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和功能附加用基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469711发布日期:2020-10-09 21:5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和功能附加用基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和在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功能附加用基体。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对树脂体附加了光致变色性能的光致变色树脂体。例如,作为光致变色树脂体的一例,可以列举对透镜附加了光致变色性能的光致变色透镜。以往,例如提出了用于制造这样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在树脂体中混炼光致变色染料的方法、将透镜在分散有光致变色染料的液体中浸渍规定时间的方法(浸染法)(例如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93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通过现有方法制造的光致变色树脂体只有单色的设计、简单的设计,设计性差。另外,对多个树脂体以同一设计图案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的情况下,难以再现性良好地对多个树脂体以同一设计图案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

另外,对于通过现有方法制造的光致变色树脂体,为了附加期望的光致变色性能,需要实施大量工序、复杂的作业,花费工夫和时间。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以提供能够容易且良好地制造光致变色树脂体、并且能够实施多种多样的设计图案、能够提高再现性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作为技术课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以具备如下所述的构成为特征。

1.一种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第一工序,通过在基体上涂布具有升华性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而获得功能附加用基体;

第二工序,使通过上述第一工序获得的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与树脂体对置,对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加热,由此使涂布于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的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使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上述树脂体上;和

第三工序,对通过上述第二工序附着了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上述树脂体进行加热,由此使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到上述树脂体上。

2.如上述1所述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为螺嗪类、萘并吡喃类、螺吡喃类与俘精酸酐类中的至少任一种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

3.如上述1所述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第二工序中,使通过上述第一工序获得的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与上述树脂体非接触地对置,对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加热,由此使涂布于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的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使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上述树脂体上。

4.如上述1所述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第一工序中,以涂布于所述基体上的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浓度发生变化的方式进行涂布,

上述第二工序中,通过对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加热使涂布于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的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使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以所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具有浓度梯度的状态附着到上述树脂体上,

上述第三工序中,对通过上述第二工序而以具有浓度梯度的状态附着了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上述树脂体进行加热,由此使上述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到上述树脂体上,使上述树脂体上形成由被固定的光致变色染料带来的渐变设计。

5.如上述1所述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第一工序中,通过使用印刷装置在上述基体上印刷含有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功能附加用墨而获得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树脂体为透镜。

7.一种功能附加用基体的制造方法,其是在通过使功能附加用基体与树脂体对置并对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加热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从而使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树脂体上的工序中使用的功能附加用基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包括如下所述的第一工序:通过从印刷装置的喷墨头向基体喷出含有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功能附加用墨,将上述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印刷到上述基体上,由此获得上述功能附加用基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系统>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典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例如,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例如,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

例如,附加了光致变色性能的光致变色树脂体是指具有通过对光致变色树脂体照射光(例如紫外线等)而光致变色树脂体的色调、颜色的浓度发生变化的性质的树脂体。另外,例如,光致变色树脂体具有通过停止对光致变色树脂体照射光而变化后的色调、颜色的浓度恢复成原始的性质。作为一例,可以列举:对光致变色树脂体照射紫外线时,光致变色树脂体带有颜色,停止照射紫外线时,光致变色树脂体的颜色随着时间经过而消失。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中,例示通过使用气相转印染色法对作为树脂体之一的透镜8附加光致变色性能来制造光致变色透镜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透镜8,不管屈光力如何,都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技术。例如,本发明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屈光力(例如低屈光度、高屈光度、0屈光度等)的透镜。当然,下述例示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使用气相转印染色法对透镜8以外的树脂体(例如护目镜、手机的壳、灯用的罩、配件、玩具、膜(例如厚度为400μm以下等)、板材(例如厚度为400μm以上等)等中的任一种成形体等)附加光致变色性能的情况。当然,作为树脂体,也包括对构件(例如木材、玻璃等)附加树脂后的构件。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气相转印染色法对树脂附加光致变色性能。另外,以下例示的功能附加用基体1在气相转印染色以外的转印染色的工序中也能够使用。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中,实施第一工序、第二工序、第三工序。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按照第一工序、第二工序、第三工序的顺序进行。例如,第一工序是通过在基体(例如基体2)上涂布具有升华性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而获得功能附加用基体(例如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工序。例如,第二工序是使通过第一工序获得的功能附加用基体与树脂体(例如透镜8)对置并对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加热由此使涂布于功能附加用基体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从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树脂体上的工序。例如,第三工序是对通过第二工序附着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树脂体进行加热由此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到树脂体上的工序。

