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2013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



背景技术:

生态纺织品(ecological textiles)一般指在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不会对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纺织产品。广义的生态纺织品,要求符合四个基本条件: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狭义的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下,经过测试表明产品中不含有会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的纺织品。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有关内容进行开展的。其测试项目涵盖广泛,主要有pH值、甲醛、禁用染料、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含氯苯酚、农药残留、有机锡等,所涉及的化学物质有100多种,并且随着人们的深入研究,生态纺织品的测试范围将日益扩大。以上检测项目所用到的分析设备包括pH酸碱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由于纺织品生态项目测试的市场日益增大,实验室每天需要承接大量样品的测试,这对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挑战。因此,在确保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对试验操作进行优化显得十分有必要。

由于纺织品生态测试项目繁多、检测原理和设备不同,因此样品的前处理操作也差异较大。除了易挥发性物质等少数有害物质外,一般测试项目都是使用液相溶剂进行提取,提取的主要技术包括萃取(超声或震荡)、衍生化以及微波消解等,不同测试项目选用的提取方式不相同,目的都是将被检测组分从纺织品中有效地提取出来,然后对溶液定容至一定体积进行后续操作,最后取样上机分析。然而,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以及避免浑浊溶液对精密分析设备造成损害,几乎所有的生态测试项目在上机分析前都要求对萃取液进行有效地过滤。例如:甲醛的乳浊液将直接影响吸光度值,在测试重金属含量时,悬浮颗粒或碎样可能导致蠕动泵堵塞,进而影响测试结果。常用到的过滤装置包括砂芯漏斗、减压过滤、漏斗-滤纸、针头式过滤器等,且不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标准对过滤操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GB/T 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的前处理操作如下:从样品上取两块试样剪碎,称取1g,精确至10mg。将试样放入250mL的具塞三角烧瓶中,加入100mL水,盖紧盖子,放入(40±2℃)水浴锅中震荡60±5min,萃取后用G2过滤器将萃取液过滤至另一三角烧瓶中,供分析用。而GB/T 17593《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的前处理操作大致如下: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匀,准确称取4g试样置于含80ml酸性汗液的具塞三角烧瓶中,纤维充分浸湿后放入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60min后取出,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后作为样液供分析用,可见该方法中并未对过滤方式进行限定,在实际操作中,实验人员一般也是使用砂芯漏斗进行过滤。

现有操作的缺点:

(1)萃取液充分萃取后需转移至砂芯漏斗中再进行过滤,操作繁冗,影响测试效率,不易于大批量操作

(2)不易控制过滤进度,如使用砂芯漏斗等进行批量过滤时,为避免多个样品之间相互污染,滤液过滤结束前不宜中途停止,而有的项目只需少量的滤液即可满足测试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过滤装置的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包括:配有3~4个锁扣(1.1)的橡胶圈(1)、砂芯(2)、玻璃瓶塞主体(3)、上盖(4);其中:

所述的橡胶圈(1)设置于玻璃瓶塞主体(3)的外部的凹槽处,配套的锁扣(1.1)均匀分布在橡胶圈(1)上,用于牢固锁住锥形瓶的瓶口使得锥形瓶倒立时瓶塞不脱落;所述的砂芯(2)位于玻璃瓶塞主体(3)内,用于直接滤除纺织面料或粗的沉淀物;所述的玻璃瓶塞主体(3)成圆台形,具有磨砂表面;所述的上盖(4)的尺寸与玻璃瓶塞主体(3)的上口径匹配,盖在瓶口上部用于隔绝空气。

优选的,所述砂芯(2)的规格为包括G1、G2或G3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方便了对萃取液过滤的操作,过滤速度相对可控,可直接批量、快速的对纺织品残余碎样进行过滤,无需转移至砂芯漏斗或其他过滤装置中,检测效率高,且结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与配套锥形瓶在批量萃取后直接过滤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橡胶圈-1、砂芯-2、玻璃瓶塞主体-3、上盖-4、锁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以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的具体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限于下属实施例的描述。

实施例1-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

一种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主要包括配有3~4个锁扣1.1的橡胶圈1、砂芯2、玻璃瓶塞主体3、上盖4(图1)。所述的橡胶圈1用于安放在玻璃瓶塞主体3的凹槽处,配套的锁扣1.1在橡胶圈1上分布均匀、长度合适,可牢固锁住锥形瓶的瓶口,满足锥形瓶倒立时不脱落的要求;所述的砂芯2主要用于直接滤除纺织面料或粗的沉淀物,简易冲洗干燥后即可重复使用,根据不同测试要求,砂芯滤板的规格可包括G1(20~30um)、G2(10~15um)、G3(4.5~9um),为保障清洗后重复使用不影响测试结果,一般不适用于滤除孔径低于G4及以下的极细沉淀物的砂芯;所述的玻璃瓶塞主体3成圆台形,其中上部略宽,外部有一圈凹槽用于安放橡胶圈1,外部经过磨砂处理,外径与所使用的锥形瓶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的上盖4的尺寸与玻璃瓶塞主体3的上口径匹配,盖在瓶口上部用于隔绝空气。

实施例2-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实验

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进行过滤操作:

1)萃取试样:准确称量1.0g剪碎的样品加入到250mL的三角烧瓶中,加100mL水,盖上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瓶塞,扣上锁扣(1.1),如需要隔绝空气可盖上上盖,将三角烧瓶放入(40±2℃)水浴锅中震荡60±5min。

2)收集滤液:充分萃取样品后,揭下上盖,将锥形瓶直接倒置在萃取架上,过滤出足量的萃取溶液,用烧杯等器皿收集滤液;

3)完成测试:准确移取5mL的滤液加入到玻璃试管中,再加入等体积的乙酰丙酮显色试剂,用5mL等体积蒸馏水和乙酰丙酮作为空白对照在40℃下进行显色30±5min,然后取出,常温下避光冷却30±5min,采用公知方法对滤液进行甲醛含量的测定。

所述的过滤出足量的溶液指滤液体积能够满足本次测试的要求,即不少于5mL;所述的甲醛含量测定方法是指采用GB/T 2912.1的操作程序,具体表现为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在412nm处的吸光度值,通过工作曲线查出甲醛含量。

实施例3-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实验

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用于生态纺织品化学限量物质测定的过滤瓶塞进行过滤操作:

1)萃取试样:准确称量4.0g剪碎的样品加入到150mL的三角烧瓶中,加80mL酸性汗液,盖上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瓶塞,扣上锁扣(1.1),如需要隔绝空气可盖上上盖,将三角烧瓶放入(37±2℃)恒温水浴锅中震荡60min。

2)收集滤液:充分萃取样品后,揭下上盖,将锥形瓶直接倒置在萃取架上,过滤出足量的萃取溶液,用烧杯等器皿收集滤液;

3)完成测试:依照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测试方法,准确移取所需体积的滤液按照公知方法对其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

所述的过滤出足量的溶液指滤液体积能够满足本次测试的要求,所述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是指采用GB/T 17593.1~4的操作程序对十种限量重金属离子分别测试,使用到的设备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本实用新型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行设计与反应器配套的具有过滤功能的瓶塞,对于生态纺织品中诸如甲醛含量测定等项目前处理的萃取溶液可直接达到过滤的效果,无须再单独配置过滤器或使用滤纸。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易、方便快捷、可重复使用、适合批量操作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