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滤芯、特征和组装的方法、过滤器组件、和过滤器滤芯组合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871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过滤器滤芯、特征和组装的方法、过滤器组件、和过滤器滤芯组合与流程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包括(带有编辑)申请日为2013年3月15日的ussn13/841,440的公开内容和申请日同样为2013年3月15日的ussn13/834,885的公开内容,上述文献的每一篇包括(带有编辑)申请日为2012年11月29日的ussn61/731,259的公开内容。ussn13/841,440、ussn13/834,885和ussn61/731,259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以适当的程度要求ussn13/841,440;ussn13/834,885和ussn61/731,259的每一篇的优先权。

本申请涉及过滤器组件、过滤器滤芯、特征和技术。所述的某些选定的的示例特征和技术被设置成尤其便于作为或与空气或其它气体过滤器结构和组件的二次过滤器滤芯或安全过滤器滤芯一起使用。此外,还披露了有利的主过滤器滤芯和有利的过滤器组件。披露了选定的过滤器滤芯、过滤器组件、和组装的方法的优选特征。



背景技术:

气体过滤器用于多种组件和系统。例如,希望过滤多种车辆和其它设备的进气。通常,进气是内燃机通常柴油机的助燃空气。过滤一般通过气体(空气)滤清器组件(即,过滤器组件)进行,所述组件通常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内部的过滤器滤芯结构。过滤器滤芯结构通常包括主过滤器滤芯,空气通过主过滤器滤芯并且所述主过滤器滤芯通过使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沉积到主过滤器滤芯的过滤介质上进行作业。在不同的空气滤清器组件中,主过滤器滤芯和组件的其余部分被设置成在过滤期间外向内流动,表示在正常作业期间空气流通过主过滤器滤芯的介质的方向。当是这种情况时,主过滤器滤芯的介质通常被设置成环绕开口的过滤器内部,所述开口的过滤器内部是介质的净化空气侧。

在许多情况,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被包括在过滤器组件内。当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与被设置成在过滤期间外向内流动的组件一起使用时,安全过滤器通常被设置成使其介质环绕开口的过滤器内部并伸入主过滤器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净化气体)内部。因此,在气体(空气)通过主过滤器滤芯的介质之后,气体(空气)随着从空气滤清器被导向出口而通过安全过滤器滤芯的介质。

在通常的组件中,主过滤器滤芯和安全过滤器滤芯被设置为维修部件。也就是说,它们被设置成可从空气滤清器组件取出并可更换在空气滤清器组件内。因此,每一个通常设置有可释放的外壳密封,即,当两个过滤器滤芯正确并可操作地安置时,可移去地密封至外壳或空气滤清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密封。所述密封有时被称作“可释放的密封”,因为可以在不对所接合的滤芯或外壳部件造成损坏的情况下建立和移去密封。

已经研发了多种组件,可使用所述一般的结构。示例披露于wo2009/014986a1和wo2012/116314a1,每一篇文献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并为本申请的所有人唐纳森公司(donaldsonco.,inc.,ofbloomingtonminnesota)所有。

关于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结构的问题涉及由用于定位安全过滤器的气体过滤器组件的要求对其尺寸和形状施加的限制,所述安全过滤器通常被包围在主过滤器滤芯内但仍意味着可拆除地密封至空气滤清器组件或外壳的结构;和,优选的希望能够在不移动安全过滤器的情况下对主过滤器进行维修/维护。寻求改进。

另外,一般寻求改进主过滤器滤芯特征,涉及改进的多个问题例如:管理/控制与安全过滤器滤芯或其它滤芯支撑(当存在时)的适当相互作用;和,适当的外壳相互作用以及牢固的安装和方便的组装。本文所述的特征在选定的应用中有利于这些。

这里,另外,披露了选定的特征和过滤器组件,包括其外壳,以便于有利的使用、组装和作业。此外,描述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过滤器组件例如空气滤清器组件的一些有利的特征。选定的有利特征涉及用于所述组件的多个部件。所述和所披露的选定特征涉及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主过滤器滤芯;外壳;和,二次或安全过滤器滤芯。并没有特别要求实施所述所有部件的所有有利的特征,以便获得本发明的一些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器滤芯,所述过滤器滤芯通过使其介质被定向成伸入主过滤器滤芯的开口内部通常被用作二次或安全过滤器滤芯。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包括介质的延伸部,通常环绕开口的过滤器内部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优选的结构中,在第一端,介质或者没有褶皱;或者如果是褶状的,优选没有褶皱在深度上大于约3毫米,更优选地在深度上不大于2mm。不过,在第二端,在最优选的应用中,介质是褶状的,褶皱深度为至少5mm,通常至少10mm并通常至少15mm。

这种整体介质和褶皱结构可以提供在具有不同其它特征的过滤器滤芯中,以获得如下文讨论的显著优势。此外,一般允许与主过滤器滤芯特征和/或过滤器组件特征的有利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讨论并披露了可用于介质支撑以便有利地将过滤器滤芯固定就位(尤其是二次安全过滤器滤芯)的一些特征和技术。这些可与上文所述的优选的褶皱特征组合使用,或按需要以替换的设置方式使用。在所示的示例中,滤芯的框架的一端包括从中穿过的孔,被缓冲和/或密封(垫环/衬环)件衬垫并在一些情况闭合。外壳可包括伸入接合缓冲和/或密封件的结构,以使优点突出。此外,主滤芯可包括接合缓冲和/或密封件的特征,以使优点突出。

另外,本文披露了选定的有利的结构特征,例如,介质支撑特征,用于优选的过滤器滤芯。这些可与本部分前述的不同特征结合使用或独立使用,以使优点突出。

还披露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特征组装过滤器滤芯的方法。所述方法可用于突出优点,从而以有效的方式实现希望的过滤器滤芯。

此外,根据本发明,示出并描述了过滤器组件,包括特别并有利地被设置成与本文所述的优选的过滤器滤芯一起使用的特征。还披露了主或主要过滤器滤芯结构,尤其适于与本文所表征的部件一起使用。此外,披露了安装主过滤器滤芯的方法。

并没有特别要求过滤器滤芯或部件包括本文具体所表征的或甚至作为本部分上述具体表征的所有特征,以便获得本发明的一些益处。此外,没有特别要求本文所述的特征(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的上下文)仅实施于安全过滤器滤芯中,而非替换的过滤器滤芯,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另外,尽管结合空气过滤来描述技术,但这些技术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气体过滤器或过滤其它介质。不过,应当指出,所述技术被特别开发用于并且特别有利于空气过滤器应用,尤其涉及下述中的一个或两者:二次或安全过滤器滤芯;和,设置在外壳中的中心支撑。

附图说明

图1-15的一般特征被包括在申请日为2013年3月15日的指定优先权文献ussn13/841,440中,该文献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过滤器滤芯的示意性剖视图;所述视图大体沿图2的线1-1剖开。

图1a是图1的第一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b是图1的第二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c是类似于图1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图1d的过滤器滤芯中的一些可选的变体。

图1d是图1c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e是图1c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过滤器滤芯的示意性放大端视图;所述视图朝向图1的视图/定向的顶端获取。

图2a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但具有图1c中所示的滤芯。

图3是图1的过滤器滤芯的示意性放大第二端视图;图3的视图朝向图1的视图/定向的底端获取。

图4是图1的过滤器滤芯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5是图1的过滤器滤芯的框架件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图5的框架件的示意性端视图;图6的视图朝向图5的视图/定向的顶端获取。

图7是图5的框架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大体沿图6的线7-7剖开。

图8是图1的过滤器滤芯的过滤介质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图8的过滤介质部件的示意性端视图;图9的视图朝向图8的视图/定向的顶端获取。

图9a是大体类似于图9的视图,具有标示的选定的尺寸。

图10是图8的过滤介质部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用于可包括图1-10的滤芯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例外壳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a是图11的选定部分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11b是图11的第二选定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过滤器组件的外壳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安装有大体根据图1-10的安全滤芯。

图12a是图12的选定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b是图12的选定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c是大体类似于图12的示意图,具有标示的选定的尺寸。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具有主过滤器滤芯并且其中安装有根据图1-10的安全过滤器滤芯。

图13a是图13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b是图13的第二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对图11所示的外壳的替换外壳的示意性剖视图,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使用。

图15是对图13所示滤芯的替换的主过滤器滤芯的示意性剖视图,并可用于本发明的结构中。

接下来的图16-57不包括在上文所述并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的多个优先权文献中。

图16是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选定特征的选定部件。

图17是图16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8是图17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端部平面图。

图19是图17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底部平面图。

图20是图17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出口端视图。

图21是图16-20的主过滤器滤芯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2是图21的过滤器滤芯的示意性开口端平面图。

图23是图21的过滤器滤芯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的部分被剖开并以剖视图示出。

图24是图21的过滤器滤芯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5是图21的过滤器滤芯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26是图21的过滤器滤芯的内衬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7是图26的衬垫部件的开口端平面图。

图28是图26的衬垫部件的示意性闭合端平面图。

图29是图26的衬垫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0是图29的衬垫部件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取邻近其闭合端剖开。

图31是图16-20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外壳主体部件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32是图31的外壳主体的中心支撑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3是图32的支撑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4是图33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5是图32的支撑件的示意性闭合端透视图。

图36是图33的支撑件的示意性开口端透视图。

图37是图16-20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二次或安全过滤器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8是图37的过滤器滤芯部件的侧视图,其中一部分被剖开以剖视图示出。

图39是图37和38的二次或安全过滤器滤芯部件的闭合端平面图。

图40是图38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

图41是图37和38的滤芯的垫环/衬环(grommet)或弹性缓冲部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42是图41的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3是图42的部件的示意性开口端平面图。

图44是图37的二次或安全过滤器滤芯部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5是图44的滤芯的示意性闭合端局部剖视图,其中部分被剖开。

图45a是图45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

图46是根据图16-20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选定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

图47是根据图16-20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

图4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9是图48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50是图48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1是图50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

图52是图50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

图5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4是图53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55是图53和54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6是图55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

图57是图55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i.改进的二次或安全过滤器滤芯,一般概述,图1-10

a.进一步关于用于过滤器组件的安全或二次滤芯一般概述;关注的一些选定问题

如上文所述,一般,本发明的部分所涉及的特征和技术特别适于有利的用于二次或安全过滤器滤芯结构和组件;尽管所述技术可应用于其它应用。所述技术例如在用于空气滤清器组件的上下文中是可理解的,例如,具有大体披露于wo2009/014986a1或wo2012/116314a1的特征的技术,上述两篇文献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

一般,所述过滤器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外壳和主要或主过滤器滤芯。主过滤器滤芯通常包括环绕开口的过滤器内部的介质。对于通过主过滤器滤芯的介质的气体(空气)流方向,组件通常被设置成在过滤期间“外向内”流动。在本文中术语“外向内”流动表示,流体在过滤期间通过主过滤器滤芯的介质大体是:从滤芯外部的区域,通过主过滤器滤芯介质,到由介质环绕的主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因此,主过滤器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是净化空气区域。

主过滤器滤芯被设置成在使用期间其上装载有杂质,并因此通常被构造为可维修部件。因此,外壳通常被设置成具有主外壳主体或底座部分和检修盖;检修盖包括可维修的盖,可移去以便进行内部维修。主过滤器滤芯通常被设置成可取出地安装在外壳内部中。为了实现这个,主过滤器滤芯具有可释放的外壳密封。“可释放的”在本文中表示,当安装滤芯时,通过使主滤芯接合外壳(或组件)的选定部分建立/形成密封;和,当滤芯被从外壳取出时,易于移除和释放密封。所述“可释放”的密封能够被分离或移除而不损坏主过滤器滤芯或外壳。

关于主过滤器滤芯结构的许多特征涉及:确保希望量的过滤介质表面面积可用于装载,假设对体积进行限制,等等;确保外壳密封被设置成使得密封被正确地建立并保持;和,确保滤芯不被错误安装和/或确保替换的不合适的滤芯不能被无意地安装在系统中。已经开发了多个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披露于wo2009/014986a1和/或wo2012/116314a1的一般结构。

外壳(例如空气滤清器组件的外壳)通常设置有出口空气(气体)管道或管,与主过滤器滤芯的开口的内部相通。因此,主过滤器滤芯上的外壳密封通常或者被密封至出口流管或者被密封至环绕出口流管道或管与之相通的空间的外壳的一部分。这里,主滤芯的密封可释放地与之接合的空气滤清器组件的一部分会被称作外壳的一部分,无论它是与外壳结构的其余部分可分离的出口还是与外壳结构的其它部分成一体的一些结构。

在许多系统中,希望提供具有可维修的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的空气滤清器组件。安全或二次滤芯通常被设置在主过滤器滤芯和已过滤的空气(气体)从过滤器组件(外壳)流出的出口之间的空气(气体)流路径中。当主过滤器滤芯被设置成在过滤期间“外向内流动”时,这意味着安全或二次滤芯通常被设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定向在主过滤器滤芯内部中。

这里,术语“二次(secondary)”或“安全(safety)”当用于涉及过滤器滤芯被设置成使介质位于主过滤器滤芯的下游时,意味着可互换使用并且没有差异化的意思。

优选地,安全过滤器滤芯是独立于主过滤器滤芯的可选的可维修部件。这表示:主过滤器滤芯可安装在外壳中并可从外壳取出而不需取出(并优选地不需从适当的安装移走)可选的安全滤芯;和,维修主过滤器滤芯不必然需要维修可选的安全过滤器滤芯。

独立的主滤芯和安全滤芯有多个原因是有利的。一个优点是,当维修主滤芯时,安全滤芯可以留置在位以便避免尘埃和灰尘进入气体(空气)滤清器系统的净化气体(空气)室,例如,因为外壳的内部被净化。其它优点涉及安装和组装的便利,以及部件制造的便利。另外,单独的构造允许有效的材料利用和处置,尤其因为主过滤器滤芯比安全滤芯更经常需要进行维修或取出以供检查。

关于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结构和组件存在多个问题。例如,在许多空气滤清器组件中,对于定位外壳和安全过滤器滤芯之间的密封存在较少可用的选项。有时可用的一个区域是环绕从外壳流出的气体出口流的凸缘或管状表面的内部(或外部)。这可以例如包括出口流管的表面,或可包括伸入外壳位于环绕出口流管但与出口流管间隔开的位置的凸缘的表面。

当滤芯密封至所述凸缘或管时,密封有时被称作是“径向”定向的。这表示密封力大体绕中心轴定向,其中密封的力大体朝向或背离中心轴。通常,所提及的中心轴是从相关的滤芯通过空气流出口的轴,通常也是被介质环绕的轴。如果在使用中密封接合环绕密封的外壳部件,密封可被称作“径向向外的”和通过类似的术语相称;和,当密封被设置成在使用中环绕并接合外壳部件时,密封可一般被表征为“径向向内的”或通过类似的术语表征。

径向密封的一个问题是它们可能在外壳内占用径向尺寸。这减小了可用于气流离开滤芯和/或外壳的横截面积,并可能不希望地增加了限制。

当然,其中使用安全滤芯的外壳可以制的足够大以使这个问题最小化,但下述对此施加有限制:优选对于主过滤器滤芯具有尽可能合理大的表面面积和介质体积;优选空气滤清器尽可能合理的小并轻;成本和材料问题;和,操作和运输部件的问题。

本部分所表征的通过减小由用于空气流的安全滤芯限定的横截面积而呈现的限制问题涉及从密封表面(即设置以密封接合外壳的径向密封的那部分)朝向中心轴的二次或安全过滤器滤芯的径向方向(宽度)的尺寸。一般,希望该安全滤芯结构的径向宽度或延伸部的量被保持地尽可能合理地小,以便确保通过安全过滤器滤芯的一端并从外壳向出口的出口流横截面尺寸保持尽可能合理的大。

已经实施了多种技术来解决关于安全滤芯的这个问题。wo2012/116314中所示的示例包括由非褶状介质设置安全滤芯,以便限制由介质占用的径向尺寸的量。所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安全过滤器或二次过滤器元件结构中。

不过,使用非褶状的介质呈现有问题。具体地说,它限制了安全过滤器中可用于过滤的介质表面面积的量。一般而言,过滤器滤芯中可用的介质的表面面积优选对于可用的空间/体积尽可能合理的大。这导致有利的介质表面速率。介质面速率一般是通过介质的气流速率除以介质的上游表面积。更小的介质表面导致更高的面速率。由于多个原因,相较于较低的面速率,通常更少希望较高的面速率。例如,较高的面速率一般导致对通过空气滤清器组件的空气流施加更大的限制,这对于设备作业和过滤器寿命来说是不希望的。此外,面速率越高,颗粒可穿过介质并到达净化空气(气体)室的可能性越大。

可以理解,给定外周尺寸的非褶状介质比限定相同外周尺寸(即,忽略褶皱存在的外周尺寸)的褶状介质具有更高的表面速率。不过,将褶皱引入介质对于某些二次过滤器来说一般是不希望的,因为褶皱将径向宽度尺寸引到滤芯,这导致了对从滤芯和组件向外的气体流的增大的限制。这里,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描述了选定的过滤器滤芯特征,可用于平衡这些问题以突出优点。

另外,尤其对于在使用期间伸入主滤芯的开口内部的安全滤芯,离开主滤芯并被引向气流出口的气体流可能受二次滤芯的形状特征的影响。有利的形状特征将在下个部分讨论,可导致更为希望的流动特征。这可有助于限定限制的增加并提供更为希望的过滤器组件作业。

