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式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7956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压力式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的压力式过滤装置采用下向流过滤方式。由于反洗的自然水力筛分作用,大颗粒滤料位于底部,小颗粒滤料位于顶部,形成了由上至下,滤料逐渐增大的排列方式。这种滤料排列方式使滤料上部截留的污染物较多,容易形成表层过滤。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过滤阻力上升,滤层容易被穿透,过滤效果下降,过滤出水恶化。

为了提高过滤效果,多采用双层滤料,上部为大颗粒滤料,下部为小颗粒滤料,这种滤料填装方式能有效防止表层过滤;但在反洗时容易混层,影响过滤效果。

另外,由于水流方向由上至下,滤料容易被逐渐压实,如反洗周期较长,容易造成滤料板结,影响反洗和过滤效果;如果提高反洗频率,造成反洗水量增加。尤其是含有聚丙烯酰胺(PAM)等有机物的污水过滤时更易造成滤料板结。

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地克服现有过滤装置易形成表层过滤、滤料混层和滤料板结等缺点的新型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式过滤装置。该压力式过滤装置包括:承压容器、进水口、滤料层、出水口等。

所述承压容器为封闭、带压的腔体;

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承压容器的底部,污水通过该进水口进入所述承压容器;

所述滤料层靠近进水口,设于所述承压容器的下部;

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承压容器上部的一侧,供滤后水排出。

优选地,该压力式过滤装置还包括:

进水分配器,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收集进入的污水;

底部配水装置,设于所述滤料层内,与所述进水分配器连通,其与滤料层直接接触,设有分散污水的小孔。

优选地,该压力式过滤装置还包括:

顶部集水装置,设于所述承压容器的上部,与出水口连通,带有小孔,用于收集滤后水。

优选地,该压力式过滤装置还包括:

放水口,设于所述承压容器上部的一侧,其位置低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使滤料层2以上的水排放。

优选地,该压力式过滤置还包括:

进气口,设于所述承压容器下部一侧,安装在滤料层内,与所述进水分配器、所述底部配水装置连通;

出气口,设于所述承压容器顶部。

优选地,该压力式过滤装置还包括:

反洗进水口,设于所述承压容器底部,供反洗用水进入;

反洗排水口,设于所述承压容器上部一侧,供反洗用水排出。

优选地,所述反洗进水口和所述进水口为同一口,所述反洗排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为同一口。

优选地,所述滤料层包含有颗粒大小不同的滤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力式过滤装置,该装置在密闭压力运行,采用下部进水、上向流过滤方式。克服了常规过滤器表层过滤、滤料混层、滤料板结的缺点。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实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式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式过滤装置包括:承压容器2、进水口6、滤料层9、出水口3等。

承压容器2为封闭、带压的腔体;进水口6设于承压容器2的底部,污水通过该进水口6进入承压容器2;滤料层9靠近进水口6,设于承压容器2的下部;出水口3设于承压容器2上部的一侧,供滤后水排出。

为使刚进入入水口6的污水均与分布,该压力式过滤装置还包括:

进水分配器8,与进水口6连通,收集进入的污水;

底部配水装置7,与进水分配器8连通,设于滤料层9内,其与滤料层9直接接触,设有分散污水的小孔。

设有的进水分配器8和底部配水装置7增大污水和滤料层9的接触面积,使滤料层9的使用率提高,增加过滤效果。

该压力式过滤装置还包括:

顶部集水装置1,设于承压容器2的上部,与出水口3连通。顶部集水装置1用于收集滤后水,并将滤后水导向出水口3。

为使顶部集水装置1的效率提高,顶部集水装置1上带有小孔,其数量和分布可根据装置大小、水流速度等因素设置。

特殊情况下,为使过滤的污水能完全排放,该压力式过滤装置还包括:

放水口4,设于承压容器2上部的一侧,其位置低于出水口3的位置,使滤料层9以上的水能排放出该压力式过滤装置。

为完成反洗过程中的气洗,该压力式过滤装置还包括:

进气口5,设于承压容器2下部一侧,安装在滤料层9内,与进水分配器8、底部配水装置7连通。

出气口10,设于承压容器2的顶部。

为完成反洗过程中的水洗该,压力式过滤装置还包括:

反洗进水口6,设于承压容器2底部,供反洗用水进入;

反洗排水口1,设于承压容器2上部一侧,供反洗用水排出。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反洗进水口6和所进水口6为同一口,反洗排水口3和出水口3为同一口。

为使过滤效率高,滤料层9包含有颗粒大小不同的滤料。反洗后的滤料经自然筛分,由下到上,滤料颗粒逐渐减小,形成理想的滤层。使下一个过滤周期的污水过滤效果更好。

过滤过程可根据需要,投加絮凝剂,提高过滤效果;反洗过程可投加清洗剂,提高反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式过滤装置,该装置在密闭压力运行,采用下部进水、上向流过滤方式。克服了常规过滤器表层过滤、滤料混层、滤料板结的缺点。

实施例1

过滤过程:

预处理后的污水经过进水口6进入封闭的承压容器2,经进水分配器8进入底部配水装置7;污水均匀流入滤料层9,污水中的污染物通过截留、沉淀、絮凝等作用被滤料层9中的滤料吸附或截留,通过滤料层9后污水得到净化,出水经顶部集水装置1进入出水口3,过滤出水进入下一级处理设施。

过滤过程可根据需要,投加絮凝剂,提高过滤效果。

此实施例中,过滤过程在密闭压力运行,采用下部进水、上向流过滤方式。克服了常规过滤器表层过滤、滤料混层、滤料板结的缺点。

实施例2

反洗过程

过滤时间达到24h或过滤压差增加到0.15MPa,过滤装置需要进行反洗,可以采用先气洗后水洗的反洗方式,也可以采用先气水联合反洗,后水洗的反洗方式。气洗或气水联合反洗时间约2min,气洗或气水联合反洗主要目的是使污染物从滤料表面脱离;然后进入水冲洗阶段,水冲洗时间5~8min,水冲洗目的是将脱离滤料表面的污染物进行冲洗,随冲洗水流排出过滤装置,是滤料得到再生净化。下述反洗方式采用先气洗后水洗的反洗方式。

该过滤装置上部的污水通过放水口4排出,上部污水排空后,气体通过进气口5经由底部进水分配器8、底部配水装置7进入滤料层9后,开始气洗,气洗气体通过排气口10排出,气洗时间约2min。

反洗水采用滤后水。气洗完成后开始水冲洗,滤后水由反洗进水口6经由底部进水分配器8、底部配水装置7进入滤料层9后,开始水洗,水洗污水通过反洗排水口3排出。

反洗后过滤装置开始下一个过滤周期。

反洗过程可投加清洗剂,提高反洗效果。

滤料层9包含有颗粒大小不同的滤料。反洗后的滤料经自然筛分,由下到上,滤料颗粒逐渐减小,形成理想的滤层。使下一个过滤周期的污水过滤效果更好。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式过滤装置可根据进水情况采用微絮凝过滤。

在污水中投加少量混凝剂后,经过混合设备(如管道混合器)快速均匀的混合后,胶体颗粒通过脱稳形成微小的絮凝体,微絮体的尺寸一般10-50μm之间,水流进入过滤装置后微絮体向滤料层深部透入。因絮凝体尺寸小,惯性也小,增加了同滤料表面的接触机会,形成与滤料的全表面附着,而且一旦附着,在一般滤速的条件下不易脱落,提高了滤料中的纳污能力,有利于滤料层截留更多的杂质。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