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187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废气降解、除臭装置,通常都是废气从除臭塔的底部进入,然后在除臭塔中垂直向上进行多步过滤、降解、除臭,最终从除臭塔的顶部排出以完成废气的降解、除臭,这种废气垂直向上进行降解、除臭的方式,因为受到除臭塔高度的限制,降解、除臭效率比较低,而且基本上都是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除臭的,除臭效果往往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和至少一组除臭管路,除臭管路设在除臭塔中,除臭管路呈折线排布,除臭管路中设有陶粒填料,除臭管路的底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生物除臭塔的下部设有废气入口,顶端设有废气出口,废气入口位于进气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废气从除臭塔下部的废气入口进入除臭塔中,然后从除臭管路的网孔进气口进入除臭管路中,并从除臭管路的网孔出气口出来,最后通过除臭塔的废气出口排出,除臭管路中的陶粒填料是微生物的生存载体,除臭管路中生长了微生物,从而通过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和除臭,由于除臭管路呈折线排布,所以可以延长废气与除臭管路中陶粒填料的接触时间和面积,即可以延长废气与除臭管路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和面积,从而可以高效地将废气进行生物降解、除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除臭管路的折线角度可以为30~45度。由此,折线角度呈30~45度可以确保废气与除臭管路中陶粒填料的接触时间和面积,即可以确保废气与除臭管路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和面积,可以高效地将废气进行生物降解、除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喷淋系统、微生物水箱和第一水泵,喷淋系统设在除臭塔中,位于除臭管路的上方,微生物水箱位于除臭塔的底部,部分微生物水箱伸出除臭塔外,第一水泵将微生物水箱中的微生物菌液抽至喷淋系统,喷淋系统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除臭塔的围壁上设有回收口,除臭塔的围壁中设有与回收口连通的回收通道,回收通道的下端位于微生物水箱中,回收口位于除臭管路的折角位置处。由此,喷淋系统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既可以将废气中的粉尘湿式沉降,又可以将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质溶于微生物菌液中再通过回收通道下降至微生物水箱中进行降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两层网状孔板,两层网状孔板之间设有陶粒填料,两层网状孔板在除臭塔中横向排布,两层网状孔板位于喷淋系统的下方,两层网状孔板位于除臭管路的上方。由此,喷淋系统可以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至两层网状孔板中的陶粒填料中,微生物可以在两层网状孔板中生长,两层网状孔板中生长的微生物可以进一步对废气进行生物降解、除臭,而且可以提升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预喷淋装置和第二水泵,预喷淋装置位于网孔进气口的下方,预喷淋装置位于废气入口的上方,第二水泵将微生物水箱中的微生物菌液抽至预喷淋装置,预喷淋装置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由此,预喷淋装置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可以将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提前去除,而且可以为废气提供一定的湿度,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溶药培养装置和第三水泵,第三水泵将溶药培养装置培养后的微生物菌液抽至微生物水箱中。由此,微生物菌液通过溶药培养装置培养后通过第三水泵抽至微生物水箱中,确保微生物水箱中微生物菌液的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除臭管路的组数可以为三组,三组除臭管路并行排布,相邻的两组除臭管路之间设有密封板。由此,并行的三组除臭管路可以确保废气与除臭管路中陶粒填料的接触时间和面积,即可以确保废气与除臭管路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和面积,确保对废气的生物降解、除臭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除雾脱水层,除雾脱水层位于废气出口和喷淋系统之间。由此,通过除雾脱水层可以减少除臭塔中水汽随废气的排出,确保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排气管和引风机,排气管与废气出口连通,引风机设在排气管上。由此,通过引风机的作用,经过降解、除臭后的达标废气通过排气管可以排出到大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PH测量装置,PH测量装置测量微生物水箱中微生物菌液的PH值。由此,通过PH测量装置可以实时监控微生物水箱中的PH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生物除臭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塔1和除臭管路2。此外,一种生物除臭装置还可以包括喷淋系统3、微生物水箱4、第一水泵5、两层网状孔板6、预喷淋装置7、第二水泵、溶药培养装置8、第三水泵9、密封板10、除雾脱水层15、排气管16、引风机17和PH测量装置18。

如图1所示,除臭塔1的下部安装有废气入口11,除臭塔1的顶端安装有废气出口12。废气经过废气入口11进入除臭塔1中,经过生物降解、除臭后可以从废气出口12排出。

如图1所示,除臭管路2安装在除臭塔1中,除臭管路2呈折线排布,除臭管路2的底部安装有网孔进气口22,除臭管路2的顶部安装有网孔出气口23,网孔进气口22位于废气入口11的上方。

