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952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废气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使废气从在内部喷雾出海水等的圆筒形吸收塔的底部通过上部,以去除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参照专利文献)。在吸收塔的内部,使废气一边呈螺旋状回旋一边向上部移动,从而延长废气与海水等的接触时间。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190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8-2810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073972号

专利文献4: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第3160792号公报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公开第2013-0213231号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9-2409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废气的发生源考虑有船舶推进用主发动机、发电用辅助发动机、蒸汽供应用锅炉等。这些设备并不会产生固定的废气,废气量会相应于发动机等的负载而变化。

废气沿圆筒形吸收部的壁面导入,因此,废气会呈螺旋状回旋。但是,如果废气量变小,则废气导入吸收塔的速度会变慢,将无法充分地回旋。因此,无法有效地吸收有害物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装置可以具备反应塔和1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反应塔可以具有1个以上的开口用于导入废气。1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可以对应1个以上的开口而设置。1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可以输送废气。在1个以上的开口中,用于将废气导入反应塔中的开口面积可变。

废气导入管可以连接到1个以上的开口,使得导入的废气在反应塔内部回旋。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开口控制部。开口控制部可以根据导入到反应塔中的废气的流量,来控制开口面积。

开口控制部可以控制开口面积,使得导入到反应塔中的废气的流量越少,开口面积越小。

反应塔可以具有面积相异的2个以上的开口。分别对应面积相异的2个以上的开口的废气导入管可以具有选择部。选择部可以选择是否将废气导入反应塔。

2个以上的开口可以分别设置在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高度方向可以是反应塔中从导入废气的底部侧到排出废气的上部侧的方向。配置在反应塔底部侧的开口的开口面积可以大于配置在反应塔上部侧的开口的开口面积。

在俯视图中,2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可以设置为重合。

反应塔上部侧的剖面积可以小于底部侧的剖面积。

2个以上的开口可以分别设置在高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上。高度方向可以是反应塔中从导入废气的底部侧到排出废气的上部侧的方向。

反应塔可以具有面积相同的2个以上的开口。2个以上的开口可以分别设置在高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上。高度方向可以是反应塔中从导入废气的底部侧到排出废气的上部侧的方向。分别对应面积相同的2个以上的开口的废气导入管可以具有选择部。选择部可以选择是否将废气导入反应塔中。

可以将2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在导入反应塔之前汇总为通用的废气导入管,在下游侧再次分支,连接到对应的开口。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主废气源断开部。可以在2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中的至少1根废气导入管中,在通用的废气导入管的上游侧设置主废气源断开部,切换是否将废气导入管连接到通用的废气导入管。

至少1个开口的开口面积可以变更。

至少1根废气导入管在开口附近的剖面积可以变更。

反应塔可以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筒形。反应塔的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水平剖面可以为圆形。1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可以连接到圆形的水平剖面的切线方向。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流量控制部。流量控制部可以根据用于将废气导入反应塔中的开口面积,来控制用于处理废气的液体供应到反应塔内部的供应量。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主管和多根液体导入管。主管可以设置在反应塔的内部。在主管中,液体可以沿反应塔的高度方向通过。多根液体导入管可以在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向主管供应液体。流量控制部可以通过选择多根液体导入管,从而控制向反应塔供应液体的供应量。

流量控制部可以控制液体的供应量,使得开口面积越小,供应到反应塔内部的液体供应量越小。

反应塔可以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第1部分可以具有用于导入废气的开口。第2部分可以设置在第1部分的外侧。第2部分可以具有用于导入废气的开口。第2部分的直径可以大于第1部分。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中用于导入废气的空间可以相连接。设置在第1部分的开口可以小于设置在第2部分的开口。

另外,上述发明内容并未列举出本发明的所有特征。并且,这些特征群的亚组合(sub-combination)也可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2(a)是表示反应塔10的侧面上的开口12的一例的图。图2(b)是表示从反应塔10的上部方向观察的、反应塔10及废气导入管20的一例的图。

