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温控增压喷射搅拌过滤反应流水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搅拌罐的分散不好,导致搅拌的时候常常会发生局部混合不均匀的现象,搅拌的时候无法根据搅拌过程中的变化自动改变搅拌速度和搅拌进料多少,搅拌的时候,其噪音较大,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分散性好,噪音较小、自动化控制的搅拌罐。现有技术使用过程中发现,搅拌反应后的产品质量存在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反应过程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存在变化,而现有水浴加热产品无法实现该目的,因此需要克服此问题。
现有技术部分搅拌反应后会出现一些残渣,需要再次过滤,而现有技术过滤和搅拌一般通过使用单独设置的专用设置,需要两道工序和两个工人负责,因此需要改进现有设备,增加过滤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温控增压喷射搅拌过滤反应流水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温控增压喷射搅拌过滤反应流水生产线,上述流水生产线包括如下:置于车间顶部的回环形机头输送线,上述机头输送线的左右两侧下发对称设有回环形罐体输送线,上述机头输送线的前后分别设有拆卸工作台和上机工作台;
上述机头输送线包括顶部轨道和台车,上述台车底部悬设有搅拌装置;
上述罐体输送线包括底部轨道和轨道车,上述轨道车上设有底座和罐体;
上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及其电机主轴、实心轴、空心搅拌叶片、输送管、中空轴双头泵;中空轴双头泵包括圆罐状泵体,上述泵体内设有带中空轴的双头电机,上述双头电机两端伸出的中空轴上设有泵叶,上述中空轴与上述泵体之间均设有轴承,上述双头电机的侧壁通过定位管与上述泵体连接固定。
上述罐体外由内至外设有:
水浴槽;其呈环形设于上述罐体外,其内设有8字形双孔管,上述双孔管呈成螺线管状围设有上述罐体外;上述双孔管包括冷水管和热水管,上述冷水管和热水管的管壁上均设有多个喷水孔;其底部还设有排污管;
温控槽,其环设于上述水浴槽外,其内设有温控传感器;
涡流加热环,其环设于上述温控槽外并用于加热温控槽中水;
电磁螺线管,其螺旋状围设于上述涡流加热环外;
保护套,其围设于上述电磁螺线管外。
上述罐体还包括热水泵和冷水泵,上述热水泵进口连接温控槽,出口连接热水管;上述冷水泵进口连接外部进水管,其出口连接冷水管。
上述罐体的内底部设有过滤装置,上述装置包括:
骨架, 其上设有上网面和下网面,上述上下网面之间插接有多层滤芯;上述骨架上设有连杆,上述连杆外设有转动套,上述转动套外设有弧形网门;
超声波振动棒,其竖直设于上述骨架上的振动孔中;
限位杆;一端与骨架相连,另一端设有螺旋伸缩杆,上述螺旋伸缩杆上设有与上述罐体固定的连接块;
滤芯,至少层叠设置两个,上述滤芯上设有通孔,上述通孔内插接有超声波振动棒;
缓冲腔,其由设于上述骨架底部的环形套所围成。
上述缓冲腔内还设有与设置于罐体底部的出料管连通的出料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实心轴,其一端连接电机主轴,另一端与上述空心搅拌叶片相连,其上端还设有旋转盘,上述旋转盘顶部设有进液槽;
空心搅拌叶片,其沿上述实心轴径向均布设置并构成一个搅拌分散体,上述搅拌分散体沿上述实心轴轴向均布设置;
输送管,其一端与上述进液槽底部相连通,另一端贯穿连通多个上述空心搅拌叶片,上述空心搅拌叶片上设有喷射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进液槽的上空还设有进液管,上述进液管上设有电控阀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罐体内部设有温度计、粘度计、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底座上还设有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分别连接上述电机、电控阀门、温度计、粘度计、液位计、轨道车、台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喷射孔包括设置于上述空心搅拌叶片底部和顶部的纵向喷孔,设置于上述空心搅拌叶片侧边上的横向喷孔,上述纵向喷孔孔径大于上述横向喷孔孔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定位管内设有双头电机的电源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泵体的顶部设有至少3个水泵进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泵体的底部设有至少2个水泵出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述泵体上还可拆卸的设有与外部连接的支架或连接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1、通过设置空心叶片,可以使得添加物质更均匀快速分散到搅拌罐中。
2、同时竖直设置的输送管上下连通空心叶片,既起到输送物质作用,又起到加强搅拌的空心搅拌叶片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防止损坏,还能够降低搅拌噪音。
