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点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2624发布日期:2019-04-24 00:4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点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指一种自动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充电电池由电芯与保护电路板组成;充电电池去除保护电路板就是电芯;电芯是充电电池中的蓄电部分;电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充电电池的质量;电芯主要包括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又称“聚合物电芯”、圆柱电芯三种;软包电芯一般使用铝塑膜为包装材料,电芯的卷芯放入铝塑膜内后,通过顶封、侧封、注液、预封等工序实现封装;封装过程中,铝塑膜的侧边向外延伸至电芯的外侧边沿,铝塑膜延伸部分需要进行点胶后、折弯粘附在电芯体上;因此,在电芯封装过程中需要进行点胶工序完成铝塑膜边粘附固定于电芯本体上,形成完整的电芯结构;目前,点胶工序存在以下技术难点:电芯的待点胶铝塑膜边包括多条,沿电芯侧边将电芯封装,而对于电芯中心线两侧的铝塑膜边由于点胶枪的朝向不同,单朝向的点胶枪无法同时对电芯中心线两侧的铝塑膜边点胶,对于电芯中心线两侧的铝塑膜边点胶,现有点胶工序解决方案复杂,一套点胶机构无法实现点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完成窄边铝塑膜自动均匀点胶,可根据实际点胶需求灵活调节点胶枪倾斜角度,适用范围广,点胶枪的朝向自动切换以完成电芯中心线两侧的铝塑膜边点胶的自动点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点胶装置,倾斜于待点胶的电芯铝塑膜边设置,该自动点胶装置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座、调节轮、电机、点胶支板、第二滑轨、第三滑座、角度调节部件及点胶枪,其中,上述第一滑轨竖直设置于支架的侧壁上;上述第一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一滑轨上;上述调节轮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的顶部,调节轮的下端连接有丝杆,该丝杆与第一滑座螺纹连接,旋转调节轮时,丝杆通过丝杆座带动第一滑座升降运动,以便调整位置;上述电机设置于第一滑座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角度调节部件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电机驱动角度调节部件旋转运动;上述点胶支板倾斜连接于角度调节部件上,并经角度调节部件调节倾斜角度,电机通过角度调节部件驱动点胶支板旋转运动,以便转换点胶支板的角度,便于切换点胶枪的点胶嘴对准电芯铝塑膜边的方向;上述第二滑轨设置于点胶支板上,第三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二滑轨上;上述点胶枪连接于第三滑座上,并随第三滑座运动,以便点胶枪底部的点胶嘴靠近或远离电芯的铝塑膜边。

优选地,所述的点胶枪倾斜于待点胶的电芯铝塑膜边设置,且倾斜角度为15°至60°。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滑座靠近支架一侧设有丝杆座;调节轮的下端连接的丝杆插设在该丝杆座内,并与该丝杆座螺纹连接,旋转调节轮时,调节轮通过丝杆及丝杆座带动第一滑座沿竖直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点胶支板上设有直线电机的定子;第三滑座上设有直线电机的动子;直线电机通电后,定子与动子之间产生的磁力推动第三滑座沿第二滑轨方向直线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设置于机台上,并位于机台上点胶平台的一侧;支架的下部还设有针支架,针支架位于点胶枪的下方;上述针支架上竖直设置有辅助针,辅助针的针顶沿竖直方向对准点胶枪底部的点胶嘴;角度调节部件调整点胶枪的倾斜角度时,点胶枪的点胶嘴对准辅助针的针顶,通过辅助针校准定位点胶嘴位置;点胶时,点胶嘴朝向第一铝塑膜边方向靠近第一铝塑膜边,并在水平方向保持相对静止,点胶平台驱动其上设置的电芯沿横向及纵向方向直线运动,以便点胶嘴依次在位于电芯中心线同一侧的第一铝塑膜边、第二铝塑膜边及第三铝塑膜边均匀间隔地点射胶点;电机驱动点胶枪旋转°,使点胶枪的点胶嘴对准位于电芯中心线另一侧第四铝塑膜边,电芯直线运动,点胶嘴在第四铝塑膜边上均匀间隔地点射胶点。

