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253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汽锅炉废气烟尘净化技术,基本是直接将锅炉废气排放到空气中,或采用简单的喷淋净化技术,工艺简陋单一,净化的效果不佳,达不到净化要求,无法去除烟尘,严重污染环境。

中国专利CN205279131U揭示了一种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包括锅炉壳体,所述锅炉壳体上端设有排烟壳,所述排烟壳内部设有排烟扇叶,所述排烟壳一侧上设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烟尘净化箱相连接,所述烟尘净化箱上端设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与净化管中部箱连接,所述烟尘净化箱下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输送管,所述烟尘净化箱一侧上设有出气管,其可以在排烟扇叶的作用下将锅炉内部烟尘及时排入到烟尘净化箱内部,输送泵将水压入经过净化管喷出对烟尘进行冲洗,将烟尘中的有害气体以及杂质进行沉降,有效的净化了烟尘,减少了对大气造成污染下能够将热量及时收集进行输送。然而其净化方式较为单一,净化结构简单,无法对雾霾进行有效的净化,净化效果不理想;并且水与废气接触的时间有限,进而水对废气净化的效果有限,无法有效的清除废气中的杂质;同时仅能对废气进行单重过滤,无法对废气进行多重过滤,过滤效果有限,并且当杂质含量较高时,无法对废气中的杂质清除干净。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包括第一框体装置、进水装置、第二框体装置、连接装置、第一管道装置、第三框体装置、第二管道装置及过滤装置,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一管道、第一风机、第一支架、第一阀门、第一过滤网、第一固定杆、第一弹簧,进水装置包括第三管道、第三阀门、第一水泵及第二支架,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四管道、第四阀门、第二框体、第一海绵块、第二弹簧、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第一斜板,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废气进行多重过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包括第一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上的进水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右侧的第二框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左侧的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三框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右侧的第二管道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下方的过滤装置,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侧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上方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左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右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第二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所述进水装置包括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三阀门、第一水泵及位于所述第一水泵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四管道、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四阀门、位于所述第四管道下方的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下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左侧的第四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下方的第五过滤网,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侧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五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五阀门、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二风机左侧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侧的第六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上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五管道右侧的第七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七支架右侧的第八支架,所述第三框体装置包括第三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第六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上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下方的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气缸右侧的挡板、位于所述挡板右侧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第二刷毛及位于所述第一滚轮上方的第七过滤网,所述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六管道、设置于所述第六管道上的第三风机、位于所述第三风机下方的第一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上方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下方的第三固定架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左侧的第四横杆,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四框体、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内的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第三刷毛、位于所述第二滚轮下方的第八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的第二海绵块、位于所述第四框体下方的第四固定架、排出管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六阀门,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七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八通孔。

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侧面及其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挡柱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波浪状,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网之间放置有干燥剂,所述第一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的左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若干第一刷毛、位于其下方的第三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刷毛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斜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五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八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八支架呈L型,所述第八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的下端呈竖直状。

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五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第七支架及第八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挡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六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六过滤网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挡板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六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六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三框体轴转连接,所述第二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七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八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七过滤网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七过滤网固定连接。

所述第六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道贯穿所述第二竖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状,所述第四框体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框体上设有第九通孔及第十通孔,所述第六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四框体轴转连接,所述第三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九通孔的下方,所述第八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位于所述第十通孔的上方,所述排出管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十通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四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排出管的侧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废气与水的充分接触,从而可以使得水对废气进行充分的净化,净化效果较好;并且可以对废气进行多重过滤,过滤方式多样化,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废气净化,扩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同时可以保证过滤的效果,过滤效果显著,进而可以防止废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环境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框体装置;11-第一框体;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114-第四通孔;12-第一管道;13-第一风机;14-第一支架;15-第一阀门;16-第一过滤网;17-第一固定杆;18-第一弹簧;19-第二管道;10-第二阀门;2-进水装置;21-第三管道;22-第三阀门;23-第一水泵;24-第二支架;3-第二框体装置;31-第四管道;32-第四阀门;33-第二框体;331-第五通孔;332-第六通孔;34-第一海绵块;35-第二弹簧;36-第二过滤网;37-第三过滤网;38-第一斜板;381-第一刷毛;382-第三支架;383-第一支撑杆;39-第四过滤网;30-第五过滤网;4-连接装置;41-第四支架;42-第一斜杆;43-第一横杆;5-第一管道装置;51-第五管道;52-第五阀门;53-第二风机;54-第五支架;55-第六支架;56-第二横杆;57-第七支架;6-第三框体装置;61-第三框体;611-第七通孔;612-第八通孔;62-第六过滤网;63-第三弹簧;64-气缸;65-推动杆;66-第三横杆;67-挡板;671-第一凹槽;68-第一滚轮;69-第二刷毛;60-第七过滤网;601-第一竖杆;7-第二管道装置;71-第六管道;72-第三风机;73-第一固定架;74-第二竖杆;75-第二固定架;76-第三固定架;77-第四横杆;8-过滤装置;81-第四框体;811-第九通孔;812-第十通孔;82-第二滚轮,83-第三刷毛;84-第八过滤网;85-第二支撑杆;86-第二海绵块;87-第四固定架;88-排出管;89-第六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包括第一框体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1上的进水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1右侧的第二框体装置3、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3左侧的连接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3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5下方的第三框体装置6、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6右侧的第二管道装置7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7下方的过滤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1包括第一框体1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左侧的第一管道1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2上的第一风机13、位于所述第一风机13上方的第一支架14、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2上的第一阀门15、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11内的第一过滤网16、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6左侧的第一固定杆17、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6右侧的第一弹簧18、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下方的第二管道19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19上的第二阀门10。