图3A(a)是表示反应塔10的侧面上的开口12的其他例的图。图3A(b)是表示从反应塔10的上部方向观察的、反应塔10及废气导入管20的其他例的图。

图3B(a)是表示反应塔10的侧面上的开口12的其他例的图。图3B(b)是表示从反应塔10的上部方向观察的、反应塔10及废气导入管20的其他例的图。

图4是表示开口面积可变的废气导入管20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6是表示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7是表示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8是表示反应塔10、液体导入管30及废气导入管20的构成例的图。

图9是表示反应塔1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反应塔10、主管14及废气导入管2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11是表示设置于船舶上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反应塔10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以下实施方式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此外,发明解决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所有特征组合。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废气处理装置100去除船舶发动机等1个以上废气源110所排出的废气中所含的硫成分等有害物质。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具备:反应塔10、1根以上废气导入管20、1个以上阀门22、开口控制部26、气体流量测定部24、1根以上液体导入管30、1个以上阀门32、液体流量测定部34以及泵36。

1根以上废气导入管20将废气源110排出的废气输送到反应塔10中。反应塔10在侧面具有1个以上开口12。各废气导入管20的端部连接到对应的开口12。各废气导入管20连接到反应塔10,使得导入的废气在反应塔10的内部呈螺旋状回旋。

反应塔10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内部空间。高度方向是指垂直于例如地面或水面的方向。从反应塔10的高度方向上的底部侧导入废气,并从高度方向上的上部侧排出废气。在本例的反应塔10的内部空间设置有用于喷射液体的主管14。

主管14在反应塔10的内部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向高度方向输送喷射用液体。主管14在多个高度位置上喷射液体。主管14可以具有支管,沿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喷射液体。阀门22设置于各废气导入管20,起到选择部的作用,用于选择是否关闭对应的废气导入管20。

1个以上的开口12被设计为,用于将废气导入到反应塔10中的总开口面积可变。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反应塔10设置有3个开口12,可以选择用于通过阀门22导入废气的开口12。因此,用于将废气导入反应塔10中的总开口面积可变。

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在反应塔10中设置1个以上开口面积可变的开口12。例如,开口12可以利用开闭器等机构,使反应塔10侧面上的开口可变。

根据所要求的负载等,1个以上的废气源110排出的废气量发生变动。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定义的情况下,废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值。并且,后述液体的流量在没有特别定义的情况下,也是指单位时间值。与此相对,本例的反应塔10的开口面积可变,因此,可以根据废气量选择开口面积。

通常,通过减小开口面积(或者废气导入管20的剖面积),可以提高从该开口导入废气的速度。因此,在废气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将开口面积控制为较小,从而将导入到反应塔10中的废气流速维持在规定值以上。因此,能够在反应塔10中使废气充分地回旋,可以有效去除废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从而能够缩小装置规模。

要求船舶等加强有害物质的排放限制时,可以在已有的船舶等的设备上重新搭载废气处理装置,或者更换废气处理装置。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容易实现小型化,因此,容易将废气处理装置设置到船舶等的已有设备上。

开口控制部26根据导入到反应塔10中的废气的流量,控制开口面积。本例的开口控制部26通过控制各废气导入管20所设置的阀门22,从而控制用于将废气导入反应塔10中的开口面积。开口控制部26可以在废气的流量越少的情况下,将开口面积控制为越小。开口控制部26可以利用废气流量测定部24直接测定废气流量,也可以基于各废气源110的动作控制信息等,推断废气流量。动作控制信息包括例如驱动比率等,即、使废气源110工作的负载与额定值的比率。

泵36获取用于供应到反应塔10内部的液体。废气处理装置100设置于船舶上时,泵36可以抽取海水、湖水或河水等。1根以上的液体导入管30对泵36抽取的液体进行输送,并供应到反应塔10内部的主管14。阀门32设置于各液体导入管30,控制是否关闭对应的液体导入管30。液体流量测定部34对泵36输出的液体的流量进行测定。

图2(a)是表示反应塔10的侧面上的开口12的一例的图。图2(b)是表示从反应塔10的上部方向观察的、反应塔10及废气导入管20的一例的图。在本例中,多个开口12设置在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开口12在高度方向上的间隔可以相同。开口12的间隔可以是开口12的中心点的间隔。