当主过滤器滤芯从出口端朝向滤芯的远端向下逐渐缩小延伸时,加剧了可用于二次或安全过滤器系统的有限的表面面积的问题。这是因为向内逐渐变细(成锥形)的主过滤器滤芯减小了安全过滤器可伸入的截面面积(邻近主过滤器滤芯的一端,远离空气流出口)。本文所述的技术可有利地用以解决多种系统中的所述问题。

b.示例过滤介质结构,图1-10

图1的附图标记1总体示出了与本发明的选定的、可选的改进一致的示例过滤器滤芯。所示的示例过滤器滤芯1被设置成具有有优势地可用于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的特征,例如,用于被设置成在作业期间外向内流过主过滤器滤芯的组件;和,其中二次过滤器滤芯被设置成径向密封至外壳部件管或(凸缘)的表面,其中安全过滤器滤芯的介质伸入主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不过,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选定的有利的特征可应用于不同的可替换的应用/结构。

参见图1,所示的过滤器滤芯1包括在第一和第二介质端3、4之间延伸的介质2的延伸部2e。一般而言,介质2环绕中心轴x并限定开口的内部2i,所述开口的内部2i对应于介质2的净化气体(空气)侧。

第一介质端3被设置在过滤器滤芯1的过滤器和气体的出口端。也就是说,介质的端部3对应于过滤器滤芯1的开口的出口流端部7,用于在使用期间的已过滤气体流动。在邻近端部7的区域,最希望过滤器滤芯1保持相对较小的径向(宽度)尺寸,以便避免增大对气体流出口的限制到合理的程度。

为了提供有利的开口7,优选地,介质2在端部3处是非褶状的或是最低程度的褶状。在本文中“最低程度的褶状”表示,如果在端部3处存在有任何的褶皱定义,褶皱深度不大于3mm。优选地,任何所述的褶皱定义是使褶皱深度不大于2mm并且更优选地不大于1mm。本文中“褶皱深度”表示,沿朝向中心轴x的方向从最外的外周径向向内的褶皱的尺寸。最优选地,在端部3处,介质2根本不是褶状的,即,它没有褶皱深度。

不过,如上文所解释的,希望提供的介质2具有尽可能合理低的表面速率。因此,希望介质2具有褶状的结构,尽管事实上希望在端部3处具有最小的或没有褶皱深度。为此,介质2在邻近第二端4设置有褶皱定义。优选地,褶皱定义是沿着从端部4朝向端部3的褶皱延伸部的方向在褶皱深度上减小。所述褶皱在图1中示出,例如,附图标记10,其中在端部4处的褶皱深度为至少5mm,优选至少10mm,通常至少15mm,并在很多情况为20mm或更大。事实上,对于通常的应用,端部4处(即,介质的第二端)的褶皱深度在约15-40mm的量级是通常的,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这可用于提供的介质面积比如果使用某一外周尺寸的非褶状介质的介质面积大至少10%,通常至少20%,并通常25%或更多。

一般而言,邻近第二端4,介质2是褶状的,包括多个褶皱,具有的褶皱深度为至少5mm并且优选如所限定/定义的。这里,当提到“多个褶皱”具有该限定/定义时,并非表示邻近端部4的每个褶皱必须具有该限定/定义,而仅表示有一组或多个褶皱具有该限定/定义。不过,在所示的通常示例中,邻近端部4的每一个褶皱的褶皱深度与前文段落的表征一致,以实现优选的介质面积增大。

提供该限定/定义的所示的一个示例介质结构可通过参见图8得以理解。参见图8,示出介质2环绕轴x并在第一在示例中为非褶状(或最低程度褶状)的端部3与相对的第二端4之间延伸。第二端4包括多个向内(内部)褶皱10和多个向外(外部)褶皱11;内部褶皱10和外部褶皱11交替。在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通常应用中,介质2会包括至少5个各自为内部褶皱10和至少5个所述外部褶皱11,并且通常各自不大于约15个。通常的数量会在约6-12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

本文所述的技术可应用于可替换数量的褶皱,并且褶皱的数量对于获得一些优点并不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具有较宽褶皱限定/定义径向向外面向即沿着外周的较少的褶皱(12或更少)对于希望的气流特征和避免不希望的气流限制可能是有利的。

参见图9和9a,视图朝向介质端4获取,通常外部褶皱11会具有大体宽的圆的而非尖的褶皱顶端限定/定义,例如,限定在端部4处对于每个褶皱11的半径为至少3mm,通常至少4mm,例如通常4-11mm,包括端点值。这对于结构的形成会是有利的,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不过,内部褶皱10通常会形成的更尖并形成为更小的曲率半径。内部褶皱顶端的通常半径不大于3mm并通常不大于2mm。

如上所述,外部褶皱11通常并优选较宽。这表示邻近端部4的褶皱11的相对侧11a、11b(图9)大体彼此叉开所成的角度为至少10°,通常至少15°,例如在约15-30°的量级,包括端点值;和/或,褶皱侧11a、11b彼此分开的距离达到至少8mm,通常至少10mm并通常10-20mm,在从最外褶皱顶端11t的选定的距离内不大于约15mm。

外部褶皱11的较宽的圆的外部顶端11t提供了与支撑结构接合的大的外表面面积,如下文所讨论。希望在褶皱顶端11t避免尖点,至少由于这个原因。较尖的内部褶皱10t提供了方便的组装和制造,以及希望的介质特征和流动特征。

参见图9,应当指出,邻近端部4的外部褶皱顶端11t在角度上间隔的相当宽,绕中心轴x的间隔(中心上)在大约至少30°的量级,通常30-50°,包括端点值,(通常35°-50°,包括端点值)。该间隔(外部褶皱顶端11t到外部褶皱顶端11t)的尺寸为通常至少20mm,通常至少30mm,例如35mm-55mm,包括端点值。另外,邻近端部4的内部褶皱顶端间隔的相当宽,通常至少30°,通常至少35°并通常在约35°-50°的量级,包括端点值。这在外部11c和内部10c上形成了长的宽的流动通道,气体可以沿着该通道流向出口端3。这提供了一种对于解决气体流限制问题所需的结构,并且是为何不希望有过量的褶皱(大于12,并且通常10或更少)的原因,尽管有增大的表面积和较低的表面速率的优点。

在图9a中,提供了一些示例尺寸如下:zx=1.5mm半径;zy=8mm半径;zw=124.7mm直径;zc=2mm;ya=119mm;和,yb=124.7mm。

在图10中,示例尺寸如下:ae=379mm;af=124.7mm。

c.介质支撑和过滤器滤芯特征;图1-7

通常,外部褶皱11的最外顶端11t和多个褶皱10的最内顶端10t会沿着从端部4朝向端部3的方向大体直的延伸。通常,外部褶皱顶端11t会或者平行于中心轴x延伸或者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x的平面成不小于88°并通常不小于89°的锐角延伸。通常,多个褶皱11的褶皱顶端11t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x的平面成约88-90°包括端点值的角度延伸。

多个内部褶皱顶端10t通常从中心轴x显著径向向外延伸,并且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x的平面以不大于88°,通常不大于87°并经常在75°-86°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成锐角延伸;其中延伸部从邻近端部4朝向端部3的方向径向向外延伸。

通常,多个外部褶皱顶端11t延伸的角度(锐角)(相对于垂直于滤芯中心轴x的平面沿着从端部4朝向端部3延伸的方向)比多个内部褶皱顶端10t相对于垂直于滤芯中心轴x的相同平面并且也从邻近端部4朝向端部3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的相似锐角大至少1°,通常大至少2°并通常大至少4°。通常,端部22是被介质的端部4接合的介质支撑20的一端。端部21是沿着滤芯端部7和介质端部3的方向远离端部22的一端。端部21通常会被设置成比对介质端部4更接近介质端部3,并通常在端部3的50mm内,通常在端部3的40mm内,最通常在端部3的20mm内并在很多情况在端部3的10mm内。在一些情况,端部21可被设置在介质端3,但在所示的示例中,端部21从介质端3稍微朝向介质端4凹入,如下文所讨论的。

在图10中,示出了图8的结构中的介质2的侧视图。在图10中,示例尺寸表示如下:ae=379mm;af=124.7mm。当然,可以按各种不同的尺寸和不同的结构实施原理。

在图1所示的具体滤芯1中,介质2由框架结构20(一般被称为介质支撑)支撑。介质支撑20一般在介质支撑第一和第二端21和22之间延伸。优选地,介质支撑相对最小限度的对端部7附近的滤芯1的径向厚度或尺寸有所添加。邻近端部7(和支撑端21),示出滤芯1上具有外壳密封件25。在所示的示例中,外壳密封件25包括o形环26,被设置成在安装期间与(周围的)外壳部件形成径向(向外)的密封。

通常,在介质端3和滤芯端7的50mm内的选定位置处,滤芯1的宽度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体或通过图1a的尺寸x表示)是邻近密封件25的最大径向到达范围的径向尺寸。通常,该位置在介质端3和滤芯端7的40mm内,通常在介质端3和滤芯端7的30mm内并最优选地在滤芯端7的15mm内。

参见图1a,应当指出,对于所示的示例,在端部3处,介质2的一部分轴向延伸超过支撑20的端部21。该可选的延伸部是可以提供优点的可选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通常不大于10mm,通常不大于5mm,有时不大于3mm,并且可以2mm或更小,例如1mm或更小,但通常至少0.5mm。具体的说,它形成了挠性介质尾部区域,可有助于在支撑的端部附近提供二次密封,其中在通常的使用期间滤芯1可安装在支撑上并同时可能抵靠外壳的邻近端。因此,参见图1a,通常在端部3处,介质2具有端部顶端3t,所述端部顶端3t没有被支撑20的任何部分直接径向接合并且没有嵌有任何端盖材料或类似材料,而是“自由的端部顶端3t”。

通常,滤芯1的最宽部分(径向方向、邻近但通常与顶端3t间隔不大于20mm、在端部3处、并且在密封26的位置)的总体宽度尺寸为不大于20mm,通常不大于15mm并通常不大于12mm。这同样是在图1a中的x处所表示的尺寸,并且是指在没有使密封25通过与结构的密封接合而变形的情况下的尺寸。这可被称为邻近外壳密封的未变形的滤芯径向宽度尺寸。图1a的该尺寸x通常比邻近端部14的褶皱深度小至少5mm,通常小至少10mm,有时小至少15mm。

内部褶皱10在这里被表征为较尖的。这是因为邻近端部4的褶皱顶端10t在限定/定义中通常是相当尖的,而不是宽圆的。内部褶皱10可能本身较宽,例如,侧边10a、10b自邻近端部4的位置的内部褶皱顶端10t延伸分叉所成的角度为至少30°,通常至少40°,例如40°-70°。

参见图1a,支撑20包括邻近端部21的密封支撑环、端环(密封端环)或密封支撑件27;密封支撑件27限定槽27g,用于在其中容纳密封例如o形环26。通常是端部件27的一部分限定槽27g,提供最宽深度尺寸x(图1a),邻近滤芯的端部7,与密封26组合。

再次参见图1,支撑20优选不仅在区域27处提供密封支撑,而且还提供介质2的径向支撑。因此,支撑20包括在支撑端21、22之间延伸的纵向延伸介质支撑区域29。

关于涉及所示的示例介质支撑20的细节,参见图5。当然,在结构上可以有变化,如同会从下文得以理解。

在图5中,示出的示例支撑20独立于介质2和密封件25。关于图5,应当指出,在组装滤芯1的通常方法中(下文讨论),支撑20并不独立于滤芯1。也就是说,通常,对于制造滤芯1的通常方法来说,支撑20被注模到介质2上。所述支撑20有时在本文中被表征为“模制到位(molded-in-place)”或类似的术语。图5的视图(示出支撑20独立于介质2的特征)使得能够理解某些选定的优选的支撑20特征。还应当指出,本文所述的一些技术和优点可在支撑不是模制到位在介质2上而是单独形成并然后连接至介质2上以形成滤芯的结构中获得。

参见图5,支撑20可被看作包括纵向支撑部分29,包括在端部30a、30b之间延伸的多个纵向肋30。肋30间隔的、径向的绕中心轴x,图1。通常,肋30从邻近介质的端部4伸到朝向介质的第一端3的距离至少50%的位置,通常至少75%的位置,通常至少80%并通常为该距离的至少90%的位置。

参见图5,肋30的端部30a大体设置邻近支撑20的端部或端部区域21。相对端30b大体被设置成邻近端部22。在所示的示例中,肋30在端部30a、30b之间的延伸部是直的,因为优选地,它们被设置成接合外褶皱顶端11t并沿着外褶皱顶端11t延伸。当是这种情况时,肋30的数量通常对应于外褶皱11的数量,尽管替换例可行的。此外,通常,肋30会绕中心轴x径向均匀地间隔,因为通常褶皱11也会类似地间隔。替换例是可行的。肋30与褶皱11和褶皱顶端11t的接合(和使肋30在端部30a、30b之间的延伸部大体直线延伸,绕轴x均匀径向间隔)通常会是优选的,因为这有助于以所述类型的优选设置固定介质2和褶皱11。(优选地,没有肋30不沿着褶皱顶端11t设置)。

使用支撑20的图1的滤芯1设置有褶皱形状或间隔件结构,在图1中不可见,但在图5的35处可见。一般,褶皱间隔件结构35是包括较刚性的突出部分的结构,所述突出部分朝向轴x径向延伸并进入不同的外褶皱11(图8)之间的空间,以帮助确保合适的褶皱间隔/形状。这有助于使介质2免于褶皱塌陷,等等。对于所示的具体示例,褶皱间隔件结构35被设置为外侧或外部间隔件结构,具有在外褶皱11之间延伸的突出部分,位于围绕介质2的外周的位置。

术语“外部”或“外侧”当用在表征间隔件结构35的上下文中时,是指间隔件结构大体被设置成围绕介质2的外侧,其中褶皱间隔部分设置在向外延伸的褶皱11之间。术语“外部”或“外侧”则是指,褶皱间隔件35大体围绕介质2的外部而非内部。

参见图5,并且一般提及褶皱间隔件结构35,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褶皱间隔件36。术语“中间”在上下文中表示,褶皱间隔件36被设置成与支撑20的端部22和21的每一端轴向间隔(即,沿着轴x的方向),并且与介质2的端部3、4(图8)的每一端间隔。所示的具体褶皱间隔件结构35包括三个间隔开的中间褶皱间隔件36、37、38。更一般而言,褶皱间隔结构35通常会包括至少一个并通常多个中间褶皱间隔件(36、37和38)。通常的数量会是至少两个并通常不多于5个;对于旨在的使用,数量通常与滤芯1的长度和对介质2优选的支撑的特性有关。

参见图5,中间褶皱间隔件36被设置成环绕介质2的外(或外部)表面20;和,具有多个间隔的径向突出部分36r,沿着朝向中心轴x的方向径向延伸至顶端36t并在图1的组装的滤芯1中大体在外褶皱11之间延伸。类似地,中间褶皱间隔件37包括多个间隔件37r,被定向成大体径向向内向着顶端37t,即,朝向中心轴x,并且设置在外褶皱11之间。最后,褶皱间隔件38包括多个径向延伸部38r,所述延伸部朝向中心轴x大体径向向内伸向顶端38t,并被设置成位于相邻的外褶皱11之间。

应当指出,在所示的示例滤芯1中,顶端38r朝向轴x向内延伸的量(或径向尺寸)小于顶端37t,而顶端37t小于顶端36t。原因在于,对于所示的示例滤芯1,介质2的褶皱深度随着其从端部22朝向端部21延伸而减小,如上文结合图8-10所讨论。

仍参见图5,为了方便起见,通常肋30和褶皱间隔件36、37、38彼此模制成一体。尤其方便的组装方法在下文进一步描述。

褶皱间隔件36、37、38的具体设置/结构(即,总体间隔件结构35)对于涉及的应用和涉及的方法来说一般是可以选择的。通常,对于外周结构的限定/定义,由间隔件(36、37、38)限定的型式会对应于旨在用于介质2的型式。每一个间隔件(36、37和38)是否位于垂直于中心轴x的平面是可以选择的,部分取决于所用的具体制造方法。间隔件36、37、38的上和下表面(本上下文中的上和下是指图5的延伸方向)是否是平面的也是可以选择的,取决于所选定的制造方法。图5中所示的具体结构是方便和有效的,但可替换例是可行的。

间隔件36、37、38彼此间的间隔/间距和与邻近的端部21、22的间隔/间距是可以选择的,以便对给定的系统实现希望的支撑。通常,间隔件36、37、38与相邻的间隔件36、37、38会相对均匀地间隔并且与相对端21、22会相对均匀地间隔。因此,例如,使三个间隔件各自与相邻的间隔件的间隔/间距为端部21、22之间距离的约20-30%。

仍参见图5,在端部22(会被设置成邻近介质2的端部4(图1)的支撑20的一端),支撑20(在滤芯1)包括端部件40。端部件40有时会被称为介质端部件或称为介质支撑端部件或类似的术语。端部件40一般被设置成延伸通过在端部4的介质2的一端,即,远离滤芯的出口端7的一端。

一般,端部件40在内部闭合邻近介质端4的褶皱10、11的端部。当支撑20被模制到位,它通常使介质2的端部4嵌入在形成端部件4的材料而形成。当说到端部件40“在内部闭合”褶皱10、11的端部时,表示闭合至少是在介质2的内侧上,即,在介质的下游侧。

