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糖系统用板框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7074发布日期:2019-07-10 10:42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化糖系统用板框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化糖系统用板框式压滤机。



背景技术:

板框式压滤机是一种间歇性过滤分离设备,该设备结构简单,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煤炭、冶金、制药、食品和环保等多部门,进行固液两相分离操作。

现有的板框式压滤机的主要结构,一般为将带有滤液通路的滤板和滤框平行交替排列,每组滤板和滤框中间夹有滤布,用压紧端把滤板和滤框压紧,使滤板与滤板之间构成一个压滤室。混合液从进料口流入到各个压滤室中,然后液相流体(例如水)通过滤板从滤液出口排出,而固相滤饼则堆积在框内滤布上,只需松开滤板和滤框,即可使滤饼剥落下来。板框式压滤机的下面还设有用于收集压滤过程中掉落的悬乳液的接液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接液盘都是通过支腿放置于板框式压滤机的下侧,当需要清理接液盘里的悬乳液时,需要操作者将接液盘从板框式压滤机的下侧抬出,劳动强度大,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糖系统用板框式压滤机,使操作者在清理接液盘里的悬乳液时,能够握持把手组件,通过万向轮与地面的滚动抵接将接液盘从过滤机的本体拉出,而无需人工抬出,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操作简单,提高了压滤机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化糖系统用板框式压滤机,包括压滤机本体和设置于压滤机本体下侧的接液盘,所述接液盘的下侧设置有若干用于移动的万向轮,所述接液盘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供手握持以移动接液盘的把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操作者在清理接液盘里的悬乳液时,能够握持把手组件,通过万向轮与地面的滚动抵接将接液盘从过滤机的本体拉出,而无需人工抬出,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操作简单,提高了压滤机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组件包括:

枢接块,一体设置于接液盘上且呈对称分布;

枢接柱,穿设于枢接块上且与枢接块转动连接;

套杆,一体设置于枢接柱的一端且与枢接柱呈垂直设置;

滑移杆,穿设于套杆上且与套杆滑移连接;

跳豆弹簧,设置于滑移杆上且用于锁定套杆;

握持杆,设置于滑移杆远离套杆的一侧且用于连接相邻两滑移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杆能够通过枢接块与枢接柱的转动连接枢接于接料盘上;把手组件的长度能够通过滑移杆与套杆的滑移进行调节,以适应操作者的身高,而拉动时不用弯腰,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跳豆弹簧的设置,滑移杆与套杆能够通过跳豆弹簧进行锁定,以方便长度的调节;握持杆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进行握持,同时提高了滑移杆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杆远离握持杆的一侧设置有供跳豆弹簧安装的安装槽以及与安装槽互相连通且供跳豆弹簧弹出的弹出孔;

所述套杆上设置有若干供跳豆弹簧卡接锁定的卡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滑移杆与套杆在进行长度调节时,能够通过跳豆弹簧与卡接孔的卡接对套杆与滑移杆进行锁定,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持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握持杆呈垂直设置且供滑移杆插接的套筒,所述握持杆的两端还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滑移杆的固定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的设置,使滑移杆能够通过与套筒插接安装于握持杆上,进行对准,以方便通过螺钉对握持杆与滑移杆进行固定,结构简单,固定牢固,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杆上还设置有若干石墨环以及供石墨环卡嵌固定的卡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嵌槽的设置,使石墨环能够通过卡嵌安装于滑移杆上;石墨环的设置,对滑移杆与套杆进行了润滑,减少了滑移杆与套杆滑移时的磨损,提高了滑移杆与套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持杆上还套设有若干用于防滑的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片的设置,增加了手与握持杆之间的摩擦力,使手握持握持杆时不易滑脱,提高了握持杆的使用效率;同时橡胶片质软,提高了握持杆使用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片靠近握持杆的一侧一体设置有若干插接柱,所述握持杆上设置有若干供插接柱插接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橡胶片能够通过插接柱与插接槽的插接,套设于握持杆上,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片上还设置有呈工字形设置且用于连接相邻橡胶片的连接件,所述橡胶片的两端均设置有供连接件的一侧滑移卡接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的设置,配合卡接槽的使用,使相邻橡胶片通过连接件与卡接槽的卡接进行连接,使橡胶片不易与握持杆分离,以使橡胶片与握持杆连接的更加牢固,提高了橡胶片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片远离握持杆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的设置,增加了手与橡胶片之间的摩擦力,使手握持握持杆时不易滑脱,提高了握持杆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使操作者在清理接液盘里的悬乳液时,能够握持把手组件,通过万向轮与地面的滚动抵接将接液盘从过滤机的本体拉出,而无需人工抬出,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操作简单,提高了压滤机的使用效率;

