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液氧化再生沉降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282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液氧化再生沉降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湿法脱硫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液氧化再生沉降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湿法氧化还原脱硫化氢的工序为将气相硫化氢吸收进入碱性液体吸收剂中,然后氧化为硫磺,空气中的氧气是最为常用的氧化剂,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入水溶性催化剂,如有机金属钴、铁、锰、铜,或对苯二酚、烤胶,湿法氧化还原脱硫的主要常规单元包括脱硫、再生、沉降、硫回收四个主要单元过程。脱硫单元过程保证脱硫效果,使气体达标排放;再生单元过程保障脱硫剂再生效果,使其能循环使用,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单元;沉降单元过程是从再生液中分离出单质硫,以便再生液循环使用,而不造成脱硫及管路堵塞,同时将硫磺浓缩,便于过滤;硫回收单元过程将浓缩硫磺用过滤系统设备过滤而获得硫磺,达到硫回收目的。常规湿法脱硫的操作工序是:气相硫化氢吸收进入碱性液体吸收剂中形成吸收富液,吸收富液经过再生槽上的喷射器再生后,形成的单质硫泡沫由再生槽顶部溢流至收集槽然后流向过滤单元,再生液由底部回流至吸收单元。其中生成的单质硫颗粒较大,部分不能随气体上浮至液面形成硫泡沫,再生槽设备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单质硫与再生液的分离任务。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990306授权公告日2014.12.10)公开了一种沉降式再生一体化装置,该装置由上部柱状槽体和下部的锥状槽体组成,在柱状槽体内设置隔板,降低溶液流动速度,提高分离效果,但是在柱状槽体内设置多个隔板不利于整个装置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并且隔板不利于清液的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单质硫与再生液的沉降分离效果的脱硫液氧化再生沉降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脱硫液氧化再生沉降一体化装置,包括槽体、再生喷射器,所述槽体由上部的外直筒与处于下部的锥槽体组成,所述锥槽体底端设有浓浆出口;所述再生喷射器设在槽体的顶部,所述再生喷射器设有液固入口与气体入口,所述外直筒内设有内直筒,所述内直筒的中部设有清液排放口,所述内直筒与外直筒间形成环隙,所述外直筒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导向叶片,所述环隙内并位于导向叶片的上方设有喷射器出口,所述喷射器出口与再生喷射器之间连有导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器出口与导流管的夹角为钝角,作用是再生液通过倾斜向下的喷射器出口使再生液在外直筒与内直筒的环隙间形成旋流,促使固液的分离,提高分离效率,减小沉降区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外直筒与内直筒同心,所述内直筒的底端位于外直筒的底端的上方,同心的外直筒与内直筒形成的环隙为一个圆环结构,有利于固液的分离,外直筒的与内直筒底端的高度差形成沉降区,通过沉降的作用,清液上升进入内直筒,固体向下沉降进入锥槽体。

进一步地,所述外直筒上设有液位计,通过液位计可以显示液体的高度,进而调整进液的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外直筒的顶端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边沿设有溢流液排出口,作用是将因为流速过大排出溢出的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叶片与外直筒底端的距离为50~200mm,所述导向叶片与外直筒下端形成的夹角为0°~70°。

优选地,所述导向叶片与外直筒底端的距离为100mm,所述导向叶片与外直筒下端形成的夹角为45°。

优选地,所述再生喷射器的数量为5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富液再生采用高效气液接触设备-再生喷射器,将空气直接吸入系统,不仅利用高效传质设备,减小设备尺寸和省去了气体输送设备,节省设备投资,而且也节省了操作费用。

2、通过倾斜向下的喷射器出口和环隙,使喷射器喷出的液固混合物形成旋流,促使固液的分离,提高分离效率,减小沉降区尺寸。

3、通过倾斜的导流板减缓喷射高速液固混合物进入沉降区的速度,避免对沉降区产生扰动,提高沉降区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射器出口与导流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液固入口1、气体入口2、导流管3、溢流槽4、外直筒5、内直筒6、喷射器出口7、导向叶片8、沉降区9、锥槽体10、浓缩区11、浓浆出口12、第一液位计13、清液区14、清液排放口15、溢流液排出口16、第二液位计17、槽体18、再生喷射器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3所示,一种脱硫液氧化再生沉降一体化装置,包括一个槽体18、5个再生喷射器19,槽体18由上部的外直筒5与处于下部的锥槽体10组成,锥槽体10底端设有浓浆出口12;再生喷射器19设在槽体的顶部,再生喷射器19设有液固入口1与气体入口2,外直筒5内设有内直筒6,内直筒6的中部设有清液排放口15,内直筒6与外直筒5间形成环隙,外直筒5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导向叶片8,环隙内并位于导向叶片8的上方处设有喷射器出口7,喷射器出口7与再生喷射器19之间连有导流管3,外直筒5的顶端设有溢流槽4,溢流槽4的边沿设有溢流液排出口16,其中外直筒5上方设有第一液位计13,下方的设有第二液位计17,第一液位计13与第二液位计17可以显示液体的高度,用于调整脱硫液进入装置的流 速。

其中外直筒5与内直筒6同心,同心的外直筒5与内直筒6形成的环隙为一个圆环结构,有利于固液的分离。

其中,如图1所示,内直筒6的底端在外直筒5的底端的上方,外直筒5的与内直筒6底端的高度差形成沉降区9,通过沉降的作用,清液上升进入内直筒6的清液区14,固体向下沉降进入锥槽体10的浓缩区11。

导向叶片8与外直筒5底端的距离为50~200mm,优选地,导向叶片8与外直筒5底端的距离为100mm,并且导向叶片与外直筒下端形成的夹角为0°~70°,优选地,导向叶片与外直筒下端形成的夹角为45°,这种位置设计的导向叶片8最佳减缓喷射高速液固混合物进入沉降区9的速度,避免对沉降区9产生扰动,提高沉降区9的分离效果。

结合图2所示,其中喷射器出口7与导流管3的夹角为钝角,再生液通过倾斜向下的喷射器出口使再生液在外直筒与内直筒的环隙间形成旋流,促使固液的分离,提高分离效率,减小沉降区尺寸。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是:吸收硫化氢后的富液经泵输送入再生喷射器19的液固入口1中,空气从再生喷射器19的气体入口2进入,富液在再生喷射器19内进行氧化再生反应,氧化再生后形成气液固三相,气液固三相通过导流管3的喷射器出口7进入内外直筒的环隙间,并形成旋流,气液固三相在内外直筒的环隙间使未反应气体上升与固液得到分离,液固两相在环隙间旋流的过程中,密度大的固体在高速旋流作用下被抛向器壁,使液固两相得到相对移动而分离,液固两相通过导向叶片8减速后进入沉降区9,在沉降区9中液固两相继续受到重力作用进行沉降,分离清液上升进入清液区14,通过清液排出口15送往脱硫工段,循环使用;固体进入锥槽体10,在浓缩区11中固体被浓缩后通过浓浆出口12送往后续过滤工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