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单元及混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6144发布日期:2020-06-26 23:1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升降单元及混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胶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单元及混胶装置。



背景技术:

风电叶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混合型胶涂到风电叶片上,这种混合型胶水,又称多组份胶水,由于具有优异的粘结强度、良好的存储性能被广泛用于产品的灌装、封接。在工艺流程中通常需要将多组份胶水中的a胶和b胶或a胶、b胶和c胶等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好的多组份混合胶输送到下一流程的设备中。

目前传统的双组分混胶机在实际的涂胶过程中,为了在移动涂胶的过程中避开叶片模具的高度,一般会将混胶机的摇臂(摇臂固定在固定柱的顶部)设计并固定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以免在涂胶的过程中与叶片模具发生碰撞。

但是,这种固定高度的摇臂设计,当需要移动在整个混胶机通过一些较低空间时,会存在“撞头”的问题-即固定柱的上端超过门高度,使得混胶机的摇臂与门发生碰撞无法通过,比如车间门,比如保温房的门等,这样就会导致摇臂在使用时的不便。

所以如何实现在需要涂胶时,将混胶机的摇臂升到需要的高度,避让叶片磨具进行涂胶操作;在需要移运过门时,降低摇臂的高度,保证混胶机无障碍地安全通过,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单元和混胶装置,当需要混胶机对叶片进行涂胶时,保证摇臂能够到达指定的高度,避免在涂胶的时候与叶片模具进行碰撞;同时在将混胶机移动通过一些较低空间时,能够避免较低空间的门与混胶机之间发生碰撞,保护了混胶机不受损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升降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沿着所述底座的法线方向延伸;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第一侧壁通过移动组件与所述固定柱的第一侧壁连接;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移动柱的底部连接,与所述移动组件配合驱动所述移动柱升降。

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导轨、滑块,所述导轨的平面固定在所述移动柱的第一侧壁上;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柱的第一侧壁上,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配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顶部与所述移动柱的底部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连接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柱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柱的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空腔。

可选的,所述移动柱的底部穿过所述空腔。

可选的,所述保护板呈u字型。

可选的,还包括:安全销组件,所述安全销组件连接在所述固定柱的顶板上,所述安全销组件靠近所述固定柱的第一侧壁。

可选的,所述安全销组件包括:一对安全销板、驱动轴、受力轴,所述一对安全销板固定在所述受力轴上,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一对安全销板之间采用轴孔配合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受力轴平行分布,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固定柱的第一侧壁。

可选的,所述一对安全销板与所述受力轴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驱动轴相连接,所述气缸的后端通过气缸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柱的顶板上,所述气缸底座靠近所述固定柱的第四侧壁,所述固定柱的第四侧壁与所述固定柱的第一侧壁相对。

可选的,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驱动轴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一对限位铰支座和一对衬套,所述限位铰支座安装在所述固定柱的顶板上,所述限位铰支座靠近所述固定柱的第一侧壁,所述衬套固定在所述限位铰支座上,所述受力轴穿过所述安全销板后铰支在所述衬套内。

可选的,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连接在所述移动柱的第一侧壁上,与所述安全销组件配合使用。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胶装置,包括上述的任一升降单元;摇臂,所述摇臂铰接在所述移动柱上。

可选的,还包括:储胶机构和混胶机构,所述储胶机构与所述混胶机构连接,为所述混胶机构提供胶料;所述混胶机构接收胶料对胶料进行混合;所述混胶机构与所述摇臂连接,将混合好的胶料输送到所述摇臂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底座上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沿着底座的法线方向延伸,将移动柱的第一侧壁通过移动组件与固定柱的第一侧壁连接,升级组件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升降组件的顶部和移动组的底部连接在一起,升降组件与移动组件配合使用,驱动移动柱升降。由于升降组件的顶部和移动柱的底部连接,升降组件上升时,在移动组件的配合下,移动柱沿着固定柱的第一侧壁上升,保证移动柱能够上升到指定的高度,从而后续将摇臂安装在移动柱的顶部时,摇臂能够在特定的高度上实现对叶片表面进行涂胶,不会与叶片发生碰撞;当升降组件下降时,能够带动移动柱沿着固定柱的第一侧壁进行下降,从而将移动柱的顶部降低到一定的高度,这样通过较低空间时,就不会出现移动柱的顶部与较低空间的门发生“撞头”,保证混胶机无障碍地安全通过。

进一步,还包括:安全销组件,安全销组件连接在固定柱的顶板上,安全销组件靠近固定柱的第一侧壁,可以在设备断电或断气时进行自锁,防止移动柱沿着固定柱的第一侧壁自由下落产生碰撞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混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圆圈区域的放大;

