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枝机碎料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814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碎枝机碎料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碎枝机装置,特别是一种碎枝机碎料室。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废弃树枝和农作物枝叶的随意堆放及焚烧被逐渐禁止,废弃树枝的处理及综合利用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碎枝机是一种用于粉碎园林整枝、农作物枝叶的农林机械,它可以将废弃树枝和农作物枝叶粉碎,使得树枝更易于腐烂,而腐烂的枝叶可以作为有机肥用于树木栽培或农作物种植,深受广大农林大户、牧场、园林单位喜爱,同时也解决了废弃枝叶的堆放及焚烧问题。

碎枝机起碎枝作用的装置是碎枝机碎料室,现有的碎料室一般设有打料刀轴,刀轴上设有打料刀片,动力源带动打料刀轴,使得打料刀片对枝叶进行切割以达到粉碎枝叶的效果。但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打料刀片轻微磨损后,打料刀片无法切断有韧性的枝条,导致枝条跟随打料刀轴旋转而无法切碎,枝叶粉碎效果差,生产效率低,需要频繁更换刀片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碎枝机碎料室,在打料刀片轻微甚至严重磨损时依然能高效地粉碎枝叶,生产效率高,无需频繁更换刀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碎枝机碎料室,包括外壳和碎料轴,外壳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供碎料轴穿过的通孔,两侧壁的外侧分别设有带座调心轴承,碎料轴穿过通孔且碎料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带座调心轴承中,碎料轴上设有碎料滚筒,碎料滚筒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滚筒切割单元,外壳上还设有外壳切割单元。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枝叶进入碎料室时,碎料滚筒转动带动滚筒切割单元切割枝叶。滚筒切割单元的刀片较锋利时,可以轻松将枝叶切碎;当滚筒切割单元的刀片变钝时,枝叶无法被滚筒切割单元切碎而随着碎料滚筒旋转,当枝叶被带到外壳切割单元处时,由于外壳切割单元是固定的,为切割枝条提供了反作用力,即使滚筒切割单元的刀片不够锋利,也能将枝条切碎。这就改善了粉碎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刀片用钝时依然可以保证生成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刀具的实际耐用度,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进一步的,滚筒切割单元沿碎料滚筒旋转方向交错分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保证滚筒切割单元可以有效切割处于碎料滚筒任何位置的枝条,可以提高枝条的粉碎程度,避免导致产生大块的枝条。

进一步的,滚筒切割单元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空心短轴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所述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对应空心短轴的位置设有刀架通孔。采用刀架和刀片分离的结构,便于在刀片用钝后更换刀片。

进一步的,滚筒切割单元还包括第一滚筒刀片和第二滚筒刀片,第一滚筒刀片和第二滚筒刀片上设有与刀架通孔相对应的刀片通孔。采用双刀片的结构可以提高粉碎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单个刀片磨损就必须更换刀片的问题,降低了刀片的更换频率,保证较长的连续工作时间。

进一步的,第一滚筒刀片和第二滚筒刀片的刀头为V型结构,V型结构的两条刀刃上开有锯齿形的刃口。刀头为V型结构可以增大切割范围,在刀刃上开有锯齿形刃口可以减少切割时的接触面积,增大切割压强,降低电机功耗。

进一步的,外壳与碎料轴平行的第一碎料侧壁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折弯部,外壳切割单元安装在折弯部上。形成折弯部并安装外壳切割单元,可以增加枝叶被切割的概率,提高粉碎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碎料侧壁的非折弯部也设有外壳切割单元。在非折弯部设置固定的外壳切割单元,为切割枝条提供了反作用力,即使滚筒切割单元的刀片不够锋利,也能将枝条切碎。

进一步的,与第一碎料侧壁相对的第二碎料侧壁上也设有外壳切割单元。在第二碎料侧壁设置外壳切割单元也是为了增加枝叶被切割的概率,提高粉碎效果。

进一步的,外壳切割单元包括安装平板和外壳刀片,外壳刀片垂直焊接在安装平板上。外壳切割单元主要为切割枝条提供反作用力,刀片不需频繁更换,直接焊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外壳刀片的刀头为V型结构,V型结构的两条刀刃上开有尖锐的刃口。将外壳刀片的刀头设计为V型结构同样可以增大切割范围,刀刃上开有尖锐的刃口使得外壳刀片不仅可以起到为切割枝条提供反作用力的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切割作用。