此外,各开口12的面积可以不同。本例的开口12可以为,越靠近从反应塔10排出废气的上部侧,面积就越小。邻接的开口12的面积可以相差2倍至10倍左右,也可以相差10倍以上。在本例中,邻接的开口12-2的面积可以为最底部侧的开口12-3的10~20%左右。此外,最上部侧的开口12-1的面积可以为最底部侧的开口12-3的1~10%左右。开口控制部26可以根据废气量选择1根废气导入管20,也可以选择2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20。

另外,相对于废气流量不同的废气源110,开口控制部26可以预先选择对应的开口12以及废气导入管20。例如,相对于作为废气流量较大的船舶推进用主发动机的废气源110,开口控制部26可以选择最底部侧的开口12-3,废气处理装置100可以对废气流量额定值(100%)到20%左右进行处理。另外,相对于作为废气流量相对较少的发电用辅助发动机的废气源110,开口控制部26可以选择开口12-2,废气处理装置100可以对废气流量20%到10%左右进行处理。另外,相对于作为废气流量进一步少于发电用辅助发动机的锅炉的废气源110,开口控制部26可以选择最上部侧的开口12-1,废气处理装置100可以对废气流量10%到1%左右进行处理。

另外,如图2(b)所示,废气导入管20在和反应塔10相连接的连接部分附近设置为直线状。其中,废气导入管20的外侧侧壁向反应塔10的外形切线方向延伸。另外,废气导入管20的内侧侧壁设置成向与反应塔10的外形相交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沿反应塔10的内壁导入废气,使废气呈螺旋状回旋。

在图2(b)所示的俯视图中,各废气导入管20可以设置为重合。从而可以防止废气导入管20呈放射状扩散。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适合于在设置废气处理装置100的船舶等中水平方向的设置区域没有余量的情况。

图3A(a)是表示反应塔10的侧面上的开口12的其他例的图。图3A(b)是表示从反应塔10的上部方向观察的、反应塔10及废气导入管20的其他例的图。在本例中,多个开口12在同一高度位置上的反应塔10的侧面周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开口12设置在反应塔10的底部侧。开口12在周向上的间隔可以相同。开口12的间隔可以是开口12的中心点的间隔。

此外,各开口12的面积可以不同。各开口12的面积可以相差2倍至10倍左右,也可以相差10倍以上。在本例中,第二大的开口12-2的面积可以为最大开口12-3的10%左右。此外,最小开口12-1的面积可以为最大开口12-3的1%左右。

另外,如图3A(b)所示,各废气导入管20在和反应塔10相连接的连接部分附近设置为直线状。其中,废气导入管20的外侧侧壁向反应塔10的外形的切线方向延伸。另外,废气导入管20的内侧侧壁设置成向与反应塔10的外形相交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沿反应塔10的内壁导入废气,使废气呈螺旋状回旋。

如图3A(a)所示,各废气导入管20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上。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适合于在设置废气处理装置100的船舶等中反应塔10的上部侧的设置区域没有余量的情况。

图3B(a)是表示反应塔10的侧面上的开口12的其他例的图。图3B(b)是表示从反应塔10的上部方向观察的、反应塔10及废气导入管20的其他例的图。本例的反应塔10的各开口12的面积相同,并且,各废气导入管20的剖面积相同,这一点和图3A所示的反应塔10不同。其他结构可以和图3A所示的反应塔10相同。

在本例中,废气的流量较多时,可以将废气分散到3个开口12,导入反应塔10中,从而可以提高废气的导入效率。废气的流量较少时,可以减少废气导入所使用的开口12的数量(例如仅使用一个开口12),从而可以将导入反应塔10中的废气的流速维持在规定值以上。

图4是表示开口面积可变的废气导入管20的一例的图。本例的废气导入管20具有可动部28。可动部28在反应塔10附近的废气导入管20内使气体流动的流道剖面积可变。例如可动部28通过断开废气导入管20中的气体流道的一部分,从而控制气体流道的剖面积。废气处理装置100可以具备1根以上的剖面积可变的废气导入管20。

