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1266发布日期:2019-04-13 01:1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捉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内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以净化。

但是现有的袋式除尘器中,由于滤袋的位置固定不变,通过空气流动使空气中的粉尘停留吸附在滤袋表面,因此在进行空气净化时,空气中的灰尘容易从滤袋与外壳内壁的缝隙间通过,使得滤袋不易捕捉到空气中的粉尘,导致设备的净化效率,不仅如此,在对滤袋除灰时,通常利用脉冲阀对滤袋内部吹气,使灰尘从滤袋上吹落,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清灰时,由于滤袋各处吸附的粉尘量不均,当某处的灰尘被清理干净而其他位置的粉尘较为堵塞时,空气从滤袋内吹入,容易从被清灰完毕的地方流出,而无法作用于粉尘堵塞的位置,从而导致清灰效果不佳,进而降低了现有的袋式除尘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包括外壳、进气管、出气管、控制器、出灰管、捕捉机构和若干支脚,所述支脚固定在外壳的下方,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侧,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外壳上,所述控制器内设有PLC,所述出灰管和支脚均固定在外壳的下方,所述出灰管内设有阀门,所述外壳内设有集灰罩和两个除灰机构,所述集灰罩固定在出灰管的顶端,两个除灰机构分别位于集灰罩的两侧;

所述捕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捕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外壳上方,所述捕捉组件位于外壳内,所述捕捉组件与除灰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捕捉组件位于除灰机构的上方,所述捕捉组件包括转轴和若干捕捉单元,所述驱动组件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捕捉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转轴的外周;

所述捕捉单元包括边框、滤袋、固定盒和弹性组件,所述固定盒固定在转轴上,所述滤袋固定在边框的内侧,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固定盒内,所述弹性组件与边框连接;

所述除灰机构包括平移组件、平移板、支撑组件、横板和支撑板,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横板的另一端与支撑板铰接,所述平移组件设置在外壳内的底部,所述平移组件与平移板传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横板的上方,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往复单元、竖板、托板、振动板和若干第一弹簧,所述往复单元与竖板的底端传动连接,所述竖板的顶端固定在托板的下方,所述振动板通过第一弹簧设置在托板的上方。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转轴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皮带和两个驱动单元,两个驱动单元通过皮带相互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捕捉组件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支架、第一电机和驱动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外壳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固定在转轴的顶端。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平移板移动,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二电机、轴承和丝杆,所述第二电机和轴承均固定在外壳内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设置在轴承内,所述平移板套设在丝杆上,所述平移板的与丝杆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匹配的螺纹,所述平移板抵靠在外壳内的底部。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竖板的往复移动,所述往复单元包括第三电机、圆盘、驱动杆和驱动框,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平移板的上方,所述第三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与圆盘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固定在圆盘的远离圆心处,所述驱动杆位于驱动框的内侧,所述驱动框固定在竖板的底端。

作为优选,为了固定驱动框的移动方向,所述驱动框的两端均设有限位环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固定在平移板的上方,所述限位环固定在驱动框上,所述限位环套设在限位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第三电机的驱动力,所述第三电机为直流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控制边框向固定盒的外部移动,以扩大捕捉范围,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若干第二弹簧和两个定向单元,两个定向单元分别位于边框的两端,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两个定向单元之间,所述边框通过定向单元与固定盒内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边框的平稳移动,所述定向单元包括固定环、定向杆和凸块,所述凸块通过定向杆与边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固定在固定盒内,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定向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集灰,所述集灰罩的形状为喇叭形。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遥控操作设备运行,所述控制器内设有蓝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通过捕捉机构带动滤袋转,扩大滤袋活动范围,加强对空气中的粉尘的捕捉能力,改善空气净化效果,与现有的捕捉机构相比,该捕捉机构中,滤袋的活动范围广,从而保障了空气净化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吹灰机构将滤袋上的粉尘抖落后,通过平移板的移动,使支撑板向下转动,便于灰尘排出外壳,实现对滤袋的清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与现有的除灰机构相比,该除灰机构还可在空气净化时,使支撑板抵靠在转轴的底端,防止灰尘从转轴的底端流过进入出气管,从而保证了空气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的捕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的除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的往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气管,3.出气管,4.控制器,5.出灰管,6.支脚,7.集灰罩,8.转轴,9.边框,10.滤袋,11.固定盒,12.平移板,13.横板,14.支撑板,15.竖板,16.托板,17.振动板,18.第一弹簧,19.皮带,20.支架,21.第一电机,22.驱动轮,23.第二电机,24.轴承,25.丝杆,26.第三电机,27.圆盘,28.驱动杆,29.驱动框,30.限位环,31.限位杆,32.第二弹簧,33.固定环,34.定向杆,35.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包括外壳1、进气管2、出气管3、控制器4、出灰管5、捕捉机构和若干支脚6,所述支脚6固定在外壳1的下方,所述进气管2和出气管3分别位于外壳1的两侧,所述控制器4固定在外壳1上,所述控制器4内设有PLC,所述出灰管5和支脚6均固定在外壳1的下方,所述出灰管5内设有阀门,所述外壳1内设有集灰罩7和两个除灰机构,所述集灰罩7固定在出灰管5的顶端,两个除灰机构分别位于集灰罩7的两侧;

