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169发布日期:2019-01-18 19:4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袋除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家具粉尘处理中的刨花等较大的粉尘,进入除尘器后由于卸灰不及时等原因会慢慢在除尘器灰斗低下积累上去,当再次清灰的时候,由于木糠粉尘互相支撑及相互的摩擦力作用下会形成架桥效应,从而阻挡粉尘落下卸灰里,这样粉尘就会在除尘器内越积越多,很容易达到粉尘爆炸极限,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清灰装置与布袋除尘器只存在一个连接口,导致吹尘的范围并不大,使得只有一部分尘被吹动,清灰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全方面吹动进气箱的粉尘,清灰效果十分理想的布袋除尘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机架、除尘箱、进气箱和储尘箱;

所述除尘箱、进气箱和储尘箱从上至下设置,且所述除尘箱联接于所述进气箱,所述进气箱联接于所述储尘箱;所述除尘箱由所述机架所支承;所述除尘箱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布袋;

还包括清灰装置;

所述清灰装置包括进气主管、第一分管、第二分管、电磁阀和时控开关;

所述进气主管连通高压气体;

所述第一分管的一端联接于所述进气主管,所述第一分管的另一端联接于所述进气箱和所述储尘箱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分管的一端联接于所述进气主管,所述第二分管的另一端也联接于所述进气箱和所述储尘箱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处于所述储尘箱的两侧;

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进气主管上,所述时控开关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分管包括第一上段和第一下段;所述第二分管包括第二上段和第二下段;所述第一下段和所述第二下段竖直设置;

所述第一上段与所述进气箱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45°;所述第二上段与所述进气箱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135°。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段与第一下段的长度比范围为2-3;

所述第二上段与第二下段的长度比范围为2-3。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主管、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的内径均为6 厘米。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主管、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均为镀锌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主管连通的高压气体为0.4M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因为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同时吹气,且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入口处不一样,各处于所述进气箱的两侧,能够全方面吹动进气箱的粉尘,不存在吹灰死角,清灰效果十分理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机架1,除尘箱2,进气箱3,储尘箱4,清灰装置5,进气主管51,第一分管52,第一上段521,第一下段522,第二分管 53,第二上段531,第二下段532,电磁阀54,时控开关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机架1、除尘箱2、进气箱3和储尘箱4;

所述除尘箱2、进气箱3和储尘箱4从上至下设置,且所述除尘箱2联接于所述进气箱3,所述进气箱3联接于所述储尘箱4;所述除尘箱2由所述机架1所支承;所述除尘箱2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布袋;

还包括清灰装置5;

所述清灰装置5包括进气主管51、第一分管52、第二分管53、电磁阀54和时控开关55;

所述进气主管51连通高压气体;

所述第一分管52的一端联接于所述进气主管51,所述第一分管 52的另一端联接于所述进气箱3和所述储尘箱4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分管53的一端联接于所述进气主管51,所述第二分管53的另一端也联接于所述进气箱3和所述储尘箱4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分管 52和所述第二分管53处于所述储尘箱4的两侧;

所述电磁阀54设置于所述进气主管51上,所述时控开关55与所述电磁阀54电连接。

布袋除尘器工作时同时打开清灰装置5,所述时控开关55里设定一个时间间隔后控制所述电磁阀54打开一段时间,使得所述电磁阀54循环开停工作,所述电磁阀54打开时,压缩空气就会通过所述第一分管52和第二分管53对进气箱3中积聚得粉尘就会被扰动,从而破坏粉尘架桥,使得粉尘顺利落到所述储尘箱4当中,方便清理积尘,防止粉尘积聚到粉尘爆炸极限,从而降低了所述布袋除尘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除尘器的处理效率。

因为有第一分管52和第二分管53同时吹气,且第一分管52和第二分管53入口处不一样,各处于所述进气箱3的两侧,能够全方面吹动进气箱3的粉尘,不存在吹灰死角,清灰效果十分理想。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管52和第二分管53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分管52包括第一上段521和第一下段522;所述第二分管53包括第二上段531和第二下段532;所述第一下段522和所述第二下段532竖直设置;

所述第一上段521与所述进气箱3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45°;所述第二上段531与所述进气箱3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135°。

所述第一上段521和所述第二上段531的吹气覆盖的范围十分之大,呈圆台状或圆锥状,亦即是发散的形状,有效吹动积尘。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段521与第一下段522的长度比范围为 2-3;

所述第二上段531与第二下段532的长度比范围为2-3。

避免所述第一上段521和第二上段531的长度过长,影响出气速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主管51、第一分管52和第二分管53的内径均为6厘米。

内径大能够保证出气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主管51、第一分管52和第二分管53均为镀锌管。

保证所述进气主管51、第一分管52和第二分管53不会轻易被腐蚀。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主管51连通的高压气体为0.4MPa。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