图5是表示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和图1所示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相比,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分别具备多个泵36及液体流量测定部34。其他结构可以和参照图1进行说明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相同。

在每根液体导入管30都设置有泵36及液体流量测定部34。各个泵36将从取水口抽取的液体供应到对应的液体导入管30中。各液体流量测定部34对对应的泵36所排出的液体的流量进行测定。泵36可以进行工作,使对应的液体流量测定部34所测定的流量变为规定的流量。

图6是表示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和参照图1至图5进行说明的各废气处理装置100相比,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具备主废气源断开部29。其他结构可以和参照图1至图5进行说明的任一个废气处理装置100相同。图6所示的是在图5所示的废气处理装置100中追加主废气源断开部29的结构。

主废气源断开部29对应多个废气源110中废气量最大的废气源110-1而设置。这里,废气量最大可以是指额定动作时的废气量最大。主废气源断开部29可以针对船舶的推进用发动机而设置。

多个废气源110的废气暂时汇总到通用的废气导入管中。也就是说,连接到多个废气源110的多根废气导入管20暂时汇总到通用的废气导入管,然后在下游侧再次分支,连接到对应的开口12。主废气源断开部29对是否将废气源110-1连接到该通用的废气导入管进行切换。本例的主废气源断开部29设置在连接废气源110-1和该通用的废气导入管的废气导入管20-1。也就是说,在废气导入管20-1中,主废气源断开部29设置在通用的废气导入管的上游侧。

在例如废气源110-1不工作的情况下,主废气源断开部29从通用的废气导入管断开废气源110-1。从而可以防止其他废气源110的废气流入重要的废气源110-1。另外,可以对各废气源110设置断开部。

图7是表示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和参照图1至图6进行说明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相比,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具备流量控制部38。其他结构可以和参照图1至图6进行说明的任一个废气处理装置100相同。另外,在图7中省略了液体流量测定部34,但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也可以具有液体流量测定部34。

流量控制部38可以根据用于将废气导入反应塔10的开口面积,控制为了处理废气而将液体供应到反应塔10内部的供应量。本例的流量控制部38基于开口控制部26为了控制开口面积而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液体的供应量。在其他例中,流量控制部38也可以基于多个废气源110的废气量,来控制液体的供应量。

具体而言,当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固定时,开口面积越小(即,废气量越少),流量控制部38使得供应到反应塔10中的液体量越少。废气量越少,有害物质量就越少,因此,用于吸收有害物质的液体量也可以减少。通过恰当地控制液体量,从而能够降低泵36等消耗的能量。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主要由燃料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浓度、燃料消耗量及燃料燃烧时的空燃比来决定。

本例的流量控制部38从多根液体导入管30中选择要将液体供应到反应塔10的液体导入管30,从而控制液体的供应量。流量控制部38可以选择和开口控制部26所选择的开口12相对应的阀门32及位于该阀门32的上部侧的阀门32。

例如,仅从开口12-3将废气导入反应塔10中时,流量控制部38选择阀门32-1、32-2以及32-3,向液体导入管30-1、30-2以及30-3供应液体。仅从开口12-2将废气导入反应塔10中时,流量控制部38选择阀门32-1以及32-2,向液体导入管30-1以及30-2供应液体。仅从开口12-1将废气导入反应塔10中时,流量控制部38选择阀门32-1,向液体导入管30-1供应液体。另外,各液体导入管30的内部液体流道剖面积可以不同。例如,连接到反应塔10的上部侧的液体导入管30-1的液体流道剖面积可以小于连接到更靠底部侧的液体导入管30-2及液体导入管30-3。并且,连接到反应塔10的底部侧的液体导入管30-3的液体流道剖面积可以大于连接到更靠上部侧的液体导入管30-2。

无论开口12的面积(即废气量)如何,流量控制部38都可以始终选择最上部侧的液体导入管30-1。并且,随着废气量的增加,可以追加选择更靠底部侧的液体导入管30。在其他示例中,流量控制部38可以控制各泵36排出的液体的流量。

