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295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布袋除尘器由于其优越的除尘性能,使其在炼铁厂、炼钢厂、铁合金厂等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布袋除尘器在使用时,空气中的灰尘主要集中在所述布袋上,长时间积累灰尘导致布袋上的滤孔被堵塞,影响其对空气的净化过滤,进而影响布袋除尘器的正常使用,并且现有的布袋除尘器密封性差,在其不使用时外界的灰尘容易进入到其内部,使得其内部的灰尘含量增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布袋除尘器。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壳体装置、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内的布袋装置、位于所述壳体装置上方的盖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装置下方的出料装置、收容于所述出料装置内的封闭装置,所述壳体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右侧的进气管、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进气管上方的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出气管上的第一风机、第二阀门,所述布袋装置包括海绵块、位于所述海绵块下方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右侧的横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若干布袋、位于所述布袋下方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盖板装置包括盖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的密封框、集中框、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盖板上方的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上的第二风机、第三阀门、位于所述第二风机左侧的支架,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斗、位于所述出料斗下方的出料框、设置于所述出料斗上的光滑块,所述封闭装置包括隔板、位于所述隔板上方左右两侧的集中块、位于所述隔板下方左右两侧的弹性板、位于所述弹性板右侧的拉线、位于所述拉线右侧的拉环。

所述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的右表面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海绵块呈水平放置,所述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横板水平放置,所述横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右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布袋设有若干个且竖直放置,所述布袋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布袋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所述盖板顶靠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所述盖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密封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密封框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且顶靠在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上,所述集中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集中框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方,所述集中框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四通孔。

所述第三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集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抽气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风机固定连接。

所述出料斗的纵截面呈梯形,所述出料斗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斗的右表面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出料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出料框的上表面与所述出料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五通孔内且与所述出料斗固定连接。

所述隔板呈水平状,所述隔板的侧面与所述出料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所述集中块位于所述方孔的左右两侧,所述集中块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所述集中块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块的侧面与所述出料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方孔的左右两侧,所述弹性板呈倾斜状,所述弹性板的上端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的下端顶靠在一起,所述拉线的左端与位于右侧的弹性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右端与所述拉环固定连接,所述拉线贯穿所述光滑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布袋除尘器能够有效的将布袋上的灰尘清除掉,清除效率高,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布袋对空气的持续过滤净化,延长布袋除尘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其密封性好,在其不使用时,外界的灰尘不会进入到其内部,防止其内部的灰尘含量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布袋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布袋除尘器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布袋除尘器包括壳体装置1、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1内的布袋装置2、位于所述壳体装置1上方的盖板装置3、位于所述壳体装置1下方的出料装置4、收容于所述出料装置4内的封闭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装置1包括壳体11、位于所述壳体11右侧的进气管12、设置于所述进气管12上的第一阀门13、位于所述进气管12上方的出气管14、设置于所述出气管14上的第一风机15、第二阀门16。所述壳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1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壳体11的右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所述进气管12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壳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气管12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13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12内气体的流量。所述出气管14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壳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气管14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风机15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第一风机15提供电能,所述第一风机15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第一风机15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阀门16用于控制所述出气管14内气体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布袋装置2包括海绵块21、位于所述海绵块21下方的第一过滤网2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2右侧的横板2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2下方的若干布袋24、位于所述布袋24下方的第二过滤网25。所述海绵块21呈水平放置,所述海绵块21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2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第二通孔112之间。所述第一过滤网22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网22的左端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2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3水平放置,所述横板2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3的右端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布袋24设有若干个且竖直放置,所述布袋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布袋2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2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25呈水平状,所述第二过滤网25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25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网25的滤孔大于粉尘的粒径。

如图1所示,所述盖板装置3包括盖板31、位于所述盖板31下方的密封框32、集中框33、收容于所述集中框33内的第三过滤网34、位于所述盖板31上方的抽气管35、设置于所述抽气管35上的第二风机37、第三阀门36、位于所述第二风机37左侧的支架38。所述盖板31顶靠在所述壳体11的上表面上,所述盖板3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311,所述第三通孔311呈圆形。所述密封框3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密封框3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密封框32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1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32内且顶靠在所述密封框32的内表面上,从而可以将壳体11的上端密封住。所述集中框3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集中框33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集中框33的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集中框33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33位于所述第三通孔311的下方,所述集中框33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四通孔331,所述第四通孔331呈圆形且与所述集中框3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过滤网34呈水平状,所述第三过滤网34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34的侧面与所述集中框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抽气管35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11且与所述盖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抽气管35的内部与所述集中框3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门36用于控制所述抽气管35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二风机37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第二风机37提供电能,所述第二风机37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第二风机37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支架38的下端与所述盖板3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8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风机37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风机37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出料装置4包括出料斗41、位于所述出料斗41下方的出料框42、设置于所述出料斗41上的光滑块43。所述出料斗41的纵截面呈梯形,所述出料斗4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出料斗41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料斗4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料斗41的右表面设有第五通孔411。所述出料框4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出料框4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出料框42的上表面与所述出料斗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料框42的内部与所述出料斗41的内部相通。所述光滑块43收容于所述第五通孔411内且与所述出料斗41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43采用光滑的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所述封闭装置5包括隔板51、位于所述隔板51上方左右两侧的集中块52、位于所述隔板51下方左右两侧的弹性板53、位于所述弹性板53右侧的拉线54、位于所述拉线54右侧的拉环55。所述隔板51呈水平状,所述隔板51的侧面与所述出料斗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5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511,所述方孔511呈方形。所述集中块52位于所述方孔511的左右两侧,所述集中块52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所述集中块52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块52的侧面与所述出料斗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5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方孔511的左右两侧,所述弹性板53呈倾斜状,所述弹性板53的上端与所述隔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53的下端顶靠在一起,从而可以将弹性板53的上下空间隔开。所述拉线54的左端与位于右侧的弹性板5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线54的右端与所述拉环55固定连接,所述拉线54贯穿所述光滑块43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拉线54可以左右移动。所述拉环55呈圆环状,方便使用者握住。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布袋除尘器使用时,首先打开第一阀门13及第二阀门16,然后打开第一风机15的开关,使得外界的含有灰尘的空气进入到所述进气管12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所述壳体11内,然后经过布袋24除尘后向上移动,且穿过所述第一过滤网22及海绵块21的过滤后,再进入到所述第二通孔112内,然后进入到所述出气管14内,最后排出,排出的空气环保无污染,不含有杂质。待对空气中的粉尘清除完毕后,关闭第一风机15的开关,同时关闭第一阀门13及第二阀门16。然后打开第三阀门36,同时打开第二风机37的开关,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所述抽气管35内,然后经过第三过滤网34的过滤后再经过第四通孔331向下喷出,喷出的空气经过海绵块21及第一过滤网21的过滤后喷向布袋,从而可以将布袋上的灰尘吹掉,然后吹掉的粉尘经过第二过滤网25的滤孔进入到第二过滤网25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五通孔511进入到所述弹性板53的上方,当壳体11内的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弹性板53的下端向下移动,所述弹性板53弯曲变形,使得空气与粉尘经过弹性板53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出气框42内,最后将粉尘排出。为了使得粉尘尽快的排出,使用者向右拉动拉环55,使得位于右侧的弹性板53的下端向右下方移动,进而可以增大左右两侧的弹性板53之间的间隙,使得粉尘尽快的排出,排出效率高。至此,本实用新型布袋除尘器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