优选地,所述的角度调节部件包括座体、转轴、指示盖、刻度尺、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三连接座及第四连接座,其中,上述座体为中空的块状结构,座体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上;上述转轴可转动地插设在座体内,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座体一侧外,该端端壁设有指示盖;上述刻度尺设置于座体一侧的侧壁上,指示盖的一侧延伸至刻度尺处,形成指针部,指示盖随转轴旋转时,指针部在刻度尺外滑动,以便指示转轴旋转角度。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座为板状结构,第一连接座的一端固定于座体的侧壁上,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座体的下方,第一连接座的两侧壁上固定有向外延伸的定位销;上述第四连接座的一侧套设固定于转轴上,并随转轴旋转,第四连接座的另一侧固定于点胶支板的侧壁上;上述第三连接座固定设置于点胶支板的侧壁上,并靠近点胶支板的下部;上述第二连接座包括二个,第二连接座上开设有条状滑槽,两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三连接座的两端,两第二连接座的另一端通过条状滑槽套设于第一连接座的两侧壁的定位销上,通过定位销上的螺母锁紧固定;调整角度时,松开定位销,旋转点胶支板,点胶支板通过第四连接座带动转轴旋转;同时,点胶支板的下端通过第三连接座推动第二连接座的条状滑槽相对定位销相对滑动,并通过指示盖在刻度尺的外侧滑动,确认倾斜角度,直至角度调整至需要角度后,锁紧定位销,使第二连接座及第一连接座相对固定,以固定点胶支板的倾斜角度。

优选地,自动点胶装置或相对于待点胶的电芯铝塑膜边竖直设置,该自动点胶装置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座、调节轮、电机、点胶支板、第二滑轨、第三滑座及点胶枪,其中,上述第一滑轨竖直设置于支架的侧壁上;上述第一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一滑轨上,第一滑座靠近支架一侧设有丝杆座;上述调节轮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的顶部,调节轮的下端连接有丝杆,该丝杆与第一滑座上的丝杆座连接,旋转调节轮时,丝杆通过丝杆座带动第一滑座升降运动,以便调整位置;上述电机设置于第一滑座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点胶支板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下部,电机驱动点胶支板旋转运动,点胶支板上设有直线电机的定子;上述第二滑轨设置于点胶支板上,第三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二滑轨上,第三滑座上设有直线电机的动子,直线电机通电后,定子与动子之间产生的磁力推动第三滑座直线运动;上述点胶枪连接于第三滑座上,并随第三滑座运动,以便点胶枪底部的点胶嘴靠近或远离电芯的铝塑膜边;点胶时,点胶枪的点胶嘴靠近电芯的铝塑膜边,且在水平面内保持相对静止,点胶平台的横向驱动组件及纵向驱动组件驱动电芯沿横向及纵向方向直线运动,以便点胶嘴分别在电芯的第一铝塑膜边、第二铝塑膜边、第三铝塑膜边及第四铝塑膜边上均匀间隔地点射至少二个胶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完成窄边铝塑膜自动均匀点胶,可根据实际点胶需求灵活调节点胶枪倾斜角度,适用范围广,点胶枪的朝向自动切换以完成电芯中心线两侧的铝塑膜边点胶的自动点胶装置:

