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结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6802发布日期:2019-04-09 22:3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蒸发结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晶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发结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发结晶设备一般针对特定的工艺条件来设计。蒸发结晶的工艺步骤通常包括:使待结晶的母液进入蒸发器中浓缩至一定浓度,再使浓缩后的母液进入结晶器来进行结晶。现有的蒸发结晶系统工艺流程较长,结晶效率较低,设备的结构比较复杂,操作和控制难度较大。而且,现有的蒸发工艺中,一般需要使用生蒸汽来对母液进行加热,这就使得能耗较高,并且在设备的管路中易发生板结堵塞等现象,影响生产的顺畅稳定进行。另外,现有的蒸发结晶设备,一般需要在较低压力的条件下,使母液达到沸点;这就使设备需要具有较高的气密性,提高了设备的制造和安装难度,增加了成本。

现有技术中的蒸发结晶设备存在能耗较高,结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发结晶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蒸发结晶设备所存在的能耗较高,结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包括:蒸发结晶单元、换热单元、母液循环泵和循环风机;蒸发结晶单元包括蒸发室和结晶分离单元;蒸发室设置有对流热质交换腔、蒸发进风口、蒸发出风口、蒸发喷淋装置和蒸发出液口,蒸发进风口、蒸发出风口和蒸发出液口均与对流热质交换腔连通,蒸发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指向对流热质交换腔;并且,蒸发进风口和蒸发出风口分别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相对的两端,蒸发喷淋装置和蒸发出风口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同一端,蒸发出液口和蒸发进风口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同一端;换热单元包括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可进行热量交换;蒸发出液口与结晶分离单元的进液口流体连通,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和蒸发喷淋装置分别与液体通道的两端连通;母液循环泵设置于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和液体通道之间,用于驱动流体在对流热质交换腔、结晶分离单元和液体通道之间循环流动;蒸发进风口和蒸发出风口分别与气体通道的两端流体连通;循环风机连接于蒸发出风口和气体通道之间,用于驱动气流在气体通道和对流热质交换腔之间循环流动。

进一步的,对流热质交换腔中设置有传质填料。

进一步的,蒸发结晶单元还包括导流板;蒸发出风口设置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上端,蒸发进风口设置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下端;导流板设置于蒸发室中,并且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下方,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蒸发进风口设置于蒸发室的侧壁,并且沿水平方向指向导流板,导流板可引导从蒸发进风口进入蒸发室的气流,向对流热质交换腔流动。

进一步的,结晶分离单元包括冷却结晶器和分离装置,冷却结晶器的进液口与蒸发出液口流体连通,冷却结晶器的出液口与分离装置的进液口流体连通,分离装置的出液口与液体通道流体连通。

进一步的,冷却结晶器包括冷却室、搅拌装置和冷冻水盘管;冷却室的进液口与蒸发出液口流体连通,冷却室的出液口与分离装置的进液口流体连通;搅拌装置和冷冻水盘管均设置于冷却室中。

进一步的,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槽和多块分离斜板,多块分离斜板间隔分布于分离槽的顶部,相邻两块分离斜板之间形成分离通道;冷却结晶器的出液口与分离槽的进液口流体连通,分离槽的出液口与液体通道流体连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包括两个蒸发结晶单元,两个蒸发结晶单元分别为第一蒸发结晶单元和第二蒸发结晶单元;第一蒸发结晶单元中的蒸发出风口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的蒸发进风口流体连通;第一蒸发结晶单元中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的蒸发喷淋装置流体连通;第一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进风口和第二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出风口分别与气体通道流体连通;第一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喷淋装置和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分别与液体通道流体连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还包括中间循环泵;循环风机设置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出风口与气体通道之间;母液循环泵设置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与液体通道之间;中间循环泵设置于第一蒸发结晶单元中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喷淋装置之间。

进一步的,换热单元包括冷凝室、换热器和冷却水循环泵;冷凝室设置有对流冷凝腔、冷凝进风口、冷凝出风口、冷凝喷淋装置和冷凝出液口,冷凝进风口、冷凝出风口和冷凝出液口均与对流冷凝腔连通,冷凝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指向对流冷凝腔;并且,冷凝进风口和冷凝出风口分别位于对流冷凝腔的相对的两端,冷凝喷淋装置和冷凝出风口位于对流冷凝腔的同一端,冷凝出液口和冷凝进风口位于对流冷凝腔的同一端;冷凝喷淋装置和冷凝出液口均与换热器流体连通;冷却水循环泵连接于冷凝出液口和换热器之间;蒸发出风口与冷凝进风口流体连通,蒸发进风口与冷凝出风口流体连通;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和蒸发喷淋装置均与换热器流体连通。