这样,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工序,通过在基体上涂布具有升华性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而获得功能附加用基体;第二工序,使通过第一工序获得的功能附加用基体与树脂体对置,对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加热,由此使涂布于功能附加用基体的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使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树脂体上;和第三工序,对通过第二工序附着了光致变色染料的树脂体进行加热,由此使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到树脂体上。由此,能够容易地获得良好的光致变色树脂体。

另外,例如,能够以精细的设计、渐变设计等多种多样的设计图案对树脂体附加光致变色性能,特别是作为使设计性提高的制造方法而发挥出特别优良的效果。另外,例如,能够提高对树脂体以同一设计图案附加光致变色性能来进行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时的设计图案的再现性。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制造以多种多样的设计图案对树脂体附加了光致变色性能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情况下,基于有无对光致变色树脂体照射光,设计图案出现、或者设计图案消失。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可以使用螺嗪类、萘并吡喃类、螺吡喃类、俘精酸酐类、二芳基乙烯类与偶氮苯类中的至少任一种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当然,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并非限定于上述染料,只要是具有升华性、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本发明的技术中,作为更优选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可以使用螺嗪类、萘并吡喃类、螺吡喃类与俘精酸酐类中的至少任一种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用本制造方法制造光致变色树脂体时,能够制造光致变色性能更高、颜色不均被进一步抑制的光致变色树脂体。即,在本制造方法中制造光致变色树脂体时,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能够制造尤其是显色性高、抑制了颜色不均的光致变色树脂体。另外,在本制造方法中制造光致变色树脂体时,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能够制造变化后的颜色(显色后的颜色)在短时间内恢复的光致变色树脂体。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使用透镜作为树脂体的情况下,尤其是更优选颜色的变化不需要长时间的光致变色透镜。

例如,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优选使用具有高于附加光致变色性能的树脂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树脂体的材料而不同)的熔点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通过使用这样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在第三工序中,使光致变色性能固定到树脂体上时,能够容易地抑制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溶出而导致颜色不均。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使用具有低于树脂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熔点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载体剂等,能够在低于树脂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加热温度下向树脂体固定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因此,也能够抑制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溶出而导致颜色不均。

例如,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可以使用至少一种以上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只使用一种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例如螺嗪类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等)。另外,例如,这种情况下,除了螺嗪类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以外还可以使用至少一种以上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例如一种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两种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三种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四种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等)。

例如,在对树脂体使用两种以上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情况下,第一工序可以为在基体上同时涂布两种以上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构成。另外,例如,在对树脂体使用两种以上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情况下,第一工序可以为在不同的时机在基体上涂布两种以上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构成。

例如,作为树脂体,可以使用以聚碳酸酯类树脂(例如二乙二醇二烯丙基碳酸酯聚合物(cr-39))、聚氨酯类树脂(トライベシクス)、烯丙基类树脂(例如烯丙基二乙二醇碳酸酯及其共聚物、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及其共聚物)、富马酸类树脂(例如富马酸苄酯共聚物)、苯乙烯类树脂、聚丙烯酸甲酯类树脂、纤维类树脂(例如丙酸纤维素)、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或硫代环氧树脂等高折射材料、尼龙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等中的至少任一种为材质(材料)的树脂体。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可以在树脂体上设置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容易固定的接收层。当然,例如,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也能够应用于不具有接收层的树脂体。例如,对设置有接收层的树脂体进行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固定。例如,接收层能够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稳定地保持。例如,通过在树脂体上设置接收层,与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直接附着到树脂体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保持于树脂体。另外,能够更良好地实施树脂体的色调、颜色的浓度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接收层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涂布(附着)于树脂体。例如,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为旋涂、喷涂、浸涂、棒涂、流涂、盖涂、刮涂、模涂、辊涂、凹版涂布法、丝网印刷、刷涂等中的至少任一种方法。当然,作为设置接收层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例如,接收层可以利用具备毛笔、辊或喷雾器等的涂布装置进行涂布。另外,例如,接收层可以由加工者使用毛笔、辊或喷雾器等涂布于树脂体。

