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225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砂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砂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制砂机。



背景技术:

制砂机主要用于物料的破碎,广泛运用于冶炼、建材、公路、铁路、水利和化学工业等众多领域。制砂机主要由进料斗、分料吊架、涡流破碎腔、叶轮、主轴总成、底座、传动装置及电机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物料由进料斗进入制砂机后经分料吊架将物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物料垂直落入高速旋转的叶轮内,在高速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另一部分以伞状形式分流在叶轮四周的物料发生撞击,之后在叶轮和机壳之间形成的涡流破碎腔中,多次进行互相撞击、摩擦,粉碎,通过“石打石”的方式破碎石料,最后从制砂机底座的排料口排出,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多采用装载机等大型设备进行给料,操作过程较为粗放,操作人员不易控制进料速度及进料量,很容易给料过多造成制砂机过载运行,从而导致停机,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及制砂机的使用寿命,在进料速度及进料量较少时,转子转速快,浪费了制砂机的工作能耗。因此,需要一种带有转子转速与进料量或进料速度相关联的控制系统的制砂机,当制砂机转速较快而进料量较少时,能够及时提示操作人员控制下料速度,保证制砂机能耗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下料量较少或者下料速度较慢时造成制砂机能耗浪费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充分利用转子能耗的制砂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制砂机,包括机架、进料斗、破碎腔,进料斗和破碎腔均设在机架上,进料斗设在破碎腔的上方,破碎腔内设有转子组,转子组内设有上端与转子组连接的主轴,主轴的下端设有与主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破碎腔的左侧设有设在机架上方的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与第一带轮皮带连接的第二带轮,电机通过主轴带动转子组转动;机架上设有与电机连接的控制器,破碎腔的外壁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振动感应器,机架上还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器,机架的下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一侧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的粒度检测仪,粒度检测仪用于检测出料口出料的粒度,粒度检测仪与控制器连接。石料通过进料斗进入到破碎腔内,石料在转子组离心力的带动作用下进行撞击、破碎,当石料的加料量较少或者加料速度较慢时,而转子组转速较快,转子组产生的离心力容易带动石料撞击破碎腔的壳体产生振动,振动感应器感应到振动大于设定值时,传输振动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减速来适应加料的速度或者加料量,降低制砂机消耗的能耗,且降低破碎腔的壳体磨损,同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响起,提醒工作人员此时制砂机的加料速度较慢或者加料量少,应及时控制加料速度或者加料量或者加料方式,在节省制砂机能耗的同时,提高制砂的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粒度检测仪用于实时检测出口的沙粒的粒度,当粒度过大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加速,增加离心力,进而增强石料的撞击力,增强破碎的效果。

作为优选,机架的下端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下端设有与支撑座固定连接的底座,底座左右两端的端部均设有与底座形成弯折结构的连接段,连接段向上弯折,连接段上设有与连接段固定连接的拉环。通过设置底座增加制砂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制砂机在沙场工作时下陷,影响制砂的效果和工作效率,需要移动时,通过拖车与拉环连接拉动底座进行移动制砂机,连接段向上倾斜,方便了制砂机的移动,避免底座的端部卡在土里从而增加拉动的阻力,本技术提高了移动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为优选,底座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底杆和与第一底杆垂直设置的第二底杆,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均水平设置,第二底杆分别设在第一底杆的两端,支撑座通过连接板与第一底杆固定连接,连接段与第一底杆形成弯折结构。由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形成底座,降低了底座的重量,方便工作人员对底座的安装、拆卸、搬运。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在机架上的控制箱,控制器和报警器均设在控制箱内,控制箱内还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操作装置。将操作装置、控制器、报警器设在控制箱内,避免沙土落在操作装置、控制器、报警器内从而降低对制砂机的控制力。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振动感应器来感应破碎腔内石料的加料速度或者加料量,进而控制电机在进行相应的转动,避免转子组空转或者转速过慢,降低制砂的效果,节省了制砂机的能耗,在出料口设置粒度检测仪实时检测出料的砂石粒度,提高生产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机架、2—进料斗、3—第一带轮、4—破碎腔、5—转子组、6—主轴、7—第二带轮、8—电机、9—控制器、 10—振动感应器、11—报警器、12—出料口、13—粒度检测仪、14—支撑座、 15—底座、16—连接段、17—连接板、18—拉环、19—第一底杆、20—第二底杆、21—控制箱、22—操作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制砂机,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机架1、进料斗2、破碎腔4,进料斗2和破碎腔4均设在机架1上,进料斗2设在破碎腔4的上方,破碎腔4内设有转子组5,转子组5内设有上端与转子组5连接的主轴6,主轴6的下端设有与主轴6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3,破碎腔4的左侧设有设在机架1上方的电机 8,电机8的电机轴上设有与第一带轮3皮带连接的第二带轮7,电机8通过主轴6带动转子组5转动;机架1上设有与电机8连接的控制器9,破碎腔4的外壁上设有与控制器9连接的振动感应器10,当加料量较少或者加料速度较慢时,石料在同等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破碎腔4的内壁撞击产生振动,振动感应器10感应到振动强度超过设定值时,控制器9接收振动感应器10的信号,控制器9控制电机8降低转子组5的转速,进而降低离心力,降低石料对破碎腔4的磨损,通过降低电机8的能耗,机架1上还设有与控制器9连接的报警器11,当控制器9控制电机8减速时,控制器9控制报警器11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加料的速度或者加料的量,提高工作效率,机架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 的一侧设有安装在机架1上的粒度检测仪13,粒度检测仪13用于检测出料口 12出料的粒度,粒度检测仪13与控制器9连接,粒度检测仪13检测到出料口的砂料粒度较大时,控制器9接收粒度检测仪13的信号,控制器9提高转子组的转速,增加离心力,提高石料的撞击力,提高破碎的效果,保证出料的合格率。

机架1的下端设有支撑座14,支撑座14的下端设有与支撑座14固定连接的底座15,底座15左右两端的端部均设有与底座15形成弯折结构的连接段16,连接段16向上弯折,连接段16上设有与连接段16固定连接的拉环18,底座15 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底杆19和与第一底杆19垂直设置的第二底杆20,第一底杆19和第二底杆20均水平设置,第二底杆20分别设在第一底杆19的两端,支撑座14通过连接板17与第一底杆19固定连接,连接段16与第一底杆19形成弯折结构,还包括设在机架1上的控制箱21,控制器9和报警器11均设在控制箱21内,控制箱21内还设有与控制器9连接的操作装置22。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