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净化系统及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789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油烟净化系统及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及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家庭厨房中产生的油烟需要经过一定的净化后再排至大气中。因此,如何提高家庭厨房的排烟装置净化油烟的能力以提高排放的油烟的清洁度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及排烟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烟净化系统用于排烟装置,所述油烟净化系统包括筒状的壳体、制冷装置及静电分离装置,所述壳体形成有风道,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元件及散热元件,所述制冷元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制冷元件包括与所述散热元件连接的制冷端,所述静电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静电分离模块,所述静电分离模块用于在所述风道内形成静电场,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静电分离模块隔开并沿所述风道内的油烟气流方向依次排列在所述风道内。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烟净化系统中,由于制冷元件能够将制冷端的冷量传递至散热元件,从而能够在散热元件所在的风道内形成冷凝区域,这样能够将流经冷凝区域的油烟内的部分小油滴冷凝为大油滴而停留在该冷凝区域,从而起到分离油烟的作用,同时静电分离模块能够形成静电场以使流经风道的油烟颗粒带电并由静电分离模块吸附,从而实现对油烟进行进一步净化的效果,这样制冷装置与静电分离装置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油烟的清洁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元件包括导热基底及多个散热鳍片,所述导热基底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所述风道,所述导热基底连接所述制冷端,所述多个散热鳍片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导热基底的相背的两个外表面上,所述散热鳍片自所述外表面向所述风道的内表面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所述导热基底及所述制冷端的端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电分离模块包括发射极板及吸附极板,所述发射极板与所述吸附极板相对,所述吸附极板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所述风道,所述发射极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射极针,所述多个发射极针位于所述风道中并与所述吸附极板相对,所述制冷元件包括与所述制冷端相背的制热端,所述吸附极板与所述制热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呈圆筒状,所述发射极板呈圆弧状,所述发射极板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发射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吸附极板相背的两侧,所述吸附极板与其中一个所述发射极板形成第一子风道,所述吸附极板与另一个所述发射极板形成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构成所述风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发射极板绕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每个所述发射极板的弧度为150-180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连接所述吸附极板及所述制热端的端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第一导热层及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设置在所述制冷端与所述散热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导热层设置在所述制热端与所述吸附极板之间。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中,由于制冷元件能够将制冷端的冷量传递至散热元件,从而能够在散热元件所在的风道内形成冷凝区域,这样能够将流经冷凝区域的油烟内的部分小油滴冷凝为大油滴而停留在该冷凝区域,从而起到分离油烟的作用,同时静电分离模块能够形成静电场以使流经风道的油烟颗粒带电并由静电分离模块吸附,从而实现对油烟进行进一步净化的效果,这样制冷装置与静电分离装置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油烟的清洁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烟净化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排烟装置100;

油烟净化系统10;

壳体11、内表面11a、风道111、第一子风道112、第二子风道113、制冷装置12、第一导热件12a、制冷元件121、散热元件122、制冷端123、导热基底124、外表面124a、散热鳍片125、制热端126、静电分离模块131、发射极板132、发射极针132a、吸附极板133;

罩体20、本体21、集烟腔室211、烟道部22、油烟通道221、吸烟口222、滤网223;

中心轴线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及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烟净化系统10用于排烟装置100。油烟净化系统10包括筒状的壳体11、制冷装置12及静电分离装置。

壳体11形成有风道111。制冷装置12包括制冷元件121及散热元件122。制冷元件121设置在风道111内。散热元件122设置在风道111内。制冷元件121包括与散热元件122连接的制冷端123。静电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风道111内的静电分离模块131。静电分离模块131用于在风道111内形成静电场。散热元件122与静电分离模块131隔开并沿风道111内的油烟气流方向依次排列在风道111内。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烟净化系统10中,由于制冷元件121能够将制冷端123的冷量传递至散热元件122,从而能够在散热元件122所在的风道111内形成冷凝区域,这样能够将流经冷凝区域的油烟内的部分小油滴冷凝为大油滴而停留在该冷凝区域,从而起到分离油烟的作用,同时静电分离模块131能够形成静电场以使流经风道111的油烟颗粒带电并由静电分离模块131吸附,从而实现对油烟进行进一步净化的效果,这样制冷装置12与静电分离装置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油烟的清洁度。

