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机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204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机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混合机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在混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还能够加速物理变化。混合机经常用于工业粉状物质的生产中,将两种或多种粉状物质进行混合。

目前,公开号为CN104624103,公告日为2015年5月20日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混合机的混合桶,包括桶体及桶盖,桶盖借助连杆转动连接于桶体的边缘,桶盖上带有出气孔及加料斗;桶体的边缘带有加厚块,加厚块的外侧面固接相对桶体径向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固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相对第一转轴垂直设置,第二转轴转动连接连杆。

当将粉状物质导入到该种立式混合机的混合桶上的加料斗内,经常会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而且当桶体内在对多种粉状物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粉尘也容易从加料斗和出气孔上飞扬出来,从而导致这些飞扬的粉尘影响作业环境,同时也容易被操作人员吸入肺内导致操作人员身体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机的除尘装置,能够对飞扬出来的粉尘进行比较有效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合机的除尘装置,包括位于桶体上侧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包裹在加料斗上侧的第一吸尘罩,所述第一吸尘罩远离加料斗的一侧设置有与抽风机相通的第一吸风管,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用于包裹在出气孔上侧的第二吸尘罩,所述第二吸尘罩远离出气孔的一侧设置有与抽风机相通的第二吸风管,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吸尘罩沿竖直方向上下滑移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向加料斗内加料时,利用驱动件驱动第一吸尘罩朝向远离加料斗的一侧滑移,从而使得第一吸尘罩与加料斗之间的间隙可以供操作人员加料,且从加料斗上飞扬出来的粉尘即可通过第一吸尘罩吸收;当混合机要开始搅拌时,操作人员即可再次利用驱动件驱动第一吸尘罩朝向靠近加料斗的一侧滑移,同时也利用位于出气孔上侧的第二吸尘罩,从加料斗和出气孔内飞扬出来的粉尘即可分别被第一吸尘罩和第二吸尘罩吸收;最终即可实现对飞扬出来的粉尘进行比较有效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风管为波纹伸缩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波纹伸缩管本身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能够折叠、弯曲和伸缩,当驱动件带动第一吸尘罩移动时,第一吸尘罩上的第一吸风管即可方便的随着第一吸尘罩一起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第一吸尘罩两侧的所述支架上均设置有安装板,两侧所述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吸尘罩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分别嵌入在两侧所述滑槽内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吸尘罩利用两侧的滑块分别嵌入在两侧安装板上的滑槽内,且滑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当第一吸尘罩在驱动件的带动下进行竖直方向的滑移时,滑槽即可对第一吸尘罩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一吸尘罩的移动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远离所述第一吸尘罩的一端上开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嵌入有凸出于所述滚珠槽且用于抵触在所述滑槽底壁上的钢珠。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一吸尘罩利用滑块在滑槽内滑移时,利用设置在滑块上滚珠槽内的钢珠,钢珠即可抵触在滑槽的底壁上,从而使得滑块与滑槽之间发生滚动摩擦,相比于滑动摩擦而言,滚动摩擦的摩擦力更小,从而使得滑块在滑槽内滑移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吸尘罩一侧外壁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齿条、用于啮合在所述齿条上的齿轮、穿过所述齿轮且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转动的转轴、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的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伺服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即可带动转轴上的齿轮转动,随着齿轮的转动,齿轮即可带动齿条进行沿竖直方向上的滑移,最终即可实现驱动第一吸尘罩在竖直方向上的滑移;同时由于伺服电机具有正反转的功能,从而使得齿条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其中该种伺服电机同样具有自锁的功能,使得伺服电机停止工作后,齿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加料斗上套设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内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用于覆盖在加料斗上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向加料斗内加料时,操作人员首先将安装套套设在加料斗上,此时即可向安装套内加料,利用安装套内的过滤网,大颗粒的杂质即可被过滤网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对原料的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过滤网上侧的所述安装套呈喇叭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操作人员向安装套内加料时,利用位于过滤网上侧的安装套呈喇叭状,原料即可沿着喇叭状安装套的内壁上下滑,从而使得加料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出气孔上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吸尘罩内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靠近所述第二吸尘罩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操作人员向加料斗内加料时,粉尘可能会从出气孔内飞扬出去,虽然有第二吸尘罩的吸收,但是被吸走的粉尘可能会影响桶体内加入原料的分量,使得操作人员不好控制多种原料的配比;此时利用透气管上螺纹连接的密封盖,当操作人员需要向加料斗内加料时,首先即可利用密封盖将出气孔密封起来,从而有效减小粉尘从出气孔内飞扬出去的可能性;当操作人员加完原料需要启动混合机进行搅拌时,操作人员即可再次拧下密封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伺服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即可带动齿条进行沿竖直方向上的滑移,从而通过齿条驱动第一吸尘罩在加料斗的上侧上下移动;当第一吸尘罩朝向远离加料斗一侧移动时,即可方便操作人员加料,且从加料斗上飞扬出来的粉尘即可通过第一吸尘罩吸收;当混合机要开始搅拌时,操作人员即可利用齿条带动第一吸尘罩朝向靠近加料斗的一侧滑移,同时也利用位于出气孔上侧的第二吸尘罩,从加料斗和出气孔内飞扬出来的粉尘即可分别被第一吸尘罩和第二吸尘罩吸收;最终即可实现对飞扬出来的粉尘进行比较有效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滑槽、第一吸尘罩、滑块、钢珠之间连接关系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一吸尘罩、驱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中:1、支架;11、安装板;111、滑槽;2、第一吸尘罩;21、滑块;211、滚珠槽;212、钢珠;3、第一吸风管;4、第二吸尘罩;5、第二吸风管;6、驱动件;61、齿条;62、齿轮;63、转轴;64、伺服电机;7、安装套;71、过滤网;8、透气管;81、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混合机的除尘装置,参照图1、图2,该种混合机的除尘装置包括焊接在桶体上侧的支架1,支架1上焊接有位于加料斗两侧的安装板11,安装板1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两侧安装板11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111;同时位于两侧安装板11之间安装有第一吸尘罩2,第一吸尘罩2的两侧外壁上均焊接有用于分别嵌入在两侧滑槽111内的滑块21。