端部件40可以是“开口的”端部件或“闭合的”端部件。在本上下文中的术语“闭合的”表示,端部件40没有从中穿过的开口中心孔,与介质2的开口内部2i(滤芯1的内部1i)相通,图1;即,不存在孔或存在的任何孔会被堵住或以某方式闭合。对于所示的具体滤芯1,优选的端部件40是“开口的”,因为存在从中穿过的中心孔40a,与介质2的开口的内部2i(即滤芯1的开口内部1i)相通,图1。当滤芯1被安装以供使用时,外壳的一部分可以可选地伸过孔40a,使滤芯1稳定。此外,当滤芯1安装以供使用时,可选的孔40a通常被密封闭合以避免对于滤芯1的作业的泄漏路径。

参见图5,对于所示的示例实施例,端部件40具有外周40p,所述外周40p包括多个交替的径向向内延伸的部分、间隙或凹入部40i和向外突出的指状物、凸缘或部分40o。凹入部40i通常被设置成沿着介质2的外侧或上游侧与槽的端部轴向重叠。尽管替换的外周限定是可行的,所限定的交替的向外突出部分40o和向内突出凹入部或部分40i是希望的,因为它允许气体(例如,空气)在邻近端部4的外褶皱11之间和在突出部分40p之间沿着介质2的外表面2o(图8)的方向纵向(轴向)流动。这提供了方便的、减少限制的气体流。不过,端部件40的替换形状是可行的。

通常,突出部分40o和凹入部40i的数量对应于褶皱11的数量。

通常,每个凹入部40i朝向中心轴x径向向内突出的距离为至少10mm(相对于突出部分40p),通常至少15mm并通常在20-40mm范围内的量。此外,通常,凹入部40r朝向中心轴x伸出的距离为突出部分40p的最外部分与中心轴x之间的距离的至少25%,通常至少30%,并经常在40-60%范围内的量,包括端点值。通常,突出部分40p被间隔开(在最外顶端)至少30mm,通常至少35mm;和,被绕中心轴x的角度限定间隔开至少30°,通常至少40°。

在之前段落所表征的凹入部40i的深度不是至关重要的,但确实提供了优点。具体来讲,它确保了在作业期间良好的、开口的区域沿着纵向(轴向)流动路径通过端部件40向下进入外褶皱11之间,这对于控制限制问题是有利的流动路径。

参见图5,端部件40一般包括中心区域45,所述中心区域延伸通过在图1的端部4处否则开口的介质2的内端。参见图1,中心区域45由内表面45i和外表面45o限定;内表面45i是面向滤芯1(和介质端3、滤芯端7和支撑端21)的内部1i的表面;和,外表面45o是相对的表面。

在图1b中,提供了图1的滤芯1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以便于查看端部件40。一般,上文所提到的孔40a伸过中心区域45,在内表面45i和外表面45o之间相通。

在内表面45i内,端部件40(即,大体滤芯1的中心部分45)包括容纳凹入部46r。容纳凹入部46r一般包括突出部分46中的凹入部,所述突出部分46沿着背离图1的滤芯1的端部7(中心轴x的延伸)的方向伸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突出部分46必然要平行于中心轴x延伸。通常,中心凹入部46r由绕中轴x对称延伸的壁限定,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容纳凹入部46r由具有表面46p的壁或突出部分46限定,并被设置成可选地在其中容纳滤芯1所用的某些优选类型的外壳的突出结构,如下文所讨论。

应当指出,可选的孔40a被设置成与凹入部46r相通,其中中心轴x从中穿过。当使用可选的孔40a时,这会是通常的位置。在某些应用中,可选地伸入凹入部46r的外壳的一部分也会被设置成以优选的方式完全伸过孔40a,在下文讨论。

关于限定凹入部40a的表面45i的壁46p,应当指出,对于图1b所示的示例,表面46p大体是截头圆锥形或是截去顶端的;在内周截面尺寸限定(通常直径)上沿着背离介质端3和支撑端21的轴x的大体方向的延伸部缩小。通常的结构会对其具有所述倾斜或截头圆锥的形状,其中在背离介质端3和支撑端21的延伸部中侧壁46p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x的平面大体径向向内延伸所成的角度为约85°-99.5°,包括端点值。替换例是可行的。

参见图1b,应当指出,在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孔40a已被装配有(即,衬有)衬垫或衬环48。所示的具体衬垫或衬环48包括从中穿过的可选的中心孔48a,部分对应于孔40a。衬环48在使用时通常会包括弹性的密封型材料。

通常,凹入部46r在最内端46i和最外端46o之间的延伸部轴向延伸的距离为至少15mm,通常至少20mm,通常20-40mm,包括端点值,图1b。衬垫或衬环48通常会轴向延伸凹入部46的轴向延伸部(沿着轴x方向的延伸部)的至少10%,通常在该延伸部的20-40%范围内的量,包括端点值。

参见图1,对于所示的具体滤芯1,端部件40的外表面45o中包括可选的外部容纳槽50。外部容纳槽50是沿背离介质端3的方向开口并从邻近端部8的区域大体朝向端部7延伸的槽。槽50通常并优选地从端部件40的紧邻部分(通常周围部分)轴向延伸至少5mm深,通常至少8mm深并通常8-20mm深,包括端点值。通常,槽50在其径向内表面50i和径向外表面50o之间的延伸中至少5mm宽,通常至少6mm宽并通常6-30mm宽,包括端点值。通常,它不大于20mm宽。通常,径向内表面50i由壁52限定,所述壁52沿其内表面限定凹入部48。通常,壁52沿背离端部7的方向轴向延伸至比介质的端部4更远的位置,通常远至少5mm并通常远至少10mm。在所示的示例中,壁52限定顶端52t,还限定上文所讨论的孔40a。

可选的容纳槽50通常并优选地被设置成与空气滤清器组件中主过滤器滤芯的部分匹配。

现在参见图5并参见端部件40的外表面40x上的可选的突出结构55。可选的突出结构55在最大宽度上通常较窄(通常不大于10mm)并沿着背离表面45o的周围部分的方向伸出的距离为至少0.5mm,通常至少1mm,并通常不大于10mm。所示的具体可选的突出结构55是连续的环55r,但替换例,例如分段的环,是可行的。突出结构55包括可选的接触区域,用于在滤芯1的选定的使用中与主过滤器滤芯接合。

现在参见图7,示出了支撑20的侧视图,尤其关注端部21。在端部21周围,间隔的角撑板57被示出向外倾斜至槽27g的边缘27r。角撑板57有利于在槽27g中定位o形环。具体来讲,o形环可被压抵角撑板57,并然后随着朝向端部22的压力,o形环会展开并最终扣过边缘25r并进入槽27g。

在图1中,示例尺寸表示如下:aa=392.6mm。当然,可以使用替换的尺寸。

在图2中,示出了大体朝向端部件40获取的滤芯1的端视图。提供的示例尺寸如下:ab=135.3mm直径。

在图3中,示出了朝向端部3获取的端视图。在示意性示图中,可观察到凹入部46。

在图4中,示出了滤芯1的分解视图。前文所述并且可观察到的不同部件包括:介质2、支撑20、衬环48和o形环26。

在图7中,示出了框架件20的剖视图。示例尺寸表示如下:ac=389.2mm;和,ad=133.1mm。

通过再次回顾图1和1a,可以理解,在所示的示例结构中,介质在端部3处轴向伸过支撑20的端部21。该延伸的量当存在时通常不大于10mm,通常不大于5mm并通常至少0.5mm,有时至少1mm。伸过支撑20的任何结构支撑,即超过支撑20的端部21的介质端3的一部分有时会被称为“密封端”或“端尾”并表示为标示符3t,图1a。该密封端或尾3t可提供多个优点。首先,它是挠性的,可向下推入并抵靠邻近(轴向和径向)介质的端部3的外壳的结构。因此,除了主滤芯密封26外,它可有助于对密封提供二次支撑。此外,该密封端或尾3t在滤芯1被安装/取出时可提供滑触效应。

通过考虑图1c、1d、1e和2a可以理解滤芯1中的可能的变化。在图1e中,示出了类似于滤芯1的滤芯,除了其上没有可选的突出部分55(图1b);和,在衬环48v具有与衬环48不同的变体。在图1c,大体上采用与图1相似的附图标记,除了所标示的衬环,其在图1c中表示为48v。在图1c中,示例尺寸表示如下:zq=12.2mm;zs=138.7mm;zr=392.6mm。

在图1d中,提供了图1c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这是上文结合图1a讨论的邻近密封26的区域。在图1d中,示例尺寸表示如下:yh=5.5mm;yi=7.5mm;yj=9.1mm。在图1e中,提供了图1c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通过查看图1e,可以再次看到所示的滤芯1不具有可选的突出部分55r,图1b。还可以看到替换的角撑板48v包括外环48r,嵌入在形成支撑20的结构中,由根据下文讨论的方法制造而得。可选的环48r未示出在图1的角撑板48中,但可以用于那个实施例。在其它方式,图1e的特征大体类似于结合图1b讨论和描述的特征。在图1e中,示例尺寸表示如下:zv=24.6mm;zt=47mm;和,zu=18.4mm。

在图2a中,示出了类似于图2的端视图,但图1c的滤芯中没有可选的突出部分55r。其它特征大体上类似于上文结合图1所讨论并且在图1c和1d示出的特征那些。在图2a中,所提供的示例尺寸表示如下:zl=10mm半径;zm=45°;zn=1mm半径;zo=61.5mm;和,zp=123mm。

ii.图1-10的过滤器滤芯的示例制造

可采用多种技术来构造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滤芯。优选的滤芯1被设置为结合图1-10所示并使用所述的滤芯支撑20来支撑如在图8-10中所设置的介质,通常通过将介质预成型为结合图8所述示出的形状并然后将支撑20(注)模到位在介质上而制得。这可以通过使支撑介质2的模具设置处于希望的设置,同时适当地引导聚合材料来进行。

通常并优选地,通过本文所述的技术,并且其中支撑20是模制到位的,优选地,用于形成模制到位的支撑20的注入材料设置在介质2的外部。也就是说,优选地在沿着介质2的长度延伸的位置,除了紧邻端部4,树脂材料不被注入介质2的内部2i,而仅沿着外部2o。树脂会有些渗入介质,但优选地沿着褶皱11的长度的大部分,其不径向完全伸过介质2足以从介质2径向向内伸出,除了在一些情况,在紧邻端部4的区域,和然后尽合理的受限,同时获得良好的粘附/密封。

通常并优选地,使用了单次注模方法,以实现在模制中以一个注射步骤构造整个支撑20。图5中所示的支撑结构(具有所述的支撑特征)被设置成允许如此。

如上文所讨论的,支撑20可在位于其一端设置有衬环48(或48v)。通常,当支撑20被模制到位时,例如,采用所述的注模作业,衬环48(或48v)被预定位在模具中,以便在模制进行时,衬环48(或48v)固定就位。

用于支撑20的材料通常会是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以在使用时对介质2提供希望的支撑。一个示例是热塑性塑料,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替换例是可行的。

对于衬环48(或48v),通常,会使用热塑性弹性体(tpe)。通常的衬环会包括能够形成密封的弹性材料并例如可由树脂形成,具有的硬度为至少30shorea(邵氏a),通常至少40shorea,例如50-80shorea。当然,替换例是可行的。

为希望的流体特征和过滤特征和过滤特征,选定用于介质的材料是可以选择的。可以使用通常在安全滤芯所用类型的过滤介质。

介质中会包括纵向接合处/接缝。接合处/接缝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热焊接、或粘合剂而形成,或如果需要,它可被设置成通过形成框架结构的树脂密封。

iii.将滤芯1用作安全过滤器的示例过滤器组件

a.示例过滤器组件和一般特征,图11-13b

在图11-13b中,示出了具有有利的特征并使用根据上文讨论的滤芯1的二次或安全滤芯的过滤器组件(例如空气滤清器)。许多特征是披露于上文所提及的wo2009/014986和wo2012/116314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变体,所述文献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不过,提供了如所讨论的有利的变体。

首先参见图13。在图13中,被设置为空气滤清器组件的气体过滤器组件100以剖视图示出。过滤器组件100包括外壳101,所述外壳中可操作地设置有主或主要过滤器滤芯102和根据本发明的二次或安全滤芯1。

一般,待过滤的空气通过气体(空气)流入口结构105流入外壳101。空气被引导通过初级或主滤芯102(具有“外向内”流动),并然后通过二次过滤器1(具有“外向内”流动)。已过滤的气体(空气)通过出口流结构106离开外壳101。

现在参见图11,其中示出外壳101没有安装初级/主过滤器滤芯102和二次或安全滤芯1。参见图11,外壳101包括外壳主体或底座部分109和检修盖110。外壳主体或底座部分109在所示的示例中限定开口的端部109a和相对的端部109b。开口的端部109a是检修端/进入端,检修盖110可移去地设置覆盖检修端/进入端109a。示出检修盖110通过锁合结构111可移去地固定就位。

在所示的示例组件中,入口105和出口106被设置在主体部分109上,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设置在检修盖110上的是可选的排出出口114,由排出阀结构115闭合。在使用中,一些灰尘和水可以通过排出出口114和阀115从外壳101排出。所述排出结构有时被称作“预滤清器”并广泛用于各种空气滤清器系统。当空气滤清器组件使用所述可选的预滤清器时,有时被称作“两级”空气滤清器,第一级为预滤清器而第二级由过滤器滤芯结构表示。

仍参见图11,随着气体流(即,空气流)通过入口或入口管结构105进入,气体流被引入可选的气旋式斜坡结构117,通过所述结构117它被引导成绕中心轴x的螺旋或气旋流。这有助于将空气流中所含的一些水和/或颗粒物质在所述物质撞击到图13的主过滤器滤芯102之前引入排出结构114。为了促使空气的所述气旋运动,优选入口结构105被设置成使由轴a表示的空气流入口方向相对于侧壁109s是切向的。

为了便于预滤清,外壳101包括护罩部分118,从端部109b朝向检修盖110伸出;和可选的第二护罩部分119,从检修盖110朝向端部109b和出口106伸出。这些可选的(但优选的)护罩部分118、119被设置(分别)环绕主过滤器滤芯102的相对端(图13),以帮助隔离水和一部分颗粒物质从入口105流向排出器或排出出口114,以突出优点。

仍参见图11,检修盖110包括端壁或端部110e,其上具有可选的中心突出部分120,所述突出部分大体朝向端部109b和出口106突出。在所示的示例中,突出部分120被设置成使中心轴x从中伸过,这是典型的。

中心突出部分120可具有各种特定的结构和形状。它可被设置成环形、实心或空心、或者它可具有由翼片或其它结构限定的截面限定。

关于突出部分120的选定的特征,注意力转向图11a。注意力尤其转向检修盖或中心突出部分120的端部120e;端部120e是远离端壁110e的一端部。可选但优选的,所关注的端部120e处的特征包括下述。首先,检修盖110上包括突出部分123,在所示的示例中突出部分123包括背离端部110e并朝向端部109b沿着轴x的大体方向伸出的环。突出部分123的尺寸适于并被设置成接合宽度滤芯特征,如下文所讨论的。

环123环绕突出部分120中可选的中心凹入部或容纳部124。凹入部124优选地被设置成容纳伸入其中的外壳101和滤芯结构的选定部分,如下文所讨论。通常,凹入部124从突出部分123的顶端123t朝向端部110e突出至少10mm,通常至少15mm并通常在20-40mm范围内的量,包括端点值。

仍参见图11a,应当指出,环123从突出部分120的周围部分125到顶端123的延伸部通常至少5mm长,通常至少10mm长并通常具有的长度在10-25mm的范围内。

回到图11,外壳101中包括中心滤芯支撑130。中心滤芯支撑130被设置成从相邻的壁109b朝向检修盖110延伸。中心滤芯支撑130一般包括底座端131,多孔的侧壁132和滤芯支撑端133。底座端131被设置邻近端部109b,并包括从中穿过的气流孔131a,提供与出口106相通的气流。滤芯支撑端133远离壁109b,并且定向朝向检修盖110。

中心滤芯支撑130可与外壳部分109的其余部分一体形成。不过,对于所示的示例,中心滤芯支撑130包括单独形成件,通过卡扣配合结构131x(图11b)卡扣配合就位,与外壳部分109的周围部分135接合。周围部分135包括凸缘135f,所述凸缘135f环绕中心滤芯支撑130的一部分。

应当指出,在一些情况,中心滤芯支撑130可被构造成一旦被安装后可从外壳部分109移去。不过,通常并优选地,滤芯支撑130不可从外壳部分109移去,或者通过与之一体形成(例如,通过与部分109的其它部分一体模制)或者通过一旦建立不易于分离的卡扣配合连接来安装。优选地,支撑130不包括独立于可维修的滤芯1、102的任何介质。

通常,中心滤芯支撑130是独立的并且在使用期间可与设置在组件100内的任何过滤器滤芯分离。也就是说,通常,中心滤芯支撑130包括外壳101的一部分,并且在维修滤芯1、102期间保持与外壳101在一起。

参见图11b,应当指出,凸缘135f朝向检修盖110伸向顶端135t。凸缘135f为所示的系统100限定密封凸缘。具体来讲,凸缘135的外表面135o会形成主过滤器滤芯102的密封表面;和,凸缘135的内表面135i会形成安全滤芯1的密封表面4。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这对于安装滤芯102、1特别方便。

支撑130设置有环绕轴x的开口的内部130i并被设置与出口106空气流相通。因此,在气体被主过滤器102和安全过滤器1过滤之后,气体会进入内部130i并从外壳109通过出口管106向外排出。优选地,出口106(和支撑130的端部131a)具有尽可能合理大的截面积,以便避免对通过外壳101的空气流的不希望的额外限制。本发明的选定特征有利于此,如下文所讨论。

