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用二次除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0802发布日期:2018-09-08 00:0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一般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用二次除菌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废气、废水和固体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污染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造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其中工业废气污染,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处理就排放到到空气中,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严重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

为能够对工业废气进行有效处理,专利zl201621477711.9公开有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布袋除尘器、废气处理塔和二次处理装置,布袋除尘器的一侧设有废气进口,且布袋除尘器的底部设有灰斗,灰斗底部对应放置清灰小车,废气处理塔与布袋除尘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废气处理塔内部安装喷淋装置,二次处理设备通过相应的管道与废气处理塔连接,且二次处理设备右侧连接设有净气管,喷淋装置包括循环水池、循环水泵和喷水管。该技术方案采用多级的处理方式对废气进行处理,并且不效的利用活性炭多微孔及巨大的表面张力等特性将废气中的有机溶剂吸附,使所排废气得到净化。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中的二级处理设备位于废气处理塔尾部,用于对经过一次处理的废气进行深度洁净处理,但是该二级处理设备结构中仅依靠活性炭装置实现除菌、除湿的效果较差,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提高除菌除湿效率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用二次除菌装置。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用二次除菌装置,包括:中空且长方体结构的前仓和与所述前仓连接且中空柱状结构的后仓,所述前仓相对远离所述后仓的一端设有与废气喷淋塔排气管路相连的进气管路且其相对靠近所述后仓的一端设有与后仓相连的圆形第一出气口;所述后仓左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直接配接的进气口且其右端设有与净气管路相连的第二出气口;所述废气喷淋塔排气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之间设有引风机;所述前仓中部设有一竖向设置的中间板件且所述中间板件正中设有圆形气孔;所述气孔的孔壁上对称地设有两竖直支撑柱;两支撑柱之间跨接有水平设置且中空漏斗结构的分流斗;所述分流斗上设有分别与两支撑柱一一对应的连接耳;两支撑柱上分别配接有轴承件且两轴承件分别与两连接耳对应固接;所述分流斗位于所述中间板件的左侧且所述分流斗靠近进气管路的一侧设有导气口;所述分流斗的内壁设有水平设置且中空锥形结构的内胆,所述内胆的侧壁上环形阵列排布的若干分流孔;所述中间板件上相对靠近所述进气管路的侧壁上设有向靠近进气管路一侧延伸的一对延伸臂,两所述延伸臂上下平行分布且所述气孔圆心恰好位于两所述延伸臂之间连线的中心处,两延伸臂分别通过弹簧与所述导气口的外边沿相连接;所述导气口与所述进气管路之间设有弹性伸缩管路;所述气孔的右开口处设有一层除湿板;所述后仓中部设有一环形结构的支撑板件且所述支撑板件外沿与所述后仓内壁相固接,所述支撑板件的轴线与所述后仓轴线相平行;所述支撑板件正中设有容纳孔且所述容纳孔的半径为所述支撑板件半径的4/5;所述容纳孔的孔壁上固接有一圈环形结构的弹性第一过渡板且所述第一过渡板的内壁上固接一圈环形结构的弹性第二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的厚度与所述容纳孔的孔壁厚度相同;所述容纳孔的孔壁上对称设有两水平的连接柱,两连接柱的自由端依次贯穿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并且暴露在第二过渡板外;两连接柱之间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活性炭板件且所述活性炭板件两端分别与两连接柱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板的内壁与所述活性炭板件的外沿相固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件与第二出气口之间设有环形结构的第一辅助板件,所述第一辅助板件为网状结构且其中部向靠近支撑板件的方向弯曲。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件与进气口之间第二辅板件且所述第二辅助板件正中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半径是所述活性炭板件半径的1/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辅助板件靠近所支撑板件的一侧设有两圈与所述第二辅助板件同心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上分别盘设有加热管且所述加热管通过线路与设置在所述后仓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辅助板件内设有供线路贯穿的径向通道且所述后仓上设有与所述径向通道连通的通孔;所述径向通道上相对靠近环形轨道的开口密封且仅容线路通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辅助板件的通孔处设有向所述支撑板件方向延伸的中空锥形结构的次分流斗;所述次分流斗的侧壁上设有两组次分流孔且两组次分流孔上下对称分布;所述分流孔为鱼鳞状结构且其开口朝向所述支撑板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孔的右开口处固接有圆环状固定套且所述固定套内设置有多层除湿板,相邻的除湿板之间留有间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套靠近气孔的侧壁通过一圈环形弹性伸缩圈与所述气孔的边沿固接;所述弹性伸缩圈上设有若干圆孔。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有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用二次除菌装置的具体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将整体结构分为前仓和后仓,其中:所述前仓,通过增设除湿板件及其相关组件,能够对进入本装置内的气体进行除湿处理;所述后仓,通过增设支撑板件等相关组件,等相关组件,能够对本装置内的气体进行除菌、吸附处理,大幅度提升本技术方案的除菌效率,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活性炭板件);