所述捕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捕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外壳1上方,所述捕捉组件位于外壳1内,所述捕捉组件与除灰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捕捉组件位于除灰机构的上方,所述捕捉组件包括转轴8和若干捕捉单元,所述驱动组件与转轴8传动连接,所述捕捉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转轴8的外周;

该袋式除尘器中,由支脚6固定支撑外壳1,使用时,通过控制器4操作设备运行,外部含尘空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外壳1内部后,通过捕捉机构捕捉空气中的灰尘,实现对空气的净化,将净化过后的空气从出气管3排出后,再由PLC控制出灰机构运行,去除捕捉机构上的灰尘,并打开出灰管5内的阀门,使灰尘通过集灰罩7进入出灰管5中,并从出灰管5排出。捕捉机构运行时,由PLC控制驱动组件运行,作用在两侧的捕捉组件上,使得捕捉组件中的转轴8发生旋转,带动捕捉单元转动,捕捉空气中的粉尘。

如图2所示,所述捕捉单元包括边框9、滤袋10、固定盒11和弹性组件,所述固定盒11固定在转轴8上,所述滤袋10固定在边框9的内侧,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固定盒11内,所述弹性组件与边框9连接;

捕捉单元中,通过将滤袋10固定安装在边框9内,当转轴8发生旋转时,转轴8带动固定盒11中,固定盒11通过弹性组件带动边框9转动,从而使得滤袋10转动,通过滤袋10的转动,增加了滤袋10的接触面积,滤袋10与空气中的粉尘接触,使得粉尘被吸附在滤袋10的表面,从而达到了捕捉空气中粉尘的目的,改善了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除灰机构包括平移组件、平移板12、支撑组件、横板13和支撑板14,所述横板13的一端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横板13的另一端与支撑板14铰接,所述平移组件设置在外壳1内的底部,所述平移组件与平移板12传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横板13的上方,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往复单元、竖板15、托板16、振动板17和若干第一弹簧18,所述往复单元与竖板15的底端传动连接,所述竖板15的顶端固定在托板16的下方,所述振动板17通过第一弹簧18设置在托板16的上方。

当空气净化完毕后,需要对滤袋10进行除灰,此时PLC控制往复单元运行,带动竖板15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竖板15带动托板16移动,通过弹簧带动振动板17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振动板17对支撑板14进行支撑,使得支撑板14上下摆动,对转轴8进行敲击,使得边框9发生振动,将滤袋10上的灰尘抖落,从而实现了对滤袋10的除灰,而后PLC控制平移组件运行,带动平移板12移动,使往复单元带动振动板17移动至横板13的下方,使支撑板14失去支撑后向下转动,便于灰尘沿着支撑板14的表面向下滑动,通过集灰罩7进入出气管3中,再从出气管3排出。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皮带19和两个驱动单元,两个驱动单元通过皮带19相互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捕捉组件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支架20、第一电机21和驱动轮22,所述第一电机21通过支架20固定在外壳1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21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1与驱动轮22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22固定在转轴8的顶端。

PLC控制两个驱动单元中的其中一个驱动单元内的第一电机21启动,从而带动驱动轮22转动,驱动轮22通过皮带19作用在另一个驱动轮22上,使得两个驱动轮22分别带动两个转轴8进行旋转。

