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式防飞溅涂料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019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罩式防飞溅涂料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料喷涂时用到的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罩式防飞溅涂料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涂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墙面装饰材料,美化我们的生活,以前涂料都是通过刷子涂覆到墙壁上的,随着科技进步和自动化喷涂设备的出现,现在大部分涂料都是通过高压机器喷涂到墙壁上,与传统刷图具有效率高、涂层均匀致密、表观一致性高等优点,然而喷涂也有一些不足,在喷涂时高压涂料雾化冲向墙壁,高压喷射的涂料带动的气流遇到墙壁后向四周变向,大部分雾化涂料与墙面接触并粘附在墙上,一部分外围较小雾化颗粒会被四散的气流带走,不但浪费了涂料,还会落到并污染不需要喷涂的部位,同时飞雾对喷涂人员的危害也大,这些问题仍有待于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罩式防飞溅涂料喷涂装置,可以实施连接和无损拆卸。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罩式防飞溅涂料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和喷杆,喷头安装在喷杆前端且与喷杆同轴,喷杆上设有径向向外伸展的凸台,喷杆外侧设有与喷杆同轴内置圆筒,内置圆筒外侧设有与其同轴的开口朝前的碗状的罩板,罩板的后端设有压在凸台上的外环形底,内置圆筒的后端设有压在外环形底上的内环形底,内置圆筒和罩板通过内环形底和外环形底与凸台密闭连接,外环形底上在凸台周围设有周向分布的底孔,凸台外缘环形槽,环形槽外侧壁压在外环形底上密闭连接,环形槽覆盖底孔,环形槽通过吸气管连接有吸气机构,罩板的前端超过内置圆管的前端,内置圆管的前端超过喷头位置,内置圆筒位于喷头后部位置的侧壁上设有周向分布的侧孔。

进一步的,所述罩板的前端超过内置圆管的前端,该超出尺寸为内置圆筒内径的1至3倍,罩板前端开口直径为内置圆筒内径的3至6倍。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圆管的前端超过喷头位置,该超出尺寸为内置圆筒内壁与喷杆外壁之间间距的1至1.5倍。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圆筒上套设有覆盖底孔过滤片。

本实用新型喷涂时,高压涂料由喷头高速喷出,在射流作用下内置圆管内的空气随着高速雾化涂料由内置圆管的前开口流出,罩板内侧的空气透过侧孔流入内置圆筒进行补充,在罩板的笼罩下,在罩板开口周围产生一个向罩内的气流,与墙面冲撞四散的雾化颗粒在流向筒内的气流作用下流入入罩板内,再随气流进入内置圆筒,随喷射再次喷出,如此循环,同时吸气机构通过吸气管在环形槽内产生一个负压,罩板内的气流一部分透过底孔流出,进一步加大了罩板开口周围的气流量,加强对四散颗粒的捕捉,这样四散的雾化颗粒就大大的减小了,涂料浪费少,环境污染小,减小对喷涂人员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喷头;2喷杆;3凸台;4内置圆筒;5罩板;6外环形底;7内环形底;8底孔;9环形槽;10吸气管;11侧孔;12过滤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罩式防飞溅涂料喷涂装置设有喷头1和喷杆2,喷头安装在喷杆前端且与喷杆同轴,喷杆上设有径向向外伸展的凸台3,喷杆外侧设有与喷杆同轴内置圆筒4,内置圆筒外侧设有与其同轴的开口朝前的碗状的罩板5,具有较大的覆盖面积,罩板的后端设有压在凸台上的外环形底6,内置圆筒的后端设有压在外环形底上的内环形底7,内置圆筒和罩板通过内环形底和外环形底与凸台密闭连接,外环形底上在凸台周围设有周向分布的底孔8,凸台外缘环形槽9,环形槽外侧壁压在外环形底上密闭连接,环形槽覆盖底孔,环形槽通过吸气管10连接有吸气机构,吸气机构可以是风机或带真空泵的负压罐,产生一个缓和的气流,罩板的前端超过内置圆管的前端,内置圆管的前端超过喷头位置,内置圆筒位于喷头后部位置的侧壁上设有周向分布的侧孔11;内置圆筒上套设有覆盖底孔过滤片12。

本实用新型不放置过滤片喷涂时,高压涂料由喷头高速喷出,在射流作用下内置圆管内的空气随着高速雾化涂料由内置圆管的前开口流出,罩板内侧的空气透过侧孔流入内置圆筒进行补充,在罩板的笼罩下,在罩板开口周围产生一个向罩内的气流,与墙面冲撞四散的雾化颗粒在流向筒内的气流作用下流入入罩板内,再随气流进入内置圆筒,随喷射再次喷出,如此循环,同时吸气机构通过吸气管在环形槽内产生一个负压,罩板内的气流一部分透过底孔流出,进一步加大了罩板开口周围的气流量,加强对四散颗粒的捕捉,这样四散的雾化颗粒就大大的减小了,涂料浪费少,环境污染小,减小对喷涂人员的危害。放入过滤片可以在过滤雾化微粒,可以放入稀释剂中回收。

实施时,罩板的前端超过内置圆管的前端,该超出尺寸为内置圆筒内径的1至3倍为较佳范围;罩板前端开口直径为内置圆筒内径的3至6倍为较佳范围;内置圆管的前端超过喷头位置,该超出尺寸为内置圆筒内壁与喷杆外壁之间间距的1至1.5倍为较佳。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实用新型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