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气置换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2049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丙烯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气置换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小本体聚丙烯装置是以聚合反应为中心的生产装置,聚合反应对原料要求不是很苛刻。一般要求丙烯中的杂质水≤5PPm,当原料丙烯中含硫、烯烃、丙炔等杂质较高时,尽管采用了固碱脱水、脱硫剂脱硫、分子筛干燥等处理,精制后的原料丙烯,质量仍然很差,如何稳定生产,是现在聚丙烯生产厂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聚丙烯生产时,需要进行氮气的置换,氮气中由于水分含量不足,往往会使得在氮气置换时聚丙烯中催化剂太活跃,造成聚丙烯的指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产品生产的质量,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直接进行水蒸气的添加则会造成夹带的水进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产品生产加工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气置换加湿装置,可以实现氮气中增加水蒸气,使氮气中的水蒸气饱和,有利于在氮气置换时聚丙烯中催化剂的失活,以免聚丙烯指数发生变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氮气置换加湿装置,包括通入氮气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有水罐,所述进气口与水罐之间设有截止阀b和气体流量计,所述截止阀b设为常开,所述气体流量计检测氮气的流量,将氮气从底部通入到水罐中,所述水罐顶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阀,通过进水管向水罐内补充水分,氮气从水罐底部与水接触,使氮气中的水蒸气饱和,所述水罐顶部连通有分水罐,所述分水罐顶部连通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分水罐之间设有截止阀c,所述截止阀c设为常开,通过分水罐将氮气内夹带出的水分进行分离,最后氮气通过出气口输出进行氮气置换,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有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截止阀a,所述截止阀a设为常闭,所述分水罐底部设有泄水阀,所述泄水阀上设有管道连通于水罐,分水罐内分离出的水分再通入水罐内,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防止资源浪费。

优选的,所述截止阀a、截止阀b和截止阀c均设为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水罐底部设有传感器,及时检测水罐内的水分余量,水量不足时及时补充。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设为重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处设有水质净化器,防止水内杂质过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聚丙烯生产中的氮气置换时,通过水罐向氮气中增加水蒸气,有利于在氮气置换时聚丙烯中催化剂的失活,以免聚丙烯指数发生变化,通过分水罐去除掉夹带出的水分,避免氮气夹带水分,分离出的水分实现了循环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节约了资源,通过气体流量计统计气体的流量,有效控制气体的输出量,增加了水罐的质量检测,以达到及时的补充水资源,避免水资源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氮气置换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口、2-出气口、3-截止阀a、4-截止阀b、5-截止阀c、6-水阀、7-气体流量计、8-水罐、9-传感器、10-分水罐、11-泄水阀、12-进水管、13-水质净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氮气置换加湿装置,包括通入氮气的进气口1,所述进气口1连通有水罐8,所述进气口1与水罐8之间设有截止阀b4和气体流量计7,所述截止阀b4设为常开,所述气体流量计7检测氮气的流量,将氮气从底部通入到水罐8中,所述水罐8顶部设有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上设有水阀6,通过进水管12向水罐8内补充水分,氮气从水罐8底部与水接触,使氮气中的水蒸气饱和,所述进水管12处设有水质净化器13,防止水内杂质过多,所述水罐8底部设有传感器9,及时检测水罐8内的水分余量,水量不足时及时补充,所述传感器9设为重量传感器;

所述水罐8顶部连通有分水罐10,所述分水罐10顶部连通有出气口2,所述出气口2与分水罐10之间设有截止阀c5,所述截止阀c5设为常开,通过分水罐10将氮气内夹带出的水分进行分离,最后氮气通过出气口2输出进行氮气置换,所述进气口1与出气口2之间设有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气口1与出气口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截止阀a3,所述截止阀a3设为常闭,所述截止阀a3、截止阀b4和截止阀c5均设为单向阀,所述分水罐10底部设有泄水阀11,所述泄水阀11上设有管道连通于水罐8,分水罐10内分离出的水分再通入水罐8内,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防止资源浪费。

工作时,所述截止阀a3闭合,截止阀b4和截止阀c5开启,通过进气口1通入氮气,经过水罐8补充氮气内的水蒸气和分水罐10分离夹带出的水分后,通过出气口2输出氮气,当水罐8需要及时维护时,关闭截止阀b4和截止阀c5,开启截止阀a3,氮气直接通过进气口1和出气口2相连通,不会耽误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