在出口106处设置了可选的压力接头106t,图11b,便于以通常的传统方式连接堵塞指示器(restrictionindicator)或压力监测器。

在图11a中,可以看到中心滤芯支撑130的支撑端133的细节。支撑端133是远离底座131和侧壁109b的支撑130的一端,并包括可选的外环或肩部138和中心突出部分139。在所示的示例中,中心突出部分139被设置在中心轴x上。尽管这是典型的,替换例是可行的。

位于肩部138和中心突出部分139之间在环绕中心突出部分139的位置,中心滤芯支撑130的滤芯支撑端133包括容纳槽、凹入部或容纳空间140。容纳空间140沿着轴x的方向从端部133的周围部分(通常肩部138)朝向出口106延伸通常至少5mm深,通常至少8mm深,例如8-25mm深,包括端点值。凹入部140在侧壁140w和突出部分139之间横跨延伸通常至少5mm宽,例如8-20mm宽,并通常不大于25mm宽。通常,凹入部140的外壁140w被设置成从支撑130的周边的外部部分径向向内的径向间距为至少10mm。

仍参见图11a,应当指出,突出部分120并且尤其是突出部分端部123通常并可选地足够长以便当检修盖110被设置在外壳底座109上时至少开始伸入凹入部140。

仍参见图11a,现在参见中心突出部分139。

中心突出部分139在其伸向检修盖110时包括伸向远端或顶端145的轴或底座144。在底座144和顶端145之间,突出部分139包括可选但优选的颈部部分146。可选的颈部部分146在突出部分139中是窄部分。因此,突出部分139通常并优选地具有比另一部分(即颈部部分146,设置在顶端145和底座144之间)的截面尺寸(通常是直径)大的顶端145。该可选的设置可提供优点,如下文进一步所讨论的。

参见图11b,注意力转向中心滤芯支撑130和凸缘135f之间的凹入部150r。凹入部150r是在安装期间安全过滤器滤芯1的一端伸入其中的凹入部,如下文所讨论的。具体来讲,它是包括介质端3的端部7(图1)伸入其中的凹入部。应当指出,凹入部150r在径向尺寸上相对窄,通常其最宽尺寸不大于30mm,优选地不大于25mm,通常不大于20mm,有时15mm或更小。如此设置的一个原因在于,优选地,滤芯1的中心滤芯支撑130的部分131的区域中的径向尺寸占用尽可能合理小的径向尺寸,以便于在没有过度增加的限制的情况下使流体通过过滤器组件100。这会在下文讨论。

凹入部150r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作安全滤芯端容纳凹入部150r或类似的术语。在通常的实施例中,它会形成在凸缘135f和邻近端部部分131的中心滤芯支撑130的区域之间。

现在参见图12,其中示出的外壳101具有完全安装的安全滤芯1,但没有设置主过滤器滤芯102。可以看到,安全滤芯1通过被推过中心滤芯支撑130而安装。滤芯1、中心滤芯支撑130和外壳101之间相互作用的选定部分结合图12a和12b进行讨论,其中图12a和12b的每一个是图12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首先参见图12a,可以看到安全滤芯1的端部7(和介质端3)和凹入部150r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可以看到,由于在端部3附近没有被打褶(即,具有非常有限或没有褶皱深度),滤芯1会匹配在相对窄的凹入部130,其中密封26接合凸缘135f的内壁135i,以形成可释放的径向(在示例中向外)定向的外壳密封。此外,可以看到,介质2的自由端或顶端3t(即,未嵌入端盖并且未由介质支撑29环绕的介质2的一部分)可被推向或接近凹入部150r的一端,并且会趋向于提取并拔除(清除)凹入部150r在使用和/或维修期间可能进入该区域的颗粒物质。

通过参见图12a还可以看到,由于在密封26处滤芯1在径向尺寸上非常窄的结构,可采用窄凹入部150r以突出优点,以避免由出口106的尺寸和中心滤芯支撑130的出口端131a而导致的不希望的增加的限制,同时允许在外壳109内主过滤器滤芯102的最大径向宽度,如下文所讨论的。

事实上,通常用于在其中插入滤芯1的端部7的凹入部150r的最大径向宽度比邻近端部4(图1)的滤芯1的介质2的最大褶皱深度小至少5mm,通常小至少10mm,并有时小至少15mm。

现在参见图12b,局部放大图示出了滤芯1和中心滤芯支撑130之间在支撑端133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讲,可以看到滤芯1设置有中心凹入部46r,容纳伸入其中的中心滤芯支撑130上的中心突出部分139。对于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心突出部分139完全伸过凹入部46r(和孔40a)和可选的衬环48v,其中顶端145伸过孔40a。示出可选的衬环48v接合其环绕的中心突出部分139,在具体的示例中通过至少与颈部区域或部分146接合。在所示的示例中,示出可选的衬环48通过被设置在模具中并使部分46模制到其上固定在端部突出部分46内,由衬环48r(图1e)提供物理连接。

此外,参见图12b,可以看到,端部件20上的突出部分45p伸入中心滤芯支撑130上的容纳部140。此外,可以看到,检修盖110上的突出部分123伸入二次或安全滤芯1上的凹入部50。

在图12a和12b所示的示例中,应当指出,滤芯1上不包括可选的突出部分55r,图1b。当然,如果需要,可采用所述突出部分以突出优点。所述可选的突出部分55的优点在下文讨论。

在图12c中,示出了大体上类似于图12的视图。在图12中,一些示例尺寸表示如下:yc=354.6mm;yd=115.8mm;ye=65.6mm;yg=539.7mm;yf=423.3mm。

现在参见图13、13a和13b。这里,示出的过滤器组件100具有在位的主过滤器滤芯102和二次过滤器滤芯1。首先参见图13,主过滤器滤芯102可被看作具有相对端102a、102b,其中介质150在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介质端151、152(分别对应于滤芯端102a、102b)之间延伸。介质150通常是褶状的,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在所示的示例中,介质150具有由外褶皱顶端限定的大体锥形或截头锥形的外周150p,其中外周150p在从端部151向端部152的延伸中在截面尺寸上减小。通常,延伸部的锥角(即向内锥度)为至少0.5°,通常不大于5°,并通常在1°-5°的范围内。

参见图13b,滤芯102包括设置在介质150上在端部151处的端盖或端部件154。所示的具体端部件154是模制到位的,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通常,端部件154当如图所示设置时会由例如泡沫聚氨酯等材料模制而成,所述材料也可用作密封材料,如下文所述。通常,材料会被模制成“成型密度/模制密度”不大于0.32g/cc,通常不大于0.24g/cc,例如0.16g/cc-0.24g/cc,并且具有的硬度shorea不大于20,通常不大于18,并通常在10-18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

仍参见图13b,示出位于主滤芯端部102a的端盖154具有从中穿过的中心孔155,所述中心孔155会充当主滤芯102的“流孔”,在示例中为气流出口孔。在示例中,孔155由外壳密封区域156限定和环绕,所述外壳密封区域156在所示的示例中是与端盖154的其余部分成一体的一部分。在所示的示例中,密封区域156被安置并设置成形成绕中心轴x的向内的径向密封,并且可释放地与凸缘135f的外表面135o接合。

参见图13,应当指出,介质150的端部151是介质的端部部分的一部分,其从介质端151朝向介质端152伸出至少10%,通常至少20%并通常不大于50%,同时被凸缘118环绕。这有助于在外壳101中提供希望作业的预滤清器功能。为了良好的过滤作业,凸缘118优选地足够大以仍允许空气流向环绕端部部分151的区域。介质150的锥形有利于此。

仍参见图13,还应当指出,凸缘119邻近端部150b环绕介质150的端部部分152。通常,它环绕介质150覆盖从端部152朝向端部151延伸的长度的至少5%,通常不大于20%。支撑119为滤芯102提供居中作用,并且可以为滤芯1提供一些保护。对滤芯102的额外保护由邻近端部152环绕介质150的端部边缘或外罩148提供。

仍参见图13,应当指出,介质150包括通常由内褶皱顶端限定的内周150i,其从端部151向端部150b向下逐渐缩小延伸。通常,内周150i相对于轴x延伸的角度与上文对于周边150p所讨论的角度相同。还应当指出,对于所示的示例,滤芯102包括多孔的内衬结构160,介质150围绕内衬结构设置。这是通常的,但是可以选择的。

参见图13b,注意力转向端部件154上的凹入部162。凹入部162可以是在制造端部件154的过程中由介质150的模具支架留下的后生物。它还可用作外壳端109b内可选的突出件(未示出)的容纳凹入部。凹入部162可以提供两种功能,或在一些系统中,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的凹入部。

仍参见图13b,示出突出结构163(端部件154上)接合外壳部分109的端壁109b。突出部分163可以例如是连续的环、分段的环、或多个缓冲件,以提供与端壁109b的缓冲接合,以突出优点。

再次参见图13,注意力转向介质150的端部152。在端部152处,滤芯102包括第二端盖或端部件170。端部件170一般包括:外环部分171,与介质150的端部152轴向重叠;和,中心部分172,从介质150的端部152朝向端部150a向内伸入滤芯102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102i。通常,端部件或端盖170是闭合的,即,它没有从中穿过的中心孔,尽管在一些应用中替换例是可行的。通常,部分171是模制到位的,例如由类似于用于端部件154的材料或在一些情况比用于端部件154的材料更硬的材料模制到位;其中中心部分172例如由刚性塑料预成型并然后在模制部分171的过程中固定就位。替换例是可行的。密封部分171可以可选地包括突出部分163x,类似于突出部分163,除了被设置成接合检修盖110。

参见图13a,关于突出部分172的选定的特征。突出部分172一般包括外侧壁173和端部部分174。端部部分174由下述限定:面向与端部件170相对的端部件154的内表面174i;和,相对的外表面174o。

在外表面174o中,端部174形成环绕中心突出部分178的容纳槽177。容纳槽177自端部174的最接近环绕部分177x的最深延伸部通常至少6mm深,通常至少8mm深。突出部分178从槽177的紧邻环绕部分大体延伸至少10mm,通常至少15mm并通常在15-35mm范围内的量,包括端点值。

通常,中心部分172上的突出部分178包括中心突出部分,所述中心突出部分定向背离第一端部件,并终止于远离介质第一端的一端,位于与介质第二端的间距为从介质第二端到介质第一端的距离的至少15%的位置。

槽177在内侧壁和外侧壁177i、177o之间通常至少4mm宽并通常不大于25mm宽。

沿着内表面174i,突出部分178限定容纳凹入部178r,(中心滤芯支撑130的)中心突出部分139和二次滤芯1的中心突出部分46伸入容纳凹入部178r。

此外,沿着内表面174i,端部174限定伸入安全滤芯1的容纳槽50和中心滤芯支撑130的容纳槽140的突出环180。

此外,参见图13a,应当指出,检修盖突出部分123伸入主滤芯102的容纳槽177。

在下面的部分中,会讨论这里所表征的不同特征的一些优点。在转向这些之前,应当指出,图13和13a中提供了一些示例尺寸。如同本文的其它示例尺寸,这些示例尺寸旨在表示可工作在系统中的示例尺寸,但替换例是可行的。

示例尺寸如下:za=605.2mm;zb=179.5mm;zc=354.6mm;zd=27.2mm;ze=47mm;zf=23.6mm;zg=20.8mm;zh=2mm;zi=33.2mm;zj=37.7mm;和zk=44.42mm。

b.涉及上文所表征的优选特征的优点

1.与锥形主过滤器滤芯一起使用的有利的安全过滤器滤芯特征

参见图13,如上文所述,在如本文所表征的特征的通常优选的应用中,主过滤器滤芯102在从介质端151向介质端152的延伸中在外周150p和内周150i限定中均呈锥形。这意味着由介质内周150i环绕的内截面尺寸沿着相同的延伸方向向下逐渐缩小。

这可以限制内部102i中可用于安全滤芯1的空间。结果,在通常的应用中,安全滤芯1被设置成沿着从端部150a朝向端部1的延伸方向伸出的距离不远于环绕介质150的端部150a和端部150b之间的距离的至少90%的位置,通常不大于该距离的85%并通常在该距离的65-85%范围内的量。这使得锥形的内周102i延伸到端部150b处的限定相当窄。事实上,主滤芯102的介质150可能在一些情况在径向尺寸上对滤芯1的端部8留有的空隙仅8mm或更少。

不过,这意味着安全滤芯1相对于安全介质2具有稍微受限的长度。为了避免不希望的限制,安全滤芯1被设置成邻近端部4具有褶状介质,以增加可用的表面面积,并减小表面速率。这是有利的改进,其中安全滤芯与向下逐渐缩小的主滤芯一起使用,尤其是如果主滤芯向下逐渐缩小到宽度太窄而不能方便地容纳显著更长的安全滤芯。

现在还可以理解,邻近端部4的安全滤芯1的较宽的外褶皱11如何可以提供有利的流动。这是因为外褶皱11限定其间的空间,在通过主过滤器滤芯102之后空气可以沿着所述空间流动,并且随着空气被引入安全滤芯1,空气被引向出口106。这同样对于控制由安全滤芯的存在增加的限制是有利的。

参见图13,为了容纳较短的安全滤芯1,主滤芯102包括中心突出部分172,所述中心突出部分172伸出(沿从介质的端部152朝向端部151的方向延伸的最大量)至少70mm,通常至少80mm并通常在100-140mm范围内的量;并且通常为端部152、151之间的距离的量的至少15%;通常至少20%并有时在该延伸距离的24%-40%范围内的量。

2.邻近介质端3的介质的结构的优点

如上文所述,邻近介质2和安全滤芯1的端部3缺少褶皱(或最小褶皱深度)还提供了优点。由此获得的优点是在邻近端部3处,介质2和滤芯1占用相对小的径向尺寸。因此,整体的滤芯1在邻近密封26处具有相对小的径向尺寸,因此它可以匹配入窄的凹入部150r,图12a。这意味着围绕空气流出口的滤芯1的径向突出部分并不对限制空气流流向出口106有不希望程度的影响,以突出优点。

3.安全滤芯1与中心滤芯支撑130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优点

中心滤芯支撑130为安全滤芯1提供支撑,确保在组件100内正确的定向。安全滤芯1和中心滤芯支撑130之间的特别有优势的接合发生在中心突出部分139的区域。

首先,为了突出优点,当衬环48(48v)有弹性时通过衬环48(48v)在中心突出部分139和安全滤芯1之间提供可选的缓冲接合。这有助于避免在该位置的硬塑料对硬塑料的接合。缓冲效应通过由合适缓冲的或挠性的即有弹性的材料来构造衬环48(48v)而提供,如前文所讨论的。

此外,在所示的具体示例中,中心突出部分139完全伸过安全滤芯1中的孔40a。当是这种情况时,希望提供密封来闭合孔40a。可选的衬环48(48v)通过包括可释放地密封接合突出部分139的弹性材料也提供用于此。

在所示的示例中,中心突出部分139包括可选的头部或顶端145(即,较宽的部分),和窄的颈部部分或部分146。这与可选的衬环48(48v)结合也是有利的。具体来讲,随着安全滤芯1被推过中心滤芯支撑120,最终头部或顶端145会接合衬环48(48v)。这会推动穿过、扩展衬环48(48v)中的孔。最终它会从衬环48(48v)向外伸出,通过顶端145提供过盈配合,如图12b所示,所述顶端比衬环48(48v)中的孔更宽,此时衬环48(48v)环绕颈部部分146。该过盈配合在主滤芯102被安装和取出时以及在滤芯102被取出以供维修时会有助于滤芯1在中心滤芯支撑130上保持就位。过盈量优选不会那么大,以至于不能克服服务提供者对安全滤芯1拉动的力,但还优选足以帮助将安全滤芯固定就位抵制不希望的运动,并从而提供有利的效果。

4.安全滤芯1、中心滤芯支撑130、主滤芯102和检修盖110之间的突出部分/容纳部分相互作用的优点

在所示的系统101中,如上所述,中心滤芯支撑130和安全滤芯1与主滤芯102的延伸长度相比较短,为此,外壳101沿着中心轴x(即,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安全滤芯1在端部件20处、中心滤芯支撑130和滤芯支撑端132、主滤芯102在端部件170处并尤其在端部174的部分172、和检修盖110尤其结合突出部分123和凹入部124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多个优点。例如,主滤芯102和安全滤芯1在各自的位置很好地稳定。此外,它们以希望的定向被固定,以便正确作业并易于安装和拆卸。此外,相互作用帮助确保主滤芯102和安全滤芯1是关注的系统101的适当的滤芯,并且不能被不正确地安装;即,在没有适当和正确的密封的情况下安装。

5.可选的突出结构55r的优点,图1b

可选的突出部分55r(图1b)也可以提供优点。具体来讲,它可以形成缓冲部,如果安全滤芯1在主滤芯102安装之前没有被完全安装,主滤芯102的一部分可压抵缓冲部。这有助于将安全滤芯1推入中心滤芯支撑130上的合适的密封位置。在一些情况,可能希望由较有弹性的材料来形成突出部分155r,以便于所述类型的接合。如果需要的话,这可以通过在区域155r处提供弹性材料的模制作业来进行。

