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学实验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10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学实验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施,具体涉及一种电学实验桌。



背景技术:

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课程,而电学实验又是物理实验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电学实验主要依靠电流表、电压表及线圈等仪器完成。现有技术中的电学实验桌均集成有多个仪器,实际使用时,许多大功率的仪器同时开启,成组的仪器在使用时产生的热量无法从实验桌里及时散出,不但容易使仪器过热,而且使操作环境闷热,影响实验人员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学实验桌使用时仪器过热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通风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散热通风的电学实验桌。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学实验桌,包括长条形的桌体,桌面的上方设有若干组实验仪器,每组实验仪器之间设有隔断,实验仪器设置在桌面后方的固定座内,固定座密闭设置,固定座下方设有散热腔;桌面的下方水平设置圆柱形通风管,通风管与固定实验仪器的散热腔连通设置,每组通风管相互连接,通风管的外侧连接排风机,排风机与通风管之间设置可更换的滤芯,通风管的出风口设有滤网;每组桌面的下方分别设有长方体形的散热板,散热板内部中空设置,下方设有出风的网眼,散热板串联连接与排风机通过独立的管道连接,散热板的上方水平铰接有控制网眼开闭的隔风板。

为便于增加回程,所述通风管与固定座之间设有若干风孔,通风管内设有将通风管与固定座串联成S形风道的隔板。

为便于冷风向内吹送,所述风孔上方设有向内延伸的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利用排风机将实验仪器散发的热量排出,隔板的设置使冷风的在内部的行程增加,提高散热的效率;同时实验人员可以独立控制所在实验区域的网眼开关,满足不同人员的温度需要,结构简单新颖,避免增加实验室内布线的复杂程度,适合各种电学实验室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散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2.桌面,3.通风管,31.隔板,32.连接管,4.排风机,5.散热板,51.网眼,52.挡板,5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学实验桌,包括长条形的桌体,桌体的桌面2的上方设有若干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分组设置在各自的固定座1内,固定座位于桌面的后方,每个固定座密闭设置,且每组实验仪器的下方分别设有隔断,供实验人员分组使用。桌面2的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圆柱形通风管3,通风管与固定座下方的散热腔连通设置,每组通风管相互连接,通风管的外侧连接排风机4,排风机与通风管的进风口之间设置可更换的滤芯,通风管的出风口与外界大气设有滤网。

为了使实验人员调节各自区域内的温度,实现散热冷却的目的,每组桌面的下方分别设有长方体形的散热板5,散热板内部中空设置,下方设有出风的网眼51,每组散热板串联连接与排风机通过独立的管道连接,散热板的进风端与通风管的进风口连接,散热板的出风端与进风管的出风口连接。而为了便于每组人员分别控制各自区域,位于散热板的内部、网眼的上方水平铰接有控制网眼开闭的隔风板52,本实施例中网眼区域和隔风板均为圆形,隔风板铰接手柄53,通过手柄的转动实现网眼区域大小进而控制风量,在控制本区域风量的同时不影响其他区域内的风量。

为了提高散热的效率,通风管3与固定座1之间设有若干风孔,通风管3内设有将通风管3与固定座1串联成S形风道的隔板31。风孔上方设有向内延伸的连接管32,使得冷风进一步向仪器内部输送,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这样,风从排风机内向通风管内输送,由于隔板的存在,沿着风孔进入固定座下方的散热腔之后沿着再次进入通风管内排出,形成强制循环的冷却结构,热风经过通风管排出室外,同时可更换的滤芯可以防止外界空气杂质的影响。下方的散热板可以实现每组操作区域内分别调节的作用,相当于桌面下方安装了风扇,每组散热板均设有挡风板,调节风量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员,且实验仪器的散热与操作人员的散热分开,避免冷热风掺杂,保证操作人员的健康,提供舒适的操作环境,实施简单方便,散热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