图8是表示反应塔10、液体导入管30及废气导入管20的构成例的图。反应塔10具有在高度方向上被分割成多根的主管14。在本例中,具有从反应塔10的上部侧开始依次配置的上部主管14-1、中间主管14-2以及底部主管14-3。各主管14将从对应的液体导入管30导入的液体向反应塔的高度方向输送。

在各主管14设置1根以上的支管16。各支管16可以设置成从主管14的外侧侧面朝向反应塔10的内侧侧面延伸。支管16设置成例如沿垂直于反应塔10的高度方向的方向延伸。

在各支管16的内部形成从主管14分支、供液体流动的流道。此外,各支管16具有喷射部18,其从该流道接收液体,并向反应塔10的内部空间喷射液体。喷射部18可以将液体呈雾状喷出。并且,各支管16可以具有多个喷射部18。

此外,喷射部18可以朝向垂直于反应塔10的高度方向的方向喷出液体。在图8中,可以在带有×标号的喷射部18的面上可以设置喷射口。另外,在本例中,支管16夹住主管14相向地延伸。在相向的支管16所设置的各喷射部18向相反方向喷射液体。

从喷射部18喷射的液体与通过反应塔10的内部的废气接触,从而吸收废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吸收有害物质所使用的液体蓄积在反应塔10的底部,并被排出到外部。

在本例的反应塔10中,在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设置有多个开口12。最上部侧的开口12-1的面积最小,最底部侧的开口12-3的开口面积最大。并且,开口控制部26根据废气量选择一个开口12。因此,废气量越少,越从反应塔10的上部侧导入废气。

各主管14对应各开口12而设置。针对对应的开口12,在高度方向的同一位置或更高的位置上设置从各主管14延伸的支管16。

由于越靠反应塔10的上部侧,废气中所含的杂质量越少,因此,越靠上部侧的主管14,其输送的液体流量可以越小。从而能够防止过剩地使用液体。另外,越靠上部侧的主管14,其液体流道的剖面积可以越小。从而能够减小随着液体流量的降低而出现的液体压力降低,防止液体喷出速度下降。

此外,有选为,设置于反应塔10的底部侧的喷射部18所喷射的液体粒径大于配置在上部侧的喷射部18所喷射的液体粒径。也就是说,越靠反应塔10的上部侧,液体粒径越小。另外,反应塔10的上部侧的每单位体积喷射的液体粒数可以多于反应塔10的底部侧。

在反应塔10的上部,每单位体积所含的有害物质浓度变低,因此,相较于稀疏地配置大粒径的液体,大量分散地配置小粒径的液体能更有效地吸收有害物质。液体会吸收该液体附近的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时,即便稀疏地配置大粒径的液体,仍然能够吸收该液体附近的有害物质,能够以接近液体饱和的状态吸收有害物质。另一方面,有害物质浓度较低时,即便稀疏地配置大粒径的液体,也无法以接近液体饱和的状态吸收有害物质,不能有效地使用液体。与此相对,通过高密度地配置小粒径的液体,从而在有害物质浓度较低时,也能够以接近该液体饱和的状态吸收有害物质,能有效地使用液体。

图9是表示反应塔1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本例的反应塔10具有第1部分10-1、第2部分10-2以及第3部分10-3。第1部分10-1设置在最上部侧。第3部分10-3设置在最底部侧。并且,第2部分10-2设置在第1部分10-1和第3部分10-3之间。第1部分10-1在水平方向的剖面积比第2部分10-2以及第3部分10-3的剖面积都要大。并且,第3部分10-3的剖面积大于第2部分10-2的剖面积。

在第1部分10-1设置有上部主管14-1以及开口12-1。并且,在第2部分10-2设置有中间主管14-2以及开口12-2。另外,在第3部分10-3设置有底部主管14-3以及开口12-3。也就是说,对应的开口12的面积越小,反应塔10的各部分的剖面积就越小。另外,各开口12设置在反应塔10的各部分的底部侧。

如果开口12的面积较小,则导入的废气量就变少。该情况下,如果反应塔10的剖面积较大,则废气容易扩散,废气不容易回旋。与此相对,本例的反应塔10的各部分具有与开口12的面积相应的剖面积,因此,即便在废气量较少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废气的回旋。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并且能阻止液体从反应塔10的上部排出。另外,反应塔10的各部分的支管16可以具有与该部分的反应塔10的半径相应的长度。