在发明示例中,在油烟气流(油烟气流方向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进入风道111后,油烟气流首先流经散热元件122所在的风道111区域,然后由下而上地流经静电分离模块131所在的风道111区域,这样油烟内的部分小油滴先经由制冷元件121冷凝为大油滴而停留在散热元件122所述的风道111区域,从而起到了对油烟的初步分离效果,这样可有效降低进入静电分离模块131的小油滴的含量,从而能够有效减缓油烟在静电分离模块131的堆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油烟净化系统10的油烟分离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元件122包括导热基底124及多个散热鳍片125。导热基底124沿壳体11的轴向间隔风道111。导热基底124连接制冷端123。多个散热鳍片125间隔地分布在导热基底124的相背的两个外表面124a上。散热鳍片125自外表面124a向风道111的内表面11a方向延伸。

如此,制冷元件121能够将制冷端123的冷量由导热基底124传递至多个散热鳍片125使散热元件122形成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并且多个散热鳍片125对所在位置的风道111区域覆盖较为充分,这样能够对流经散热鳍片125的油烟气流进行充分的冷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12包括第一导热件12a。第一导热件12a连接导热基底124及制冷端123的端面。

如此,可提高导热基底124及制冷端123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热件12a为导热管,第一导热件12a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隔热层(图未示出)。第一隔热层由隔热材料构成。

如此,能够减少热量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可以理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热件12可以为导热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静电分离模块131包括发射极板132及吸附极板133。发射极板132与吸附极板133相对。吸附极板133沿壳体11的轴向间隔风道111。发射极板132上设置有多个发射极针132a。多个发射极针132a位于风道111中并与吸附极板133相对。制冷元件121包括与制冷端123相背的制热端126。吸附极板133与制热端126连接。

如此,可在发射极板132及吸附极板133之间形成静电场以使流经风道111的油烟颗粒带电,使得油烟颗粒运动附着在吸附极板133上,从而实现油烟净化的效果。

同时,在制冷元件121工作时,制热端126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吸附极板133上,这样吸附极板133的温度较高,使得被吸附到吸附极板133上的油烟颗粒不容易凝固,可顺着吸附极板133向下流动并收集。这样由于吸附极板133上没有油烟颗粒堆积而成的污垢,使得静电分离模块131可以持续的保持较高的效果而不是随着使用时间而效果衰减,从而保证了长时间使用油烟净化模块的净化效果。

在本发明示例中,制热端126能够使得吸附极板133的温度达到45℃~65℃。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吸附极板133设置在制热端126的端面上而与制热端126连接。制冷元件121可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可根据珀尔帖效应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吸附极板133、发射极板132及发射极针132a均具有导电性,在一个例子中,吸附极板133、发射极板132及发射极针132a均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吸附极板133上可以接上正高压电极,发射极板132上可以接上负高压电极,由此,在吸附极板133与发射极板132之间可以形成静电场。

由于发射极针132a设置在发射极板132上,因此,发射极针132a具有负高压,发射极针132a通过高压放电或者尖端放电,可以将风道111中的空气电离形成负离子,在静电场的作用下,负离子可以获取能量,并由发射极针132a附近向吸附极板133运动,当油烟颗粒经过风道111时,油烟颗粒与负离子结合从而带上负电,并向吸附极板133运动,最后吸附在吸附极板133上。因此,油烟净化系统10可以减少排出油烟净化的油烟,从而实现油烟净化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例子中,高压的电压为8000-40000V。例如为9000V、10000V、15000V、20000V、30000V、35000V等电压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11呈圆筒状。发射极板132呈圆弧状。发射极板132与壳体11同轴设置。

如此,圆筒状的壳体11可以使得风道111呈圆柱状,可以减小空气流动的阻力,以较少油烟净化系统10所产生的噪音。发射极板132与壳体11同轴设置可以使得油烟净化系统10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油烟净化系统10小型化。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壳体11可以呈方筒状、多边筒状等其他形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射极板1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发射极板132分别设置在吸附极板133相背的两侧。吸附极板133与其中一个发射极板132形成第一子风道112。吸附极板133与另一个发射极板132形成第二子风道113。第一子风道112和第二子风道113构成风道111。