总之,采用这样的结构的碎枝机碎料室,在打料刀片轻微甚至严重磨损时依然能高效地粉碎枝叶,生产效率高,无需频繁更换刀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碎枝机碎料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滚筒切割单元沿碎料滚筒旋转方向平行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滚筒切割单元沿碎料滚筒旋转方向交错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滚筒切割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第一滚筒刀片或第二滚筒刀片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碎枝机碎料室正等轴测图;

图7为本实施例碎枝机碎料室底部观察视图;

图8为本实施例外壳切割单元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碎料轴,3带座调心轴承,4碎料滚筒,5滚筒切割单元,6外壳切割单元,11第一碎料侧壁,12第二碎料侧壁,11a折弯部,11b非折弯部,51第一刀架,52第二刀架,53空心短轴,54第一滚筒刀片,55第二滚筒刀片,54a刀片通孔,54b刃口,61平板,62外壳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碎枝机碎料室,包括外壳1和碎料轴2,外壳1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供碎料轴2穿过的通孔,两侧壁的外侧分别设有带座调心轴承3,碎料轴2穿过通孔且碎料轴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带座调心轴承3中,碎料轴2上设有碎料滚筒4,碎料滚筒4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滚筒切割单元5。滚筒切割单元5焊接在碎料滚筒4上。

如图3所示,滚筒切割单元5沿碎料滚筒4旋转方向交错分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保证滚筒切割单元5可以有效切割处于碎料滚筒任何位置的枝条,可以提高枝条的粉碎程度,避免导致产生大块的枝条。如图2所示,假如滚筒切割单元5沿碎料滚筒4旋转方向平行分布,就会导致碎料滚筒4一些区域的枝条被重复破碎,而存在另一些区域的枝条则无法切到,粉碎效果差。

如图4所示的滚筒切割单元5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空心短轴53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刀架51和第二刀架52,所述第一刀架51和第二刀架52对应空心短轴53的位置设有刀架通孔。采用刀架和刀片分离的结构,便于在刀片用钝后更换刀片。

同样如图4和图5所示的滚筒切割单元5还包括第一滚筒刀片54和第二滚筒刀片55,第一滚筒刀片54和第二滚筒刀片55上设有与刀架通孔相对应的刀片通孔54a。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滚筒刀片54、第一刀架51、第二刀架52以及第二滚筒刀片5,并用螺母固定,完成了滚筒刀片和刀架的固定安装。采用双刀片的结构可以提高粉碎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单个刀片磨损就必须更换刀片的问题,降低了刀片的更换频率,保证较长的连续工作时间。

如图5所示的第一滚筒刀54片和第二滚筒刀片55的刀头为V型结构,V型结构的两条刀刃上开有锯齿形的刃口54b。刀头为V型结构可以增大切割范围,在刀刃上开有锯齿形刃口54b可以减少切割时的接触面积,增大切割压强,降低电机功耗。

外壳1上还设有外壳切割单元6。如图1和图6所示,外壳1与碎料轴2平行的第一碎料侧壁11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折弯部11a,所述外壳切割单元6安装在折弯部11a上。形成折弯部11a并安装外壳切割单元6,可以增加枝叶被切割的概率,提高粉碎效果。

如图7所示,第一碎料侧壁11的非折弯部11b也设有外壳切割单元6。在非折弯部11b设置固定的外壳切割单元6,为切割枝条提供了反作用力,即使滚筒切割单元5的刀片不够锋利,也能将枝条切碎。

与第一碎料侧壁11相对的第二碎料侧壁12上也设有外壳切割单元6。在第二碎料侧壁12设置外壳切割单元6也是为了增加枝叶被切割的概率,提高粉碎效果。

如图8所示,外壳切割单元6包括安装平板61和外壳刀片62,外壳刀片62垂直焊接在安装平板61上。外壳切割单元6主要为切割枝条提供反作用力,刀片不需频繁更换,直接焊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外壳刀片62的刀头为V型结构,V型结构的两条刀刃上开有尖锐的刃口。将外壳刀片62的刀头设计为V型结构同样可以增大切割范围,刀刃上开有尖锐的刃口使得外壳刀片不仅可以起到为切割枝条提供反作用力的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切割作用。

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枝叶进入碎料室时,碎料滚筒4转动带动滚筒切割单元5切割枝叶。滚筒切割单元5的刀片较锋利时,可以轻松将枝叶切碎;当滚筒切割单元5的刀片变钝时,枝叶无法被滚筒切割单元5切碎而随着碎料滚筒4旋转。当枝叶被带到外壳切割单元6处时,由于外壳切割单元6是固定的,为切割枝条提供了反作用力,即使滚筒切割单元5的刀片不够锋利,也能将枝条切碎。这就改善了粉碎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刀片用钝时依然可以保证生成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刀具的实际耐用度,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