6.顶端3t处的介质的自由端的优点

如上文所解释,优选地,介质2设置有自由的顶端3t,即,没有嵌入在端盖中,并且没有被滤芯支撑29的任何部分环绕。这是有利的,因为不仅在该区域提供了滤芯1的窄的宽度尺寸以便插入凹入部150r,而且还使得顶端3t是自由的以便在凹入部150r内提供二次密封效应以及在维修滤芯1的过程中随着被移去还提供一些清洁效应。

iv.一些选定的变化,图14和15

在图14中,示出了类似于图11的视图的外壳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4的示图旨在表示可用变体的示例。类似特征会具有类似的作业。

参见图14,所示的外壳300包括主外壳部分301,其上具有检修盖303。主外壳部分301可以大体上类似于部分109,图11。检修盖302可以大体上类似于检修盖110,图11。具体的检修盖302在突出部分305的区域中稍微的变化在于:中心凹入容纳部306比图11a的容纳部124更深。此外,它由第二突出部分307环绕。不过,它大体可以按类似于图11的检修盖109的方式使用。

在图15中,示出了主滤芯102的替换滤芯350的剖视图。类似特征具有类似的作业。应当指出,在闭合端351,示出突出部分352包括在相对的端盖354、355之间完全延伸的衬垫353的一部分。突出部分352可类似于图13和13a的突出部分172作业。还应当指出,突出部分352包括具有类似于凹入部178r的凹入部360的一端,以及外表面361,所述外表面上具有由凹入部363环绕的突出部分362。这些特征可类似于对于图13a的实施例类似所述和示出的特征作业。此外,在外表面352o上可观察到间隔的中心翼片370。它们被定向成朝向中心轴x和突出部分362。中心翼片370会匹配围绕图14的环307。翼片307优选地环绕突出部分362的一部分。优选有3-8个所述的翼片370。

在图15中,示例尺寸表示如下:q1=520mm;q2=392.5mm;q3=14.5mm;q4=239.3mm;q5=98.5mm;q6=4mm;q7=3mm;q8=269.6mm;q9=160mm;和q10=135mm。当然,结构可利用替换的尺寸来实施。

v.其它示例结构;部件;特征;技术和方法,图16-57

在图16-57中,示出并描述了可用于本发明的应用的组件、部件、特征、技术和方法的一些其它示例。本部分所表征的特征和部件展示了可被实施的一些变体,以突出优点;和,每一个变体可利用前述的不同的方法、系统、部件和技术来实施。没有特别要求组件、部件、特征、技术或方法包括本文所表征的所有的细节,或被实施以获得所有可能的优点,以便获得本发明的至少一些益处。

a.第一其它示例过滤器组件,图16-47

1.总体组件,图16-20

图16的附图标记401总体表示空气滤清器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的部件。空气滤清器组件401总体包括:外壳402;主过滤器滤芯403;和,安全过滤器滤芯404。外壳402包括外壳主体部分或主体402a;和,可移去的检修盖402b,允许进入外壳402的内部402i,例如维修进入主过滤器滤芯403和安全滤芯404。

仍参见图16,外壳402包括设置在外壳主体402a中的中心支撑407。下文将更为详细地描述支撑407的操作、作用和示例结构。一般,它对于容纳在内部的过滤器滤芯403、404提供支撑作用,类似于前文所述的所述支撑。

仍参见图16,外壳402包括流体入口(或入口流)结构410和流体出口(或出口流)结构411。在414,示出了可选的帽,其可被设置在出口411的结构上。

在通常的应用中,组件401是空气滤清器组件,例如,用于车辆的内燃机或其它设备。待过滤的空气会通过流体入口结构410进入外壳402,连续地通过主过滤器滤芯403的介质,并然后通过安全滤芯404(如果使用的话)的介质。已过滤的气体然后会沿着向外的方向从外壳通过出口结构411被引向适于系统的下游设备。

在图17中,示出了组件401的侧视图。前文所表征的特征包括:外壳402,包括主体部分402a和检修盖402b;入口结构410,出口结构411;和可选的帽414。

在图18中,示出了朝向检修盖402b的组件401的平面视图。示出的检修盖402b上具有安装锁扣417,以将检修盖固定至外壳主体402a。此外,示出排出阀418设置在排出管419上,允许作业期间水和/或一些灰尘从内部401排出。

在图19中,提供了空气滤清器组件401的底部平面图。可以观察到安装垫结构420,用于在使用中将组件401固定至设备。安装垫结构420可与外壳主体402a的其余部分一体模制,或者它可以单独制得并连接。

在图20中,提供了朝向出口411获取的平面视图。

2.主过滤器滤芯概述,图21-30

在图21-30中,示出了图16的主过滤器滤芯403的总体特征和其选定的部件的特征。参见图21,示出了主过滤器滤芯403的透视图。主过滤器滤芯403包括环绕内部空间设置的介质包431。介质包431在第一和第二相对的端部件432、433之间延伸(并包括在介质端431a、431b之间延伸的介质431m)。对于所示的示例,端部件432是开口的端部件,具有从中穿过的开口的中心孔,用于在外部区域和被介质包431环绕的区域之间的物质流动。对于所示的示例,端部件433是闭合的,并被设置成具有选定的特征以突出在下文进一步讨论的优点。

介质包431可包括多种材料。它可包括内衬、外衬,或两者。通常,它包括至少一个内衬,如下文所述。

多种材料可用于介质包431的介质431m,总体根据旨在或希望的应用。通常,介质431m会包括褶状介质,但替换例是可行的。

所示的具体介质包431大体具有圆形截面,尽管替换例,例如椭圆形,可应用在本发明的一些结构中。所示的具体介质包431在形状或截面尺寸上也是在从邻近开口端部件432到邻近闭合端部件433的延伸部向下逐渐缩小。尽管这是典型的、优选的并有利的,通过应用本文所述的一些原理的替换例是可行的。

仍参见图21,所示的具体滤芯403包括可选的灰尘排出器出口护罩或边缘结构435,所述结构环绕介质包431及其介质431m,邻近闭合端433。该边缘结构435围绕介质431m在重叠图16的外壳排出管419的位置提供可选的不可渗透的护罩。

在图22中,可观察到朝向端部件432获取的平面视图。可观察到滤芯403的内部403i,通向邻近的端部件433。

现参见图23,提供了滤芯403的侧视图,其中的一部分以剖视图示出。可以在剖视图中看到端部件432的选定的特征。例如,可以看到中心流孔438,提供与由介质包431环绕的滤芯403的内部403i的流体相通。可以看到在下文进一步讨论的内衬439的部分。此外,可以看到端部件432上的外壳密封结构440。所示的具体外壳密封结构440包括径向的外壳密封件441。在本实例中,径向外壳密封件441被设置为径向向内的外壳密封结构441i;即,它被定向成朝向轴x。如图所示,作为径向向内的结构,它被设置成在被推过时在滤芯和部分402之间形成可释放的外壳密封。

此外,仍参见图23,可以看到端部件432的选定的外部特征。具体来讲,注意力转向可选的缓冲件或缓冲结构443和可选的槽444。缓冲结构443被设置成当滤芯403被安装时轴向压抵外壳和壁部分或外壳部分,以帮助缓冲和稳定滤芯403就位。槽444可以是在模制端部件432的过程中由模具支架环得到的残余部分。它也可被定向并用作容纳环,以在滤芯403被安装时容纳伸入其中的外壳的一部分。槽444在使用时通常绕中心轴x连续延伸,但替换例是可行的。端部件432通常会是由前文所表征类型的材料例如具有硬度shorea的泡沫聚氨酯模制到位。当然,替换例是可行的。

槽445是可选的槽,位于自衬垫439径向向外和自槽444径向向内的位置。它可以是由某些类型的模制作业得到的后生物,但在一些情况如果需要可以不用。

在图24中,提供了过滤器滤芯403的剖视图。在图24中,可以更详细地看到衬垫439,在相对端432x、433x(分别设置端部件432、433)之间延伸。衬垫439因此可被视为具有相对端439a、439b,其间延伸有侧壁结构439s。对于所示的示例,侧壁结构439s是纵向(轴向)支撑439t和周向肋439r的格栅结构,以提供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还沿着介质包的内部431i支撑介质包431的介质431m。

对于所示的具体示例结构,侧壁439s是锥形的(逐渐缩小的),因为它被设置成支撑在端部件432、433之间延伸的呈锥形的介质包431(和介质431m)。通常,沿着外褶皱顶端或介质表面的锥角是至少0.3°,通常至少0.5°,通常不大于5°,并通常在0.3-3°范围内,包括端点值,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所提及的锥角是指相对于中心轴x的角度。

仍参见图24,示出支撑端439a被设置成嵌入并邻近端部件432。它一般是开口端,允许设置围绕外壳密封结构441并对外壳密封结构441为支撑关系。

仍参见图24,另一方面,端部439b环绕位于衬垫439上并横跨介质内部431i闭合中心区域的闭合的中心端部结构439e。在此结合其它附图讨论闭合的端部结构439e的选定的特征。一般而言,闭合的“中心端部结构”作为术语用于上下文中,是横跨滤芯403的内部431i延伸并闭合滤芯403的内部431i的结构,位于远离衬垫开口端438(即远离滤芯端部件432)的位置。

在图25中,示出了滤芯403的示意性分解图。所讨论的部件用类似的附图标记表征。应当指出,图25的分解图是示意性的,并且部件通常不会以所示的方式可分离。例如,通常,在附图的相对端示出的端部件432、433的部分会模制到位在介质431m上并且与其不可分离。

现在参见图26。图26是衬垫439的放大剖视图。参见图26,邻近端部439a设置有端环450,所述端环450具有从中穿过的多个流孔451。在模制端部件432的过程中,树脂可流过孔451,促进端部件432的模制到位部分与衬垫439之间的连接,同时还确保对密封441r在结构上的支持性支撑。间隔的突出部分452可被安置为模具间隙(standoffs)。

图27是大体朝向端部439a获取的端视图。图28是大体朝向端部439b获取的端视图。

在图29中,提供了衬垫439的透视图。在模制图25的端部件433的模制到位部分的过程中,孔439q允许树脂流动。

在图30中,局部放大剖视图取自图26即衬垫439的一部分,尤其在闭合端439e的区域。闭合端439e可被看作在图21所得到的滤芯403中限定延伸跨过滤芯内部403i的闭合的中心区域460。再次参见图30,中心区域460具有内表面460i和相对的外表面460x。内表面460i是面向图21所得到的滤芯403的内部403i(即,面向端部件432)的表面。表面460x是外表面,并且背向内部403i和大体背离端部件432。

图30中可以观察到衬垫439和所得到的过滤器滤芯403的一些选定的特征,包括下述特征。沿着内部460i,端部件460包括伸向所得到的滤芯403的内部403i和相对端432的突出部分462。此外,突出部分462环绕容纳凹入部463,所述容纳凹入部在所得到的滤芯中背离内部403i和相对端432突出。容纳凹入部463由闭合端460的中心部分460p闭合。

对于所示的具体组件,突出部分462是环绕(并在示例中居中于)中心轴x的连续的中心环。环462由在端环466连接的间隔的外壁和内壁464、465限定。

外表面460x、两个侧壁464、465和端部部分466限定环绕中心突出部分471的容纳槽470,中心突出部分471的一端由中心突出部分460p限定。应当理解,槽470的尺寸、定位及位置适于容纳伸入其中的检修盖上的一部分,如下文所述。此外,突出部分471的大小适于伸入由伸入检修盖中的槽470的一部分环绕的检修盖上的中心容纳部。可以看到,例如,内侧壁465是突出部分471的侧壁部分。

3.外壳402和主体部分402a的总体特征,图31-36

在图31中,示出了外壳主体部分402a的某些特征的分解透视图。参见图31,可以看到,外壳主体部分402a包括其中具有入口410的侧壁480,和其中具有出口411的端壁或区域402x。示出安装垫或足垫结构420位于侧壁480上,处于适当的位置,以便安装主体部分402a并事实是整个组件401(图16),如所希望的使用。同样,区域420可以模制到位或它们可以是预成型的并然后固定就位。

总体参见图31,示出了其它的内部结构。具体来讲,示出了中心支撑407,对于所示的示例,可以预成型并然后固定或就位在外壳部分402a中。另一特征是可选并优选的斜坡件485,其可以预成型并然后固定在端部部分402a内。

一般,支撑407在使用中可以对设置在内部的结构例如过滤器滤芯403、404的一个或两者提供需要的支撑。这在下文进一步讨论。斜坡485可以预成型并然后适当固定在组件内,以便进入入口410的空气被引导成气旋模式。

在图32-36中,示出了支撑407的更多细节。

参见图32,示出了支撑407的透视图。支撑407包括第一和第二端490、491,侧面或侧壁结构492在其间延伸。对于所示的具体示例,侧面结构492是格栅结构,允许在使用中被过滤的物质例如空气从其流过。关于这个的作业在下文进一步讨论。

端部件490一般环绕开口端490x,允许流体流与被格栅492环绕的内部区域相通。端部491通常被设置成具有与支撑部件例如安全元件和/或主过滤器元件相互作用的特征,如下文所讨论。

端部491是支撑端,并包括多个优选的特征。例如,它包括径向向外突出的、间隔的突出部分491r,所述径向向外突出的间隔的突出部分491r在使用中被设置在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的一端上的突出部分之间。端部491还包括中心突出部分490或容纳凹入部504和中心突出部分506。

在图33中,提供了中心支撑407的剖视图。在端部490,围绕孔490x设置有多个间隔的挠性部件490p。这些被设置成在安装期间以卡扣配合方式接合图31的外壳端402x上或外壳端402x处的结构。通常,在通常的应用中使用钩或棘齿接合件,以便一旦支撑407被设置在外壳402内就不易于移除。这不意味着它必须被设置成决不可移除,仅表示通常不希望将它移除。应当指出,在一些情况,支撑407可被设置成与外壳402的其余部分成一体,但在通常的优选的应用中,它会是单独制得的部件,在组装过程中被推到位。

在图35中,提供了朝向端部491获取的端视图。在图36中,提供了朝向端部490获取的端视图。

在图34中,示出了图33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这里,可以观察到支撑407的一些选定的特征。

参见图34,端部491(可被视为支撑407的滤芯接合端)包括中心突出部分493,所述中心突出部分大体沿着背离图33的端部490的方向突出,并因此在使用时朝向检修盖402b。突出部分493由凹入部或容纳槽494环绕。突出部分493在所示的示例中伸向位于窄颈部496上的顶端495;顶端495具有比颈部496稍大的截面尺寸。顶端495和颈部496在与滤芯结构接合期间的作业在下文进一步讨论。

4.示例安全过滤器404的特征,图37-45

在图37-45中,示出了安全过滤器404及其部件。参见图37,安全或二次过滤器404以分解图示出,包括:安全滤芯部分404a、密封环501、和缓冲件或衬环502。

一般,安全过滤器区域404a包括在相对端404a、404b之间延伸的介质包404m。它大体上如前文对于图1-15所述。

示出的衬环或缓冲件502在细节上不同于前文所述的衬环或缓冲件,但一般可设置在位于端部404b上的中心突出部分506的孔505内。衬环或缓冲件502可被形成并然后推入孔505;或者,它可被预成型并在模制端部404b时放入模具。通常,它可被预成型并然后被推入预成型的突出部分506和孔505。通常,它由弹性热塑性弹性体例如硅橡胶或类似材料形成,硬度如对于前文的类似部件所表征,因为其作用很大程度上是用作缓冲件,如下文所讨论。仍参见图37,密封环501是可设置在容纳槽404g中的o形环。可替换地,密封501可以是模制到位的密封件。

在图38中,示出了滤芯404的侧视图,其中选定的部分被剖开并以剖视图示出。参见图38,滤芯404可被看作包括在端部404a、404b之间延伸的介质。除了下文对于衬环502的详细描述,一般,滤芯404可类似于前文讨论的相似滤芯,包括前文所表征的替换例和其变体。

在图39中,可观察到朝向端部404b获取的平面图。可以观察到缓冲件或衬环202。

在图40中,示出了图38的标识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这里,中心突出部分506可被示为:由槽或容纳部504环绕;和,具有顶端506t,远离图37的端部404a。顶端506t环绕并限定孔505。缓冲件或衬环502被设置在孔507中。

更具体地,缓冲件或衬环502伸过孔505,并在所示的示例中完全闭合孔。缓冲件或衬环502包括并限定内部容纳区域508。容纳区域508被设置成至少部分由突出部分506环绕。所示的具体区域508向颈部509和端部部分510收窄,位于沿着轴x在与图38的端部404a相对的颈部509侧。缓冲件或衬环502的内部502i被限定成在其中适贴地容纳(并优选地以干涉方式)中心支撑407上的图34的突出部分493的一部分。具体来讲,按照类似于提供所述缓冲件的方式,顶端495会被容纳在区域510中并且收窄的颈部496会被颈部509接合。

不过,在图40的示例中,应当指出,区域510由位于突出部分506的外部并越过顶端506t的缓冲件505的端部部分502x闭合。

仍参见图40,缓冲件或衬环502上包括接合结构511。它的大小适合突出通过顶端506t以终止在外部区域511o,所述外部区域511o从轴x径向向外延伸在顶端506t处超过突出部分506。优选地,它径向伸过顶端506t至少0.5mm,通常至少1mm。在通常的结构中,外部区域511o是圆形的,如在图39所见。不过,替换例是可行的。区域511o被设置成以优选的方式接合过滤器滤芯,如下文所讨论。