如此,吸附极板133与每个发射极板132之间可以形成静电场,使得吸附极板133相背的两个表面上都可以吸附油烟,有利于增大吸附极板133吸附油烟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油烟净化系统10净化油烟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发射极板132绕壳体11的中心轴线102呈轴对称分布,每个发射极板132的弧度为150-180度。例如,每个发射极板132的弧度为150度、155度、160度、165度、170度、175度或180度等角度。

如此,发射极板132的表面积较大,发射极板132上的发射极针132a可以电离面积更大的空气区域,以使更多的油烟颗粒带负电荷而吸附在吸附极板133上。

另外,两个发射极板132的结构大致相同,使得发射极板132的互换性较高,从而方便油烟净化系统10制造,进而降低油烟净化系统10的成本。

较佳地,吸附极板133穿过壳体11的中心轴线102,以将风道111间隔形成尺寸大致相同的第一子风道112和第二子风道113,有利于吸附极板133相背的两个表面上吸附大致相同量度的油烟颗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吸附极板133在壳体11的内表面11a上的正投影覆盖发射极板132在壳体11的内表面11a上的正投影。

如此,吸附极板133的尺寸较大,可以确保带电后的油烟颗粒吸附在吸附极板133上,以提高油烟净化系统10净化油烟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射极针132a呈阵列式排布,每个发射极针132a上设置有多个刷毛。

刷毛的材料例如为碳纤维等导电材料制成,如此,刷毛通过放电电离空气,以增大负离子的释放当量,从而可以增强负离子的发射效果以提高油烟净化系统10的净化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12包括第二导热件。第二导热件连接吸附极板133及制热端126的端面。

如此,可提高吸附极板133及制热端126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热件为导热管,第二导热件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隔热层(图未示出)。第二隔热层由隔热材料构成。

如此,能够减少热量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可以理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热件可以为导热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12包括第一导热层(图未示出)及第二导热层(图未示出)。第一导热层设置在制冷端123与散热元件122之间。第二导热层设置在制热端126与吸附极板133之间

如此,可增加制冷端123与散热元件122之间的传热效率,和增加制热端126与吸附极板133的传热效率。具体地,在一个例子中,导热层的材料可采用导热硅脂。

请一并参阅图2~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10。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100中,由于制冷元件121能够将制冷端123的冷量传递至散热元件122,从而能够在散热元件122所在的风道111内形成冷凝区域,这样能够将流经冷凝区域的油烟内的部分小油滴冷凝为大油滴而停留在该冷凝区域,从而起到分离油烟的作用,同时静电分离模块131能够形成静电场以使流经风道111的油烟颗粒带电并由静电分离模块131吸附,从而实现对油烟进行进一步净化的效果,这样制冷装置12与静电分离装置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油烟的清洁度。

具体地,排烟装置100开设有吸烟口222。排烟装置100内可设置有风轮(图未示)。一般地,排烟装置100安装在灶台上方,用户在灶台上进行烹饪时,可开启排烟装置100,以使风轮转动。风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灶台上的烹饪器具产生的油烟通过吸烟口222吸入排烟装置100内,之后将油烟排至油烟净化系统10。油烟净化系统10与室外连通,油烟在油烟净化系统10净化后排向室外。

风轮在工作转动时,一方面可以将油烟从吸烟口222吸入至油烟净化系统10,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油烟分割成更小的颗粒,有利于油烟在油烟净化系统10内分解。

为了提高排烟装置100的寿命,在吸烟口222处设置有滤网223。滤网223可以将颗粒较大的油烟过滤,以防止颗粒较大的油烟直接进入排烟装置100内而影响排烟装置100正常工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100形成有油烟通道221。风道111与油烟通道221连通。

如此,油烟通道221可以将油烟排向风道111,以使油烟可以净化。油烟通道221与吸烟口222连通,风轮可以安装在油烟通道221内,从而使风轮工作时可以从吸烟口222吸入油烟,油烟经过油烟通道221后进入风道1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烟装置100包括罩体20。罩体20包括本体21及烟道部22。本体21形成有集烟腔室211。烟道部22开设有油烟通道221。油烟通道221连通集烟腔室211。

如此,油烟能够先在集烟腔室211内得到聚拢以集中流入油烟通道221中。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