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喷涂房粉末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574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钢管喷涂房粉末回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喷涂房粉末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钢管(特别是线缆保护管道、给水涂塑复合钢管、热浸塑钢质消防管道、热浸塑钢质矿用管道),在加工时需要在表面喷涂一层环氧树脂层。现在的喷涂房内一般是在喷涂设备的下方设置方形地槽,在方形地槽内侧壁设置多个吸尘口,但是,这种设计吸尘效果不好,只能将吸尘口附近的粉尘吸入,而且,粉尘及杂物在落入地槽后不容易清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粉尘效果好,吸收范围大的钢管喷涂房粉末回收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喷涂房粉末回收系统,它包括粉末回收装置、风机和除尘装置,所述风机将粉末回收装置和除尘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回收装置包括贴附于地槽内的地吸层I,在地槽的两侧开设有沟渠,所述沟渠的两侧面为斜面,在所述沟渠内贴附于沟渠设置有地吸层II,所述沟渠上方设置有网罩I,所述地吸层I和地吸层II是内部中空的管道,在所述地吸层I和地吸层II的上表面设置有吸尘孔,所述地吸层I和地吸层II通过吸尘管道分别与一个风机连接;在所述地槽的上方设置有顶棚,所述顶棚的中间位置用于安装喷涂设备,在所述顶棚的两侧设置有上吸层,所述上吸层设置有朝下的吸尘口,所述上吸层与一个风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地吸层I包括位于最上方两侧的斜面I、位于斜面I下方的竖直面I、位于竖直面I下方的斜面I′和位于最底部中间位置的杂物收集槽;在所述斜面I上设置有吸尘孔I,在所述竖直面I上设置有吸尘孔I′。

进一步的,所述地吸层I上纵向上相对的吸尘孔I和吸尘孔I′为一组,所述地吸层I设置有多个互不相通的空腔,每个空腔对应一组吸尘孔I和吸尘孔I′,且在每个空腔上连接一根吸尘管道。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杂物收集槽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沉槽,在所述沉槽内设置有一个杂物收集盒。

进一步的,在所述地吸层I上的吸尘孔I和地吸层II上的吸尘孔的上方设置有弧形遮挡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地吸层I两侧的竖直面I之间设置有网罩II。

进一步的,所述顶棚为三角形,在所述顶棚的边沿设置有向内侧弯曲的弧形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从地上和地下两个位置全面吸收粉尘,吸收面广,吸收干净。在地槽内设置地吸层I,地吸层I上的斜面I增大了吸尘的区域面,竖直面I的下方设置斜面I′,进一步增大了竖直面I上的吸尘孔的吸尘区域。它在地槽的两侧设置了地吸层II,可以吸附地槽周围的粉尘,而且,当人用手持喷枪喷涂时,站在地吸层II上喷涂,粉尘正好落在地吸层II内,除尘效果非常好。在地吸层I的底部设置了杂物收集盒,可以方便打扫杂物收集槽内的粉尘和杂物。地槽的上方设置有顶棚,顶棚两侧设置有上吸层,不仅可以吸收上升的粉尘,而且还可以防止粉尘乱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吸层I和地吸层II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地吸层I和地吸层II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中,地吸层I 11、斜面I 111、吸尘孔I 1111、竖直面I 112、吸尘孔I′1121、斜面I′113、杂物收集槽114、沉槽1141、杂物收集盒1142、网罩II115、地吸层II 12、弧形遮挡板121、吸尘孔122、风机2、除尘装置3、地槽4、沟渠5、网罩I 6、顶棚7、上吸层71、吸尘口711、弧形挡板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粉末回收装置、风机2和除尘装置3,所述风机2将粉末回收装置和除尘装置3连接,带有气体的粉末经过粉末回收装置的处理后变成没有有害物质的气体排出。

所述粉末回收装置包括贴附于地槽4内的地吸层I 11。在地槽4的两侧开设有沟渠5,所述沟渠5的两侧面为斜面,优选的,沟渠5的纵切面为梯形。在所述沟渠5内贴附于沟渠5设置有地吸层II 12,地吸层II 12的形状与沟渠5相同。为了防止人的脚踩入沟渠以及大的杂物落入沟渠5,所述沟渠5上方设置有网罩I 6。所述地吸层I 11和地吸层II 12是内部中空的管道,在所述地吸层I 11和地吸层II 12的上表面设置有吸尘孔,在所述地吸层I 11上的吸尘孔I 1111和地吸层II上的吸尘孔的上方设置有弧形遮挡板(如图4中所示,地吸层II 12上的吸尘孔122上设置的弧形遮挡板121)。所述地吸层I 11和地吸层II 12通过吸尘管道分别与一个风机2连接(为了提高吸风的力度,地吸层I 11可以采用连个以上的风机2,将地吸层I 11内部分割成与风机2个数相同的相互独立的部分,每个风机对应一部分进行吸风;可以在地槽4两侧的每个吸层II 12分别设置一个风机)。

在所述地槽4的上方设置有顶棚7,顶棚7优选为三角形,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粉尘聚集在顶棚7内后向两侧跑,在所述顶棚7的边沿设置有向内侧弯曲的弧形挡板72。所述顶棚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悬挂梁,用于安装喷涂设备(现有的喷涂设置是架设在地槽4上方的支架上的)。在所述顶棚7的两侧设置有上吸层71,所述上吸层71设置有朝下的吸尘口711,如图1中所示,所述上吸层71的上端设置有一个接口,该接口与一个风机2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地吸层I 11包括位于最上方两侧的斜面I 111、位于斜面I 111下方的竖直面I 112、位于竖直面I 112下方的斜面I′113和位于最底部中间位置的杂物收集槽114;在所述斜面I 111上设置有吸尘孔I1111,在所述竖直面I 112上设置有吸尘孔I′1121。在所述杂物收集槽114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沉槽1141,在所述沉槽1141内设置有一个杂物收集盒1142,在需要清扫杂物收集槽114时,仅需将杂物收集槽114内的杂物用扫帚扫到杂物收集盒1142内,然后提出杂物收集盒1142将杂物倒出即可。在所述地吸层I 11两侧的竖直面I 112之间设置有网罩II 115,可以防止人掉入地槽内。

为了更好的吸尘,提高风机吸风的风力,所述地吸层I 11上纵向上相对的吸尘孔I 1111和吸尘孔I′1121为一组,所述地吸层I 11设置有多个互不相通的空腔,每个空腔对应一组吸尘孔I 1111和吸尘孔I′1121,且在每个空腔上连接一根吸尘管道。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