例如,作为接收层,可以使用聚氨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硝化纤维素、聚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聚脲树脂等中的至少任一种。当然,作为接收层,并非限定于上述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以外,还可以使用用于调节树脂体的颜色的调节用升华性染料。例如,作为调节用升华性染料,可以使用黄色、蓝色、红色等中的至少任一种染料。当然,也可以使用与上述不同颜色的升华性染料。例如,可以使用混合色(绿色、紫色等)的染料。

另外,例如,除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以外,还可以使用对树脂体附加功能的功能性染料。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对树脂体附加光致变色性能的同时附加其它功能。例如,作为附加的功能,可以附加使特定波长区域(例如蓝色区域的波长区域等)的光的透射率降低的功能。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中的各工序,使用制造系统100。例如,参考图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制造系统100的示意性构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系统100具备染料涂布装置10、蒸镀装置30和染料固定装置(固定装置)50。

例如,在第一工序中,使用染料涂布装置10。例如,染料涂布装置10用于通过使要被蒸镀于树脂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透镜8)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涂布在基体2上而获得涂布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功能附加用基体1。例如,在第二工序中,使用蒸镀装置30。例如,蒸镀装置30用于使功能附加用基体1与树脂体对置并对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加热由此使涂布于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从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树脂体上。例如,在第三工序中,使用固定装置50。例如,固定装置50用于通过对附着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树脂体进行加热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到树脂体上。

以下,对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下,例示制造使用气相转印染色法对作为树脂体之一的透镜(例如透镜8)附加功能的光致变色透镜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工序>

例如,第一工序中,利用染料涂布装置10在基体2上涂布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由此获得(制造)功能附加用基体1。例如,在第一工序中,染料涂布装置10使之后被蒸镀于透镜8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基体2上,由此形成染料部6。例如,基体2是将为了对透镜8附加光致变色性能而使用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暂时保持的介质。对于基体2的详细说明,之后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作为染料涂布装置10,使用印刷装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工序中,使用印刷装置在基体2上印刷含有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功能附加用墨,由此获得功能附加用基体1。

这样,例如,第一工序中,使用印刷装置在基体上印刷含有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功能附加用墨,从而获得功能附加用基体,由此,容易高精度地控制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涂布量,能够容易且更均匀地对基体涂布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另外,能够以各种各样的设计图案将光致变色染料容易地涂布。此外,通过使用印刷装置,能够减少所使用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使利用印刷装置印刷后的墨干燥的工序,能够更牢固地保持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可以溶解在墨的溶剂中。例如,将该功能附加用墨放入喷墨打印机用的墨容器(例如墨包、墨盒等),将该墨容器安装于喷墨打印机11的安装部1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使用墨盒13作为墨容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将功能附加用墨放入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13中,将该墨盒13安装于喷墨打印机11的安装部14。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列举使用喷墨打印机11作为印刷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利用喷墨打印机11的印刷,对基体2涂布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喷墨打印机11具备安装部14、喷墨头15和控制单元(控制部)16。当然,作为喷墨打印机11,并非限定于上述构成。

例如,安装部14安装有含有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功能附加用墨的墨容器(例如后述的墨盒13等)。例如,喷墨头15从安装于安装部14的功能附加用墨的墨容器和染色用墨的墨容器向基体2喷出功能附加用墨。由此,在基体2上印刷功能附加用墨。例如,控制部16控制喷墨头15的驱动从而从喷墨头15喷出功能附加用墨。

例如,为了使用该喷墨打印机11在基体2上打印含有用于附加光致变色性能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功能附加用墨,使用个人计算机12(以下称为pc)来调节进行打印的各功能附加用墨的喷出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含有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功能附加用墨的量以颜色数据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20中。另外,附加了光致变色性能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颜色的浓度以颜色数据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20中。例如,通过作业人员选择所期望的颜色数据,从存储器20提取颜色数据,能够多次再现相同的光致变色性能(由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带来的颜色)的附加。另外,例如,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颜色的浓淡由于数字化管理,因此,需要时可以多次获得相同浓度的颜色。即,对于树脂体,作业人员能够再现以期望的色调、颜色的浓度变化的光致变色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浓度梯度可以通过绘图软件等中具备的渐变功能来获得。另外,例如,可以根据喜好预先设定渐变,在pc12内以独立的渐变数据(颜色数据)的形式预先保存。需要说明的是,例如,作为期望的光致变色性能(由期望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带来的颜色),可以附加各种各样的设计(例如具有浓度梯度的渐变图案、单色的设计、图像等)。

