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451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油管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油装置,具体的讲是油管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金属零件或工件被加工成型准备包装入库前,金属零件或工件涂抹防锈油防锈是一种常用的防锈方法。用刷子人工涂抹防锈油,不仅均匀性差、效率低、防锈油浪费大、人员投入大、工作人员体力消耗大;且长时间接触防锈油化学物质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在钢球制作的工艺中,一般使用一段溜槽上设置喷油设备,钢球滚过溜槽,喷油设备对其喷油,因为其球型的结构使其上油常会出现裹油、涂油不均的现象;还有将钢球溜入油池,然后再捞出,这样效率底下、油池也不便设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快捷的对钢球上油的油管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油管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钢球的溜槽,所述溜槽螺旋自上而下延伸,所述溜槽的槽底开有沿该溜槽排布的缝隙或通孔;

所述溜槽的上方设置有对溜槽供油的滴油管,所述滴油管与该溜槽上下对应;

所述溜槽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溜槽上流下的油的集油箱,所述集油箱通过液压泵与对滴油管供油的供油箱连接。

这样油从供油箱中流入到滴油管内,进入溜槽的钢球通过滴油管被上油,因为溜槽螺旋从上向下延伸,滴油管与该溜槽上下对应,油可在竖直方向上反复被裹在钢球上,使钢球裹油更加充分。通过设置集油箱,将未被裹上钢球的油液进行回收,然后通过液压泵将油液输送到供油箱中以循环利用。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油箱内设置有将该集油箱内腔分割为两个腔体的过滤筛板,所述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腔体为沉积腔,另一个为清液腔;所述沉积腔与溜槽上下对应,清液腔与液压泵连接。

在给钢球上油的过程中,部分油液不仅会把钢球上的一些杂质带走,也会带走溜槽上的部分杂质,杂质同油液被收集到集油箱中,通过过滤筛板将杂质截留在沉积腔中,清液通过液压泵被输送到供油箱中,这样保持了被循环利用的油液的纯净。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油箱的底面上伸出有凸台堤坝,所述过滤筛板安装在该凸台堤坝上。

通过设置凸台堤坝可以进一步强化对杂质的拦截作用,即沉积腔的沉淀作用。

进一步的是,所述清液腔的底面低于沉积腔的底面,所述清液腔与液压泵的连接处靠近清液腔的底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过滤筛板的目数为100-170目。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油箱为倒梯形结构,这样方便对杂质的沉积,方便后续的清洗。

进一步的是,所述液压泵与供油箱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口端与液压泵连接,该单向阀的出口端与供油箱连接。

单向阀设置在液压泵的出油口处,这样液压泵开机时,泵排出的油液可通过单向阀进入供油箱,单向阀可使液压泵突然停止工作时,供油箱仍处于保压状态,可阻止供油箱的油倒流而损坏液压泵的现象发生,避免一些事故。拆卸液压泵时,供油箱中的油液也不会流失。

所述溜槽由至少一个的迂回段和至少两个的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直段连接构成,所述迂回段首尾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直段。

所述直段与滴油管上下对应。直段与滴油管上下对应,即滴油管为直管结构,这样方便滴油管的制作、设置。所述迂回段的外侧上设置有防止钢球溜出的挡板。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油箱和供油箱上皆设置有溢流阀,以保障集油箱和供油箱内压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油管输送系统,不仅方便快捷的对钢球进行裹油、上油,且相比于其他溜槽裹油,可以更加充分利用油液的对钢球进行裹油工作,设置的集油箱、供油箱和液压泵使油液可以方便、快捷的被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管输送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滴油管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杂质吸附筒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溜槽、1a为迂回段、1b为直段、2为缝隙、3为滴油管、4为集油箱、5为供油箱、6为沉积腔、7为清液腔、8为过滤筛板、9为液压泵、10为凸台堤坝、11为单向阀、12为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中央”、“周向”、“上”、“内侧”、“外侧”、“另一端”、“中部”、“顶部”、“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油管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钢球的溜槽1,所述溜槽1螺旋自上而下延伸,所述溜槽1的槽底开有沿该溜槽1排布的缝隙2,这里的缝隙2优选的是按钢球的运行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溜槽1的上方设置有对溜槽1供油的滴油管3,所述滴油管3与该溜槽1上下对应,所述溜槽1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溜槽1上流下的油的集油箱4,所述集油箱4通过液压泵9与对滴油管3供油的供油箱5连接。所述的溜槽1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要油能充分的被裹上钢球即可。

所述集油箱4为倒梯形结构,所述集油箱4内设置有将该集油箱4内腔分割为两个腔体的过滤筛板8,所述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腔体为沉积腔6,另一个为清液腔7;所述沉积腔6与溜槽1上下对应,清液腔7与液压泵9连接。这里的过滤筛板8的目数采用100-170目。

杂质同油液被收集到集油箱4中,通过过滤筛板8将杂质截留在沉积腔6中,被分离出的清液通过液压泵9被输送到供油箱5中,所述集油箱4的底面上伸出有凸台堤坝10,所述过滤筛板8安装在该凸台堤坝10上。这里的过滤筛板8可以是可拆卸的设置在凸台堤坝10上,即通过螺栓或卡扣等设置。这里的凸台堤坝10起到了进一步强化对杂质的拦截作用,即沉积腔6的沉淀作用,后续清理中,集中对沉积腔6清理即可。

所述清液腔7的底面低于沉积腔6的底面,所述清液腔7与液压泵9的连接处靠近清液腔7的底面,方便对清夜的集中利用。

所述液压泵9与供油箱5之间设置有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的进口端与液压泵9连接,该单向阀11的出口端与供油箱5连接。 单向阀11设置在液压泵9的出油口处,这样液压泵9开机时,液压泵9排出的油液可通过单向阀11进入供油箱5,单向阀11可使液压泵9突然停止工作时,供油箱5仍处于保压状态,可阻止供油箱5的油倒流而损坏液压泵9的现象发生。拆卸液压泵9时,供油箱5中的油液也不会流失。

所述溜槽1由至六个的迂回段1a和七个的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直段1b连接构成,所述迂回段1a首尾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直段1b。所述的滴油管3可以设置为两列。

所述直段1b与滴油管3上下对应。直段1b与滴油管3上下对应,即滴油管3为直管结构,这样方便滴油管3的制作、设置。所述迂回段1a的外侧上设置有防止钢球溜出的挡板12。

所述集油箱4和供油箱5上皆设置有溢流阀,以保障集油箱4和供油箱5内压安全。

这样油从供油箱5中流入到滴油管3内,进入溜槽1的钢球通过滴油管3被上油,因为溜槽1螺旋从上向下延伸,滴油管3与该溜槽1上下对应,油可在竖直方向上反复被裹在钢球上,使钢球裹油更加充分。通过设置集油箱4,将未被裹上钢球的油液进行回收,然后通过液压泵9将油液输送到供油箱5中以循环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