图4是本申请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第一辅助板件);

图5是本申请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第二辅助板件);

图6是图5中第二辅助板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次分流斗);

图8是本申请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固定套);

图9是本申请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弹性伸缩圈)。

图中:

1、前仓;2、后仓;3、进气管路;4、净气管路;5、第二出气口;6、引风机;7、中间板件;8、气孔;9、支撑柱;10、分流斗;11、连接耳;12、导气口;13、内胆;14、分流孔;15、延伸臂;16、弹性伸缩管路;17、除湿板;18、支撑板件;19、容纳孔;20、第一过渡板;21、第二过渡板;22、连接柱;23、活性炭板件;24、第一辅助板件;25、第二辅助板件;26、通孔;27、环形轨道;28、加热管;29、径向通道;30、固定套;31、弹性伸缩圈;32、次分流斗;33、次分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的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用二次除菌装置,其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用二次除菌装置,包括:中空且长方体结构的前仓1和与所述前仓1连接且中空柱状结构的后仓2,所述前仓1相对远离所述后仓2的一端设有与废气喷淋塔排气管路相连的进气管路3且其相对靠近所述后仓2的一端设有与后仓2相连的圆形第一出气口;所述后仓2左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直接配接的进气口且其右端设有与净气管路4相连的第二出气口5;所述废气喷淋塔排气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3之间设有引风机6;

所述工业废气处理装置用二次除湿装置,包括:前仓和后仓,其中:前仓,中空且长方体结构,用于安装除湿板等相关组件;后仓,与所述前仓1连接且中空柱状结构,用于安装支撑板件等相关组件。

所述前仓和后仓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如下:

所述前仓1相对远离所述后仓2的一端设有与废气喷淋塔排气管路相连的进气管路3且其相对靠近所述后仓2的一端设有与后仓2相连的圆形第一出气口;所述后仓2左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直接配接的进气口且其右端设有与净气管路4相连的第二出气口5;所述废气喷淋塔排气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3之间设有引风机6。

经过分体设计的前仓和后仓,其结构可以得以细化,且维护及检修更为方便。

其中:

进气管路,将前仓与废气喷淋塔排气管路相连,用于将经过初步喷淋净化的废气导入装置本体内,因为经过废气喷淋塔处理的气体,往往湿度过大,不适于直接排放,在前仓内能够得到除湿处理。

经过前仓初步处理的气体,经由第一出气口,进入后仓内,继续接受除菌处理,最后,经由第二出气口进入净气管路。在净气管路之后,可以对经过二次处理的气体进行测量,若其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排放,若其仍未达到排放标准,可以根据其不符合指标,进行下一步的清洁工作。

在实际使用中,为方便废气喷淋塔排气管路内的气体顺畅导入进气管路3内,所述废气喷淋塔排气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3之间设有引风机6;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经过初步处理的废气将进入所述前仓内,接受二次处理。

所述前仓1中部设有一竖向设置的中间板件7且所述中间板件7正中设有圆形气孔8;在前仓内,自进气管路进入的气体首先接触中间板件7,其本身不能够使得气体自其内穿过,故其上设有气孔8。

所述气孔8的孔壁上对称地设有两竖直支撑柱9;两支撑柱9之间跨接有水平设置且中空漏斗结构的分流斗10;所述分流斗10上设有分别与两支撑柱9一一对应的连接耳11;两支撑柱9上分别配接有轴承件且两轴承件分别与两连接耳11对应固接。