图4为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组件能够提高安全系数的解释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销板的状态示意图,其中图5a为安全销板的锁定姿态的示意图,图5b为安全销板的解锁姿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拖动式双组份混胶机是一种风电叶片生产制造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机器,它是将两种“风叶粘接胶”(习惯上称为a组份胶和b组份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在移动过程中将其涂到叶片合模面上的机器。目前市场的混胶机,基本上都采用二级泵的结构,第一级为螺杆泵,其细长圆柱外形,易于伸入胶桶内。第一级泵把胶从胶桶中抽吸出来,通过管道送入第二级的入口,通过变频控制,保证第二级泵入口处压力波动处于较小范围,为第二级泵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第二级泵采用齿轮泵,其每个齿间隙体积相同、排量固定,再通过流量计反馈,闭环伺服控制,使输出流量更为精确。二级泵抽吸出的a、b组份的胶在混合阀组处进行混合,然后流动到刮胶盒进行涂胶。电动叉车通过连接件与混胶机底座相连接,当需要打胶时,电动叉车提升到合适的高度,使混胶机前端的两个脚轮离地,即可带动混胶机移动实现移动式涂胶。

摇臂铰接在立柱上段上,可沿着铰接中心转动,方便打胶时对刮胶盒进行位置调整。立柱上段固定在立柱中段上,立柱中段再固定在于混胶机底座焊接在一起的立柱下段上。

发明人发现,由于摇臂交接在立柱上段上,立柱上段固定在立柱中断上,立柱中段再固定在混胶机底座上的立柱下段上,这就使得立柱上段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虽然能够保证摇臂达到需要的高度对叶片进行涂胶,但是在将混胶机进行移动到较矮的空间时,立柱上段的顶部超过了较矮的空间高度时,立柱上段的顶部就会与较矮空间的门之间发生碰撞,使得混胶机难以通过较矮的空间,限制了混胶机的使用。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将立柱上段设置成移动柱,立柱中段和立柱下段看成固定柱,固定柱固定在是底座上,移动柱的第一侧壁与固定柱的第一侧壁之间通过移动组件连接在一起,升降组件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升降组件的顶部和移动柱的底部连接,与移动组件配合驱动移动柱升降,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当需要对叶片进行涂胶的时候,将移动柱上升到特定的高度,从而实现摇臂在一定的高度对叶片进行涂胶的操作;当需要将混胶机移动经过较矮空间时,又能利用升降组件将移动柱往下降到可以使得混胶机安全地通过较矮空间,避免出现“撞头”的现象。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混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圆圈区域的放大;图4为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组件能够提高安全系数的解释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销板的状态示意图,其中图5a为安全销板的锁定姿态的示意图,图5b为安全销板的解锁姿态的示意图。

首先参考图1和图2,混胶装置,包括:升降单元100、摇臂600。

所述升降单元100,包括:底座200、移动柱300、移动组件400、升降组件500。

底座200,所述底座200上设置有固定柱201,所述固定柱201沿着所述底座200的法线方向延伸;

移动柱300,所述移动柱300的第一侧壁301通过移动组件400与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连接;

升降组件500,所述升降组件500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200上,所述升降组件500的顶部与所述移动柱300的底部连接,与所述移动组件400配合驱动所述移动柱300升降;

所述摇臂600铰接在所述移动柱30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400保证所述移动柱300沿着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移动,所述升降组件500的顶部与所述移动柱300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升降组件500进行上升时,所述升降组件500驱动所述移动柱300沿着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进行上升;所述升降组件500下降时,所述升降组件500带动所述移动柱300沿着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进行下降,这样所述升降组件500和所述移动组件400进行配合,实现了所述移动柱300沿着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进行一升一降。所述摇臂600铰接在所述移动柱300上,当需要所述摇臂600对叶片进行涂胶时,利用所述升降组件500驱动所述移动柱300上升,从而带动所述摇臂600升到需要的高度,实现对叶片进行涂胶;当需要通过较矮的空间时,又可以利用所述升降组件500的下降功能,将所述摇臂600降低到可以安全通过的高度,避免了对所述摇臂600和所述移动柱300顶部的损伤,使得使用变得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了所述混胶装置的使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胶装置还包括:储胶机构(图中未标示)和混胶机构(图中未标示),所述储胶机构与所述混胶机构连接,为所述混胶机构提供胶料;所述混胶机构接收胶料对胶料进行混合;所述混胶机构与所述摇臂600连接,将混合好的胶料输送到所述摇臂600内,从而利用所述摇臂600实现对叶片的涂胶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胶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200上,所述储胶机构和所述混胶机构与现有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累赘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述移动组件400,包括:导轨401、滑块402。

所述导轨401的平面固定在所述移动柱300的第一侧壁301上;

所述滑块402固定在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上,所述滑块402与所述导轨401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401的平面与所述移动柱300的第一侧壁30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胶水等连接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401为重载型直线导轨副,保证整套机构的受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201和所述移动柱300通过直线导轨副连接在一起,其他方向的自由度被限制仅可沿着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移动柱300只能沿着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运动。

参考图1,所述升降组件500包括液压缸501,所述液压缸501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200上,所述液压缸501的活塞杆502顶部与所述移动柱300的底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501为所述移动柱300的移动提供动力,当需要操作所述摇臂600升降时,打开液压泵站的电源开关,为所述液压缸501提供驱动力,按规定方向操作手动换向阀即可控制所述移动柱300的上升和下降。由于所述摇臂600固定在所述移动柱300上,所述移动柱300的升降即实现了所述摇臂600的升降。