进一步的,换热单元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设置于冷凝出液口和换热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涉及结晶设备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包括:蒸发结晶单元、换热单元、母液循环泵和循环风机;蒸发结晶单元包括蒸发室和结晶分离单元;蒸发室设置有对流热质交换腔、蒸发进风口、蒸发出风口、蒸发喷淋装置和蒸发出液口,蒸发进风口、蒸发出风口和蒸发出液口均与对流热质交换腔连通,蒸发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指向对流热质交换腔;并且,蒸发进风口和蒸发出风口分别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相对的两端,蒸发喷淋装置和蒸发出风口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同一端,蒸发出液口和蒸发进风口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同一端;换热单元包括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可进行热量交换;蒸发出液口与结晶分离单元的进液口连通,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和蒸发喷淋装置分别与液体通道的两端连通;母液循环泵设置于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和液体通道之间,用于驱动流体在对流热质交换腔、结晶分离单元和液体通道之间循环流动;蒸发进风口和蒸发出风口分别与气体通道的两端连通;循环风机连接于蒸发出风口和气体通道之间,用于驱动气流在气体通道和对流热质交换腔之间循环流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来对待结晶的母液进行结晶处理,待结晶的母液可通过蒸发喷淋装置喷洒进入对流热质交换腔中,母液从蒸发喷淋装置向蒸发出液口运动;循环气体可从蒸发进风口进入对流热质交换腔中。在对流热质交换腔中,母液经喷洒形成水雾状,母液的运动方向与循环气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母液与循环气体形成对流;在气液两相对流热质交换的蒸发作用下,母液中的水分形成水蒸气,并且随着循环气体向蒸发出风口运动,从蒸发室中排出。这样,母液被浓缩,有利于提高后续步骤进行结晶分离。

母液从蒸发出液口排出蒸发室,进入结晶分离单元中。在结晶分离单元中,母液析出晶体,并且结晶后的母液与晶体分离。

进行了一次结晶后的母液从结晶分离单元中排出,并且在母液循环泵的作用下,被泵入换热单元的液体通道中;从液体通道中排出后,再次进入蒸发喷淋装置中,进行浓缩和结晶分离。这样,母液可在蒸发室、结晶分离单元和换热单元之间循环流动,进行多次浓缩和结晶分离,有利于提高结晶效率。

循环气体和在对流热质交换腔中从母液中带走的水蒸气,一起通过蒸发出风口排出,并且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换热单元的气体通道中。

在换热单元中,气体通道中的水蒸气发生凝结,汽化潜热被回收,释放的热量通过换热单元传递给液体通道中的母液;母液的温度升高,有利于母液在再次进入对流热质交换腔中时,其中的水分形成水蒸气,母液被再浓缩。这样,实现了对部分热量进行多次利用,有利于降低能耗。

循环气体从气体通道中排出,再次进入蒸发进风口,并且进入对流热质交换腔中,与母液形成对流。这样,实现了循环气体在蒸发室和换热单元之间循环流动。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蒸发结晶设备所存在的能耗较高,结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结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1-传质填料;021-蒸发进风口;022-蒸发出风口;031-蒸发喷淋装置;032-蒸发出液口;04-导流板;051-搅拌叶片;052-冷冻水盘管;061-分离槽;062-分离斜板;07-真空抽滤机;081-母液循环泵;082-中间循环泵;09-循环风机;11-对流冷凝腔;121-冷凝进风口;122-冷凝出风口;131-冷凝喷淋装置;132-冷凝出液口;14-换热器;15-冷却水循环泵;16-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包括:蒸发结晶单元、换热单元、母液循环泵081和循环风机09;蒸发结晶单元包括蒸发室和结晶分离单元;蒸发室设置有对流热质交换腔、蒸发进风口021、蒸发出风口022、蒸发喷淋装置031和蒸发出液口032,蒸发进风口021、蒸发出风口022和蒸发出液口032均与对流热质交换腔连通,蒸发喷淋装置031的喷淋方向指向对流热质交换腔;并且,蒸发进风口021和蒸发出风口022分别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相对的两端,蒸发喷淋装置031和蒸发出风口022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同一端,蒸发出液口032和蒸发进风口021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同一端;换热单元包括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可进行热量交换;蒸发出液口032与结晶分离单元的进液口流体连通,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和蒸发喷淋装置031分别与液体通道的两端连通;母液循环泵081设置于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和液体通道之间,用于驱动流体在对流热质交换腔、结晶分离单元和液体通道之间循环流动;蒸发进风口021和蒸发出风口022分别与气体通道的两端流体连通;循环风机09连接于蒸发出风口022和气体通道之间,用于驱动气流在气体通道和对流热质交换腔之间循环流动。