需要说明的是,涂布到基体2上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浓度可以变更。例如,可以通过控制功能附加用墨的喷出量来变更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浓度。通过变更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浓度,能够变更在树脂体上附加的颜色的浓度。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在能够选择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浓度的同时,针对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每个浓度,选择以选择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浓度进行涂布时的颜色数据。

例如,对于利用印刷装置印刷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基体2,可以列举使用纸、金属板(例如铝、铁、铜等)、玻璃等的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基体2,列举纸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基体2使用片状的基体。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印刷装置,列举喷墨打印机11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在喷墨打印机11中放入基体2,通过pc12的操作,以形成预先设定的功能的附加、颜色和颜色的浓度的方式进行各个墨的印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染料涂布装置10中的印刷装置,列举使用喷墨打印机11的构成为例进行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作为印刷装置,可以设定为如下构成:使用激光打印机,进行印刷,由此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涂布于基体2。这种情况下,例如,使用色调剂,利用激光打印机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基体2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使用印刷装置作为染色附着部10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涂布于基体2的构成为例,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染料涂布装置10为能够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涂布在基体2上的构成即可。例如,染料涂布装置10可以通过驱动分配器(液体定量涂布装置)、辊等而使功能附加用墨附着于功能附加用基体1。另外,例如,也可以不使用染料涂布装置10而由作业人员使用毛笔、辊或喷雾器等使功能附加用墨涂布于功能附加用基体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不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变为墨的情况下涂布于基体2。

需要说明的是,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涂布于基体2时,可以涂布至少一次以上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例如,可以通过一次涂布(例如一次印刷等)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涂布于基体2,也可以通过多次涂布(例如多次印刷)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涂布于基体2。即,可以根据颜色、颜色的浓度来变更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涂布于基体2时的次数。

<功能附加用墨>

例如,功能附加用墨被涂布于基体2。例如,功能附加用墨用于通过对涂布了功能附加用墨的功能附加用基体1进行加热而使涂布于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并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树脂体上从而对树脂体附加光致变色性能。

例如,功能附加用墨可以含有水、保湿剂和分散剂。

例如,保湿剂可以为甘油、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和山梨糖醇中的至少任一种。例如,通过含有保湿剂,能够在对附加光致变色性能后的树脂体的性能不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抑制墨的干燥。需要说明的是,保湿剂并非限定于上述构成。例如,作为保湿剂,为能够抑制墨的干燥的构成即可。

例如,分散剂可以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中的任一种。更优选可以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通过含有分散剂,能够在对附加光致变色性能后的树脂体的性能不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分散,能够提高墨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分散剂并非限定于上述构成。例如,作为分散剂,为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微粒化使其分散在水性介质中并发挥调节微粒化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分散稳定性的功能的物质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作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为萘磺酸盐的福尔马林缩合物、木质素磺酸盐类、特殊芳香族磺酸盐的福尔马林缩合物、杂酚油磺酸盐的福尔马林缩合物、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等中的至少任一种。另外,例如,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为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衍生物、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等中的任一种。更优选可以为碳原子数25~150的直链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功能附加用墨可以进一步含有调节表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例如,通过在功能附加用墨中含有调节表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容易涂布功能附加用墨。特别是例如在使用喷墨打印机涂布功能附加用墨的情况下,功能附加用墨的表面张力强时,有时难以从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喷出功能附加用墨。例如,通过在功能附加用墨中含有调节表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从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容易喷出,能够容易调节功能附加用墨的涂布量,能够良好地涂布功能附加用墨。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功能附加用墨可以进一步含有粘度调节剂。例如,通过在功能附加用墨中含有粘度调节剂,容易控制功能附加用墨的涂布量。特别是例如在使用喷墨打印机涂布功能附加用墨的情况下,功能附加用墨的粘度高时,有时难以从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喷出功能附加用墨。另外,例如在使用喷墨打印机涂布功能附加用墨的情况下,功能附加用墨的粘度低时,有时从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喷出多余的功能附加用墨。例如,通过在功能附加用墨中含有调节表面张力的粘度调节剂,能够容易调节从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喷出的功能附加用墨的涂布量,能够良好地涂布功能附加用墨。