本实用新型针对的点胶电芯0为L状结构的异形结构,该L状结构的异形电芯0待点胶的铝塑膜包括第一铝塑膜边、第二铝塑膜边、第三铝塑膜边及第四铝塑膜边,而在点胶过程中对于电芯0中心线可为横线也可为竖线两侧的铝塑膜边如中心线为横线时,第一铝塑膜边、第二铝塑膜边、第三铝塑膜边为同侧,第四铝塑膜边为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独创性的设计点胶机构作为点胶执行部件,本实用新型点胶机构的点胶枪为通用设备,因此不多做撰述;但是针对点胶枪的承载、驱动方式以及点胶枪倾斜角度调节、点胶嘴位置校正及其与点胶平台相互配合完成自动点胶的设计为本实用新型自主研发设计;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点胶机构包括二种结构,一种采用直点胶方式,点胶枪固定沿竖直方向设置,该种结构相对比较固化;另一种采用斜点胶方式,该种结构的点胶枪倾斜设置,且可根据实际点胶情况适时地调整点胶枪倾斜角度,并通过点胶枪下部设置的辅助针进行角度校正,保证角度调节过程中点胶嘴水平位置保持不变,且通过角度调节部件也可将点胶枪调整至竖直方向,该种结构使用灵活,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在实际点胶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点胶方式可采用斜点胶方式或直点胶方式,也可两种点胶方式搭配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点胶支板承载支撑点胶枪,通过点胶支板上的第二滑轨及第三滑座及其两者之间连接的直线电机作为点胶枪升降驱动结构,便于驱动点胶枪靠近或远离电芯铝塑膜边;点胶机构的电机为旋转驱动动力结构,其整体驱动点胶支板旋转,以实现点胶枪倾斜角度的切换,在点胶过程中,电芯中心线一侧的铝塑膜完成点胶后,电机驱动点胶枪旋转90°,使点胶枪的朝向由从一侧对准电芯中心线切换至由另一侧对准电芯中心线,从而便于对电芯另一侧的铝塑膜进行点胶;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斜点胶组件通过在电机的输出端与点胶支板之间连接角度调节部件,用以调节点胶支板的倾斜角度,角度调节组件以中空设计的座体作为承载结构,座体内部可转动地设置有转轴,转轴一端延伸至座体一侧外部,且该端端部设置有指示盖,对应地座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刻度尺,转轴相对座体旋转过程中,带动指示盖沿刻度尺转动,从而实时显示调节/倾斜角度;点胶支板通过第四连接座连接于转轴上,并同步转轴旋转,点胶支板的下端通过第三连接座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上设有条状滑槽,连接于座体上的第一连接座两侧壁上连接的定位销可滑动地插设在条状滑槽内,并通过螺母锁紧;调节角度时,松开定位销螺母,点胶支板带动转轴在座体内旋转,同时点胶支板下端通过第三连接座拉动条状滑槽相对定位销滑动,当调整至需要的倾斜角度时,锁紧定位销,即可保持固化点胶支板的倾斜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或图2隐藏座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转换为竖直点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斜点胶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点胶装置,倾斜于待点胶的电芯0铝塑膜边设置,该自动点胶装置包括第一滑轨42、第一滑座43、调节轮44、电机45、点胶支板46、第二滑轨47、第三滑座48、角度调节部件49及点胶枪410,其中,上述第一滑轨42竖直设置于支架41的侧壁上;上述第一滑座43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一滑轨42上;上述调节轮44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41的顶部,调节轮44的下端连接有丝杆,该丝杆与第一滑座43螺纹连接,旋转调节轮44时,丝杆通过丝杆座带动第一滑座43升降运动,以便调整位置;上述电机45设置于第一滑座43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角度调节部件49连接于电机45的输出端,电机45驱动角度调节部件49旋转运动;上述点胶支板46倾斜连接于角度调节部件49上,并经角度调节部件49调节倾斜角度,电机45通过角度调节部件49驱动点胶支板46旋转运动,以便转换点胶支板46的角度,便于切换点胶枪410的点胶嘴对准电芯0铝塑膜边的方向;上述第二滑轨47设置于点胶支板46上,第三滑座48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二滑轨47上;上述点胶枪410连接于第三滑座48上,并随第三滑座48运动,以便点胶枪410底部的点胶嘴靠近或远离电芯0的铝塑膜边。

点胶枪410倾斜于待点胶的电芯0铝塑膜边设置,且倾斜角度为15°至60°。

第一滑座43靠近支架41一侧设有丝杆座;调节轮44的下端连接的丝杆插设在该丝杆座内,并与该丝杆座螺纹连接,旋转调节轮44时,调节轮44通过丝杆及丝杆座带动第一滑座43沿竖直方向移动。

