在第一圆筒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向外引流的净水出水管4,净水出水管4连通第一圆筒1内壁与第一过滤网2合围的空间;第一过滤网2内底面设有一开口用管道连通第一圆筒1正下方的废水出水管5,在第一过滤网2内部还设有第二圆筒6,在第二圆筒6的内腔装有第二过滤网7,第二进水支管32在第二圆筒6顶部并连通第二过滤网7内部,第二圆筒6的底面开口经第一过滤网2下底面与第一圆筒1内底面构成的通道与净水出水管4连通,第二过滤网7的底部空心连通其下方的废水出水管5。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置:在第二过滤网7的内部还设有第三圆筒,在第二圆筒的内腔装有第三过滤网,进水管3上分设第三进水支管,第三进水支管在第三圆筒顶部并连通第三过滤网内部,第二过滤网7内底面设有一开口用管道连通第一圆筒1正下方的废水出水管5,第三圆筒的底面开口经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7下底面与第一圆筒1内底面构成的通道与净水出水管4连通,第三过滤网的底部空心连通其下方的废水出水管5。

通过增加至第三级旋流过滤器,雨水净化收水率进一步加大,废水排量能进一步减少。按此结构可增加多级旋流过滤器。

如图3所示,所述进水管3分设有第一进水支管31和第二进水支管32,第一进水支管31与第二进水支管32之间由分流板8分隔,分流板8平放,第一进水支管31位于进水管3下部,第二进水支管32位于进水管3上部,雨水通过上下部分管导流,分别切向进入第一级旋流过滤器和第二级旋流过滤器。上、下两个进水支管水流线如图3所示。当然,分流板8也可以竖直放置,将第一进水支管31和第二进水支管32分为前后两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