所述第一框体11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一框体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113及第四通孔114,所述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113及第四通孔114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12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1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12的另一端放置在锅炉废气的出口,用于使得废气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12内。所述第一风机13与电源电性连接,可以将废气抽入到所述第一管道12内。所述第一支架14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门1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12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过滤网16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过滤网1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16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杆17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杆17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7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6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过滤网16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弹簧18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18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19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19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1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19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水装置2包括第三管道21、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21上的第三阀门22、第一水泵23及位于所述第一水泵23下方的第二支架24。所述第三管道21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13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2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21的另一端放置在水池内。所述第三阀门22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21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一水泵23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水泵23用于将水抽入到所述第三管道21内。所述第二支架24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装置3包括第四管道31、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31上的第四阀门32、位于所述第四管道31下方的第二框体33、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33内的第一海绵块34、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34下方的第二弹簧35、位于所述第二弹簧35下方的第二过滤网36、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36下方的第三过滤网37、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37下方的第一斜板38、位于所述第一斜板38左侧的第四过滤网39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板38下方的第五过滤网30。所述第二框体3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3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33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33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332,所述第五通孔331及第六通孔33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管道31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114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3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管道31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33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3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阀门32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31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海绵块3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绵块34的侧面及其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34挡柱所述第五通孔331。所述第二弹簧35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弹簧35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3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海绵块3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过滤网3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36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37呈波浪状,所述第三过滤网37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37与所述第二过滤网36之间放置有干燥剂。所述第一斜板38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38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38的左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39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38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若干第一刷毛381、位于其下方的第三支架382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382下方的第一支撑杆383,所述第一刷毛381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刷毛38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斜板3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刷毛381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三支架382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38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板3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8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8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38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8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38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39呈水平状,所述第四过滤网39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30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过滤网3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4包括第四支架41、位于所述第四支架41下方的第一斜杆42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41左侧的第一横杆43。所述第四支架41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2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4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2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4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43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4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管道19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装置5包括第五管道51、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51上的第五阀门52、第二风机53、位于所述第二风机53左侧的第五支架54、位于所述第五支架54左侧的第六支架55、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55上的第二横杆56、位于所述第五管道51右侧的第七支架57及位于所述第七支架57右侧的第八支架。所述第五管道51呈竖直状,所述第五管道5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33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5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阀门52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管道51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二风机53与电源电性连接,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框体33内的空气抽入到所述第五管道51内。所述第五支架54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5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53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55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55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55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横杆5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56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5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56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架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57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57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八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57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八支架呈L型,所述第八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的下端呈竖直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框体装置6包括第三框体61、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61内的第六过滤网62、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62上方的第三弹簧63、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62下方的气缸64、位于所述气缸64上方的推动杆65、位于所述气缸64左侧的第三横杆66、位于所述气缸64右侧的挡板67、位于所述挡板67右侧的第一滚轮68、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68上的第二刷毛69及位于所述第一滚轮68上方的第七过滤网60。所述第三框体6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6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七通孔6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八通孔612,所述第七通孔611及第八通孔6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管道5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6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51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六支架55、第七支架57及第八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6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挡板67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67将所述第三框体61内的空间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挡板67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671,所述第一凹槽671呈长方体状,所述挡板67位于所述第七通孔611的右侧。