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铁耐温白磁油生产的加工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47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印铁耐温白磁油生产的加工反应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印铁耐温白磁油生产的加工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反应釜一般分为混合反应釜和稀释反应釜,混合反应釜和稀释反应釜之间相连接,但是使用过程中,制作工艺只需要混合应釜进行混合出料,但无法稀释反应釜进行稀释工序,但是现有的做法是将混合出料后直接进入无法稀释反应釜内,然后再出料。平日维护中,稀释反应釜清洗很难长期保持清理彻底,容易影响混合料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印铁耐温白磁油生产的加工反应釜,能根据生产工序需要进行切换管道出料,避免混合料进入稀释反应釜,减少稀释反应釜清洗难度,确保稀释反应釜在使用时,避免清理不彻底而影响混合料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印铁耐温白磁油生产的加工反应釜,包括混合反应釜和稀释反应釜,其中混合反应釜和稀释反应釜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连接管上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用于出料管截流或导流的第二开关阀,连接管上还设有用于连接管截流或导流的第一开关阀。

具体进一步说,所述连接管与第一开关阀之间设有透明管,透明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与第一开关阀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说,所述透明管的表面上设有余量回料管,余量回料管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管上。

具体进一步说,所述透明管内设有回料部,回料部位于余量回料管的进入口侧。

具体进一步说,所述回料部上设有斜面,斜面的底端处连接于余量回料管的进入口处。

具体进一步说,所述回料部是透明回料部或非透明回料部。

具体进一步说,所述透明管与余量回料管是一体而成。

具体进一步说,所述余量回料管的一端螺接于透明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出料管上设有用于出料管截流或导流的第二开关阀,能根据生产工序需要进行切换管道出料,避免混合料进入稀释反应釜,减少稀释反应釜清洗难度,确保稀释反应釜在使用时,避免清理不彻底而影响混合料的质量。另外,利用余量回料管,使余量的混合料回归到出料管,避免混合料进入稀释反应釜内,起到双重保障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中的标记说明如下:

连接管1、透明管2、第一开关阀3、出料管4;第二开关阀5;余量回料管6;回料部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 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印铁耐温白磁油生产的加工反应釜,包括混合反应釜和稀释反应釜,其中混合反应釜和稀释反应釜之间通过连接管1相连通,连接管1上设有出料管4,出料管4上设有用于出料管4截流或导流的第二开关阀5,连接管1上还设有用于连接管1截流或导流的第一开关阀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出料管上设有用于出料管截流或导流的第二开关阀,能根据生产工序需要进行切换管道出料,避免混合料进入稀释反应釜,减少稀释反应釜清洗难度,确保稀释反应釜在使用时,避免清理不彻底而影响混合料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连接管1与第一开关阀3之间设有透明管2,透明管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1与第一开关阀3相连接,通过透明管2观察混合料的状态,有利于便于控制混合料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透明管2的表面上设有余量回料管6,余量回料管6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管1上,使余量的混合料回归到出料管,避免混合料进入稀释反应釜内,起到双重保障作用。所述透明管2内设有回料部7,回料部7位于余量回料管6的进入口侧,该回料部7起到缓冲作用。另外,所述回料部7上设有斜面,斜面的底端处连接于余量回料管6的进入口处,能彻底将余量的混合料回归余量回料管6内,所述回料部7是透明回料部或非透明回料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透明管2与余量回料管6是一体而成,起到方便安装效果,或者所述余量回料管6的一端螺接于透明管2上,起到方便拆卸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设置”、“安装”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上文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变更和改造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