在图41中,可以观察到缓冲件或衬环505的透视图。

在图41中,可以看到角撑板502g支撑外部区域511o。

在图42中,可观察到部件505的放大剖视图。

在图43中,提供了部件502的端视图,朝向图40的内部和端部508获取。

在图44中,提供了滤芯404的侧视图,缺少图37的密封环501。介质404m可以是类似于前文对于图1-15的结构所述的褶状介质。因此,它可具有外褶皱顶端和内褶皱顶端,相对于中心轴x具有不同的延伸角度。

图45提供了根据图44的线45-45剖开的滤芯404的部分剖视图。仅有一部分以剖视图剖开示出。在图45a中,示出了该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并且可以看到外支撑肋473r沿着介质褶皱475的顶端474延伸。

5.部件相互作用的选定特征,图46-47

在图46和47中,示出了用于图16-20的空气滤清器401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选定特征。

在图46中,示出了邻近检修盖402b获取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46,检修盖402b可被视为具有端部或内表面520,其上具有中心外壳或检修盖突出部分521,沿着从端表面520朝向下述的方向突出:内部容纳的滤芯403、404;支撑407;和,外壳底座402a(未示出)。

中心突出部分521环绕并限定中心容纳凹入部522。对于所示的具体示例,突出部分521被居中并环绕中心轴x。这是典型的,但并不必然要求在所有情况均如此。

仍参见图47,中心检修盖突出部分521可被看作分别伸入滤芯403的端部439e(460)上的槽470并被槽470容纳;和,伸向内壁和外壁465、464之间的位置。结果,示出滤芯突出部分471伸入检修盖凹入部522。

在图46中,可以看到主过滤器滤芯403的端部件439e(460)的内表面上的突出环462伸入安全滤芯404上的槽或凹入部504,环绕中心突出部分506,并位于突出部分506和其余部分或槽504的外侧壁504s之间。

注意力转向缓冲件或衬环502。可以看到外部部分511o接合主滤芯403上的突出部分471的径向内表面部分。这是缓冲件结构部分。

仍参见图46,注意力转向支撑407上的突出部分493。它可被看作具有顶端495,伸入如上文所述的缓冲件或衬环502。

由图46可见,在选定的部件之间提供了缓冲相互作用,即:衬环502和主滤芯403,在突出部分471;和,支撑407和衬环502之间在顶端495。这可有助于提供牢固的接合,并提供不使相邻部件间以能够引起其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两者损坏的方式摩擦的缓冲。

图47示出了局部放大视图,示出在与区域46相对的组件的一端的区域的相互作用。这里,示出出口411由支撑环530加固。此外,可观察到密封凸缘531,由安全过滤器404上的密封件501沿着凸缘531的内侧接合;和,由主过滤器滤芯403上的密封部件440在外侧接合。此外,凸缘531可被视为限定槽533,其位于凸缘531和其中的安全滤芯404的一端的支撑407之间。可以看到安全介质的尾部534向下伸入该槽533。

仍参见图47,可以看到外壳主体402a的一端上的突出部分536伸入主过滤器滤芯403上的槽444。

6.图16-47的结构的示例尺寸

图16-47的选定的一些,提供了所示结构的一些示例尺寸。尽管不同于下述尺寸的多个变体可被实施,下述的示例尺寸会便于本发明实施的应用,不管是以所示的具体尺寸还是以替换的尺寸。

在图16-47中,示例尺寸例如可以表示如下:ta1=350mm;ta2=274.8mm;ta3=331.9mm;ta4=227.8mm;ta5=125.8mm;ta6=350.5mm;ta7=210.4mm;ta8=126.8mm;ta9=337.5mm;ta10=6mm;ta11=85.3mm;ta12=210.4mm;ta13=148.6mm;ta14=141.8mm;ta15=337.5mm;ta16=12mm;ta17表示所标识的区域的壁厚度为2.5mm;ta18=33mm;ta19=4.5mm;ta20=4mm;ta21=34.4mm;ta22=25.2mm;ta23=127.5mm;ta24=14.5mm;ta25=8.5mm;ta26=4mm;ta28=2.9mm;和,ta29=25mm;ta30=95.2mm;ta31=295.9mm;ta32=28.3mm;ta33=23mm;ta34=50.5mm;ta35=11.1mm;ta36=5.6mm;ta37=4.9mm;ta38=25.6mm;ta39=6.6mm;ta40=2.1mm;ta41=4.4mm;ta42=126.1mm;ta43=297.5mm;ta44=14.6mm;ta45=5mm;ta46=15mm;ta47=4.9mm;ta48=5mm;ta49=20.3mm;ta50=73.2mm;ta51=69.3mm;ta52=69.3mm;ta53=5mm;ta54=5mm;ta55=23.1mm;ta56=47.8mm;ta57=33.5mm;ta58=27.5mm;ta59=27.5mm;ta60=38.1mm;ta61=51.4mm。

再次参见图46,优选地,顶端或环462(其中内壁465和外壁464限定端部件439e的外表面的容纳槽)的宽度尺寸不大于20mm,通常不大于30mm,优选不大于25mm,并通常在5-16mm范围内。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通常,外壁464面向轴x的内表面部分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x的平面成相当陡峭的角度延伸,优选的角度为至少85°、通常至少86°,并通常在87-89.5°的范围内。

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通常并优选地,突出部分471的内表面(在由缓冲件511o接合的位置)是圆形的截面,并由部件411o的外周绕中心轴x360°弧度接合。通常,该表面部分的截面尺寸稍小于在该位置的缓冲件的截面尺寸,优选地至少小0.2mm,通常至少小0.5mm,有时小1mm或更小。通常,缓冲件510的接合部分511o的总体尺寸的截面尺寸为至少12mm,通常至少15mm,通常不大于26mm,并通常不大于23mm。通常,表面部分565(其中由缓冲件511o接合)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x的平面成一角度延伸,所述角度为至少84°,通常至少85°,通常在86°-89.5°的范围内。换句话说,通常,表面部分相对于滤芯中心轴x成一角度延伸,所述角度为至少0.5°,通常不大于6°,并通常在0.5-4°范围内。

关于壁465的表面即突出部分471的内表面接合缓冲结构502并尤其是外周511o的区域的定义,其并不旨在建议突出部分471中没有任何部分与所给定的定义不同。而是,旨在表示在安装过程中当滤芯与衬环件502完全接合时所接合的部分。

通常,槽470从邻近外壁464向内延伸的深度为至少10mm,通常至少12mm,并通常至少14mm,例如14-30mm。

b.第二其它可替换空气滤清器组件示例,图48-52

在图48-52中,示出了采用图16-47的结构的许多特征的第二其它实施例。图53-57示出了第三实施例,将在下个部分讨论。从这些附图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的变体和实施。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安全或二次过滤器结构:具有远离密封端的一端;和,包括会闭合褶皱的端部的多个径向突出部件;部件间具有凹入部或间隔。这与优选的介质定义相关,优选的介质定义具有可能不同的延伸角度的外褶皱顶端和内褶皱顶端。

通过本文所述的某些特征的应用可获得优点,即使当安全或二次过滤器结构对于介质包更为传统;例如,安全过滤器介质包包括圆柱形或稍微圆锥形而没有锥形的褶皱端。这是从图48-57的实施例中会理解的变体中的一个。

在图48中,示出示例空气滤清器组件601包括外壳602。外壳602包括外壳主体602a,其上设置有通过锁扣617锁合的可移去的检修盖602b。检修盖602b包括排出管619,其上具有排出阀部件618。外壳602还包括入口610和出口611。示出安装垫结构620设置在外壳主体602上。这里,安装垫结构620被设置成使得组件601在使用中从设备部分挂起,但替换例是可行的。

在图49中,提供了空气滤清器组件601的分解透视图。组件601包括:外壳602;主过滤器滤芯603;安全滤芯604;和,设置在外壳主体602a中的支撑607。还可以观察到帽614。除了支撑607和安全滤芯604的变化(在下文讨论),部件大体类似于前文所述的部件。

在图50中,提供了空气滤清器组件601的剖视图。示出的主过滤器滤芯603可被看作包括在端部631a和631b和端部件632和633之间延伸的介质包631(包括介质631m)。介质包631被看作包括内衬639,介质631m围绕内衬639设置。端部件632大体被设置成类似于端部件432,并通过密封件640形成向内的径向密封;其被设置成密封环绕外壳602中的密封凸缘643。端部件633大体类似于端部件433作业,除了下文提及的特定细节。

安全元件604包括围绕开口的内部605i的介质605,在端部604a和604b之间受支撑。端部604a上包括径向(在示例中向外)的径向密封件604r。在本实例中,所示的密封件604r不包括o形环,但可以使用o形环。当然,设置在安全滤芯604的端部件643x通常会由足够软和可压缩的材料(例如泡沫聚氨酯)形成,以在使用中形成向外的径向密封。

应当指出,所示的安全滤芯604不具有类似于前述的安全过滤器的介质结构。而是,安全滤芯604具有大体圆柱形的介质结构,介质605贯穿其长度在深度上没有变化(例如,如果是褶状的,为褶皱深度)。此外,应当理解,在端部604b,它由具有大体圆形外径的端部件闭合,而非具有安全滤芯404的间隔突出结构的那种。这会在下文进一步讨论。

示出中心支撑607在外壳在端部607a具有可选的卡扣配合。

由图49可以理解,支撑607在特定结构上不同于前文讨论的支撑407,尽管它被设置成提供许多相似的功能。具体来讲,尽管它包括纵向延伸部607l和肋607r结构,在端部607e,它大体是圆形的,并且不具有类似于支撑407(具有交替的突出部分和凹入部,如图32中所示)的形状。

在图51中,示出了图50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该部分是在检修盖602b、主过滤器滤芯603、安全或二次滤芯604和中心(塔状)支撑607之间发生接合的地方。主过滤器滤芯804可被看作具有闭合件639e,通过其内部,有点类似于衬垫439上的端部439。在图51的结构中,闭合件639e还包括衬垫639的一端,滤芯603的介质631围绕其设置。闭合件639e包括外表面639x和内表面639i。沿着内表面,中心容纳凹入部663被限定止于端部或顶端660p。容纳凹入部663由外表面639x上的突出部分671限定。环绕外表面639x上的突出部分671的是槽670,所述槽相应的位于内侧壁和外侧壁665、664之间,其在端部、环或突出部分662处连接。

安全或二次过滤器604包括横跨延伸的端部701,在远离图50的密封604r的一端处闭合安全过滤器604的端部604。端部701限定具有顶端706t的中心突出部分706,其是开口的,其中设置有某种衬环件702。衬环或缓冲件702可以大体类似于之前所述的衬环或缓冲件502。环绕突出部分706的是限定在径向内壁和外壁708和709之间的槽707;内壁708包括突出部分706的一部分。在壁708和709之间的该槽707中伸入有主滤芯603上的端部件639e的突出环622。

支撑607包括端部710,其上具有中心突出部分711;中心突出部分711由槽713环绕;和,具有的顶端711t和窄颈部711n类似于前文所述的结构。

此外,检修盖602b包括环绕容纳部716的中心突出部分715。容纳部716的大小适合容纳伸入其中的突出部分663、突出部分706和突出部分711。检修盖上的突出部分715的大小适合伸入在壁664、665之间的主过滤器滤芯403上的容纳槽664g。

在图51中,提供了与图46所示并在上文所讨论的部件之间相似的相互作用。衬环或缓冲件702的大小适合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沿其侧壁部分接合突出部分663的内表面,以稳定主过滤器滤芯。此外,衬环或缓冲件702的大小适合以过盈(干涉)、缓冲的方式在邻近顶端711t处接合突出部分711。这有助于控制一旦安装后主过滤器滤芯和安全过滤器滤芯的移动。

此外,所示的槽和突出部分之间的不同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确保只能安装正确的滤芯。

仍参见图51,应当指出,可以观察到支撑607的端部部分710中的孔716。一个或多个所述孔716可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机械组件上的突出部分,用于在最初的组装过程中在外壳602中定位支撑607。

在图48中,示例尺寸如下:ta62=302.8mm;ta63=530mm;ta64=607mm。在图51中,示例尺寸表示如下:ta65=22.8mm;ta66=61.1mm;ta67=53mm;ta68=46.9mm;ta69=38.9mm;ta70=52.9mm;和,ta71=61mm。

在图52中,示出了邻近出口611通过组件获取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出口611可被看作其中具有加强环611r。在图52中可以观察到的是主过滤器滤芯603上的向内定向的径向密封640接合密封凸缘643。此外,安全滤芯604可被看作通过向外的径向密封件接合凸缘643,而不是使用o形环,而是利用由合适的可压缩材料模制的端部件643a,来提供希望的接合。在替换例中,可以使用o形环接合。

示出了支撑607包括长的轴向延伸部607l和径向肋607r。可以观察到入口610。如同本文所述的其它入口结构,入口610也可设置有加强环类似于加强环611r和出口611,如果需要的话。

图48-52的实施例示出了利用类似于前文所述的衬环结构可实现主过滤器滤芯和支撑之间;和/或,安全过滤器滤芯和支撑之间的缓冲接合,除了上下文中具有不使用前述实施例中不同特征或安全元件的软性元件的结构外。

再次参见图51,所示的结构有一些优选的特征和尺寸。例如,通常并优选地,壁664、665之间延伸的槽664g的顶端的宽度不大于30mm,通常不大于28mm,通常不大于25mm。此外,优选地,侧壁664,槽664g的外侧壁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x的平面成锐角延伸或向外成锥形,所述锐角为至少40°,通常至少50°,通常至少60°,并通常在60°-80°范围内,包括端点值。

通常并优选地,由缓冲结构702环绕并接合缓冲结构702的突出部分663的内表面部分相对于中心轴x成一角度(锥角)延伸,所述角度为至少0.5°,通常至少1°,并通常在1-7°范围内。通常,其沿着360°、连续的相互作用接合缓冲结构702,具有干涉/过盈。通常,在该位置通过突出部分663的尺寸比发生接合处延伸通过缓冲件702的尺寸小至少0.2mm,优选地小至少0.5mm并有时小1mm或更小。

通常,当发生接合时,突出部分663的截面尺寸至少是12mm,通常至少15mm,并优选地不大于26mm,通常不大于23mm。

c.第三其它示例实施例,图53-57

在图53-57中,示出了大体类似于图48-52的组件的组件。图53-57的组件旨在在结构和作业上是类似的,除了尺寸和所包括的结构特征适应尺寸的变化外。这会从下文的表述中得以理解。

在图53中,示出了包括外壳802的空气滤清器组件801。外壳802包括外壳主体802a,通过锁扣817在其上设置有可移去的检修盖802b。检修盖802b包括排出管819,其上具有排出阀部件818。外壳802还包括入口810和出口811。示出安装垫结构820设置在外壳主体802上。

在图54中,提供了空气滤清器组件801的分解透视图。组件801包括:外壳802;主过滤器滤芯803;安全滤芯404;和,位于外壳主体802a中的支撑807。还可以观察到帽814。这些部件可大体类似于前文对于图48-52的实施例所述的那些。主滤芯803,如同滤芯603,可类似于滤芯403。

在图55中,提供了空气滤清器组件801的剖视图。所示的主过滤器滤芯803可被看作包括介质包831,所述介质包包括在端部831a和831b之间延伸的介质831m;和,端部件832和833。介质包831可被看作包括围绕其设置介质831m的衬垫839。端部件832大体被设置成类似于端部件432,并通过密封件840形成向内的径向密封,被设置成密封围绕外壳802的密封凸缘843。端部件833大体类似于端部件433操作,除了下文提及的具体细节。

安全或二次过滤器滤芯804类似于滤芯604并包括围绕开口内部805i的介质805,在端部804a和804b之间受支撑。端部804a上包括径向(在示例中向外)定向的密封件804r。如同滤芯604,密封件804r不包括o形环,但可以使用o形环。而是,位于安全滤芯804上的端部件843x通常由足够软的可压缩的材料形成,以在使用中形成向外的径向密封。

类似于滤芯604,安全滤芯404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结构,介质805贯穿其长度不在深度上变化(例如,如果褶状的,则褶皱深度)。此外,应当理解,在端部804b处,由具有大体圆形外径的端部件804e闭合,而不是对安全滤芯404具有间隔突出结构的端部件。

示出支撑807卡扣配合在端部807a就位。

如从图55可以理解,支撑807的具体结构类似于前文所述的支撑607。它包括纵向延伸部807l和肋807r,在端部804e,它是大体圆形的,并且不具有类似于如图32所示具有交替的突出部分和凹入部的支撑407的形状。

在图56中,示出了图55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该部分是检修盖802b、主过滤器滤芯803、安全滤芯804和塔状支撑807之间发生(图51所述的)类似接合处。

在图56中,示例尺寸如下:ta72=22.8mm;ta73=48.1mm;ta74=423mm;ta75=36.3mm;ta76=47mm;和,ta77=52.9mm。

在图57中,示出了邻近出口811穿过组件获取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出口811可被看作其中具有加强环811r。

在图57中,示出了:主过滤器滤芯803;安全过滤器滤芯804;支撑807;和外壳底座802b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大体类似于前文对于图52的描述和其中的所示所述。

