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溶解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327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物溶解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溶解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进行药学实验时,各种试剂和药物的溶解、混合是经常需要进行的操作。在初级试验阶段通常是人工进行上述操作,或采用简单的设备加以辅助,强度比较低。但是当进行大剂量或日常化使用时仍采用上述操作则显得效率太低,不能更好地适应日常需求。

公开号为CN105688696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药学固体试剂溶解装置,包括溶解箱体,溶解箱体上设有碾碎装置,采用碾碎装置将固体试剂预处理,便于后续的溶解过程,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碾碎装置内设有一对圆柱齿轮,圆柱齿轮通过立柱固定在碾碎装置内,溶解罐内设有振动板,振动板上设有搅拌叶和温度传感器,搅拌叶与伺服电机连接,搅拌叶数目设为两组,采用加热网的方案,方便了实验人员对药剂的使用,不需要再另行加热,出液口设为三个,且三个出液口流速不一样,便于实验人员的选取和提取。该装置固体试剂碾碎与溶解联合,提高试剂的溶解效率和溶解效果,固体试剂的碾碎效果影响溶解效果,但是若碾碎粒度不均匀,该装置也无法进行控制,不能将较大的残渣过滤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药物溶解混合装置,利于药物溶解,控制药物混合的均匀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药物溶解混合装置,包括卧式筒体,所述卧式筒体上设置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所述卧式筒体的内部设置混合组件,所述卧式筒体的下部设置支撑组件,所述卧式筒体的一端设置驱动所述混合组件工作的驱动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转轴以及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转轴连接的螺旋状叶片,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内设置弹性绳,所述弹性绳上设置若干重块,所述弹性绳的一端连接振动电机,所述卧式筒体内设置与所述转轴连接且垂直的平面滤筛,所述卧式筒体的端部下方设置第一出料口,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减震弹簧,以及与所述减震弹簧连接的底座。

优选地,所述卧式筒体设置在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形状与卧式筒体的外部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为所述驱动组件的主动电机以及振动电机提供支撑的第一减震支撑座和第二减震支撑座。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料口内设置可拆卸式滤网,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设置第一盖体。

优选地,所述卧式筒体的下部设置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上设置第二盖体。

优选地,所述卧式筒体包括筒体内壁和筒体外壁,所述筒体内壁和筒体外壁之间设置夹层,所述夹层内盘旋设置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卧式筒体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药物溶解混合装置,包括卧式筒体,以提供药物溶解混合的工作腔体;第一加料口,以提供固体类药物的加料通道,与粉碎机构的出料口连接;第二加料口,以提供液体类药物的加料通道,通过第一软管与泵送组件连接;混合组件,以搅动药物加速溶解和混合,包括转轴和螺旋状叶片,螺旋状叶片通过连接杆与转轴连接,连接杆与转轴垂直,螺旋叶片不是与转轴直接连接,这样螺旋状叶片和连接杆均起到搅拌作用,利于药物的溶解和混合,而且螺旋状叶片还起到推动药物整体向某一方向运动的作用;为加强药物的溶解和混合,同时避免药物粘附在混合组件上,本实用新型将转轴设计为中空结构,在转轴内设置弹性绳,弹性绳贯穿转轴,且弹性绳上设置若干重块,弹性绳通过振动电机的带动发生振动,随之带动重块在重力的共同作用产生大幅度摆动,使得转轴发生振动,进而使得与转轴连接的混合组件等发生振动,最终使得药物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平面筛网,设置在卧式筒体内,与转轴连接并垂直,一方面用于截留粒度较大的药物颗粒,另一方面跟随转轴转动,配合叶片的推进作用加强药物的混合效果,而且在在转轴的振动作用下不易被堵塞;支撑组件,设置在卧式筒体外侧下部,用于支撑卧式筒体,包括减震弹簧和底座,减震弹簧起到减小振动,缓冲卧式筒体对底座的作用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用于将药物的溶解混合,利于药物的溶解,提高药物之间的混合效率,便于控制药物混合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药物溶解混合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药物溶解混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药物溶解混合装置的剖视图;