3、循环回环形输送,整个搅拌过程可以不间断流水线运行,同时维修的时候,也不会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运行,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
4、中空轴双头泵的旋转轴为中空轴,可以供其他部件通过,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提高了设备紧凑率,双头电机型设置,内部与电机转子相连的中空轴两端从电机伸出,并与泵体通过轴承二次滚动相连,水泵的稳定性更好,运行更平稳。
5、可拆卸设置的过滤装置,方便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改造成本低廉,使得搅拌反应罐快速获得过滤功能,节省人工和设备改造成本。滤芯可拆卸式设计,方便根据需要更换滤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水生产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装置和罐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轴双头泵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轴双头泵的剖开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温控增压喷射搅拌过滤反应流水生产线,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温控增压喷射搅拌过滤反应流水生产线,流水生产线包括如下:置于车间顶部的回环形机头输送线,机头输送线的左右两侧下发对称设有回环形罐体输送线,机头输送线的前后分别设有拆卸工作台113和上机工作台114;
机头输送线包括顶部轨道111和台车115,台车115底部悬设有搅拌装置;
罐体输送线包括底部轨道112和轨道车116,轨道车116上设有底座1和罐体2;
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及其电机主轴6、实心轴3、空心搅拌叶片4、输送管5、中空轴双头泵81。
旋转盘7和进液槽8之间设有中空轴双头泵81,包括圆罐状泵体31,泵体31内设有中空轴32的双头电机33,双头电机33两端伸出的中空轴32上设有泵叶34,中空轴32与泵体31之间均设有轴承,双头电机33的侧壁通过定位管35与泵体31连接固定。中空轴32既能够旋转,且因为其内部为中空,可以设置其他旋转轴或者其他部件通过。
实心轴3,其一端连接电机主轴6,另一端与空心搅拌叶片4相连,其上端还设有旋转盘7,旋转盘7顶部设有进液槽8;
空心搅拌叶片4,其沿实心轴径向均布设置并构成一个搅拌分散体,搅拌分散体沿实心轴轴向均布设置;
输送管5,其一端与进液槽8底部相连通,另一端贯穿连通多个空心搅拌叶片4,空心搅拌叶片4上设有喷射孔。
进液槽8的上空还设有进液管9,进液管9上设有电控阀门。
罐体2内部设有温度计、粘度计、液位计。
底座1上还设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连接电机、电控阀门、温度计、粘度计、液位计、轨道车、台车。通过温度计、粘度计、液位计、综合控制搅拌,搅拌过程更加精确,温度和粘度控制更精确。
喷射孔包括设置于空心搅拌叶片底部和顶部的纵向喷孔10,设置于空心搅拌叶片侧边上的横向喷孔11,纵向喷孔10孔径大于横向喷孔11孔径。
泵体31的顶部设有至少3个水泵进口36。用于轴向进水。进口与进液槽8底部连通。
泵体31的底部设有至少2个水泵出口37。用于轴向出水。
包括圆桶状罐体2,罐体2外由内至外设有:
水浴槽26;其呈环形设于罐体2外,其内设有8字形双孔管27,双孔管27呈成螺线管状围设有罐体2外;双孔管27包括冷水管和热水管,冷水管和热水管的管壁上均设有多个喷水孔;其底部还设有排污管(未画出);
温控槽24,其环设于水浴槽26外,其内设有温控传感器;
涡流加热环23,其环设于温控槽24外并用于加热温控槽中水;
电磁螺线管28,其螺旋状围设于涡流加热环23外;
保护套21,其围设于电磁螺线管28外。
罐体2还包括热水泵29和冷水泵20,热水泵29进口连接温控槽24,出口连接热水管;冷水泵20进口连接外部进水管,其出口连接冷水管。
罐体2的顶部可拆卸的铰接有两个半圆形的左颈环291和右颈环292。
涡流加热环23和电磁螺线管28还设有隔热层。
水浴槽26和温控槽24之间还设有隔离腔25。
隔离腔25内填充有由不导热的高分子绝热材料制成的绝热环。
所述罐体2的内底部设有过滤装置41,所述装置41包括:
骨架411, 其上设有上网面412和下网面413,所述上下网面之间插接有多层滤芯414;所述骨架411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外设有转动套415,所述转动套415外设有弧形网门416,其设置2个。通过弧形网门,可以快速更换滤芯。
超声波振动棒417,其竖直设于所述骨架411上的振动孔中;且至少设置3个。
限位杆418;一端与骨架相连,另一端设有螺旋伸缩杆419,所述螺旋伸缩杆上设有与所述罐体固定的连接块;对称设置于所述骨架上。
滤芯414,至少层叠设置两个;
缓冲腔,其由设于所述骨架底部的环形套410所围成。
所述缓冲腔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料管连通的出料泵(图中未画出)。将搅拌反应并过滤完成的液体抽出罐体。
以上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