滑块21远离第一吸尘罩2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滚珠槽211,其中滚珠槽211内嵌入有一侧凸出于滚珠槽211的钢珠212,当滑块21在滑槽111内滑移时,钢珠212抵触在滑槽111的底壁上;同时第一吸尘罩2远离加料斗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吸风管3,其中第一吸风管3为波纹伸缩管,第一吸风管3远离第一吸尘罩2的一端连接有抽风机;抽风机抽风后即可利用第一吸风管3向第一吸尘罩2内传出吸力,第一吸尘罩2即可吸收粉尘。

参照图1、图3,第一吸尘罩2上不同于焊接有滑块21的一侧侧壁上焊接有齿条61,齿条61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齿条61上啮合有齿轮62,齿轮62上键连接有转轴63,转轴63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架1的两侧侧壁;同时支架1上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4,伺服电机64具有正反转的功能,从而使得齿条6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其中该种伺服电机64通过位置环来实现自锁功能,使得伺服电机64停止工作后,齿条61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最终伺服电机64即可带动齿条61进行沿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此时齿条61、齿轮62、转轴63、伺服电机64即可构成用于驱动第一吸尘罩2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驱动件6。

加料斗上套设有安装套7,其中安装套7内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71,过滤网71的周侧焊接在安装套7的周侧内壁上,同时位于过滤网71上侧的安装套7呈喇叭状;位于出气孔位置处的桶体上焊接有透气管8,透气管8的中心轴线在出气孔的圆心上,其中透气管8远离出气孔一端的周侧开设有螺纹(图中未示出),同时透气管8远离出气孔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密封盖81。

位于出气孔上侧的支架1上焊接有第二吸尘罩4,第二吸尘罩4远离出气孔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吸风管5,第二吸风管5远离第二吸尘罩4的一端与第一吸风管3相通,最终即可通过抽风机同时在第一吸风管3和第二吸风管5内产生吸力;同时从抽风机上抽出去的风会进入到一个收集装置(图中未示出)内,通过收集装置即可将风内的粉尘收集起来。

原理:参照图1、图3,利用伺服电机64带动齿条61进行沿竖直方向上的滑移,从而通过齿条61驱动第一吸尘罩2在加料斗的上侧上下移动;当第一吸尘罩2朝向远离加料斗一侧移动时,即可方便操作人员加料,且从加料斗上飞扬出来的粉尘即可通过第一吸尘罩2吸收;当混合机要开始搅拌时,操作人员即可利用齿条61带动第一吸尘罩2朝向靠近加料斗的一侧滑移;同时也利用位于出气孔上侧的第二吸尘罩4,从加料斗和出气孔内飞扬出来的粉尘即可分别被第一吸尘罩2和第二吸尘罩4吸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