<第二工序>

如上所述,使用通过第一工序获得的功能附加用基体1进行第二工序。例如,第二工序中是使通过第一工序获得的功能附加用基体1与树脂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透镜8)对置并对功能附加用基体1进行加热由此使涂布于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从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透镜8上的工序。例如,在第二工序中,使用蒸镀装置30。

例如,蒸镀装置30利用电磁波对附着于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进行加热,由此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向透镜8升华。其结果是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被蒸镀到透镜8上。需要说明的是,在透镜8上可以形成用于使后述的第三工序中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固定变得容易的接收膜等各种层。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蒸镀装置30具备电磁波产生部31、蒸镀用夹具32、泵36和阀门37。当然,蒸镀装置30的构成并非限定于上述构成。

例如,电磁波产生部31产生电磁波。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产生红外线的卤素灯作为电磁波产生部31。但是,电磁波产生部31只要产生电磁波即可。因此,可以使用产生紫外线、微波等其它波长的电磁波的构成代替卤素灯。

例如,蒸镀装置30通过对功能附加用基体1照射电磁波而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温度升高。另外,在使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时,还考虑了通过使高温的铁板等与功能附加用基体1接触而对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进行加热。但是,难以使功能附加用基体1与铁板等均匀地(例如无间隙地)接触。如果接触状态不均匀,则有可能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没有被均匀地加热而产生颜色不均等。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蒸镀装置30利用来自与功能附加用基体1分开的电磁波产生部31的电磁波能够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均匀地加热。

例如,蒸镀用夹具32保持功能附加用基体1和透镜8。本实施方式的蒸镀用夹具32具备透镜支撑部33和基体支撑部34。透镜支撑部33具备圆筒状的基部和配置于基部的内侧的载置台。透镜8在被基部包围的状态下被透镜支撑部33的载置台支撑。基体支撑部34位于圆筒状的基部的上端,在透镜8的上方支撑功能附加用基体1。虽然详细内容没有图示,但是,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外周边缘部被载置于基体支撑部34上时,环状的基体按压构件从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外周边缘部之上载置。其结果是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位置被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以往,为了抑制蒸镀装置30的污垢,可以在保持于基体支撑部34的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上表面进一步载置板状的玻璃,由此抑制升华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在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背侧脱离扩散。

例如,功能附加用基体1配置成附着有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面与透镜8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8的上方支撑功能附加用基体1,因此,功能附加用基体1按照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面朝向下方的方式载置于基体支撑部34。

例如,使功能附加用基体1与透镜8对置时,可以以非接触(例如2mm~30mm等)的方式对置。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第二工序中,可以使通过第一工序获得的功能附加用基体1与透镜8非接触地对置,对功能附加用基体1进行加热,由此,使涂布于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透镜8上。

例如,通过非接触地对置,能够抑制为了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而对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加热时的热被传递至树脂体。由此,能够抑制树脂体因热而发生变色、收缩等。

另外,例如,通过非接触地对置,功能附加用基体与树脂体之间产生距离,因此,能够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充分地分散附着于树脂体。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树脂体中的光致变色染料的附着不均,能够制造良好的光致变色树脂体。另外,特别是在树脂体中以渐变状的图案涂布于功能附加用基体的情况下,能够在树脂体上适当地再现渐变状的图案。当然,例如,在使功能附加用基体1与透镜8对置时,也可以以接触的状态进行对置。

例如,泵36将蒸镀装置30内部的气体排出至外部,使蒸镀装置30内部的气压降低。即,例如,泵36将蒸镀装置30内部的气体排出至外部,使蒸镀装置30的内部为规定的真空度。

例如,在第二工序中,将透镜8放入蒸镀装置30内进行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附着时,通过泵36使蒸镀装置30内为规定的真空度后进行附着作业。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蒸镀装置30内为规定的真空状态,但并非限于此,也可以使蒸镀装置30内在常压下进行附着作业。