具体地,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来对待结晶的母液进行结晶处理,待结晶的母液可通过蒸发喷淋装置031喷洒进入对流热质交换腔中,母液从蒸发喷淋装置031向蒸发出液口032运动;循环气体可从蒸发进风口021进入对流热质交换腔中。在对流热质交换腔中,母液经喷洒形成水雾状,母液的运动方向与循环气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母液与循环气体形成对流;在气液两相对流热质交换的蒸发作用下,母液中的水分形成水蒸气,并且随着循环气体向蒸发出风口022运动,从蒸发室中排出。这样,母液被浓缩,有利于提高后续步骤进行结晶分离。

母液从蒸发出液口032排出蒸发室,进入结晶分离单元中。在结晶分离单元中,母液析出晶体,并且结晶后的母液与晶体分离。

进行了一次结晶后的母液从结晶分离单元中排出,并且在母液循环泵081的作用下,被泵入换热单元的液体通道中;从液体通道中排出后,再次进入蒸发喷淋装置031中,进行浓缩和结晶分离。这样,母液可在蒸发室、结晶分离单元和换热单元之间循环流动,进行多次浓缩和结晶分离,有利于提高结晶效率。

循环气体和在对流热质交换腔中从母液中带走的水蒸气,一起通过蒸发出风口022排出,并且在循环风机09的作用下,进入换热单元的气体通道中。

在换热单元中,气体通道中的水蒸气发生凝结,汽化潜热被回收,释放的热量通过换热单元传递给液体通道中的母液;母液的温度升高,有利于母液在再次进入对流热质交换腔中时,其中的水分形成水蒸气,母液被再浓缩。这样,实现了对部分热量进行多次利用,有利于降低能耗。

循环气体从气体通道中排出,再次进入蒸发进风口021,并且进入对流热质交换腔中,与母液形成对流。这样,实现了循环气体在蒸发室和换热单元之间循环流动。

具体地,在对流热质交换腔中,利用气液两相对流热质交换的蒸发原理,在较低温度和常压的状态下,即可使母液达到较高的蒸发效率,减少了能耗,提高浓缩效率。这样,工况条件比较温和,可缓解结垢和腐蚀等问题,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对蒸发室的气密性要求和设备的强度要求,降低了设备的制造要求。设备可采用非金属材料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蒸发喷淋装置031包括多个喷淋头,多个喷淋头设置于蒸发室内,并且间隔分布;多个喷淋头均与供液管路连通,以将母液通过供液管路送入各个喷淋头,向对流热质交换腔喷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淋头采用聚四氟乙烯螺旋喷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风机09采用离心式风机。

进一步的,对流热质交换腔中设置有传质填料01。

具体地,循环气体沿从蒸发进风口021指向蒸发出风口022的方向在传质填料01中流动,母液沿从蒸发喷淋装置031指向蒸发出液口032的方向在传质填料01中流动。传质填料01有利于使循环气体与母液充分接触,促进母液中的水分形成水蒸气,被循环空气带走,以提高母液的浓缩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质填料01采用格栅填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质填料01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蒸发结晶单元还包括导流板04;蒸发出风口022设置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上端,蒸发进风口021设置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下端;导流板04设置于蒸发室中,并且位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下方,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蒸发进风口021设置于蒸发室的侧壁,并且沿水平方向指向导流板04,导流板04可引导从蒸发进风口021进入蒸发室的气流,向对流热质交换腔流动。