2.橡胶片的设置,增加了手与握持杆之间的摩擦力,使手握持握持杆时不易滑脱,提高了握持杆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化糖系统用板框式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液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套杆、滑移杆、跳豆弹簧与石墨环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5是套杆、滑移杆、跳豆弹簧与石墨环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握持杆、滑移杆、橡胶片、螺钉与连接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一。

图8是握持杆、滑移杆、橡胶片、螺钉与连接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一。

图9是图8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压滤机本体;2、接液盘;3、万向轮;4、把手组件;5、枢接块;6、枢接柱;7、套杆;8、滑移杆;9、跳豆弹簧;10、握持杆;11、安装槽;12、弹出孔;13、卡接孔;14、套筒;15、固定螺钉;16、石墨环;17、卡嵌槽;18、橡胶片;19、插接柱;20、插接槽;21、连接件;22、卡接槽;23、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化糖系统用板框式压滤机,包括压滤机本体1和设于压滤机本体1下侧的接液盘2,接液盘2用于收集压滤过程中掉落的悬乳液。

参照图2所示,接液盘2的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轮3,此处万向轮3的数量优选四个,万向轮3通过螺钉固定于接液盘2上且靠近接液盘2的拐角处。接液盘2上还设有供手握持的把手组件4,把手组件4的数量为两个,把手组件4设于接液盘2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

参照图2、3所示,把手组件4包括枢接块5、枢接柱6、套杆7、滑移杆8和握持杆10。枢接块5一体设于接液盘2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枢接块5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枢接块5对称设于接液盘2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枢接柱6穿设于枢接块5上,枢接柱6呈圆柱状设置,枢接柱6与枢接块5转动连接。套杆7一体设于枢接柱6上且与枢接柱6呈垂直设置。

如图4、5所示,滑移杆8穿设于套杆7远离枢接柱6的一侧且与套杆7滑移连接,滑移杆8的长度大于套杆7的长度。把手组件4还包括跳豆弹簧9,跳豆弹簧9设于滑移杆8靠近套杆7的一侧。

参照图5、6所示,滑移杆8靠近套杆7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供跳豆弹簧9进行安装。滑移杆8靠近套杆7的一侧还开设有弹出孔12,弹出孔12与安装槽11互相连通,弹出孔12供跳豆弹簧9弹出。

套杆7上开设有若干卡接孔13,卡接孔13贯穿套杆7的一侧壁,卡接孔13供跳豆弹簧9进行卡接,以对套杆7与滑移杆8进行锁定。

滑移杆8上还设有若干石墨环16以及供石墨环16卡嵌固定的卡嵌槽17,石墨环16与卡嵌槽17均呈环形设置,石墨环16用于对滑移杆8套杆7的滑移面进行润滑。

参照图7所示,滑移杆8上还设有握持杆10,结合图5所示,握持杆10设于滑移杆8远离套杆7的一侧。握持杆10的两端均一体设有与握持杆10呈垂直设置的套筒14,套筒14供滑移杆8进行插接定位。握持杆10上还设有固定螺钉15,固定螺钉15依次穿设于握持杆10、滑移杆8上并与滑移杆8螺纹连接,以将握持杆10固定于滑移杆8的一端。

握持杆10的握持面上还套设有若干橡胶片18,橡胶片18呈弧形设置,此处橡胶片18的数量优选两个,橡胶片18远离握持杆10的一侧设有防滑纹路23,防滑纹路23由若干均匀分布的半圆柱状凸起组成。

参照图8、9所示,橡胶片18靠近握持杆10的一侧还一体设有若干插接柱19,插接柱19呈圆柱状设置,握持杆10上开设有若干插接槽20,插接槽20供插接柱19进行插接固定,以将橡胶片18安装于握持杆10上。

橡胶片18上还设有连接件21,连接件21由塑料制成,连接件21呈“工”字形设置,连接件21的长度与橡胶片18的长度相等。橡胶片18上开设有卡接槽22,卡接槽22位于相邻橡胶片18的抵接处,卡接槽22的横截面形状呈“T”形设置,卡接槽22供连接件21的一侧进行滑移卡接,以将相邻橡胶片18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清理接液盘2内的悬乳液时,操作者握持握持杆10向远离接液盘2的一侧拉动滑移杆8,调节把手组件4的长度,使把手组件4的长度与操作者的身高相适应,之后将接液盘2从压滤机本体1的下侧拉出,并拉至指定地点进行清理。

清理完毕后,将接液盘2移动至压滤机本体1的下侧,按压跳豆弹簧9,使跳豆弹簧9从卡接孔13缩至弹出孔12,将滑移杆8收入套杆7进行放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