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SCR脱硝系统液氨气化混合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924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SCR脱硝系统液氨气化混合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布,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做了相比以前更进一步的限制,其中:除采用W形火焰炉膛的火力发电锅炉,现有循环流化床火力发电锅炉,以及2003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或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火力发电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执行200mg/m3外,其余均执行100mg/m3。同时该规范4.4条对重点地区的燃煤锅炉提出了50mg/m3的氮氧化物排放要求。所以新标准的公布将对脱硝工作的展开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主要的脱硝方式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工艺。SCR脱硝需要先将液氨经过蒸发器装置转化为氨气再进入氨气/空气混合器混合稀释,液氨在蒸发器气化的时候需要用高温媒质提供热量,且气化时不均匀,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液氨气化效率的用于SCR脱硝系统液氨气化混合一体化装置。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用于SCR脱硝系统液氨气化混合一体化装置,包括气化腔、雾化喷嘴、空气入口、蒸汽盘管,所述气化腔包括有前段的混合部、中段的气化部、尾段的喷出部,所述混合部、喷出部均为锥形结构,所述气化部为柱形结构,所述混合部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喷出液氨的雾化喷嘴,所述混合部上部设置有用于空气进入的空气入口,所述气化部外侧缠绕设置有蒸汽盘管,所述蒸汽盘管左侧设置有高温蒸汽入口,所述蒸汽盘管右侧设置有蒸汽出口。

作为优选,所述喷出部的边沿与轴线的夹角为20°~30°。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部的边沿与轴线的夹角为10°~2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气化腔,可以使得液氨气化在气化腔就完成了气化,同时因为气化腔的流体力学结构有利于液氨与空气更充分的混合,比在现有的蒸发器中气化均匀性更好,这样同时可以达到在SCR反应器与催化剂更好的、充分反应;同时采用缠绕设置的蒸汽盘管为气化提供热量,有效避免气化过程吸热,而导致气化腔温度急剧下降,而发生材质机械强度降低,供热也有利于气化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种用于SCR脱硝系统液氨气化混合一体化装置,包括气化腔3、雾化喷嘴2、空气入口4、蒸汽盘管1,所述气化腔3包括有前段的混合部5、中段的气化部5、尾段的喷出部7,所述混合部5、喷出部7均为锥形结构,所述气化部6为柱形结构,所述混合部5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喷出液氨的雾化喷嘴2,所述混合部5上部设置有用于空气进入的空气入口4,所述气化部6外侧缠绕设置有蒸汽盘管1,所述蒸汽盘管1左侧与混合部接近处设置有高温蒸汽入口8,所述蒸汽盘管右侧于喷出部接近处设置有蒸汽出口9。其中高温蒸汽可以使用锅炉冷却产生的高温蒸汽。

为了提高雾化喷射效果,所述喷出部的边沿与轴线的夹角为20°~30°。所述混合部的边沿与轴线的夹角为10°~22°。较大的夹角有利于与空气的进入,而较小的夹角有利于引导混合气体喷出。

通过设置气化腔,可以使得液氨气化在气化腔就完成了气化,同时因为气化腔的流体力学结构有利于液氨与空气更充分的混合,比在现有的蒸发器中气化均匀性更好,这样同时可以达到在SCR反应器与催化剂更好的、充分反应;同时采用缠绕设置的蒸汽盘管为气化提供热量,有效避免气化过程吸热,而导致气化腔温度急剧下降,而发生材质机械强度降低,供热也有利于气化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