通过回顾图56的特征和表示的尺寸并与图51比较,可以理解所述技术仍有其它替换应用。应当指出,类似的特征和外观具有类似的功能。

vi.总体观察;变体;和,选择性讨论的有利的特征

a.关于在安全过滤器或滤芯类型中变体的适用性的特征

从上文可以理解,本文所述的技术可在所述类型的滤芯中具有变化的应用。在图1-47中,描述了过滤器组件和过滤器滤芯类型,其中位于主过滤器滤芯之下的二次安全过滤器具有特定优选的介质结构,其中介质褶皱终止在远离滤芯的密封端的端部件处,所述端部件包括中心突出部分和其间具有凹入部的多个径向向外延伸的间隔的突出部分。突出部分闭合褶皱的端部。所述结构尤其很好地被设置成用于这样的介质结构,其中褶皱深度沿着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长度不同,通常朝向第二端在深度上增大,此时第二端远离安装密封或外壳密封结构。所述技术可应用在当远离闭合的端部件具有中心突出部分的一端根本不是褶状的或仅有少量是褶状的情况。所述技术可应用在当密封是o形环时,不过替换例是可行的。所述技术可应用在当邻近密封位置的介质端是自由端时,尽管替换例是可行的。

如同结合图1-47所示和所述,支撑可位于外壳内,当安装有安全滤芯时沿着安全滤芯的内部,被设置成以希望的方式与介质接合并支撑介质。此外,示出并描述了包括外部或通常模制到位的支撑的安全滤芯特征。另一方面,在图48-57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变体,其中安全或第二滤芯不是由类似的介质结构设置而成,而是包括沿其长度对于褶皱或深度限定不显著变化的介质定义。所述安全过滤器滤芯可以具有远离密封位置的一端,其是大体圆形的,但其包括中心突出部分类似地被设置成与系统中不同的其它结构接合。密封结构可以是o形环,但示出的示例中它是模制到位的,位于远离闭合端的一端。通过所述组件,外壳内的滤芯支撑可被适当地设置成与所述滤芯接合。

不管给定系统中所用的安全滤芯的具体形状,本文所述的选定原理可用于提供缓冲件或衬环部件,可应用于缓冲中心外壳支撑、安全过滤器滤芯和主过滤器滤芯之间的优选的相互作用。例如,结合图16-57描述了所述缓冲件的示例。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示出缓冲件可按不同的方式应用,并且一般控制塔状物和安全滤芯(但不必然是主滤芯)之间的相互作用。

b.关于以缓冲方式支撑主过滤器滤芯的特征

应当指出,本文所应用的特征甚至可用于以缓冲方式支撑主过滤器滤芯,即使在不存在安全滤芯时;或者,当存在安全滤芯时,但安全滤芯不沿着设置在其中的衬环部件特别接合主过滤器滤芯。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在位于外壳的塔状支撑上安装合适的缓冲/衬环部件但独立于任何存在的安全滤芯(如果确实存在安全滤芯的话)来实现。当是这种情况时,类似于本文所述的那些主过滤器滤芯的滤芯可被推过衬环,使缓冲接合发生。在这种情况可应用类似于对在图16-57所述的结构描述的具有外周的衬环,除了衬环安装在不必然是安全滤芯的支撑上外。在所述情况,甚至可使用安全滤芯,介质部件被推过支撑但没有其上安装有衬环的端部。

c.关于在长度上希望的灵活性的变化

在一些情况,希望改变整体外壳的主过滤器滤芯的长度。参见图16的结构,这可以例如通过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长的主过滤器滤芯403和更长的外壳402,同时使用相同的支撑407和安全滤芯404来实现。这可以通过使接合安全滤芯和塔状物的检修盖和主过滤器滤芯的部分进一步朝向外壳的出口端伸出来实现。通过比较例如图11的截面和图80的截面可以理解如何实现这个的一个示例。

由此可以理解,可在对于主过滤器滤芯和整体外壳的轴向长度变化的系统中采用相同的外壳主体、塔状物和安全滤芯。

d.在直径上变化的原理的应用

本文所述的原理和技术可应用于具有不同的可替换直径的滤芯和其它部件的系统中。它们可以按“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如果关于主过滤器滤芯和外壳内的结构例如安全滤芯和中心支撑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那些特征被保持具有与所述的那些具有类似的尺寸。

e.关于确保主过滤器滤芯对于所用的系统是合适的滤芯的特征

结合不同的实施例关于主过滤器滤芯与在本文描述的组件的其余部分的相互作用的许多特征涉及帮助确保主过滤器滤芯对于其所安装在的系统是合适的滤芯。这可通过控制轴向或径向相互作用的那些部分的尺寸来管理。关于本文所述那些特征的优选的尺寸和表征可用于对于实现这个使优点突出。

f.一些选定的优选的方法

此外,本文所表征的是将主过滤器滤芯安装入组件的方法。通常,主过滤器滤芯会如所表征的并被安装直到邻近滤芯的开口端的外壳密封以可释放的方式完全接合密封它被推入的外壳的一部分。同时,优选地,在滤芯的相对端的突出部分件的内部被推过缓冲部件,直到发生稳定的可释放的干涉接合。这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

vii.总结评述和意见

1.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

(a)介质的的延伸部环绕开口的内部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i)在第一端,介质没有褶皱在深度上大于3mm;和,(ii)在第二端,介质包括多个褶皱,每一个褶皱的褶皱深度为至少10mm。

2.根据特征1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的延伸部环绕中心轴;(i)介质在邻近第二端处是褶状的并限定多个内褶皱顶端,所述内褶皱顶端沿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锐角延伸,所述锐角不大于89°;和,(ii)介质在第一端是非褶状的。

3.根据特征1和2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径向的外壳密封件,被设置在位于介质的延伸部的第一端的50mm内的位置;(i)过滤器滤芯在与介质和外壳径向密封件径向重叠的位置具有最大未变形的径向宽度尺寸,比邻近介质的延伸部的第二端处的介质的延伸部的最大褶皱深度小至少10mm。

4.根据特征1-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介质支撑;(i)介质包括邻近介质第一端的非褶状的自由的顶端部分,所述顶端部分沿着背离第二端的方向轴向延伸的轴向距离超过介质支撑的最邻近部分至少0.5mm。

5.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的延伸部,环绕中心轴并限定开口的内部;(i)介质具有第一和第二端;和,(ii)介质在邻近第二端处是褶状的并限定多个内褶皱顶端,所述内褶皱顶端沿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锐角延伸,所述锐角不大于89°;和,(ii)介质在第一端是非褶状的。

6.根据特征1-5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外壳径向密封件,被设置在位于第一端的40mm内的位置。

7.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的延伸部,环绕开口的内部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i)介质包括多个褶皱,每一个褶皱具有褶皱深度,所述褶皱深度在从第二端沿着朝向第一端的方向的延伸中减小;和,(b)外壳径向密封件,被设置在位于第一端50mm内的位置。

8.根据特征1-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环绕并限定中心滤芯轴;和,(b)介质包括多个内褶皱,所述内褶皱具有内褶皱顶端,所述内褶皱顶端沿着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锐角延伸,所述锐角不大于88°。

9.根据特征1-8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环绕并限定中心滤芯轴;和,(b)介质包括多个内褶皱,所述多个内褶皱具有内褶皱顶端,所述内褶皱顶端沿着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锐角延伸,所述锐角在70°-88°范围内,包括端点值。

10.根据特征1-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环绕并限定中心滤芯轴;和,(b)介质包括多个外褶皱和多个内褶皱;(i)内褶皱包括沿着从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第一角度延伸的多个内褶皱顶端;和,(ii)外褶皱包括沿着从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第二角度延伸的多个外褶皱顶端;(iii)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11.根据特征1-1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环绕并限定中心滤芯轴;和,(b)介质包括多个外褶皱,所述多个外褶皱具有外褶皱顶端,所述外褶皱顶端沿着从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一角度延伸,所述角度在88°-90°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

12.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的延伸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i)介质环绕并限定开口的内部;(ii)邻近第二端,介质的延伸部是褶状的;和,(b)径向外壳密封件,被设置在位于介质的延伸部的第一端的50mm内的位置;(i)过滤器滤芯在与介质和外壳径向密封件径向重叠的位置具有最大未变形的径向宽度尺寸,比邻近介质的延伸部的第二端的介质的延伸部的最大褶皱深度小至少10mm。

13.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的延伸部,环绕开口的内部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i)介质在邻近第二端处是褶状的并包括多个向外的褶皱和多个向内的褶皱;和,(ii)多个向外的褶皱的每一个具有褶皱顶端,褶皱顶端具有外周顶端形状,(iii)多个向内的褶皱的每一个褶皱顶端的内周顶端形状比多个向外的褶皱的每一个的褶皱顶端形状更窄;(a)外褶皱顶端具有外周褶皱形状,位于邻近第二端在半径为至少4mm的位置。

14.根据特征1-1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径向外壳密封件,位于介质的第一端的40mm内的位置。

15.根据特征1-1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径向外壳密封件,位于介质的第一端的30mm内的位置。

16.根据特征1-15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径向外壳密封件,位于介质的第一端的20mm内的位置。

17.根据特征1-1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径向外壳密封件,位于介质的第一端的15mm内的位置。

18.根据特征1-1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径向向外的外壳密封件。

19.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的延伸部,环绕开口的内部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i)介质的延伸部邻近第二端是褶状的;和,(b)介质支撑;(i)介质包括邻近介质第一端的非褶状的自由的顶端部分,所述顶端部分沿着背离第二端的方向轴向延伸的轴向距离超过介质支撑的最邻近部分至少0.5mm。

20.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褶状介质的延伸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i)介质的延伸部环绕开口的过滤器内部;和,(b)介质支撑,包括设置在介质第一端和介质第二端之间的第一中间外褶皱间隔件;(i)第一中间外褶皱间隔件限定外褶皱半径为至少4mm的外褶皱接合形状;和,(ii)第一中间外褶皱间隔件具有径向突出部分,所述径向突出部分限定外褶皱角度为至少30°的内褶皱接合顶端。

21.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的延伸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i)介质的延伸部在邻近第二端处包括多个褶皱;和,(ii)介质环绕中心轴并限定开口的内部;和,(b)位于介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多个中间外褶皱间隔件;(i)轴向间隔的相邻的多个中间外褶皱间隔件具有朝向中心轴的不同量的径向突出(部分)延伸部。

22.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的延伸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i)介质的延伸部邻近第二端包括多个褶皱;和,(ii)介质环绕并限定开口的内部;和,(b)介质支撑,包括纵向肋,沿着从介质的第二端朝向介质的第一端的延伸方向、沿着外褶皱顶端的延伸长度的至少50%、沿介质的外褶皱顶端延伸并固定至介质的外褶皱顶端。

23.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并环绕和限定中心轴和开口的内部;和,(b)端部件邻近介质的第二端;(i)端部件限定交替的径向向外突出部分和径向向内凹入部的外周;和,(ii)相邻的向外突出部分被径向间隙间隔开至少30°。

24.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并环绕和限定中心轴和开口的中央内部;和,(i)介质在邻近第二端处是褶状的;和,(b)端部件邻近介质的第二端;(i)端部件限定交替的径向向外突出部分和径向向内凹入部的外周;和,(ii)端部件径向向内的凹入部是开口的,与外褶皱之间的间隔(空间)轴向重叠,通过远离内褶皱顶端的位置处间隙为至少15mm最大宽度。

25.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在第一介质端和第二介质端之间延伸并环绕和限定中心轴和开口的中央内部;和,(b)端部件邻近第二介质端并延伸通过第二介质端;端部件包括:定向背离第一介质端的外表面;和,定向朝向第一介质端的内表面;(i)端部件的内表面中具有中心凹入部,沿背离第一介质端的方向延伸;和,(c)缓冲件,被设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在中心凹入部中。

26.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的延伸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环绕中心轴和中央内部;(b)介质支撑,包括邻近第二介质端的端部件;(i)端部件具有中心突出部分,具有从中穿过的孔;和,(c)径向向外的外壳径向密封件,被设置在介质支撑上并环绕介质支撑,位于在介质的第一端的50mm内的位置。

27.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并环绕和限定中心轴和开口的中央内部;和,(b)端部件,邻近介质的第二端;(i)端部件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中具有中心凹入部;(ii)中心凹入部由背离介质第一端延伸的突出部分限定,具有被介质环绕并与介质间隔的壁;和,(iii)突出部分具有顶端,远离介质第一端,具有从中穿过的孔。

28.根据特征26-2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被设置成延伸通过中心突出部分中的孔。

29.根据特征28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是闭合的。

30.根据特征28和2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包括外壳接合缓冲部分,位于中心突出部分外侧的位置并具有比中心突出部分的顶端大的截面尺寸。

31.根据特征23-3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在邻近第二端处是褶状的。

32.根据特征31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在邻近第二端处包括多个内褶皱顶端,所述内褶皱顶端沿着从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以不大于88°的角度延伸。

33.根据特征1-32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的第一端是非褶状的。

34.根据特征1-3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在第二端,介质是褶状的,褶皱深度为至少10mm。

35.根据特征1-3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在第二端,介质是褶状的,褶皱深度为至少15mm。

36.根据特征1-35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在第二端,介质是褶状的,褶皱深度在10-40mm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

37.根据特征1-3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邻近第二端包括多个外褶皱;所述多个外褶皱的每一个具有外褶皱顶端,所述外褶皱顶端沿着朝向第二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锐角延伸,所述锐角为至少86°。

38.根据特征1-3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邻近第二端包括多个外褶皱;所述多个外褶皱的每一个具有外褶皱顶端,所述外褶皱顶端沿着朝向第二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锐角延伸,所述锐角为至少87°。

39.根据特征1-38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邻近第二端包括多个外褶皱;所述多个外褶皱的每一个具有外褶皱顶端,所述外褶皱顶端沿着朝向第二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锐角延伸,所述锐角在87-90°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

40.根据特征1-3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邻近第二端包括多个内褶皱;所述多个内褶皱的每一个具有内褶皱顶端,所述内褶皱顶端沿着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不大于87°的角度延伸。

41.根据特征1-4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包括具有外褶皱顶端的多个外褶皱和具有内褶皱顶端的多个内褶皱;(i)内褶皱顶端沿着从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第一角度延伸,和,(ii)外褶皱顶端沿着从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成第二角度延伸;(iii)第一角度比第二角度小至少2°。

42.根据特征41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第一角度比第二角度小至少3°。

43.根据特征41和42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第一角度比第二角度小至少4°。

44.根据特征1-4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过滤器滤芯在邻近介质的第一端的一端是开口的。

45.根据特征1-4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径向的外壳密封结构。

46.根据特征45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径向的外壳密封结构是径向向外的外壳密封结构。

47.根据特征1-4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径向的外壳密封结构,所述径向的外壳密封结构包括o形环。

48.根据特征1-4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介质支撑,所述介质支撑从介质的第二端朝向介质的第一端延伸。

49.根据特征48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b)介质支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和,(c)介质支撑沿着介质的外表面延伸,其中没有介质的径向支撑延伸支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的至少50%,同时还被设置成从介质内表面的邻近部分径向向内突出。

50.根据特征48和4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包括:介质第一端的20mm内的开口端;和,邻近介质第二端的端部件。

51.根据特征50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的端部件包括从中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衬有弹性缓冲件。

52.根据特征50和51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的端部件包括具有交替的径向突出部分和径向凹入部的外周的端部件;径向凹入部从径向突出部分的最外部分径向向内延伸至少10mm。

53.根据特征50-52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的端部件包括具有交替的径向突出部分和径向凹入部的外周的端部件;径向凹入部从径向突出部分的最外部分径向向内延伸至少15mm。

54.根据特征50-5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的端部件包括具有外周的端部件,所述外周中具有多个径向凹入部;多个径向凹入部的每一个朝向中心轴延伸介质支撑的闭合端的最外部分与中心轴之间的径向距离的至少30%。

55.根据特征50-5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的端部件包括具有外周的端部件,所述外周中具有多个径向凹入部;多个径向凹入部的每一个朝向中心轴延伸介质支撑的闭合端的最外部分与中心轴之间的径向距离的至少35%。

56.根据特征50-55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的端部件包括具有外周的端部件,所述外周中具有多个径向凹入部;多个径向凹入部的每一个朝向中心轴延伸介质支撑的闭合端的最外部分与中心轴之间的径向距离的至少40%。

57.根据特征50-5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的端部件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中具有轴向突出的容纳凹入部;(i)轴向突出的容纳凹入部沿着背离介质的第一端的方向轴向突出。

58.根据特征50-5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的端部件包括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中具有环绕外部中心突出部分的中心容纳槽;(i)外部中心突出部分沿着轴向背离介质的第一端的方向突出。

59.根据特征58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外部中心突出部分包括从中穿过的孔,所述孔衬有弹性缓冲件。

60.根据特征58和5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中心容纳槽沿着朝向介质的第一端的轴向方向距离介质支撑的闭合端的任何紧邻周围部分至少5mm深。

61.根据特征58-6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外部中心突出部分从介质的第一端伸向位于轴向超过介质的第二端的顶端。

62.根据特征58-61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外部中心突出部分沿着轴向背离开口端的方向伸向距离闭合端的紧邻周围部分至少5mm的顶端。

63.根据特征58-62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外部中心突出部分沿着轴向背离开口端的方向伸向位于距离端部件的紧邻周围部分至少10mm的位置的顶端。

64.根据特征58-6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包括沿着从介质的第二端朝向介质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肋。

65.根据特征64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多个纵向肋的每一个沿着介质的外褶皱顶端延伸并接合介质的外褶皱顶端。

66.根据特征58-65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褶皱间隔件,所述中间褶皱间隔件环绕介质的外表面并具有在相邻的介质褶皱之间延伸的径向突出部分。

67.根据特征58-6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支撑包括多个中间褶皱间隔件,所述中间褶皱间隔件环绕介质的外表面并具有在相邻的介质褶皱之间延伸的径向突出部分。