如图1所示,除臭管路2中填充有陶粒填料21,陶粒填料21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生存载体,即除臭管路2中可以生长微生物。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每组除臭管路2包含两个单独的除臭管路2,每组除臭管路2中的两个除臭管路2上下串联排布,即废气通过下方的除臭管路2后,然后再进入上方的除臭管路2中,进行两级生物降解、除臭。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除臭塔1的高度尺寸以及降解、除臭要求,每组除臭管路2中可以包含一个单独的除臭管路2或三个以上的单独除臭管路2,三个以上的单独除臭管路2按照图1所示的排布方式进行串联式排布。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除臭管路2的折线角度为30~45度(如40度),折线角度呈30~45度可以确保废气与除臭管路2中陶粒填料21的接触时间和面积,即可以确保废气与除臭管路2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和面积,可以高效地将废气进行生物降解、除臭。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除臭塔1的尺寸以及降解、除臭要求,每个除臭管路2的折线角度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除臭管路2的组数为三组,三组除臭管路2并行排布,相邻的两组除臭管路2之间安装有密封板10,密封板10可以防止废气从两组除臭管路2之间的间隙中向上窜,并行的三组除臭管路2可以确保废气与除臭管路2中陶粒填料21的接触时间和面积,即可以确保废气与除臭管路2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和面积,确保对废气的生物降解、除臭的效果

如图1所示,喷淋系统3安装在除臭塔1中,位于除臭管路2的上方,微生物水箱4安装在除臭塔1的底部,微生物水箱4的右侧伸出除臭塔1外,第一水泵5可以将微生物水箱4中的微生物菌液抽至喷淋系统3,喷淋系统3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可以将废气中的粉尘湿式沉降。

如图1所示,除臭塔1的围壁上成型有回收口13,除臭塔1的围壁中成型有与回收口13连通的回收通道14,回收通道14的下端位于微生物水箱4中或位于微生物水箱4的上方,回收口13位于上方的除臭管路2的折角位置处,喷淋系统3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可以将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质溶于微生物菌液中,喷洒出的微生物菌液可以顺着除臭管路2的斜坡流向回收口13,然后通过回收通道14下降至微生物水箱4中进行降解。

如图1所示,两层网状孔板6横向安装在除臭塔1中,两层网状孔板6的尺寸和除臭塔1的内腔尺寸相当,即两层网状孔板6可以将除臭塔1的内腔封堵住,两层网状孔板6位于喷淋系统3的下方,两层网状孔板6位于上方的除臭管路2的上方,两层网状孔板6之间填充有陶粒填料21。喷淋系统3可以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至两层网状孔板6中的陶粒填料21中,微生物可以在两层网状孔板6中生长,两层网状孔板6中生长的微生物可以进一步对废气进行生物降解、除臭,而且可以提升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湿度。

如图1所示,预喷淋装置7安装在网孔进气口22的下方,预喷淋装置7位于废气入口11的上方,第二水泵(图1为示出)可以将微生物水箱4中的微生物菌液抽至预喷淋装置7,预喷淋装置7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从而可以将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提前去除,而且可以为废气提供一定的湿度,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

如图1所示,溶药培养装置8进行微生物菌液的培养,第三水泵9可以将溶药培养装置8中培养后的微生物菌液抽至微生物水箱4中,确保微生物水箱4中微生物菌液的量。

如图1所示,除雾脱水层15安装在除臭塔1中,除雾脱水层15位于废气出口12和喷淋系统3之间。除雾脱水层15可以减少除臭塔1中水汽随废气的排出,确保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湿度。

如图1所示,排气管16与废气出口12连通,引风机17(或鼓风机)安装在排气管16上,在引风机17的作用下,除臭塔1中经过降解、除臭后的达标废气通过废气出口12、排气管16可以排出到大气中。

如图1所示,PH测量装置18安装在微生物水箱4中,PH测量装置18可以测量微生物水箱4中微生物菌液的PH值,从而可以实时监控微生物水箱4中的PH值,如果测量到的PH值不符合要求,可以实时进行调配。

本实用新型对废气的生物降解、除臭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生物可降解、除臭的废气从除臭塔1下部的废气入口11进入除臭塔1中,预喷淋装置7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将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提前去除,而且为废气提供一定的湿度,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然后废气从下方的除臭管路2的网孔进气口22进入下方的除臭管路2中,除臭管路2中生长了微生物,从而通过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和除臭,废气从下方的除臭管路2的网孔出气口23出来,然后通过上方的除臭管路2的网孔进气口22进入上方的除臭管路2中,进行第二级生物降解、除臭,废气从上方的除臭管路2的网孔出气口23出来后,通过两层网状孔板6中生长的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生物降解、除臭,喷淋系统3将微生物菌液向下喷洒至两层网状孔板6中的陶粒填料21中,可以提升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湿度,而且可以将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质溶于微生物菌液中,喷洒出的微生物菌液顺着上方的除臭管路2的斜坡流向回收口13,然后通过回收通道14下降至微生物水箱4中进行降解,废气通过两层网状孔板6后,除雾脱水层15对废气进行脱水,经过生物降解、除臭后的达标废气通过废气出口12进入到排气管16中,在引风机17的作用下,达标废气通过排气管16排出到大气中。

若生物可降解、除臭的废气浓度较大,可以将多个本实用新型串联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除臭,由于除臭管路2呈折线排布,所以可以延长废气与除臭管路2中陶粒填料21的接触时间和面积,即可以延长废气与除臭管路2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和面积,从而可以高效地将废气进行生物降解、除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