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塔用烟气再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5510发布日期:2018-11-02 21:4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脱硫塔用烟气再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每年由人类制造的、含硫燃料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高达2亿吨左右,严重破坏了大气环境,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脱硫就成为解决当下空气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在石油、煤炭、化工、制药、环保等领域的脱硫过程中,脱硫塔(又称填料塔)被广泛应用。因此,脱硫塔的设计对高效进行脱硫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脱硫塔在排气时,需要使得排出的气体在露点温度以上,以对脱硫塔的保护。目前脱硫塔在排出气体的加热上会耗费巨大的能量,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可靠的脱硫塔用烟气再热系统,该烟气再热系统能够减少能量的消耗,还有利于节省企业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塔用烟气再热系统,包括:进气管、设于进气管上的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热电系统、排气管及设于排气管上的利用电能的气体加热系统,所述电能的热电系统与蓄电池连接,所述气体加热系统分别与电能的热电系统及蓄电池连接;

所述进气管包括两根主进气管及若干设于两主进气管之间将两主进气管连接的分进气管,所述热电系统包括与分进气管配合安装的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的排液端依次连接有热电转化器及循环泵,循环泵与换热部件的进液端连接,换热部件、热电转化器及循环泵形成通有换热介质的循环回路;

所述热电转化器包括金属材质构成的扁形的换热壳体,换热壳体的顶面及底面均布设有若干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热电元件,各热电元件并联形成供电源,换热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及出液口。

所述换热壳体内设有若干互相平行的导流片,导流片从进液口向出液口布置,所述靠近进液口侧且位于进液口两边的导流片形成有向进液口弯曲的片状分流部。

所述换热壳体的换热面与热电元件之间涂有导热层。

所述换热部件包括套设于分进气管外的外筒,外筒内设有将外筒分隔成3个以上区域的分隔板,每个分隔板上设有使得换热介质在外筒内作S型流线的流通口,外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出液管。

所述导热层为氧化石墨烯导热涂层。

所述循环泵分别与蓄电池及热电系统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脱硫塔的进气管上设有的热电系统能够将进气管内气体的热量转化为电能,转换的电能能够用于气体加热系统的供电及为蓄电池充电,这些电能还可以用于对循环泵供电,从而能够节约电能,通过将热电转化器设为扁形的换热壳体,换热壳体上安装的热电元件能够高效地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以对气体加热系统供电,气体加热系统能够对排出的烟气进行再加热,从而能够对烟气的热能回收,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脱硫塔用烟气再热系统的系统组成图;

图2为换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热电转化器的俯视内部结构图;

图4为热电转化器的侧视结构图;

图5为热电系统及气体加热系统安装在脱硫塔上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的脱硫塔用烟气再热系统,包括:进气管1、设于进气管1上的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热电系统3、排气管2及设于排气管2上的利用电能的气体加热系统4,所述电能的热电系统3与蓄电池连接,所述气体加热系统4分别与电能的热电系统3及蓄电池连接,气体加热系统4还可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免在热电系统3供电不足时提供电力;气体加热系统4为在排气管2内设有若干电热丝构成,电热丝对流过的气体进行加热。

所述进气管1包括两根主进气管101及若干设于两主进气管101之间将两主进气管101连接的分进气管102, 分进气管102之间设有间隙使得换热介质能够在分进气管102之间流动 ,分进气管102采用导热好的材质,所述热电系统3包括与分进气管102配合安装的换热部件301,所述换热部件301的排液端依次连接有热电转化器302及循环泵,循环泵与换热部件301的进液端连接,换热部件301、热电转化器302及循环泵形成通有换热介质的循环回路,使得换热部件301中热的介质能够输送到热电转化器302将热能转化成电能;

所述热电转化器302包括金属材质构成的扁形的换热壳体3021,换热壳体3021的顶面及底面均布设有若干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热电元件3022,各热电元件3022并联形成供电源,换热壳体302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3023及出液口3024,循环泵也与外界电源连接。这种结构的热电转化器302能够高效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多个热电元件3022能够提高足够的电能,且热电转化率高,热电元件与换热介质的热电转化器结合,热电元件不需要转动部件,静音,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所述换热壳体3021内设有若干互相平行的导流片3025,导流片3025从进液口3023向出液口3024布置,所述靠近进液口3023侧且位于进液口3023两边的导流片3025形成有向进液口3023弯曲的片状分流部3026。设有的导流片3025能够将换热壳体3021分成多个流动路径,从而使得每个路径均具有差不多的换热介质流过,提高热电转化效率。

所述换热壳体3021的换热面与热电元件3022之间涂有导热层3027。所述导热层3027为氧化石墨烯导热涂层,氧化石墨烯导热涂层具有绝缘、导热率高的特点,且能够耐高温。

所述换热部件301包括套设于分进气管102外的外筒3011,外筒3011内设有将外筒3011分隔成3个以上区域的分隔板3012,可分为4个或5个或6个,每个分隔板上设有使得换热介质在外筒3011内作S型流线的流通口3013,外筒301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出液管,这种结构的换热部件301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可靠。所述循环泵分别与蓄电池及热电转化器连接。

因此,通过在脱硫塔的进气管上设有的热电系统能够将进气管内气体的热量转化为电能,转换的电能能够用于气体加热系统的供电及为蓄电池充电,这些电能还可以用于对循环泵供电,从而能够节约电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