具体地,蒸发喷淋装置031设置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上方,蒸发出液口032设置于对流热质交换腔的下方;在对流热质交换腔中,母液从上往下运动。

导流板04的上端与蒸发室的内壁连接;蒸发进风口021排出的循环气体,沿水平方向撞击到导流板04,并且在导流板04的引导作用下,运动方向改变为沿竖直方向向下,向对流热质交换腔运动。通过导流板04,可减缓循环气体的流速,使循环气体的运动更加平稳,有利于循环气体与母液充分接触。

导流板04的下端与蒸发室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母液从上往下运动,可在导流板04的引导作用下,通过该间隙,向蒸发出液口032运动,便于母液的收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04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进一步的,结晶分离单元包括冷却结晶器和分离装置,冷却结晶器的进液口与蒸发出液口032流体连通,冷却结晶器的出液口与分离装置的进液口流体连通,分离装置的出液口与液体通道流体连通。

具体地,母液在对流热质交换腔中进行浓缩后,从蒸发室排出,进入冷却结晶器中。冷却结晶器使母液的温度降低,母液逐渐析出晶体。

母液和析出的晶体一起进入分离装置中,在分离装置中,析出的晶体与母液分离开;母液从分离装置中排出,进入换热单元中的液体通道,进行下一步循环。

进一步的,冷却结晶器包括冷却室、搅拌装置和冷冻水盘管052;冷却室的进液口与蒸发出液口032流体连通,冷却室的出液口与分离装置的进液口流体连通;搅拌装置和冷冻水盘管052均设置于冷却室中。

具体地,请参照图1,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叶片051和搅拌轴,搅拌轴伸入冷却室中,搅拌叶片051连接于搅拌轴位于冷却室中的端部,搅拌轴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搅拌叶片05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对进入冷却室的母液进行搅拌,有利于促进母液析出晶体。

冷冻水盘管052在冷却室中呈盘绕状延伸,增大了换热面积,增强冷冻效果,使母液冷却得更加均匀;冷冻水盘管052的两端延伸出冷却室,与低温冷冻水供应装置连接。从而对母液进行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低温冷冻水供应装置包括制冷压缩机和水泵,可对进入冷冻水盘管052中的低温冷冻水的温度和流量进行控制,从而对母液的温度进行调节,便于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对结晶温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槽061和多块分离斜板062,多块分离斜板062间隔分布于分离槽061的顶部,相邻两块分离斜板062之间形成分离通道;冷却结晶器的出液口与分离槽061的进液口流体连通,分离槽061的出液口与液体通道流体连通。

具体地,分离槽061的进液口设置于分离斜板062靠近分离槽061的底部的一侧,分离槽061的出液口设置于分离斜板062远离分离槽061的底部的一侧。从冷却结晶器中排出的母液和析出的晶体,从分离槽061的进液口进入分离槽061中,沿分离斜板062之间的分离通道运动,母液中的液体部分可通过分离通道向分离槽061的出液口运动,从而从分离槽061中排出;析出的晶体受到分离斜板062的阻挡作用,与液体部分逐渐分离,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至分离槽061的底部。这样就实现母液中的液体部分与析出的晶体进行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块分离斜板062相互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装置还包括真空抽滤机07;分离槽061的底部设置有结晶排口,真空抽滤机07与结晶排口连通。可实现对析出的晶体进行脱水。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包括两个蒸发结晶单元,两个蒸发结晶单元分别为第一蒸发结晶单元和第二蒸发结晶单元;第一蒸发结晶单元中的蒸发出风口022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的蒸发进风口021流体连通;第一蒸发结晶单元中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的蒸发喷淋装置031流体连通;第一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进风口021和第二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出风口022分别与气体通道流体连通;第一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喷淋装置031和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分别与液体通道流体连通。

具体地,请参照图1,第一蒸发结晶单元和第二蒸发结晶单元首尾连接,第二蒸发结晶单元设置于第一蒸发结晶单元和换热单元之间。母液在第一蒸发结晶单元中进行一次结晶和分离后,进入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进行第二次结晶和分离;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排出后,再通过换热单元进入第一蒸发结晶单元,进行多次循环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蒸发和结晶过程一起完成了,稳定性高,工艺易于管控。