图10是表示反应塔10、主管14及废气导入管2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在本例中省略了支管16,但也可以在各主管14的侧面设置支管16。本例的反应塔10具有第1部分10-1、第2部分10-2以及第3部分10-3。

在第1部分10-1的侧面设置有开口12-1。第2部分10-2设置在第1部分10-1的外侧,在其侧面设置有开口12-2。第3部分10-3设置在第2部分10-2的外侧,在其侧面设置有开口12-3。也就是说,第3部分10-3将第1部分10-1以及第2部分10-2内含。并且,第2部分10-2将第1部分10-1内含。

另外,第1部分10-1以及第2部分10-2的上部端开放。也就是说,第3部分10-3、第2部分10-2以及第1部分10-1的内部空间相连接。第3部分10-3在水平方向上的直径比第2部分10-2以及第1部分10-1的直径都要大。并且,开口12-3比开口12-2以及开口12-1都要大。此外,第2部分10-2的直径大于第1部分10-1的直径,开口12-2大于开口12-1。

另外,第2部分10-2可以设置在第3部分10-3的底部侧。第2部分10-2可以设置成和第3部分10-3的底面相接。并且,第1部分10-1可以设置在第2部分10-2的底部侧。第1部分10-1可以设置成和第2部分10-2的底面相接。

开口12-1形成在第1部分10-1的底部侧。在第2部分10-2的侧面,开口12-2可以设置在和第1部分10-1的前端大致同一高度位置上。并且,在第3部分10-3的侧面,开口12-3可以设置在和第2部分10-2的前端大致同一高度位置上。另外,各开口12也可以形成在反应塔10的各部分的底部侧。此外,将连接到开口12-1的废气导入管20-1贯穿第2部分10-2以及第3部分10-3而设置。并且,将连接到开口12-2的废气导入管20-2贯穿第3部分10-3而设置。

根据本例的结构,对应的开口12的面积越小,反应塔10的各部分的剖面积就越小。因此,即便在废气量较少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废气的回旋。

图11是表示设置于船舶上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反应塔10的一例的图。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对来自船舶动力源的废气进行处理。船舶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楼层112。楼层112由地板111隔开而成。在本例中,反应塔10的结构和图9所示的示例相同。另外,在本例中省略了废气导入管20以及液体导入管30,但是和图9的示例一样,也可以连接到反应塔10。

反应塔10跨越船舶的2个以上楼层112而设置。在地板111设置有供反应塔10通过的开口。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平面上反应塔10的内部空间的剖面积可以根据船舶的各楼层112而各不相同。另外,反应塔10的外形也会相应于剖面积而变化。在本例中,楼层112越靠上层,反应塔10的内部空间的剖面积以及外形就越小。通过使越靠上部侧,反应塔10的剖面积越小,从而可以使废气的旋转半径减小,防止转速降低。此外,由于可以减小反应塔10的外形,因此,即便是设置空间受到限制的船舶,也能容易地设置废气处理装置。

以上,利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范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良,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以明确做出相关变更或改良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对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所示的装置、系统、程序以及方法中的动作、过程、步骤及阶段等各处理的执行顺序,应注意的是,只要没有特别明示“比…更靠前”、“在…之前”等,并且不是在后面的处理中使用前面的处理的输出,则可以按照任意顺序来实现。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为了方便而使用“首先”、“接着”等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该顺序实施。

标号说明

10…反应塔、12…开口、14…主管、16…支管、18…喷射部、20…废气导入管、22…阀门、24…气体流量测定部、26…开口控制部、28…可动部、29…主废气源断开部、30…液体导入管、32…阀门、34…液体流量测定部、36…泵、38…流量控制部、100…废气处理装置、110…废气源、111…地板、112…楼层。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反应塔,该反应塔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筒形,并具有用于导入废气的2个以上的开口,在内部空间喷射用于处理所述废气的液体;以及

2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该2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对应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而设置,用于输送所述废气,

