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维A酸生产工艺中的丙酮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649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丙酮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异维A酸生产工艺中的丙酮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异维A酸生产工艺中,中间产品反应过程中可生成丙酮或者本身某些原料中就含有丙酮,为了提高产品的纯度及简化后续产品的处理工序,因为丙酮沸点低较低,一般采用真空蒸发,如薄膜蒸发器,将丙酮从产品中以蒸汽的形式脱去,而丙酮蒸汽在一定真空度下由冷却的水进行回收以丙酮水溶液作为副产品出售。而目前的丙酮回收装置存在丙酮回收效率低,真空度控制不佳,冷却水温度波动大等问题,这导致丙酮的收集效果不佳,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异维A酸生产工艺中的丙酮回收装置,其能有效控制真空度和真空水箱的温度,提高丙酮的收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维A酸生产工艺中的丙酮回收装置,包括真空水箱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水箱的顶部设有丙酮蒸汽管,所述真空水箱的下部设有中空的冷冻水盘管,所述真空水箱顶部的气相区域设置真空度传感器,所述真空泵通过抽真空管与所述真空水箱的气相区域连接,在所述抽真空管上设置真空度调节阀,所述真空度传感器和真空度调节阀均与真空度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真空水箱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冻水盘管设有冷冻水进口阀,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冷冻水进口阀均与温控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丙酮蒸汽管从所述真空水箱的顶部通入并通过所述冷冻水盘管的中空处延伸至所述真空水箱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丙酮蒸汽管的出口端部设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冷冻水盘管浸没在所述真空水箱的水中。

优选的,所述真空水箱外部设置保冷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同时设置真空度控制系统和温控系统,在水吸收丙酮的过程中,自动将真空度和温度均保持在设定值,以保证较高的丙酮收集率;丙酮蒸汽管伸入真空水箱的底部,使蒸汽自下而上经过冷却水,增加了丙酮蒸汽与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丙酮的回收率,增大了丙酮水溶液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丙酮回收装置流程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有效节省了人力操作时间及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维A酸生产工艺中的丙酮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丙酮蒸汽管;2、真空水箱;3、保冷层;4、冷冻水盘管;5、冷冻水进口阀;6、温度传感器;7、温控器;8、真空度传感器;9、真空度控制器;10、真空度调节阀;11、抽真空管;12、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维A酸生产工艺中的丙酮回收装置,包括真空水箱2和真空泵12,所述真空水箱2的顶部设有丙酮蒸汽管1,所述真空水箱2的下部设有中空的冷冻水盘管4,所述真空水箱2顶部的气相区域设置真空度传感器8,所述真空泵12通过抽真空管11与所述真空水箱2的气相区域连接,在所述抽真空管11上设置真空度调节阀10,所述真空度传感器8和真空度调节阀10均与真空度控制器9相连。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水箱2设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冷冻水盘管4设有冷冻水进口阀5,所述温度传感器6和冷冻水进口阀5均与温控器7相连;所述冷冻水盘管4浸没在所述真空水箱1的水中。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丙酮蒸汽管1从所述真空水箱2的顶部通入并通过所述冷冻水盘管4的中空处延伸至所述真空水箱2的底部;所述丙酮蒸汽(1的出口端部设有喷头。

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水箱2外部设置保冷层3。

本丙酮回收装置的操作步骤如下:

在通入丙酮蒸汽之前,打开冷冻水(冷冻盐水)进口阀5,将真空水箱2内的水的温度降低至5℃,打开真空调节阀10和真空泵12将真空水箱2的真空度抽至设定值;丙酮蒸汽通过丙酮蒸汽管1进入真空水箱2的底部,并溶于真空水箱的水中,然后以丙酮水溶液的形式出售。

在丙酮蒸汽收集过程中,温控器7及真空度控制器9持续工作,温度传感器6对真空水箱2内的水温进行检测并将温度值传送至温控器7以控制冷却水进口阀5的开度,真空度传感器8对真空水箱1内的真空度检测并将真空度值传送至真空度控制器9以控制真空度控制阀10的开度。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维A酸生产工艺中的丙酮回收装置流程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有效节省了人力操作时间,同时增加了丙酮蒸汽与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丙酮的回收率,增大了丙酮水溶液的经济效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