68.根据特征1-6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密封支撑环,所述密封支撑环在介质第一端的50mm内环绕介质;(i)密封支撑环中包括o形环容纳槽;和,(ii)密封支撑环包括多个间隔的径向伸缩(expansion)角撑板,所述角撑板沿着从邻近o形环容纳槽的位置朝向介质的第一端延伸的方向径向向内成锥形。

69.根据特征1-68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包括:(a)邻近第二介质端的端部件;所述端部件包括:背向第一介质端的外表面;和,朝向第一介质端的内表面;(i)端部件的内表面中具有中心凹入部,沿背离介质端的方向延伸;(ii)中心凹入部由具有顶端的中心突出部分限定,所述顶端具有从中穿过的孔;和,(b)弹性缓冲件结构,被设置在中心凹入部中并伸过和闭合中心突出部分的顶端的孔;(i)缓冲件结构限定中心凹入部内的缓冲容纳区域;和,(ii)缓冲件结构包括外部径向突出部件,设置在与中心凹入部相对的孔的一侧。

70.一种过滤器滤芯,其特征在于:(a)介质的延伸部,环绕开口的内部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b)邻近第二介质端的端部件;所述端部件包括:背向第一介质端的外表面;和,朝向第一介质端的内表面;(i)端部件的内表面中具有中心凹入部,沿背离介质端的方向延伸;(ii)中心凹入部由具有顶端的中心突出部分限定,所述顶端具有从中穿过的孔;和,(c)缓冲件结构,位于中心凹入部并伸过和闭合中心突出部分的顶端的孔;(i)缓冲件结构限定中心凹入部内的缓冲容纳区域;和,(ii)缓冲件结构包括外部径向突出部件,位于与中心凹入部相对的孔的一侧。

71.根据特征69和7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的径向突出部件的最大径向截面尺寸为至少15mm。

72.根据特征69-71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的径向突出部件的最大径向截面尺寸为至少18mm。

73.根据特征69-72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的径向突出部件的最大径向截面尺寸在15-30mm的范围内。

74.根据特征69-7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的径向突出部件的最大径向截面尺寸为不大于25mm。

75.根据特征69-7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的径向突出部件的最大径向截面尺寸比中心突出部分的顶端大至少0.5mm。

76.根据特征69-75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的径向突出部件的最大径向截面尺比中心突出部分的顶端大至少1mm。

77.根据特征64-7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的径向突出部件具有圆形外周。

78.根据特征69-7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包括单个一体模制的衬环部件。

79.根据特征69-78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包括单个衬环,所述衬环的硬度为不大于80shorea(邵氏a)。

80.根据特征69-7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缓冲件结构包括单个衬环,所述衬环的硬度在50-80shorea的范围内。

81.根据特征70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邻近第二介质端的端部件具有圆形外周。

82.根据特征81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是褶状的,褶皱深度沿着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不变化。

83.根据特征70-82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在邻近第二介质端的端部件上的中心突出部分由容纳槽环绕,所述容纳槽被设置成围绕中心突出部分并具有与中心突出部分间隔开的外壁,在邻近中心突出部分的最内端的位置提供槽的内端的截面尺寸为至少4mm并且不大于25mm。

84.根据特征70-8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是褶状的,褶皱深度在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延伸中不变化。

85.一种气体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a)外壳,所述外壳限定:内部,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i)外壳包括外壳底座部分和可移去的检修盖;(b)根据特征1-84中至少一个所述的安全过滤器滤芯,所述安全过滤器滤芯可操作并可取出地设置在外壳内部中;和,(c)主过滤器滤芯,所述主过滤器滤芯包括环绕开口的过滤器内部的介质;(i)主过滤器滤芯可操作并可取出地设置在外壳内部中,其中安全滤芯的介质伸入主过滤器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

86.根据特征85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外壳包括外壳底座部分中朝向检修盖的中心滤芯支撑;和,(b)安全过滤器滤芯被设置成使得中心滤芯支撑伸入安全过滤器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

87.根据特征86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中心滤芯支撑包括朝向检修盖的中心滤芯支撑端;(i)中心滤芯支撑端上包括中心突出部分;和,(b)安全过滤器滤芯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容纳凹入部,中心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伸入所述容纳凹入部;(i)弹性缓冲件被设置成使一部分在安全过滤器滤芯的容纳凹入部并围绕中心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

88.根据特征86和8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中心滤芯支撑包括朝向检修盖的中心滤芯支撑端;(i)中心滤芯支撑端上包括中心突出部分;和,(b)安全过滤器滤芯包括朝向检修盖的一端,具有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具有顶端,所述顶端具有从中穿过的孔;(i)中心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完全伸过安全过滤器滤芯中的突出部分的顶端中的孔。

89.根据特征88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安全过滤器滤芯中的突出部分的顶端中的孔由伸过孔的弹性缓冲件闭合。

90.根据特征87-8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包括:(a)安全过滤器滤芯上的弹性缓冲件,可释放的密封接合围绕中心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

91.根据特征88-9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中心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包括顶端和颈部部分;(i)颈部部分具有比中心滤芯支撑上邻近顶端的中心突出部分的尺寸更窄的截面尺寸。

92.根据特征91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通过顶端和颈部部分在中心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的顶端与安全过滤器滤芯之间提供过盈配合。

93.根据特征87-9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安全过滤器滤芯上的弹性缓冲件包括衬环,所述衬环伸过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的顶端中的孔;(i)衬环闭合顶端中的孔;(b)衬环包括设置在与中心凹入部相对的孔的一侧上的外部径向突出件;和,(c)主过滤器滤芯包括的一端中具有容纳部,设置环绕衬环的外部径向突出件并与衬环的外部径向突出件干涉接合。

94.根据特征93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衬环的外部径向突出件通过主过滤器滤芯上的容纳部以绕中心轴的连续的360°接触。

95.根据特征85-9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外壳包括环绕安全过滤器滤芯端部容纳凹入部的密封凸缘;和,(b)安全过滤器滤芯被设置成使得介质第一端伸入安全过滤器滤芯端部容纳凹入部。

96.根据特征95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安全过滤器滤芯端部容纳凹入部的最大径向宽度为不大于15mm;和,(b)安全过滤器滤芯包括介质,所述介质邻近第二端的褶皱深度为大于15mm。

97.根据特征95和9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在介质第一端,安全过滤器滤芯是非褶状的。

98.根据特征95-9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安全过滤器滤芯的介质第一端是自由端,具有至少0.5mm的延伸部的顶端上没有端盖,并且没有安全过滤器滤芯的介质支撑结构径向抵靠其设置。

99.根据特征95-98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安全过滤器滤芯端部容纳凹入部被设置在密封凸缘和中心滤芯支撑的底座端部之间;(i)中心滤芯支撑独立于安全过滤器滤芯并被设置在外壳中,位于伸向检修盖的位置。

100.根据特征85-9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主过滤器滤芯的介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i)主过滤器滤芯的介质具有内周,所述内周沿着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延伸方向在截面尺寸上减小。

101.根据特征100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主过滤器滤芯包括邻近第一端的第一端部件和朝向第二端设置的第二端部件;(i)第一端部件是开口的;和,(ii)第二端部件是闭合的并且其上包括中心突出部分,所述中心突出部分从介质的第二端朝向介质的第一端伸出从介质的第二端朝向介质的第一端的距离的至少15%。

102.根据特征85-101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主过滤器滤芯包括邻近第一端的第一端部件和朝向第二端间隔的第二端部件;(i)第一端部件是开口的;和,(ii)第二端部件是闭合的并且其上包括中心突出部分,所述中心突出部分从介质的第二端朝向介质的第一端伸出从介质的第二端朝向介质的第一端的距离的至少20%。

103.根据特征100-102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安全过滤器滤芯伸入主过滤器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到从主过滤器滤芯介质的第一端到主过滤器滤芯介质的第二端的距离不大于90%的位置。

104.根据特征100-10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安全过滤器滤芯伸入主过滤器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到从主过滤器滤芯介质的第一端到主过滤器滤芯介质的第二端的距离不大于85%的位置。

105.根据特征100-10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在安全滤芯的介质的第二端周围的位置,主过滤器滤芯和安全滤芯之间的间隙不大于8mm。

106.根据特征85-105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外壳包括外壳底座部分中被定向朝向检修盖的中心滤芯支撑;(b)安全过滤器滤芯被设置成使得中心滤芯支撑伸入安全过滤器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c)安全过滤器滤芯包括朝向检修盖的一端,具有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伸入其中的凹入部;(i)安全过滤器滤芯中的容纳凹入部由朝向检修盖的突出部分限定;(d)弹性缓冲件被设置在安全过滤器滤芯的容纳凹入部中并围绕中心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和,(e)主过滤器滤芯包括闭合端部件,所述闭合端部件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中具有容纳凹入部;(i)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和安全过滤器滤芯上的突出部分限定安全过滤器滤芯中的容纳凹入部,伸入主过滤器滤芯的闭合端部件的内表面中的容纳凹入部。

107.根据特征85-10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外壳包括外壳底座部分中朝向检修盖的中心滤芯支撑;(b)安全过滤器滤芯被设置成使得中心滤芯支撑伸入安全过滤器滤芯的开口的过滤器内部;(c)弹性缓冲件被设置在安全过滤器滤芯的容纳凹入部中并围绕中心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d)安全过滤器滤芯包括朝向检修盖的一端,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具有环绕中心突出部分的容纳槽;和,(e)主过滤器滤芯包括闭合的端部件,所述闭合的端部件具有内表面,其中突出部分伸入安全滤芯端部的外表面上的容纳槽。

108.一种气体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a)外壳,所述外壳限定:内部,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i)外壳包括外壳底座部分和可移去的检修盖;(ii)外壳包括在外壳底座部分中被定向朝向检修盖的中心滤芯支撑;(b)被设置在中心滤芯支撑上的安全过滤器滤芯;所述安全过滤器滤芯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介质,环绕中心轴并限定开口的内部;(i)在第一端,介质没有褶皱在深度上大于3mm;和,(ii)在第二端,介质包括多个褶皱,每一个褶皱的褶皱深度为至少10mm;(c)主过滤器滤芯,包括环绕中心轴并限定开口的内部的介质;(i)介质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的延伸中是褶状的;(ii)介质在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延伸中向内逐渐缩小;(iii)主过滤器滤芯包括在介质第一端上的第一开口的端部件;(a)径向向内的外壳密封被设置在第一端部件上;和,(iv)主过滤器滤芯包括在介质第二端上的闭合的端部件;(a)闭合的端部件包括中心突出部分,所述中心突出部分伸向介质的第一端到介质第二端和介质第一端之间的距离的至少15%的位置。

109.根据特征108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闭合的端部件包括中心突出部分,所述中心突出部分伸向介质的第一端到介质第二端和介质第一端之间的距离的至少20%的位置。

110.根据特征108和10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闭合的端部件包括中心突出部分,所述中心突出部分伸向介质的第一端到介质第二端和介质第一端之间的距离的至少25%的位置。

111.根据特征108-11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安全过滤器滤芯根据特征1-84中任一特征所述。

112.根据特征108-111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组件也是根据特征85-107中任一特征所述。

113.一种气体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a)外壳,所述外壳限定:内部,气流入口;气流出口;和,密封凸缘;(i)外壳包括外壳底座部分和可移去的检修盖;(b)设置在外壳内部中的主过滤器滤芯支撑;(i)主过滤器滤芯支撑包括远离气流出口的一端;(c)弹性缓冲件,被设置在远离气流出口的主滤芯支撑的一端上;(i)弹性缓冲件包括外部径向突出件;和,(d)主过滤器滤芯包括环绕开口的过滤器内部的介质;(i)介质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ii)主过滤器滤芯包括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上具有外壳密封件,邻近介质第一端;(a)外壳密封件包括径向密封件;(iii)主过滤器滤芯包括远离开口端的闭合端;(a)过滤器滤芯闭合端中包括容纳部,被设置成由出口径向突出件环绕并且与出口径向突出件可释放的干涉接合。

114.根据特征113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主过滤器滤芯支撑包括可取出地设置在气体过滤器组件中的安全过滤器滤芯。

115.根据特征114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安全过滤器滤芯根据特征1-84中任一特征所述。

116.根据特征114-115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外壳包括中心滤芯支撑;和,(b)安全过滤器可取出地设置在中心滤芯支撑上。

117.根据特征114-11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组件也是根据特征85-112中任一特征所述。

118.根据特征113-11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主过滤器滤芯根据特征125所述。

119.根据特征118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主过滤器滤芯根据特征126-136中任一特征所述。

120.根据特征118-11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主过滤器滤芯根据特征136-138中任一特征所述。

121.根据特征118-12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主过滤器滤芯根据特征139-141中任一特征所述。

122.根据特征115-121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其中:(a)主过滤器滤芯根据特征142所述的方法安装。

123.一种用于气体过滤器组件的外壳;所述外壳:(a)限定内部和气流出口;(i)外壳包括外壳底座部分和可移去的检修盖;(b)外壳包括外壳底座部分中被定向朝向检修盖的中心滤芯支撑;和,(c)中心滤芯支撑包括被定向朝向检修盖的滤芯支撑端,具有中心突出部分,所述中心突出部分具有端部顶端和颈部部分;(i)颈部部分具有比邻近端部顶端在中心滤芯支撑上的中心突出部分的尺寸更窄的截面尺寸。

124.根据特征123所述的外壳,包括:(a)密封凸缘,所述密封凸缘环绕限定安全过滤器滤芯和容纳凹入部的中心滤芯支撑的一端,具有的最大径向宽度为不大于25mm。

125.一种用于可取出的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外壳中并且与设置在空气滤清器外壳内的缓冲件可释放的支撑接合的主空气过滤器滤芯;所述主空气过滤器滤芯包括:(a)介质,环绕并限定开口的内部和中心轴;(i)介质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b)在介质的第一端的第一端部件;(i)第一端部件具有从中穿过的中心空气流孔,与开口的过滤器内部相通;(c)位于第一端部件上并环绕中心空气流孔的径向外壳密封结构;(d)中心闭合件,所述中心闭合件延伸通过并闭合过滤器滤芯,位于与从介质的第一端向介质的第二端间隔的一位置;(i)中心闭合件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ii)中心闭合件的内表面中限定中心凹入部,所述中心凹入部通过外表面上的周围的中心突出部分的内表面限定;(a)中心凹入部包括弹性缓冲件接合侧壁部分,所述弹性缓冲件接合侧壁部分在安装过程中在与设置在外壳中的弹性缓冲件可释放的支撑接合的选定的位置具有的最大截面尺寸在12-26mm的范围内;(iii)中心闭合件的外表面中具有环绕中心突出部分的容纳槽;(a)容纳槽被限定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在环顶端连接;(1)内侧壁包括中心突出部分的一部分;(2)环顶端具有的外部宽度为不大于30mm;和,(3)槽相对于外侧壁至少10mm深。

126.根据特征125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弹性缓冲件接合侧壁部分限定内表面部分,所述内表面部分具有沿着垂直于中心轴的方向剖开的圆形截面。

127.根据特征125和12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弹性缓冲件接合侧壁部分限定内表面部分,所述内表面部分相对于中心轴的锥角在0.5°-7°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位于在安装期间由弹性缓冲件接合的位置。

128.根据特征127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弹性缓冲件接合侧壁部分限定内表面部分,所述内表面部分具有的锥角为至少1°,位于在安装期间由弹性缓冲件接合的位置。

129.根据特征127和128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容纳槽在其最内部分不大于30mm宽。

130.根据特征128和129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容纳槽在其最内部分不大于25mm宽。

131.根据特征129和13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容纳槽不大于12mm宽。

132.根据特征125-131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空气过滤器滤芯,其中:(a)容纳槽的外侧壁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以至少40°的角度呈向外的锥形。

133.根据特征132所述的主空气过滤器滤芯,其中:(a)容纳槽的外侧壁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以至少50°的角度呈向外的锥形。

134.根据特征132所述的主空气过滤器滤芯,其中:(a)容纳槽的外侧壁相对于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以至少60°的角度呈向外的锥形。

135.根据特征125-13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外壳密封结构包括径向向内的外壳密封件。

136.根据特征131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外壳密封件被设置在由介质环绕的位置。

137.根据特征125-136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空气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在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延伸中向下逐渐缩小。

138.根据特征125-13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空气过滤器滤芯,其中:(a)介质是褶状的。

139.根据特征125-138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环顶端伸向从介质第二端朝向介质第一端的至少5%的位置。

140.根据特征125-138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环顶端伸向从介质第二端朝向介质第一端的至少10%的位置。

141.根据特征125-140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过滤器滤芯,其中:(a)环顶端伸向从介质第二端朝向介质第一端的至少20%的位置。

142.一种将根据特征125-141中任一特征所述的主空气过滤器滤芯安装在空气滤清器组件的外壳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主空气过滤器滤芯推过其上具有弹性缓冲件的支撑,直到:(i)外壳密封结构与空气滤清器外壳可释放的密封接合;和,(ii)弹性缓冲件与由中心闭合件上的中心突出部分限定的中心凹入部的内表面可释放的支撑接合。

143.根据特征142所述的方法,其中:(a)弹性缓冲件被设置在根据特征1-84中任一特征所述的安全滤芯上。

144.根据特征142和143中任一特征所述的方法,其中:(a)空气滤清器组件是根据特征85-122中任一特征所述的过滤器组件。

本文所述的原理、技术和特征可应用于多种系统,并且没有要求将所有的标识的有利特征均结合入组件、系统或部件中,以获得本发明的一些益处。此外,表征示例系统的尺寸旨在表示可用的结构,它们的变化是可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