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带式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249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砂带式研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带式研磨机,属于研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材料表面的研磨加工,对于材料的最终成形的意义重大,其中,对于具有曲面的工件的表面研磨,是最为复杂的类型,曲面的形状不固定性,对研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于弯管形状的研磨,在弯管各处的曲面都得到适当研磨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如何高效的对具有曲面的工件表面进行研磨,是本领域中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点。常规的研磨机,砂带易打滑,使得研磨的效果变差,同时还浪费了电机所提供的动力,造成了电力的浪费,另外,传统的研磨机的应变能力不足,不能有效的适应变化多样的曲面,这两个原因,使得传统研磨机的研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带式研磨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砂带式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单元,驱动单元,支撑单元和砂带,工作单元包括:研磨轮和第一伸缩气缸,第一伸缩气缸推动研磨轮前后运动;砂带为环状;驱动单元,带动砂带运动,砂带的一部分套在研磨轮上,并在驱动单元的带动下做循环运动,支撑单元支撑工作单元和驱动单元。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工 作单元还包括:前从动轮和第一电机,前从动轮设置在研磨轮的旁边,与研磨轮共同撑起砂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工作单元还包括:前从动轮固定板,前从动轮固定板一端与前从动轮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前从动轮支撑板和前从动轮安装板,电机与前从动轮安装板固定连接,前从动轮支撑板设置在电机和前从动轮之间,前从动轮支撑板一端与前从动轮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从动轮安装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电机连接块和连杆,电机连接块为偏心轮,连杆一端与前从动轮固定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电机连接块转动连接,当第一电机带动电机连接块转动时,电机连接块带动连杆做往复运动,连杆推动前从动轮上下运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驱动轮,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砂带运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架、两个后从动轮和两个过渡轮,从动轮和过渡轮设置在支撑架上,砂带经由驱动轮、后从动轮和过渡轮后套在研磨轮上。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 包括:伸缩气缸,将后从动轮与支撑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研磨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水平面,前从动轮的旋转轴与研磨轮的旋转轴平行。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驱动轮的直径大于研磨轮的直径。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由于采用了研磨轮和推动研磨轮前后运动的第一伸缩气缸,第一伸缩气缸推动研磨轮前后运动,从而增加了研磨轮的工作范围,使得其前端能够适应曲面的形状。

进一步,由于采用了前从动轮和第一电机,前从动轮配合研磨轮共同支撑砂带,第一电机带动前从动轮上下运动,从而使得砂带的研磨面形成扇形,进一步扩展了研磨带的研磨区域,使得砂带式研磨机能够适应更多的曲面形状和曲面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砂带式研磨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工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从动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从动过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支撑单元与各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过渡轮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砂带式研磨机包括:工作单元1、从动过渡单元2、驱动单元3、支撑单元以及砂带5。

如图2所示,工作单元1包括研磨轮101、前从动轮117、第一伸缩气缸118以及工作端连接部。

工作端连接部包括将研磨轮101固定的研磨轮固定块102,研磨轮固定块102与浮动接头104通过浮动接头连接块103连接,而浮动接头104又与第一伸缩气缸118连接,通过第一伸缩气缸118控制研磨轮101的位置。第一伸缩气缸118前端罩有气缸防尘罩106。第一伸缩气缸118通过气缸固定板107固定在连接板108上,再固定在支座架41上。滑动连接板105一端与研磨轮固定块10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缸固定板107滑动连接,进一步支撑研磨轮固定块102。

第一电机112由电机连接板111与电机支撑板110固定在骨架上板109上,骨架上板109安装于支座架41上。

工作端连接部还包括将前从动轮117固定的前从动轮固定板116,前从动轮固定板116由连杆114将其与电机连接块113连接起来,同时前从动轮固定板116由前从动轮支撑板115将其连接在前从动轮安装板119上,前从动轮安装板119固定安装在支座架41上。如图3所示,第一电机112带动电机连接块113转动,电机连接块113为偏心轮机构,电机连接块113带动连杆114做伸缩运动,连杆114带动前从动轮固定板116运动,使得前从动轮支撑板115绕第一轴120转动,从而使得前从动轮117上下运动,带动相应的一段砂带30上下运动,从而增加研磨面积。为了使前从动轮固定板116能够自由的上下运动,连杆114前端 与前从动轮固定板116连接的地方设置了第二轴121,使得连杆114前从动轮固定板116之间形成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从动过渡单元2包括两个后从动轮201;两个过渡轮208;以及从动单元连接部。