例如,真空状态后,使用电磁波产生部31从上方对功能附加用基体1进行加热,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例如,加热温度在功能附加用基体1上低于100℃时,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难以从功能附加用基体1升华,另外,例如,超过250℃时,容易发生高温引起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变质、辐射热引起的透镜8的变形或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再升华等。因此,加热温度优选为100~250℃之间,根据透镜8的材料、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选择尽可能高的温度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第二工序为进行至少一次蒸镀的工序即可。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多个功能附加用基体1重复进行多次(例如两次等)蒸镀。这样的方法例如在要涂布于树脂体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量多的情况下或者使用多种(例如五种等)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情况下是有用的。

<第三工序>

例如,第二工序结束时,进行第三工序。以下,对第三工序进行说明。例如,在第三工序中,对通过第二工序附着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透镜8进行加热从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

例如,染料固定装置50对蒸镀有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透镜8进行加热,由此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到透镜8上。例如,通过加热透镜8,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被固定到透镜8上。由此,能够使透镜8附加光致变色性能。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烘箱作为染料固定装置50。使用烘箱(尤其是送风式定温恒温器)时,花费长时间使透镜8的温度逐渐升高,因此,不易产生温度差。因此,容易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均等地固定到透镜8上。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实施第三工序的情况下,可以在常压下进行加热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当然,也可以在不同的气压下实施第三工序。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在加压下进行固定,能够在更低的加热温度下进行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向透镜8的固定,能够抑制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溶出、再升华。例如,作业人员在蒸镀装置30内对透镜8进行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附着后,取出附着有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透镜8。例如,作业人员将透镜8放入染料固定装置50中,在常压下进行加热从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温度在透镜8不发生变形、能够充分的显色的温度下进行。例如,加热温度优选可以为110℃以上且160℃以下(110℃~160℃)。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三工序可以将通过第二工序附着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树脂体在110℃~16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由此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例如,通过使第三工序的温度为110℃以上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在树脂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透镜8)的内部更容易扩散,能够良好地附加光致变色性能。另外,例如,第三工序后,能够抑制光致变色染料从附加了光致变色性能的树脂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透镜8)的脱离(脱色)。另外,例如,通过使第三工序的温度为160℃以下而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能够抑制树脂体被过度加热,能够使树脂体的变形变得更困难。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上述温度作为树脂体不易变形的温度,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如果是耐热性高的树脂体,根据树脂体,即使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固定,也能够难以发生变形。

如上所述,例如,本发明的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工序,通过在基体上涂布具有升华性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而获得功能附加用基体;第二工序,使通过第一工序获得的功能附加用基体与树脂体对置,对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加热,由此使涂布于功能附加用基体的光致变色染料升华,使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树脂体上;和第三工序,对通过第二工序附着了光致变色染料的树脂体进行加热,由此使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到树脂体上。由此,能够容易地获得良好的光致变色树脂体。

另外,例如,能够以精细的设计、渐变设计等多种多样的设计图案对树脂体附加光致变色性能,特别是作为使设计性提高的制造方法发挥出特别优良的效果。另外,例如,能够提高以同一设计图案对树脂体附加光致变色性能来进行光致变色树脂体的制造时的设计图案的再现性。

另外,例如,在基体上涂布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使涂布于基体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到树脂体上,因此,能够无浪费地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用于对树脂体附加光致变色性能。即,能够利用更少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进行对树脂体附加光致变色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加热方法,列举了从上方进行的情况为例,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加热方法即使从侧面或下方的加热也可以同样地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变更染料固定装置50的构成。例如,染料固定装置50可以通过使激光在透镜8上扫描而对透镜8进行加热。这种情况下,染料固定装置50也可以根据透镜8的部位而有意地产生温度差。例如,染料固定装置50在以渐变状实施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情况下等可以根据目标渐变来控制激光的扫描。染料固定装置50可以按照透镜8的各部位的温度为期望温度的方式根据透镜8的厚度等来控制激光的扫描。另外,染料固定装置50也可以通过对透镜8直接照射电磁波来加热透镜。