2根以上的所述废气导入管连接到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以使得导入的所述废气在所述反应塔的所述内部空间回旋,

分别对应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废气导入管具有开口可变部,用于使所述废气导入所述反应塔的总开口面积可变,

所述开口可变部根据导入所述反应塔的所述废气的流量,来选择用于将所述废气导入所述反应塔的所述废气导入管。

2.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反应塔,该反应塔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筒形,并具有用于导入废气的2个以上的开口,在内部空间喷射用于处理所述废气的液体;以及

2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该2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对应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而设置,用于输送所述废气,

所述废气从所述反应塔的高度方向上的底部侧导入,并向上部侧排出,

2根以上的所述废气导入管连接到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以使得导入的所述废气在所述反应塔的所述内部空间回旋,

分别对应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的所述废气导入管具有开口可变部,用于使所述废气导入所述反应塔的总开口面积可变,

所述开口可变部根据导入所述反应塔的所述废气的流量,来使用于将所述废气导入所述反应塔的所述废气导入管的剖面积可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开口控制部,该开口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导入到所述反应塔中的所述废气的流量越少,所述总开口面积越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塔具有面积相异的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分别设置于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所述高度方向是所述反应塔中从导入所述废气的底部侧到排出所述废气的上部侧的方向,

配置在所述反应塔的底部侧的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配置在所述反应塔的上部侧的开口的开口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图中,2根以上的所述废气导入管设置为重合。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塔的上部侧的剖面积小于底部侧的剖面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分别设置在高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上,所述高度方向是所述反应塔中从导入所述废气的底部侧到排出所述废气的上部侧的方向。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塔具有面积相同的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

2个以上的所述开口分别设置在高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上,所述高度方向是在所述反应塔中从导入所述废气的底部侧到排出所述废气的上部侧的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2根以上的所述废气导入管在导入所述反应塔之前汇总为通用的废气导入管,在下游侧再次分支,连接到对应的所述开口,

还具备主废气源断开部,该主废气源断开部在2根以上的所述废气导入管中的至少1根所述废气导入管中,设置在所述通用的废气导入管的上游侧,切换是否将该废气导入管连接到该通用的废气导入管。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塔的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水平剖面为圆形,

所述废气导入管连接到所述圆形的所述水平剖面的切线方向。

12.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反应塔,该反应塔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筒形,并具有用于导入废气的1个以上的开口,在内部空间喷射用于处理所述废气的液体;

1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该1根以上的废气导入管对应1个以上的所述开口而设置,用于输送所述废气;

主管,在所述反应塔的内部,液体沿所述反应塔的高度方向通过该主管;以及

多根液体导入管,该多根液体导入管在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向主管供应所述液体,

1根以上的所述废气导入管连接到1个以上的所述开口,以使得导入的所述废气在所述反应塔的内部回旋,

将所述废气导入所述反应塔的开口面积可变,

还具备流量控制部,该流量控制部根据用于将所述废气导入所述反应塔的所述开口面积,来控制用于处理所述废气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反应塔内部的供应量,

所述流量控制部通过选择多根所述液体导入管,来控制向所述反应塔供应液体的供应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控制部控制所述液体的供应量,使得所述开口面积越小,供应到所述反应塔内部的所述液体的供应量越小。

14.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反应塔,该反应塔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筒形,并具有用于导入废气的开口,在内部空间喷射用于处理所述废气的液体;以及

废气导入管,该废气导入管对应所述开口而设置,用于输送所述废气,

所述废气导入管连接到所述开口,以使得导入的所述废气在所述反应塔的内部回旋,将所述废气导入至所述反应塔的总开口面积及剖面积可变,

所述反应塔具有:

第1部分,该第1部分具有用于导入所述废气的第1开口,呈延高度方向延伸的筒形;以及

第2部分,该第2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1部分,设置在所述第1部分的外侧,将所述第1部分包含在内,具有用于导入所述废气的第2开口,呈延高度方向延伸的筒形,

所述第1部分的上端部在所述第2部分内开放,所述第1部分及所述第2部分中,用于导入所述废气的空间相连接,

设置在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1开口小于设置在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第2开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