其中,1-卧式筒体,2-第一加料口,3-第二加料口,4-第一软管,5-转轴,6-连接杆,7-螺旋状叶片,8-弹性绳,9-重块,10-振动电机,11-平面滤筛,12-第一出料口,13-减震弹簧,14-底座,15-液体输送泵,16-第二软管,17-液体储罐,18-主动电机,19-滤网,20-主动轮,21-夹层,22-中空管,23-支撑架,24-第一减震支撑座,25-第二减震支撑座,26-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3,一种药物溶解混合装置,包括卧式筒体1,所述卧式筒体上设置第一加料口2和第二加料口3,所述卧式筒体的内部设置混合组件,所述卧式筒体的下部设置支撑组件,所述卧式筒体的一端设置驱动所述混合组件工作的驱动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转轴5、通过连接杆6与所述转轴连接的螺旋状叶片7,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内设置弹性绳8,所述弹性绳上设置若干重块9,所述弹性绳的一端连接振动电机10,所述卧式筒体内设置与所述转轴连接且垂直的平面滤筛11,所述卧式筒体的端部下方设置第一出料口12,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减震弹簧13,以及与所述减震弹簧连接的底座14。

参阅图1,卧式筒体1设置在支撑架23内,支撑架的内部形状与卧式筒体的外部形状相匹配。

参阅图3,支撑架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为驱动组件的主动电机以及振动电机提供支撑的第一减震支撑座24和第二减震支撑座25。

参阅图1和图2,为便于主动电机和振动电机的良好散热,支撑架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散热孔26。

所述第一加料口可选择连接粉碎机构的出料口,或者将药物粉碎后人工投加。

所述第二加料口可选择通过第一软管4连接泵送组件,或者采用人工灌注。

所述泵送组件包括液体输送泵15,所述液体输送泵的进液口通过第二软管16与液体储罐17连接,所述液体输送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软管连接。本实用新型泵送组件,用于将液体类药物由液体储罐泵送至卧式筒体内,故此,泵送组件包括液体输送泵,该液体输送泵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进液口通过第二软管与液体储罐连接,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软管连接,使得液体类药物由液体储罐依次通过第二软管、液体输送泵、第一软管和第二加料口进入卧式筒体内,只要一次配制足量液体类药物,不需要人工添加,便可进行连续泵送,而且现有液体输送泵还能够实现计量功能,便于控制流量和添加量。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混合组件工作,具体的,包括设置在卧式筒体上的主动电机18,设置在所述主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20,转轴的端部设置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皮带或链条。

第一加料口,用于提供固体类药物的进料通道,其与粉碎机构的出料口可采用螺纹连接。

第二加料口,用于提供液体类药物的进料通道,其通过第一软管与泵送组件连接,第一软管可采用柔性塑料管,依液体类药物性质可选择不同性能的塑料管,尽量避免对药物药性的不良影响。

连接杆,用于将螺旋状叶片与转轴连接,其可采用中空或实体制件。

弹性绳,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限制空间(转轴)内发生弹动,可选择弹簧;重块设置在弹性绳上,数量为2个以上,重量较大,能够在弹性绳的带动下更大幅度地发生振动或摆动。

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架的底部,以承载装置的重量,并起到减震作用,缓冲装置对底座的冲击力。支撑组件包括减震弹簧和与该减震弹簧连接的底座,底座的高度依据装置的放置位置或出料的便利性可以采用不同的高度,图1~图4仅做示意性说明。

平面筛网11为平面状筛网,具有与转轴配合连接的中心孔,具有孔径一致的网眼。平面筛网的周缘与卧式筒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满足平面筛网能够随转轴的转动而转动;在卧式筒体的内壁与平面筛网的周缘足够光滑的情况下,两者可直接接触,不留间隙。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常规技术知识能够确定的。

实施例2

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药物溶解混合装置,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其中:

所述第一出料口内设置可拆卸式滤网19,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设置第一盖体。滤网的设置可进一步对混合液进行过滤,提高均匀度,可拆卸式设置则便于取出清理残留;第一盖体用于将第一出料口进行封堵。

所述卧式筒体的下部设置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上设置第二盖体。该第二出料口的设置位置与平面滤网对应,当装置停止工作后,以便将平面滤网截留的,沉落在卧式筒体内腔底部,未完全溶解的大颗粒药物清理出来。

所述卧式筒体包括筒体内壁和筒体外壁,所述筒体内壁和筒体外壁之间设置夹层21,所述夹层内盘旋设置中空管22,所述中空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卧式筒体的两端面。中空管盘旋缠绕在夹层中,用于通入热交换介质,可以是冷介质,也可以是热介质,根据溶解需要进行配合使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