点胶支板46上设有直线电机的定子;第三滑座48上设有直线电机的动子;直线电机通电后,定子与动子之间产生的磁力推动第三滑座48沿第二滑轨47方向直线运动。

支架41设置于机台上,并位于机台上点胶平台的一侧;支架41的下部还设有针支架411,针支架411位于点胶枪410的下方;上述针支架411上竖直设置有辅助针412,辅助针412的针顶沿竖直方向对准点胶枪410底部的点胶嘴;角度调节部件49调整点胶枪410的倾斜角度时,点胶枪410的点胶嘴对准辅助针412的针顶,通过辅助针412校准定位点胶嘴位置;点胶时,点胶嘴朝向第一铝塑膜边a方向靠近第一铝塑膜边a,并在水平方向保持相对静止,点胶平台驱动其上设置的电芯0沿横向及纵向方向直线运动,以便点胶嘴依次在位于电芯0中心线同一侧的第一铝塑膜边a、第二铝塑膜边b及第三铝塑膜边c均匀间隔地点射胶点;电机45驱动点胶枪410旋转90°,使点胶枪410的点胶嘴对准位于电芯0中心线另一侧第四铝塑膜边d,电芯0直线运动,点胶嘴在第四铝塑膜边d上均匀间隔地点射胶点。

角度调节部件49包括座体491、转轴492、指示盖493、刻度尺494、第一连接座495、第二连接座496、第三连接座497及第四连接座498,其中,上述座体491为中空的块状结构,座体491连接于电机45的输出端上;上述转轴492可转动地插设在座体491内,转轴492的一端延伸至座体491一侧外,该端端壁设有指示盖493;上述刻度尺494设置于座体491一侧的侧壁上,指示盖493的一侧延伸至刻度尺494处,形成指针部,指示盖493随转轴492旋转时,指针部在刻度尺494外滑动,以便指示转轴492旋转角度。

第一连接座495为板状结构,第一连接座495的一端固定于座体491的侧壁上,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座体491的下方,第一连接座495的两侧壁上固定有向外延伸的定位销;上述第四连接座498的一侧套设固定于转轴492上,并随转轴492旋转,第四连接座498的另一侧固定于点胶支板46的侧壁上;上述第三连接座497固定设置于点胶支板46的侧壁上,并靠近点胶支板46的下部;上述第二连接座496包括二个,第二连接座496上开设有条状滑槽,两第二连接座496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三连接座497的两端,两第二连接座496的另一端通过条状滑槽套设于第一连接座495的两侧壁的定位销上,通过定位销上的螺母锁紧固定;调整角度时,松开定位销,旋转点胶支板46,点胶支板46通过第四连接座498带动转轴492旋转;同时,点胶支板46的下端通过第三连接座497推动第二连接座496的条状滑槽相对定位销相对滑动,并通过指示盖493在刻度尺494的外侧滑动,确认倾斜角度,直至角度调整至需要角度后,锁紧定位销,使第二连接座496及第一连接座495相对固定,以固定点胶支板46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采用点胶枪倾斜设置的斜点胶组件结构,且点胶枪的角度可根据实际点胶情况进行调节,并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进行调节,通过辅助针保证点胶枪的点胶嘴水平位置保持不变;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座的条状滑槽滑动至最上方时,点胶嘴竖直设置,相当于直点胶结构。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完成窄边铝塑膜自动均匀点胶,可根据实际点胶需求灵活调节点胶枪倾斜角度,适用范围广,点胶枪的朝向自动切换以完成电芯中心线两侧的铝塑膜边点胶的自动点胶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的点胶电芯0为L状结构的异形结构,该L状结构的异形电芯0待点胶的铝塑膜包括第一铝塑膜边、第二铝塑膜边、第三铝塑膜边及第四铝塑膜边,而在点胶过程中对于电芯0中心线可为横线也可为竖线两侧的铝塑膜边如中心线为横线时,第一铝塑膜边、第二铝塑膜边、第三铝塑膜边为同侧,第四铝塑膜边为另一侧;本实用新型独创性的设计点胶机构作为点胶执行部件,本实用新型点胶机构的点胶枪为通用设备,因此不多做撰述;但是针对点胶枪的承载、驱动方式以及点胶枪倾斜角度调节、点胶嘴位置校正及其与点胶平台相互配合完成自动点胶的设计为本实用新型自主研发设计;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点胶机构包括二种结构,一种采用直点胶方式,点胶枪固定沿竖直方向设置,该种结构相对比较固化;另一种采用斜点胶方式,该种结构的点胶枪倾斜设置,且可根据实际点胶情况适时地调整点胶枪倾斜角度,并通过点胶枪下部设置的辅助针进行角度校正,保证角度调节过程中点胶嘴水平位置保持不变,且通过角度调节部件也可将点胶枪调整至竖直方向,该种结构使用灵活,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在实际点胶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点胶方式可采用斜点胶方式或直点胶方式,也可两种点胶方式搭配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点胶支板承载支撑点胶枪,通过点胶支板上的第二滑轨及第三滑座及其两者之间连接的直线电机作为点胶枪升降驱动结构,便于驱动点胶枪靠近或远离电芯铝塑膜边;点胶机构的电机为旋转驱动动力结构,其整体驱动点胶支板旋转,以实现点胶枪倾斜角度的切换,在点胶过程中,电芯中心线一侧的铝塑膜完成点胶后,电机驱动点胶枪旋转90°,使点胶枪的朝向由从一侧对准电芯中心线切换至由另一侧对准电芯中心线,从而便于对电芯另一侧的铝塑膜进行点胶;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斜点胶组件通过在电机的输出端与点胶支板之间连接角度调节部件,用以调节点胶支板的倾斜角度,角度调节组件以中空设计的座体作为承载结构,座体内部可转动地设置有转轴,转轴一端延伸至座体一侧外部,且该端端部设置有指示盖,对应地座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刻度尺,转轴相对座体旋转过程中,带动指示盖沿刻度尺转动,从而实时显示调节/倾斜角度;点胶支板通过第四连接座连接于转轴上,并同步转轴旋转,点胶支板的下端通过第三连接座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上设有条状滑槽,连接于座体上的第一连接座两侧壁上连接的定位销可滑动地插设在条状滑槽内,并通过螺母锁紧;调节角度时,松开定位销螺母,点胶支板带动转轴在座体内旋转,同时点胶支板下端通过第三连接座拉动条状滑槽相对定位销滑动,当调整至需要的倾斜角度时,锁紧定位销,即可保持固化点胶支板的倾斜角度。