请继续参考图2,还包括保护板700,所述保护板700包括第一侧部701、第二侧部702以及连接部703。

所述第一侧部701和所述第二侧部702对称分布;

所述连接部703位于所述第一侧部701和所述第二侧部702之间,连接所述第一侧部701和所述第二侧部70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部701连接在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二侧壁2012;所述第二侧部702连接在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三侧壁201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部701与所述第二侧壁201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侧部702与所述第三侧壁201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700呈u字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柱300的底部穿过所述连接部703与所述固定柱201的所述第一侧壁2011之间形成的空间,所述保护板700将所述移动柱300包裹在所述固定柱201的所述第一侧壁2011与所述连接部703之间,整个所述移动柱300的上升和下降都是在所述连接部703与所述固定柱201的所述第一侧壁2011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这样可以防止在极端情况下的所述移动柱300发生掉落危险,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700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为金属材料等。

参考图3,所述升降单元100还包括:安全销组件800,所述安全销组件连接800在所述固定柱201的顶板2014上,所述安全销组件800靠近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

还包括:定位板302,所述定位板302连接在所述移动柱300的第一侧壁301上,与所述安全销组件800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销组件800可以保证在发生极端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移动柱300能够固定在所述固定柱201上而不至于掉落,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人身财产的伤害。

安全销组件800包括:一对安全销板801、驱动轴802、受力轴803、气缸804、一对限位铰支座807和一对衬套808。

所述一对安全销板801固定在所述受力轴803上;

所述驱动轴802与所述一对安全销板801之间采用轴孔配合连接;

所述驱动轴802与所述受力轴803平行分布,所述驱动轴802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

所述气缸804的活塞杆805的前端与所述驱动轴802相连接,所述气缸804的后端通过气缸底座806固定在所述固定柱201的顶板上,所述气缸底座806靠近所述固定柱201的第四侧壁(图中未标出),所述固定柱201的第四侧壁与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相对。

所述限位铰支座807安装在所述固定柱201的顶板2014上,所述限位铰支座807靠近所述固定柱201的第一侧壁2011,所述衬套808固定在所述限位铰支座807上,所述受力轴803穿过所述安全销板801后铰支在所述衬套808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安全销板801与所述受力轴80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安全销板801与所述受力轴803之间采用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804的活塞杆805与所述驱动轴802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连接,所述关节轴承为鱼眼接头。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气缸804的活塞杆805与所述驱动轴802之间还可通过浮动接头或复合轴承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804为单作用气缸,所述气缸804的活塞杆805的前端与所述驱动轴802相连接;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气缸804还可为双作用气缸或液压缸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套808为含油衬套。

一对安全销板801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所述受力轴803上,所述驱动轴802与两块安全销板801之间用轴孔配合连接固定,因此可以将一对安全销板801、所述驱动轴802和所述受力轴803看成一个整体,在这里简称为安全销板单元。含油衬套808固定在所述限位铰支座807上,所述受力轴802铰支在含油衬套808内,两端用轴用弹性挡圈限制其轴向移动。

由此,安全销板单元可以绕着含油衬套808进行转动。单作用气缸804的内部压缩弹簧位于后端,其初始状态就是活塞杆805伸出,驱动所述安全销板单元向下顶在所述固定柱201的顶板2014上,此时所述安全销板801前端与焊接在所述移动柱300的所述定位板302形成交叉,可以防止由于液压缸501的轻微泄露或其他原因造成所述移动柱300的下降。所述移动柱300上焊接有4个不同高度的所述定位板302,与所述安全销组件800配合完成对所述移动柱300进行安全限位的作用,高度标贴对准所述安全销板801即表示当前所述移动柱300上端的离地高。

图4为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组件能够提高安全系数的解释图。

参考图4,所述安全销板801受力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其支点在a点,受力点b点,反作用力点在c点。ac之间的距离为l,ab之间的距离为l,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l>>l,这样根据杠杆原理,立柱移动段在极端情况下以很大的力撞击在b点上,那么c点的受力也会除以杠杆比,达到提高安全系数的目的。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销板的状态示意图,其中图5a为安全销板的锁定姿态的示意图,图5b为安全销板的解锁姿态的示意图。

当需要操作所述液压缸501下降时,需要先操作安全销板单元向上抬起处于解锁的位置,才能驱动所述液压缸501下降;当操作所述液压缸501上升时,则不需要切换所述安全销组件800的姿态,直接控制所述移动柱300上升,所述定位板302会自动顶开所述安全销板801,越过所述定位板302后,所述安全销板801会在单作用气缸804内的弹簧作用下自动下压,达到锁定的姿态,类似棘轮机构的原理。由于自锁是由弹簧驱动完成的,即整个自锁在断电、断气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自锁动作,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液压缸501手动阀和单作用气缸手动阀集成到液压泵站上,方便操作控制。按标贴方向操控液压手动换向阀即可控制所述液压缸501的上升下降。同样,按标贴操作单作用气缸804手控阀即可控制所述安全组件800的锁定和解锁状态。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