如图3所示,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3、轴承24和丝杆25,所述第二电机23和轴承24均固定在外壳1内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23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3与丝杆25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杆25的另一端设置在轴承24内,所述平移板12套设在丝杆25上,所述平移板12的与丝杆25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25匹配的螺纹,所述平移板12抵靠在外壳1内的底部。

PLC控制第二电机23启动,带动丝杆25旋转,丝杆25通过螺纹作用于平移板12上,使得平移板12沿着丝杆25的轴线进行移动。

如图4所示,所述往复单元包括第三电机26、圆盘27、驱动杆28和驱动框29,所述第三电机26固定在平移板12的上方,所述第三电机26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26与圆盘27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28固定在圆盘27的远离圆心处,所述驱动杆28位于驱动框29的内侧,所述驱动框29固定在竖板15的底端。

PLC控制第三电机26启动,带动圆盘27旋转,使得驱动杆28沿着圆盘27的轴线进行转动,驱动杆28的高度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驱动杆28作用在驱动框29的内部上,进而带动驱动框29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从而驱动了竖板15至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固定驱动框29的移动方向,所述驱动框29的两端均设有限位环30和限位杆31,所述限位杆31固定在平移板12的上方,所述限位环30固定在驱动框29上,所述限位环30套设在限位杆31上。利用将限位杆31固定在平移板12的上方,固定了限位环30的移动方向,使得驱动框29沿着限位杆31的轴线进行平移。

作为优选,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力强的特点,为了保证第三电机26的驱动力,所述第三电机26为直流伺服电机。

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若干第二弹簧32和两个定向单元,两个定向单元分别位于边框9的两端,所述第二弹簧32设置在两个定向单元之间,所述边框9通过定向单元与固定盒11内的底部固定连接。

受压缩的第二弹簧32为恢复形变,对边框9产生推力,使得边框9产生远离转轴8移动的趋势,当边框9转动至与外壳1的内壁接触时,第二弹簧32进一步受压缩,而当边框9脱离外壳1的内壁后,边框9远离转轴8,使得滤袋10的活动范围增大,加强了捕捉粉尘的能力。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边框9的平稳移动,所述定向单元包括固定环33、定向杆34和凸块35,所述凸块35通过定向杆34与边框9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33固定在固定盒11内,所述固定环33套设在定向杆34上。利用位置固定的固定环33固定了定向杆34的移动方向,从而固定了边框9的移动方向,通过凸块35防止定向杆34脱离固定环33,从而保证了边框9的平稳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集灰,所述集灰罩7的形状为喇叭形。利用喇叭形的集灰罩7,可增加集灰罩7的收集范围,便于集灰。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遥控操作设备运行,所述控制器4内设有蓝牙。通过蓝牙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方便工作人员利用收集等遥控设备与该袋式除尘器进行无线连接,遥控操作设备运行。

该袋式除尘器在对空气进行净化时,通过驱动组件作用在捕捉组件的转轴8上,使得转轴8带动各个捕捉单元中的边框9转动,扩大了履带的接触范围,加强了对空气中的粉尘的捕捉能力,从而改善了净化效果,不仅如此,在净化完毕后,通过往复单元带动振动板17上下移动,使支撑板14上下摆动敲击转轴8,将滤袋10上的灰尘抖落后,平移组件将平移板12移动至横板13的下方,使得支撑板14失去支撑后向下转动,便于支撑板14上的灰尘通过集灰罩7和出灰管5排出,完成清灰工作,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捕捉功能的袋式除尘器通过捕捉机构带动滤袋10转,扩大滤袋10活动范围,加强对空气中的粉尘的捕捉能力,改善空气净化效果,与现有的捕捉机构相比,该捕捉机构中,滤袋10的活动范围广,从而保障了空气净化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吹灰机构将滤袋10上的粉尘抖落后,通过平移板12的移动,使支撑板14向下转动,便于灰尘排出外壳1,实现对滤袋10的清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与现有的除灰机构相比,该除灰机构还可在空气净化时,使支撑板14抵靠在转轴8的底端,防止灰尘从转轴8的底端流过进入出气管3,从而保证了空气净化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