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496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石法氯乙烯市场呈现过饱和状态,为提升氯乙烯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对聚合用单体氯乙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含水量是衡量氯乙烯单体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在电石法氯乙烯生产行业,氯乙烯主要是靠重力分层和固碱干燥法除水,一般控制含水量在500-600ppm之间,通过变温变压吸附除水技术可保证含水在200ppm以下。但是此工艺在运行中吸附用分子筛因温度和压力变化存在粉化现象,进入干燥压缩机导致压缩机无法安全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能去除粉尘的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高精过滤器、第二高精过滤器、进原料气管道、出原料气管道、进反吹气管道、出反吹气管道,所述第一高精过滤器包括第一原料气进口、第一原料气出口、第一反吹气进口、第一反吹气出口、第一滤芯和第一灰斗,所述第二高精过滤器包括第二原料气进口、第二原料气出口、第二反吹气进口、第二反吹气出口、第二滤芯和第二灰斗,所述进原料气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原料气进口和第二原料气进口,所述出原料气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原料气出口和第二原料气出口,所述进反吹气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反吹气进口和第二反吹气进口,所述进原料气管道与第一原料气进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一,所述进原料气管道与第二原料气进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二,所述出原料气管道与第一原料气出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三,所述出原料气管道与第二原料气出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四,所述出反吹气管道与第一反吹气出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五,所述出反吹气管道与第二反吹气出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六,所述进反吹气管道与第一反吹气进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七,所述进反吹气管道与第二反吹气进口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八,所述第一滤芯通过第一滤芯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高精过滤器的内部,所述第二滤芯通过第二滤芯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高精过滤器的内部,所述第一灰斗的末端设置第一手动阀门,所述第二灰斗的末端设置第二手动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精过滤器和第二高精过滤器安装压差报警系统。

优选地,所述压差报警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分散控制系统,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一高精过滤器和第二高精过滤器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均至少为3个,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为中空圆筒状。

优选地,所述管道为不锈钢管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灰斗和第二灰斗为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保证粉尘过滤持续运行,生产效率高。能够过滤进入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前的粉尘,从而保证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安全平稳运行,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的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差报警系统的作用原理图。

附图标记列表:1、第一高精过滤器;2、第二高精过滤器;3、第一原料气进口;4、第一原料气出口;5、第一反吹气进口;6、第一反吹气出口;7、第二原料气进口;8、第二原料气出口;9、第二反吹气进口;10、第二反吹气出口;11、阀门一;12、阀门二;13、阀门三;14、阀门四;15、阀门五;16、阀门六;17、手动阀门一;18、手动阀门二;19、第一滤芯;20、第二滤芯;21、第一灰斗;22、第二灰斗;23、阀门七;24、阀门八;25、进原料气管道;26、出原料气管道;27、进反吹气管道;28、出反吹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氯乙烯气相干燥螺杆压缩机机前粉尘过滤装置,主要包括第一高精过滤器1、第二高精过滤器2、进原料气管道25、出原料气管道26、进反吹气管道27、出反吹气管道28,第一高精过滤器1包括第一原料气进口3、第一原料气出口4、第一反吹气进口5、第一反吹气出口6、第一滤芯19和第一灰斗21,第二高精过滤器2包括第二原料气进口7、第二原料气出口8、第二反吹气进口9、第二反吹气出口10、第二滤芯20和第二灰斗22,所述进原料气管道25分别连接第一原料气进口3和第二原料气进口7,所述出原料气管道26分别连接第一原料气出口4和第二原料气出口8,所述进反吹气管道27分别连接第一反吹气进口5和第二反吹气进口9,所述出反吹气管道28分别连接第一反吹气出口6和第二反吹气出口10,所述进原料气管道25与第一原料气进口3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一11,所述进原料气管道25与第二原料气进口7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二12,所述出原料气管道26与第一原料气出口4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三13,所述出原料气管道26与第二原料气出口8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四14,所述出反吹气管道28与第一反吹气出口6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五15,所述出反吹气管道28与第二反吹气出口10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六16,所述进反吹气管道27与第一反吹气进口5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七23,所述进反吹气管道27与第二反吹气进口9相连的回路上设置阀门八24,所述第一滤芯19通过第一滤芯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高精过滤器1的内部,所述第二滤芯20通过第二滤芯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高精过滤器2的内部,所述第一灰斗21的末端设置第一手动阀门17,所述第二灰斗22的末端设置第二手动阀门18。

高精过滤器设计为一开一备。打开第一高精过滤器1的阀门一11、阀门三13,关闭第二高精过滤器2的阀门二12、阀门四14,关闭第一高精过滤器1的阀门五15、第一手动阀门17、阀门七23,关闭第二高精过滤器2过滤器的阀门六16、第二手动阀门18、阀门八24,原料气从阀门一11进入第一高精过滤器1,从第一高精过滤器1的阀门三13出去。

如图2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高精过滤器1的第一滤芯19两侧的压力差通过压力远传装置传送至分散控制系统(DSC系统),当压力差数值达到10kPa后传感器自动报警,该分散控制系统属于现有技术,可以直接从市场购得,本例优选使用NT6000型号分散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高精过滤器和的表面。当压差传感器报警后切换第二高精过滤器2运行,打开第二高精过滤器2的号阀门二12、阀门四14,关闭第一高精过滤器1的阀门一11、阀门三13。待第二高精过滤器2运行稳定后停第一高精过滤器1。打开第一高精过滤器1再生反吹系统电源,打开第一高精过滤器1的阀门五15、阀门七23,反吹气从阀门七23进入,从阀门五15排出进入系统。反吹结束后,关闭阀门五15、阀门七23,打开第一高精过滤器1的第一手动阀门17,排出吹出灰尘,用麻布袋收集灰尘后关闭第一手动阀门17。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