所述第六过滤网6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六过滤网62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62的右表面与所述挡板67的左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六过滤网6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弹簧63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63的下端与所述第六过滤网6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六过滤网6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气缸6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64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62的下方。所述推动杆6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65的下端与所述气缸64连接,使得所述气缸64带动所述推动杆65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65的上端与所述第六过滤网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带动所述第六过滤网62上下移动。所述第三横杆6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66的右端与所述气缸6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66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68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68与所述第三框体6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68可以在所述第三框体61内旋转,所述第一滚轮68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68旋转。所述第二刷毛69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69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68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60呈弯曲状,所述第七过滤网60的左端与所述挡板6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60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60位于所述第八通孔612的下方,所述第七过滤网60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竖杆601,所述第一竖杆601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601的下端与所述第七过滤网60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道装置7包括第六管道71、设置于所述第六管道71上的第三风机72、位于所述第三风机72下方的第一固定架7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73上的第二竖杆74、位于所述第二竖杆74上方的第二固定架75、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73下方的第三固定架76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76左侧的第四横杆77。所述第六管道71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612且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六管道71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风机72与电源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三框体61内的气体抽入到所述第六管道71内。所述第一固定架73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风机7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7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7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7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73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道71贯穿所述第二竖杆74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75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7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杆7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7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76呈L型,所述第三固定架7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7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76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横杆7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77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77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架76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8包括第四框体81、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81内的第二滚轮82、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82上的第三刷毛83、位于所述第二滚轮82下方的第八过滤网84、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84下方的第二支撑杆8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85下方的第二海绵块86、位于所述第四框体81下方的第四固定架87、排出管88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88上的第六阀门89。所述第四框体81呈空心的圆柱体状,所述第四框体81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框体81上设有第九通孔811及第十通孔812,所述第九通孔811及第十通孔812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六管道7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811且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六管道71的内部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固定架76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82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滚轮82与所述第四框体8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82可以在所述第四框体81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82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82旋转。所述第三刷毛83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刷毛83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82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82位于所述第九通孔811的下方。所述第八过滤网84呈水平状,所述第八过滤网84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85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85的上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8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8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8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8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86位于所述第十通孔812的上方。所述排出管88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88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十通孔812且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88的内部与所述第四框体8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六阀门89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88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四固定架87呈L型,所述第四固定架87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8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架87的另一端与所述排出管88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使用时,首先启动第一水泵23,且打开第三阀门22,使得水池内的水被抽入到所述第三管道21内,然后经过第三通孔113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11内,然后浸湿所述第一过滤网16及第一固定杆17,然后聚集在所述第一框体11内的底部,当聚集的水较多时,可以打开第二阀门10,使得水从所述第二管道19内排出。然后启动第一风机13,且打开第一阀门15,使得锅炉产生的废气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12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网16内,然后经过浸湿的第一过滤网16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网16的右侧,此时可以清除废气中大部分的颗粒杂质,然后经过第四通孔114进入到上所述第四管道31内,打开第四阀门32,然后废气进入所述第二框体33内。然后经过第一海绵块34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海绵块34的下方,所述第一海绵块34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大部分杂质,并且由于刚与浸湿的第一过滤网16接触,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可以浸湿所述第一海绵块34,使得第一海绵块34的过滤效果更好。然后空气再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网36的过滤后与干燥剂接触,可以清除废气中的水汽,然后经过第三过滤网37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三过滤网37的下方,所述第三过滤网37可以清除废气中带有的干燥剂,且可以对空气起到较好的过滤作用。然后空气再经过所述第一斜板38上的第一刷毛381的过滤后集中到所述第一斜板38的左侧,然后经过第四过滤网39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四过滤网39的下方。然后部分气体经过所述第五过滤网30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五过滤网30的右侧,从而可以起到部分过滤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压,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然后废气进入到所述第五管道51内,此时启动第二风机53,且打开第五阀门52,使得第五管道51内的废气进入到所述第五管道51的下方,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三框体61内。此时启动气缸64,使得所述推动杆65带动所述第六过滤网62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六过滤网62可以对废气进行动态过滤,防止杂质堵塞所述第六过滤网62,同时可以提高过滤的效率。然后空气经过所述第一凹槽671进入到所述挡板67的右侧,此时启动与第一滚轮68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一滚轮68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刷毛69随之旋转,从而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部分杂质,清除空气中的杂质。然后经过所述第七过滤网60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六管道71内。然后启动第三风机72,使得第六管道71内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四框体81内,此时启动与第二滚轮82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二滚轮82带动所述第三刷毛83随之旋转,从而可以对从所述第九通孔811进入的废气进行过滤,吸附其中的杂质,然后经过所述第八过滤网84的过滤后,且再经过所述第二海绵块86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排出管88内,然后打开第六阀门89,使得过滤后的废气排出,此时废气得到充分的净化,符合国家排放标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环境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至此,本实用新型高效的废气过滤净化器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