另外,染料涂布装置10、蒸镀装置30和染料固定装置50各装置中进行的工序(例如第一工序、第二工序、第三工序等)中的两个以上可以通过一个装置来执行。例如,可以使用一并执行利用蒸镀装置30进行的第二工序和利用染料固定装置50进行的第三工序的装置。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同一加热单元(例如红外线加热器等)执行第二工序中的功能附加用基体1的加热和第三工序中的透镜8的加热。另外,装置也可以以一系列的流程自动地进行多个工序(例如从第二工序到第三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对于光致变色树脂体,可以进一步进行涂布(例如硬涂层、防反射涂层、防污涂层等)。例如,可以通过进行涂布来提高光致变色树脂体的特定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设置接收层。例如,接收层能够稳定地保持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例如,通过在透镜8上设置接收层,与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直接附着到透镜8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保持于透镜8。另外,能够更良好地实施透镜8的色调、颜色的浓度的变化。

例如,作为接收层,可以使用聚氨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硝化纤维素、聚乙烯树脂等中的至少任一种。当然,作为接收层,并非限定于上述构成。

例如,接收层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涂布(附着)于透镜8。需要说明的是,各种各样的方法为使接收层附着于透镜8的构成即可。例如,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为旋涂、喷涂、浸涂、棒涂、流涂、盖涂、刮涂、模涂、辊涂、凹版涂布法、丝网印刷、刷涂等中的至少任一种方法。当然,作为设置接收层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例如,接收层可以利用具备毛笔、辊或喷雾器等的涂布装置涂布于透镜8。另外,例如,接收层可以由加工者使用毛笔、辊或喷雾器等涂布于透镜8。

以下,示出实验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下述实验例。在下述实验例1~实验例24中,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附着于树脂体的表面,对在表面附着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光致变色树脂体进行加热,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到树脂体上,从而获得光致变色树脂体。

<实验例1>

首先,制作打印机中使用的功能附加用墨。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使用作为螺嗪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newprismaticenterpriseco.,ltd制造)。例如,在容器中加入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纯水和分散剂,进行充分搅拌,制造功能附加用墨。例如,作为分散剂,使用demolms(花王株式会社)。例如,染料、分散剂、纯水的组成比设定为染料6.0重量%、分散剂6.0重量%、纯水88.0重量%。

为了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分散,对分散剂进行充分搅拌后,在加入有冷却用水的容器中加入功能附加用墨,利用超声波均质器进行指定时间处理,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为期望的粒径。然后,利用孔径为约1μm的过滤器(玻璃纤维滤纸gf/b)对功能附加用墨进行抽滤,除去粒径大的粒子、尘粒等。然后,以形成指定的墨浓度的方式添加纯水进行调节,根据需要添加保湿剂、调节表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制作功能附加用墨。本次为了分散而使用了超声波均质器,但也可以使用珠磨机等微粒化装置。这样,制造功能附加用墨。

在该实验例中,将制作的功能附加用墨注入喷墨打印机(武藤工业制造的rj-1300v2)的青色墨盒中。使用日清纺制造的印刷控制软件,在纸厚为100μm且背面被涂黑的基体(优质ppc用纸)上按照以青色浓度max(1024)计涂抹成φ90mm的圆状的方式将上述功能附加用墨喷出印刷在基体上,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涂布,制造功能附加用基体。

使用这样得到的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在蒸镀装置(nidek制造的ttm-1000)内在染色用夹具上安装功能附加用基体,进行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向cr39透镜(s-0.00)的蒸镀作业。此时的条件是将cr39透镜的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附着面侧与功能附加用基体的距离设定为15mm。通过泵将蒸镀装置内的气压下降至60pa后,通过加热单元(本实验例中使用卤素灯)使功能附加用基体的表面温度加热至200℃。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通过热电偶测定功能附加用基体附近的温度,在达到100℃的同时切断卤素灯的电源,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升华、附着。

然后,将蒸镀装置内的气压恢复至常压后,为了使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固定,在烘箱内加热2小时。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烘箱的加热温度的条件设定为135℃,对附着了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cr39透镜进行加热,进行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固定。这样,对cr39透镜附加功能。功能附加后进行下述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中。

[光致变色性能(显色性)评价]

针对制造的光致变色cr39透镜,使用手持uv灯(luv-15365nm22w)(as-one株式会社制造)从50mm的高度向光致变色cr39透镜照射一定时间(在本实验例中为1分钟)紫外线,通过目视确认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另外,停止照射紫外线,然后,通过目视确认经过一定时间(在本实验例中为10分钟)后的颜色。