第一蒸发结晶单元和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串联连接;从第一蒸发结晶单元至第二蒸发结晶单元,母液的温度逐步降低,有利于降低对设备的要求,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一蒸发结晶单元中的冷却结晶器和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的冷却结晶器,可对结晶温度进行独立控制,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可具有两个不同的结晶温度,实现结晶的分离和提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结晶系统还包括中间循环泵082;循环风机09设置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出风口022与气体通道之间;母液循环泵081设置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与液体通道之间;中间循环泵082设置于第一蒸发结晶单元中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的蒸发喷淋装置031之间。

具体地,通过中间循环泵082,将母液送入第二蒸发结晶单元,提高母液从蒸发喷淋装置031中喷出的雾化效果。

循环风机09可使循环气体在第一蒸发结晶单元、第二蒸发结晶单元和换热单元之间流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换热单元包括冷凝室、换热器14和冷却水循环泵15;冷凝室设置有对流冷凝腔11、冷凝进风口121、冷凝出风口122、冷凝喷淋装置131和冷凝出液口132,冷凝进风口121、冷凝出风口122和冷凝出液口132均与对流冷凝腔11连通,冷凝喷淋装置131的喷淋方向指向对流冷凝腔11;并且,冷凝进风口121和冷凝出风口122分别位于对流冷凝腔11的相对的两端,冷凝喷淋装置131和冷凝出风口122位于对流冷凝腔11的同一端,冷凝出液口132和冷凝进风口121位于对流冷凝腔11的同一端;冷凝喷淋装置131和冷凝出液口132均与换热器14流体连通;冷却水循环泵15连接于冷凝出液口132和换热器14之间;蒸发出风口022与冷凝进风口121流体连通,蒸发进风口021与冷凝出风口122流体连通;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和蒸发喷淋装置031均与换热器14流体连通。

具体地,请参照图1,冷凝进风口121和冷凝出液口132均设置于对流冷凝腔11的下方,冷凝出风口122和冷凝喷淋装置131均设置于对流冷凝腔11的上方。

冷凝喷淋装置131包括多个喷淋头,多个喷淋头间隔设置于对流冷凝腔11的上方。

对流冷凝腔11中设置有格栅填料。

循环空气从冷凝进风口121进入对流冷凝腔11,向冷凝出风口122运动,对流冷凝腔11作为换热单元的气体通道。

冷却水在冷却水循环泵15的作用下,通过冷凝喷淋装置131向对流冷凝腔11喷射。

在对流冷凝腔11中,循环空气和冷却水相对运动,形成对流。循环空气携带的从母液中形成的水蒸气,在对流冷凝腔11中凝结成蒸馏水,随冷却水一起向下运动,从冷凝出液口132从冷凝室排出。冷却水回收了水蒸气的热量,温度升高。冷却水进入换热器14中。

换热器14中设置有供母液流动的液体通道,母液从第二蒸发结晶单元排出后,进入液体通道;冷却水在换热器14中流动。母液经过了结晶分离单元,温度较低;冷却水的热量经过换热器14传递给母液,母液的温度升高,有利于母液再次进入蒸发结晶单元中进行结晶和分离。

冷却水从换热器14中排出后,再次进入冷凝喷淋装置131,通过与循环气体形成对流,回收循环气体所携带的汽化潜热。冷却水在换热器14和冷凝室之间循环流动。

通过换热器14和冷凝室,可将循环气体所携带的汽化潜热传递给母液,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能耗。

冷却水循环泵15设置于冷凝出液口132和换热器14之间,用于将从冷凝出液口132排出的冷却水送入换热器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4采用可拆卸式换热器。可拆卸式换热器中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可进行热量传递且相互隔断;第二蒸发结晶单元中的结晶分离单元的出液口和第一蒸发结晶单元中的蒸发喷淋装置031与第一管路连通,第一管路作供母液流动的液体通道。冷凝喷淋装置131和冷凝出液口132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二管路供冷却水流动,实现冷却水与母液之间进行热量传递。

进一步的,换热单元还包括加热器16,加热器16设置于冷凝出液口132和换热器14之间。

具体地,请参照图1,加热器16连接外部热源,可进一步提高冷却水的温度,补充热量损失,保证蒸发与冷凝之间的热量平衡。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而这些修改、替换或者组合,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