所述连接耳为中空柱状结构,其内壁与所述轴承件外壁固接。

在气体经由气孔之前,其会进入分流斗内在气体初次进入分流斗时,基于上述设计,分流斗会产生一定的晃动,即:围绕两支撑柱产生的晃动,该晃动对气体产生扰流,便于对气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脱水。此外,当初次扰动形成后,在源源不断与分流斗接触的气体的作用力下,扰动会持续或断断续续地进行,便于对气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脱水。

所述分流斗10位于所述中间板件7的左侧且所述分流斗10靠近进气管路3的一侧设有导气口12;所述分流斗10的内壁设有水平设置且中空锥形结构的内胆13,所述内胆13的侧壁上环形阵列排布的若干分流孔14;

基于此设计,在气体自导气口内进入分流斗后,其会先使得分流斗产生扰动,而后经由内胆贯穿分流斗,进入前仓中位于中间板件右侧的空间。

所述中间板件7上相对靠近所述进气管路3的侧壁上设有向靠近进气管路3一侧延伸的一对延伸臂15,两所述延伸臂15上下平行分布且所述气孔8圆心恰好位于两所述延伸臂15之间连线的中心处,两延伸臂15分别通过弹簧与所述导气口12的外边沿相连接。

基于此设计,两对延伸臂的设计能够为导气口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当然,是利用与导气口12相连的两弹簧来实现的。两弹簧在分流斗产生扰动之后,其既能够为分流斗的扰动提供缓冲力,防止其幅度过大造成损坏;还能够在外力消失后,使得分流斗回至最初状态。

所述导气口12与所述进气管路3之间设有弹性伸缩管路16;基于此设计,当气体进入前仓内后,其会在弹性伸缩管路的引导下,直接进入分流斗内,弹性伸缩管路的设计,一方面为分流斗围绕支撑柱的晃动提供一定的容量;另外一方面,在分流斗晃动的过程中,弹性伸缩管路液与会在延伸/收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其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其侧壁会在气体进入分流斗之前即完成一定程度的扰流,便于对气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脱水。

优选地,在具体的设计中,弹性伸缩管路的材质可以选择吸湿性更换的材质,以强化其对气体的脱湿效果。

所述气孔8的右开口处设有一层除湿板17;此处设计,能够强化前仓内部的除湿效果。

所述后仓2中部设有一环形结构的支撑板件18且所述支撑板件18外沿与所述后仓2内壁相固接,所述支撑板件18的轴线与所述后仓2轴线相平行;当气体进入后仓之后,其会继续接触支撑板件18,其本身不能够使得气体自其内穿过,但其上设有容纳孔。

所述支撑板件18正中设有容纳孔19且所述容纳孔19的半径为所述支撑板件18半径的4/5;所述容纳孔19的孔壁上固接有一圈环形结构的弹性第一过渡板20且所述第一过渡板20的内壁上固接一圈环形结构的弹性第二过渡板21;所述第一过渡板20和第二过渡板21的厚度与所述容纳孔19的孔壁厚度相同;所述容纳孔19的孔壁上对称设有两水平的连接柱22,两连接柱22的自由端依次贯穿第一过渡板20和第二过渡板21并且暴露在第二过渡板21外;两连接柱22之间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活性炭板件23且所述活性炭板件23两端分别与两连接柱22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板21的内壁与所述活性炭板件23的外沿相固接。

在上述设计中,分别与两连接柱相连的活性炭板件能够围绕两连接柱旋转;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均为弹性结构,其为活性炭板件外沿与容纳孔孔壁之间的过渡部件,具体连接关系如上。

在此处设计中,若仅有连接柱的存在,所述活性炭板件可以绕两水平连接柱旋转;但在本设计中,还设计有两圈过渡板,即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其中:所述容纳孔19的孔壁上固接有一圈环形结构的弹性第一过渡板且所述第一过渡板的内壁上固接一圈环形结构的弹性第二过渡板。

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弥合活性炭板件与置入孔内壁的间隙;另一方面能够限制活性炭板件的运动幅度。

两连接柱的自由端依次贯穿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并且暴露在第二过渡板外;两连接柱贯穿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并与活性炭板件可旋转连接,此时连接柱的作用,主要在于支撑所述活性炭板件,增强其承载强度。

