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乙酸结晶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8537发布日期:2019-12-13 18:5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氯乙酸结晶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氯乙酸结晶釜。



背景技术:

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涉及到农药、医药、染料、有机合成等各个方面,氯乙酸在合成许多重要有机化工产品时的广泛应用,为它的下游衍生物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由于氯乙酸生产工艺多采用硫磺法或醋酐法工艺,工艺技术落后,装置规模小,尤其是氯乙酸结晶过程,一直沿用上世纪80年代的生产装置水平,属于间歇操作,存在着结晶颗粒粒度小且不可控,氯乙酸纯度很难提高,质量偏低等问题,更无法满足食品级氨基乙酸和羧甲基纤维素生产所需食品级氯乙酸的质量要求。

由上述分析可见,结晶工段是决定氯乙酸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的主要结晶方法是通过一氯乙酸和二氯乙酸的熔点不同,采用间歇式悬浮降温结晶技术使一氯乙酸结晶,这种结晶方法时间长达30小时以上,并且温度经历了从70℃到25℃的大幅度变化,晶体颗粒小且不均匀,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不一致。

本申请从常规的氯乙酸间歇式生产工艺(参考工艺方法如:张秀全,李宗耀.氯乙酸的间歇式与连续化生产工艺比较[j].中国氯碱,2013(1):23-25.)入手,设计能够缩短结晶周期、提高结晶设备利用率、消除结晶挂壁的新结晶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氯乙酸结晶釜,它可以实现消除结晶挂壁的现象,且缩短结晶周期与提高结晶设备利用率。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氯乙酸结晶釜,包括搅拌电机、反应釜、叶轮、中心轴、出料口、晶体分离装置,所述反应釜本体外壁带有夹套,冷却水进口设置在夹套的侧面,冷却水出口设置在夹套的底端,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装置相连;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在反应釜本体顶端,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与垂直反应釜本体顶部的中心轴固定连接;

所述叶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叶轮均匀固定分布在所述中心轴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夹套的冷却水进口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冷却水进口分布在每个所述叶轮的上侧;

隔板设置在冷却水进口的下方位置,且其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壁之间铰接,所述隔板的上下表面设置有尖锐的凸起,且其开设有多个透孔;

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底端,其与所述晶体分离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晶体分离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和干燥储藏器,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反应釜本体进料口相连,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出口与干燥储藏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与所述冷却水进口之间设置流量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晶体分离装置的入口之间设置压力泵。

优选地,所述夹套内采用毛细冷凝管的结构,所述冷却水进口与毛细冷凝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夹套内铺设恒温相变材料。

优选地,所述隔板采用抗粘附的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冷却水进口的设置,便于实现对反应釜本体的外壁的均匀冷却,结构简单且维修方便;隔板的设置,可以实现反应釜本体内叶轮转动时产生的涡流带动隔板上下相对转动,进而在隔板附近产生扰流,使得结晶反应更容易产生,且隔板靠近反应釜本体的外壁,减少结晶挂壁问题的出现;此外,隔板上凸起的设置,可以实现隔板上下相对转动时对反应釜本体的外壁上形成结晶的敲打;

(2)本实用新型中流量控制阀的设置,可以与plc控制器及反应釜本体内的温度传感器相配合,实现对冷却水的智能调控;此外,压力泵的设置,可以提高进入晶体分离装置的水流压力,实现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水压力,进而实现水流的喷射;

(3)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采用毛细冷凝管结构,进一步实现反应釜本体外壁的均匀冷却;此外,采用恒温相变材料来铺设夹套,避免冷却水直接冷却反应釜本体外壁带来温度的骤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氯乙酸结晶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电机;2、反应釜本体;3、叶轮;4、中心轴;5、出料口;6、夹套;7、冷却水进口;8、冷却水出口;9、冷却水循环装置;10、隔板;11、旋风分离器;12、干燥储藏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氯乙酸结晶釜,

包括搅拌电机1、反应釜本体2、叶轮3、中心轴4、出料口5、晶体分离装置,所述反应釜本体2外壁带有夹套6,冷却水进口7设置在夹套6的侧面,冷却水出口8设置在夹套6的底端,冷却水进口7与冷却水出口8分别与冷却水循环装置9相连;

所述搅拌电机1固定在反应釜本体2顶端,所述搅拌电机1的转轴与垂直反应釜本体2顶部的中心轴4固定连接;

所述叶轮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叶轮3均匀固定分布在所述中心轴4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夹套6的冷却水进口7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冷却水进口7分布在每个所述叶轮3的上侧;

隔板10设置在冷却水进口7的下方位置,且其与所述反应釜本体2内壁之间铰接,所述隔板10的上下表面设置有尖锐的凸起,且其开设有多个透孔;

所述出料口5设置在反应釜本体2底端,其与所述晶体分离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晶体分离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11和干燥储藏器12,所述旋风分离器11的顶部出口与所述反应釜本体2进料口相连,所述旋风分离器11的底部出口与干燥储藏器12相连。

本实施例中,相对于传统的冷却水循环结构,多个冷却水进口7的设置,便于实现对反应釜本体2的外壁的均匀冷却,结构简单且维修方便;隔板10的设置,可以实现反应釜本体2内叶轮3转动时产生的涡流带动隔板10上下相对转动,进而在隔板10附近产生扰流,使得结晶反应更容易产生,且隔板10靠近反应釜本体2的外壁,减少结晶挂壁问题的出现;此外,隔板10上凸起的设置,可以实现隔板10上下相对转动时对反应釜本体2的外壁上形成结晶的敲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氯乙酸结晶釜,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9与所述冷却水进口7之间设置流量控制阀;

所述出料口5与所述晶体分离装置的入口之间设置压力泵。

本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的设置,可以与plc控制器及反应釜本体2内的温度传感器相配合,实现对冷却水的智能调控;此外,压力泵的设置,可以提高进入晶体分离装置的水流压力,实现进入旋风分离器11的水压力,进而实现水流的喷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氯乙酸结晶釜,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

所述夹套6内采用毛细冷凝管的结构,所述冷却水进口7与毛细冷凝管相连通;

所述夹套6内铺设恒温相变材料;

所述隔板10采用抗粘附的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采用毛细冷凝管结构,进一步实现反应釜本体2外壁的均匀冷却;此外,采用恒温相变材料来铺设夹套6,避免冷却水直接冷却反应釜本体2外壁带来温度的骤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