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带自动上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8162发布日期:2018-06-30 06:1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带自动上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胶结构,特别是一种胶带自动上胶机。



背景技术:

打印胶带、电子胶带等统称为胶带,其结构主要包括面材与底材;其中底材主要包括基材层以及胶水层,现有的一种工艺是利用胶水涂布装置或机构将胶水涂布到基材层一面,在两层贴合之后,经过烘烤等工艺,使得底材形成一层光滑的表面,以便于下一步的面材与底材贴合工艺的进行。现有的胶水涂布机构主要包括有上胶辊、压辊等部件,将基材层穿设在上胶辊与压辊之间,利用压辊将基材层压设得与上胶辊的上胶面贴合,而在实际的生产中,由于基材层进料的时候是运动中的,基材层的表面可能会产生不平整的现象,由此导致基材层与上胶辊的上胶面贴合得不够紧密,进而导致胶水层的不平整,影响了胶带底材的质量。

另一种常用工艺是增加线棒和刮刀,上胶过程都是在线棒上胶机中进行,目前一个线棒上胶机中只设一个线棒,且线棒上胶机中的线棒端面一般为刮刀,在进行上胶时易将薄膜基材刮破;同时,还易造成薄膜基材上涂覆的胶水厚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胶带自动上胶机,可以实现胶带均匀的上胶,减少胶带气泡,使薄膜基材的上胶厚度减小至20微米。

为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带自动上胶机,包括胶槽、上胶辊、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第三导向轴、第一上压辊、第二上压辊、第三上压辊、第一下压块和第二下压块,且均固定在电控柜上,所述第一下压块上端固定有第一线棒,第二下压块上端固定有第二线棒,所述上胶轮一部分置于胶槽中,所述第一下压块和第二下压块固定在胶槽的侧板上,所述第一上压辊、第二上压辊和第三上压辊置于第一下压块和第二下压块正上方,所述第三导向轴的中轴线高于第一上压辊的中轴线,低于第二导向轴中轴线,所述第二导向轴中轴线低于第一导向轴中轴线,所述薄膜基材包括上胶面和背胶面,所述薄膜基材至第三导向轴进入,经过上胶轮、第一上压辊、第二上压辊、第三上压辊、第一线棒、第二线棒、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

优选地,所述薄膜基材至第三导向轴进入,首先背胶面与第三导向轴接触,其次上胶面与上胶轮接触,再次上胶面与第一线棒和第二线棒接触,同时背胶面与第一上压辊、第二上压辊和第三上压辊接触,最后背胶面与第二导向轴和第一导向轴接触。

优选地,所述电控柜呈U型,包括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

优选地,所述胶槽下方带有高度调节滑道,固定在电控柜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两端固定有气缸,可以带动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水平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向轴、第一上压辊、第二上压辊和第三上压辊两端固定有调节阀,可以调节第三导向轴、第一上压辊、第二上压辊和第三上压辊竖直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上压辊、第二上压辊、第三上压辊、第一线棒和第二线棒实现薄膜基材均匀上胶,减少胶带气泡,使薄膜基材的上胶厚度减小至20微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胶带自动上胶机主视图;

图2为主视图沿A-A的剖面图;

图3为压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控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胶带自动上胶机,包括胶槽100、上胶辊200、第一导向轴203、第二导向轴202、第三导向轴201、第一上压辊301、第二上压辊302、第三上压辊303、第一下压块401和第二下压块402,且均固定在电控柜上,第一下压块401上端固定有第一线棒411,第二下压块402上端固定有第二线棒412,上胶轮200一部分置于胶槽100中,第一下压块401和第二下压块402固定在胶槽100的侧板101上,第一上压辊301、第二上压辊302和第三上压辊303置于第一下压块401和第二下压块402正上方,第三导向轴201的中轴线高于第一上压辊的中轴线,低于第二导向轴中轴线,所述第二导向轴中轴线低于第一导向轴203中轴线,所述薄膜基材1包括上胶面A和背胶面B,薄膜基材1至第三导向轴201进入,经过上胶轮200、第一上压辊301、第二上压辊302、第三上压辊303、第一线棒411、第二线棒412、第一导向轴203和第二导向轴202。

其中,薄膜基材1至第三导向轴201进入,首先背胶面B与第三导向轴201接触,其次上胶面A与上胶轮200接触,再次上胶面A与第一线棒411和第二线棒412接触,同时背胶面B与第一上压辊301、第二上压辊302和第三上压辊303接触,最后背胶面B与第二导向轴202和第一导向轴203接触。

其中,胶槽100下方带有高度调节滑道102,固定在电控柜上。第一导向轴203和第二导向轴202两端固定有气缸,可以带动第一导向轴203和第二导向轴202水平移动。

其中,第三导向轴201、第一上压辊301、第二上压辊302和第三上压辊303两端固定有调节阀,可以调节第三导向轴201、第一上压辊301、第二上压辊302和第三上压辊303竖直移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电控柜。

如图4所示的电控柜500呈U型,包括上固定杆503和下固定杆502,以及控制面板501。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下压块和第二下压块。

如图3所示的第一压块401和第二压块402固定在侧板101的阶梯处,第一压块401和第二压块402上放置有带有凹槽的隔板420,第一线棒411和第二线棒412置于隔板420的凹槽上方,第一线棒411和第二线棒412的一端套有轮盘430放置在侧板上,另一端通过支座固定在第一压块401和第二压块402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