所述第二过渡板的内壁与所述活性炭板件的外沿相固接。第一过渡板件和第二过渡板件彼此相连,并通过第二过渡板件与活性炭板件相连,其还能够对活性炭板件起到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活性炭板件,既能够有一定幅度的运动,同时有足够的承载强度。

当有外力施加在活性炭板件23上时,其可以绕所述连接柱进行旋转,但考虑到与之相连的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故其晃动幅度将受到限制;在其晃动的过程中,鉴于所述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均为弹性,当外力消失时,活性炭板件可以回归至最初状态。

相较于完全静止的活性炭板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活性炭板件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自身产生一定的晃动,故当气体流量或流速较大时,其可以有一定缓冲作用,降低其损坏的几率,此外,对活性炭板件加以限制的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能够使其在承受外力之后回归至最初状态,对其整体的工作效果影响很小。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件18与第二出气口5之间设有环形结构的第一辅助板件24,所述第一辅助板件24为网状结构且其中部向靠近支撑板件18的方向弯曲。

第一辅助板件,其一方面能够与气体进行接触,故其材质选择有多种,可以根据废气所携带的有害物质,进行选择;还可以选择吸湿性更强的等等。

另一方面,其为网状结构且中部向靠近支撑板件的方向弯曲,即:当气体流量或者流速过大时,其能够进一步地限制所述活性炭板件的晃动幅度,防止气体对强化板件上的活性炭板件造成损伤。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件18与进气口之间第二辅板件25且所述第二辅助板件25正中设有通孔26,所述通孔26的半径是所述活性炭板件23半径的3/4。

第二辅助板件,其既可以为网状结构,亦可为板件结构;其正中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半径是所述活性炭板件半径的3/4,通孔的设计能够减少气体流动中的阻力。

在活性炭板件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若其吸收水分至饱和状态时,其净化效果会打折扣,故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板件25靠近所支撑板件18的一侧设有两圈与所述第二辅助板件25同心的环形轨道27,所述环形轨道27上分别盘设有加热管28且所述加热管28通过线路与设置在所述后仓2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基于上述设计,设置于第二辅助板件上的加热管能够在接通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对后仓内部进行加热,对后仓内部进行烘干,降低后仓内的湿度。尤其是能够对距离其最近的活性炭板件进行烘干作业,以使得活性炭板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

在具体的设计中,两环形轨道上既可以都架设加热管,还可以一个加设加热管,另一个加设杀菌管,以保持装置本体内整体的洁净程度。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板件25内设有供线路贯穿的径向通道29且所述后仓2上设有与所述径向通道29连通的通孔;所述径向通道29上相对靠近环形轨道27的开口密封且仅容线路通过。

上述设计中的径向通道,能够给对与加热管相连的线路进行充分的保护,以防止气流或者气流中夹带的水分对其进行损蚀。特别地,所述径向通道上相对靠近环形轨道的开口密封且仅容线路通过。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板件25的通孔26处设有向所述支撑板件18方向延伸的中空锥形结构的次分流斗32;所述次分流斗32的侧壁上设有两组次分流孔33且两组次分流孔33上下对称分布;所述分流孔14为鱼鳞状结构且其开口朝向所述支撑板件18。基于次分流斗的设计,经过分流气体能在进入后仓之后,再经由一次分流作用,以使得气体在与活性炭板件接触的过程中,与活性炭接触更为均匀,使得活性炭的使用更趋于合理。

鱼鳞状结构的分流孔,能够更一步地对气体进行脱湿。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孔8的右开口处固接有圆环状固定套30且所述固定套30内设置有多层除湿板17,相邻的除湿板17之间留有间隙。

上述设计能够利用多层除湿板更进一步地增大对前仓内经由气体的除湿效果。间隙的设计能够使得两除湿板之间不相互影响。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30靠近气孔8的侧壁通过一圈环形弹性伸缩圈31与所述气孔8的边沿固接;所述弹性伸缩圈31上设有若干圆孔。

当前仓内气体流量过大时,上述设计中的弹性伸缩圈可以随着气体的涌入而产生拉伸的效果,此时,其上的圆孔将被扩张,此时,圆孔的设计能够分担除湿板所承受的气体压力,以保护除湿板。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