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煮式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5552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蒸煮式研磨机。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需要多种呈粉末状的产品或产品原料,研磨是超精密加工中一种重要加工方法,但传统研磨存在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不稳定等缺点,这使得传统研磨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研磨机,但现有的研磨机多采用一次研磨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要求,且原料多含有水分,研磨过程中水分增多,导致研磨后的颗粒粘连一起,影响研磨效果,降低出粉率和产量,同时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目前所使用的这些研磨机往往零部件结构复杂,设备自重及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煮式研磨机,以解决现在的研磨机研磨后的颗粒粘连一起,影响研磨效果,降低出粉率和产量零部件结构复杂,设备自重及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煮式研磨机,包括蒸汽出口、立式蒸煮杆、Y射线料位计、机体支架、搅拌器、运输螺旋、料斗、磨盘、传送带、成品槽、废水槽、滤网、进料螺旋、入料口、水箱、高压喷水口和注水口,所述入料口安装在机体支架的右端上方,且入料口下方安装有进料螺旋,所述进料螺旋下方设有滤网,且滤网下方安置有废水槽,所述入料口左侧安装有水箱,且水箱下方和上方分别安置有高压喷水口和注水口,所述水箱左侧安置有蒸汽出口,且蒸汽出口下方设有立式蒸煮杆,所述立式蒸煮杆左侧机体外壳安置有Y射线料位计,且立式蒸煮杆下方设有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安装有搅拌器,且搅拌器下方安置有运输螺旋,所述运输螺旋右端安装有磨盘,且磨盘下方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下方安置有成品槽。

优选的,所述立式蒸煮杆温度范围为120-150℃。

优选的,所述高压喷水口压力范围为70-140MPa。

优选的,所述废水槽外安装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蒸煮式研磨机采用清洗装置、蒸煮搅拌装置和研磨装置配合,来使原料经过三次处理,达到更细且成型好的效果,符合产品要求,同时研磨装置内安装有加热杆,可以产生热量将原料中多余的水分除去,有利于原料的研磨成型和产量,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另外,通过在进料螺旋上方设置高压喷水装置,一方面能加速研磨速率,提高研磨品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浪费,同时对使用完后研磨机的清洗起到重要作用,环保经济,方便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汽出口,2、立式蒸煮杆,3、Y射线料位计,4、机体支架,5、搅拌器,6、运输螺旋,7、料斗,8、磨盘,9、传送带,10、成品槽,11、废水槽,12、滤网,13、进料螺旋,14、入料口,15、水箱,16、高压喷水口,17、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蒸煮式研磨机,包括蒸汽出口1、立式蒸煮杆2、Y射线料位计3、机体支架4、搅拌器5、运输螺旋6、料斗7、磨盘8、传送带9、成品槽10、废水槽11、滤网12、进料螺旋13、入料口14、水箱15、高压喷水口16和注水口17,入料口14安装在机体支架4的右端上方,且入料口14下方安装有进料螺旋13,进料螺旋13下方设有滤网12,且滤网12下方安置有废水槽11,废水槽11外安装有把手,入料口14左侧安装有水箱15,且水箱15下方和上方分别安置有高压喷水口16和注水口17,高压喷水口16压力范围为70-140MPa,水箱15左侧安置有蒸汽出口1,且蒸汽出口1下方设有立式蒸煮杆2,立式蒸煮杆2左侧机体外壳安置有Y射线料位计3,且立式蒸煮杆2下方设有料斗7,立式蒸煮杆2温度范围为120-150℃,料斗7底部安装有搅拌器5,且搅拌器5下方安置有运输螺旋6,运输螺旋6右端安装有磨盘8,且磨盘8下方设有传送带9,传送带9下方安置有成品槽10。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蒸煮式研磨机之前,需要对整个研磨机进行简单的结构了解,整个处理的过程大体上可以进行两个部分的划分,首先从入料口14放入物料,接着物料在进料螺旋13的带动下,经过高压喷水口16冲刷清洗,掉落到料斗7内部,经过立式蒸煮杆2的高温蒸煮,再经过搅拌器5搅拌下落到运输螺旋6,接着经过磨盘8研磨后,通过传送带9运输到成品槽10,完成整个物料研磨的工作,整个机械的工作过程全自动化,使用效益高。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