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采用直点胶组件结构,即点胶枪的点胶嘴均竖直设置,且点胶枪的角度固定,无法根据实际点胶需求进行调节,应用范围较窄。

本实施例相对于待点胶的电芯0铝塑膜边竖直设置,包括第一滑轨42、第一滑座43、调节轮44、电机45、点胶支板46、第二滑轨47、第三滑座48及点胶枪410,其中,上述第一滑轨42竖直设置于支架41的侧壁上;上述第一滑座43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一滑轨42上,第一滑座43靠近支架41一侧设有丝杆座;上述调节轮44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41的顶部,调节轮44的下端连接有丝杆,该丝杆与第一滑座43上的丝杆座连接,旋转调节轮44时,丝杆通过丝杆座带动第一滑座43升降运动,以便调整位置;上述电机45设置于第一滑座43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点胶支板46连接于电机45的输出端下部,电机45驱动点胶支板46旋转运动,点胶支板46上设有直线电机的定子;上述第二滑轨47设置于点胶支板46上,第三滑座48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二滑轨47上,第三滑座48上设有直线电机的动子,直线电机通电后,定子与动子之间产生的磁力推动第三滑座48直线运动;上述点胶枪410连接于第三滑座48上,并随第三滑座48运动,以便点胶枪410底部的点胶嘴靠近或远离电芯0的铝塑膜边;点胶时,点胶枪410的点胶嘴靠近电芯0的铝塑膜边,且在水平面内保持相对静止,点胶平台的横向驱动组件及纵向驱动组件驱动电芯0沿横向及纵向方向直线运动,以便点胶嘴分别在电芯0的第一铝塑膜边a、第二铝塑膜边b、第三铝塑膜边c及第四铝塑膜边d上均匀间隔地点射至少二个胶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