从动单元连接部包括将后从动轮固定轴202,两个后从动轮201固定在后从动轮固定轴202的两端;后从动轮固定轴202由后从动轮支撑轴203将其与第二伸缩气缸206连接,第二伸缩气缸206通过两块气缸固定板207固定在支座架41上。第二伸缩气缸206带动后从动轮支撑轴203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两个从动轮201上升和下降,从而便于安装与拆卸砂带,具体而言,第二伸缩气缸206下降时砂带放松,便于取下砂带;安装时砂带30按照图1中的形状绕好后,第二伸缩气缸206上推,使砂带30绷紧。

气缸防护罩205用来保护第二伸缩气缸206,从而延长第二伸缩气缸206的使用寿命。从动单元连接部还包括将两个过渡轮208分别固定的两个过渡轮固定轴212,两个过渡轮固定轴212分别由两个过渡轮安装板209安装在两个过渡轮支撑块211上,两个过渡轮支撑块211固定在支架座41上。

如图8所示,过渡轮安装板209具有一个横向安装板214和两个纵向安装板215,两个纵向安装板215相互平行的固定在横向安装板214的中部,横向安装板214上具有两个第一弧形孔216,两个第一弧形孔216位于两个纵向安装板215与横向安装板214连接处的两侧并相互对称,两个纵向安装板215上的相同位置处开有第二弧形孔217。第一螺栓穿 过第一弧形孔216将横向安装板214安装在过渡轮支撑块211上。

过渡轮具有安装片212,安装片212插入两个纵向安装板215之间,第二螺栓穿过两个第二弧形孔217将安装片212与纵向安装板215相互固定。两个纵向安装板的前端还具有过渡轮固定孔218,第三螺栓穿过过渡轮固定孔锚固安装片212。为了更清楚的显示第一弧形孔第二弧形孔和过渡轮固定孔,图3中略去了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

过渡轮安装板209的安装孔为弧形孔,是为了调节砂带30的张紧、收缩度,过渡轮沿弧形孔调节角度,以张紧或放松砂带30,从而减少砂带30打滑,增加研磨效率。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包括驱动轮31、第二电机34以及驱动连接部。驱动连接部包括驱动轮连接轴32和电机安装板33,驱动轮31由驱动轮连接轴32将其与第二电机34连接,第二电机34通过电机安装板33固定在支架座41上。第二电机34采用无刷直流电机。驱动轮31的直径大于研磨轮的直径,以提高研磨效率。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包括支座架41与底座4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和图7所示,第二电机34带动驱动轮31转动,驱动轮31带动砂带30转动,砂带30套在驱动轮31上,然后向后绕过两个后从动轮201,再向下绕过两个过渡轮208,然后从研磨轮101和前从动轮117的前侧绕过,如图1所示,待研磨的曲面的工件6放在研磨轮101的前面,此处的砂带30对曲面的工件6进行打磨。当需要调整研磨轮101向外伸出的长度时,启动第一伸缩气缸118带动研磨轮101运动,伸出或缩回预设长度。当需要研磨轮101和前从 动轮117之间的这一段砂带30做上下的扇面运动,以扩大研磨面积时,启动第一电机112,第一电机112做伸缩运动,从而带动前从动轮117在图2的视角下做近似垂直于纸面方向的上下运动,带动砂带30做扇面式的运动,扩大了研磨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为了能减少砂带30打滑、增大工作区域,提高研磨效率特在研磨轮设有第一伸缩气缸118,两个后从动轮的连接处设有第二伸缩气缸206,在过渡轮处设有带圆弧槽的两个过渡轮安装板209。其中后从动轮设有的第二伸缩气缸206还能便于砂带30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式研磨机中的张紧机构并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结构,其他同样可以实现张紧功能的张紧机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