照射紫外线时透镜的颜色大幅变化,停止紫外线照射后颜色变化恢复:◎

照射紫外线时透镜的颜色发生变化,停止紫外线照射后颜色变化恢复:○

照射紫外线时透镜的颜色大幅变化或者发生变化,但停止紫外线照射后颜色变化难以恢复、直到颜色变化恢复为止需要时间(10分钟以上):○

照射了紫外线但透镜的颜色没有变化:×

[透镜的颜色不均评价]

针对制造的光致变色透镜,通过目视确认所制造的光致变色cr39透镜的颜色不均,确认是否产生颜色不均。另外,通过目视对显色后的颜色进行确认。

几乎没有观察到颜色不均:◎

略微观察到颜色不均:○

观察到颜色不均:×

<实验例2>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3>

使用作为螺嗪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6‘-吲哚啉-1,3,36三甲基6螺[吲哚62,3’-[3h]-萘并[2,1-b][1,4]嗪](newprismaticenterpriseco.,ltd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4>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3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5>

使用作为萘并吡喃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3,3-二苯基-3h-萘并[2,1-b]吡喃(newprismaticenterpriseco.,ltd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6>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5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7>

使用作为萘并吡喃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3(4-甲氧基)苯基-3h萘并[2,1-b]吡喃(newprismaticenterpriseco.,ltd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8>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7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9>

使用作为螺嗪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6-三氟甲基-1,3,3-三甲基-6’-哌啶基-螺[吲哚-2,3‘-[3h]-萘并[2,1-b][1,4]嗪](newprismaticenterpriseco.,ltd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0>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9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1>

使用作为螺嗪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二氢-1,3,3-三甲基-6’-(1-哌啶基)-螺[2h-吲哚-2,3‘-[3h]-萘并[2,1-b][1,4]嗪](记录素材综合研究所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2>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1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3>

使用作为萘并吡喃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2,2-二苯基-2h-萘并[2,1-b]吡喃(记录素材综合研究所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4>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3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5>

使用作为螺吡喃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吲哚啉-6’-硝基苯并螺吡喃(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6>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5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7>

使用作为俘精酸酐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e)-3-(金刚烷-2-亚基)-4-[1-(2,5-二甲基-3-呋喃基)亚乙基]二氢-2,5-呋喃二酮(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8>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7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19>

使用作为偶氮苯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4,4’-双(己氧基)-3-甲基偶氮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20>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9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21>

使用作为偶氮苯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4,4’-双(癸氧基)-3-甲基偶氮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22>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21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23>

使用作为二芳基乙烯类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2-双(2,4-二甲基-5-苯基-3-噻吩基)-3,3,4,4,5,5-六氟-1-环戊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代替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的1,3,3-三甲基-螺[苯并[e]吲哚-2,3’-[3h]-萘并[2,1-b][1,4]嗪],除此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地对cr39透镜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实验例24>

使用中折射透镜代替cr39透镜,除此以外与实验例23同样地进行光致变色性能的附加,并进行评价。将上述结果示于表1中。

如表1所示,根据实验例1~实验例24确认到,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致变色透镜具有光致变色性能,抑制了颜色不均。即确认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良好的光致变色透镜。另外确认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可显色出红、蓝、黄各个颜色的光致变色透镜。

另外,根据实验例1~实验例18确认到,使用螺嗪类、萘并吡喃类、螺吡喃类与俘精酸酐类中的至少任一种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作为升华性光致变色染料、利用本制造方法制造光致变色树脂体时,能够制造光致变色性能更高、颜色不均被进一步抑制的光致变色树脂体。另外,在直至变化的颜色恢复为止不需要长时间的情况下变化的颜色恢复。需要说明的是,特别是在将光致变色性能应用于透镜的情况下,更优选颜色的变化不需要长时间的光致变色透镜。

符号说明

1功能附加用基体

2基体

8透镜

10染料涂布装置

11喷墨打印机

12个人计算机

13墨盒

14安装部

15喷墨头

16控制部

20存储器

30蒸镀装置

50染料固定装置

100制造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