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槽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59910发布日期:2020-10-31 09: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恒温槽,包括恒温槽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恒温槽体(1)连通的加热腔(8)和制冷腔(14),所述加热腔(8)通过第二双向泵(7)或至少两个单向泵的组合向恒温槽体(1)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高温工作介质,所述制冷腔(14)通过第一双向泵(11)或至少两个单向泵的组合向恒温槽体(1)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低温工作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8)内设置有第三加热器(9)和第三控温传感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腔(14)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16),制冷蒸发器(15)和第二控温传感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腔(14)内还设置有循环液泵(13),所述循环液泵(13)使所述低温工作介质在所述制冷腔(14)内循环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槽体(1)的顶部设置有槽盖(25),所述恒温槽体(1)内竖向设置有隔板(23),所述隔板(23)将所述恒温槽体(1)内分隔成一侧的的工作腔(3)和另一侧的搅拌腔(6),所述隔板(23)使所述工作腔(3)和所述搅拌腔(6)分隔成上部和下部连通的连通器,所述搅拌腔(6)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21)、第一控温传感器(19)和搅拌器(5);所述工作腔(3)内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加热腔(8)和所述制冷腔(14)连通的第一管道(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3)上设置有溢流口(2),所述溢流口(2)通过第二管道(22)与所述制冷腔(1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3)的底部连通有第三管道(17),所述第三管道(17)上设置有阀门(18)。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恒温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温工况,工作腔(3)内的工作介质直接加热,或加热腔(8)预升温,后将加热的工作介质输送至工作腔(3)内,并进行高温恒温控制;

低温工况,制冷腔(14)预降温,后将冷却的工作介质输送至工作腔(3)内,并进行低温恒温控制;

高温变低温工况,将工作腔(3)内的高温工作介质输送至加热腔(8)内,将制冷腔(14)内的低温工作介质输送至工作腔(3)内,并进行低温恒温控制;

低温变高温工况,将工作腔(3)内的低温工作介质输送至制冷腔(14)内,将加热腔(8)内的高温工作介质输送至工作腔(3)内,并进行高温恒温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恒温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腔(3)与加热腔(8)互相输送高温工作介质时用第二双向泵(7)或至少两个单向泵的组合;工作腔(3)与制冷腔(14)互相输送低温工作介质时用第一双向泵(11)或至少两个单向泵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恒温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温恒温控制具体为通过工作腔(3)内的第一控温传感器(19)和第一电加热器(21)使工作腔(3)的高温工作介质保持恒温;低温恒温控制具体为将制冷腔(14)内的低温工作介质输送至工作腔(3),从工作腔(3)上的溢流口(2)流出的低温工作介质通过第二管道(22)进入制冷腔(14),依次循环,同时结合工作腔(3)内的第一控温传感器(19)和第一电加热器(21)使工作腔(3)内的低温工作介质保持恒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槽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液体恒温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体恒温槽温控技术领域,以解决恒温槽在不同温度点之间循环工作时,需频繁升降温,等待时间长,能耗高的问题,包括恒温槽体,还包括与恒温槽体连通的加热腔和制冷腔,加热腔通过第二双向泵向恒温槽体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高温工作介质,制冷腔通过第一双向泵向恒温槽体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低温工作介质。通过恒温槽体一侧的加热腔、制冷腔及第一双向泵和第二双向泵的设置,使恒温槽体内的介质保证均匀且恒定温度的同时还能迅速更换恒温槽体内冷热介质,中间等待时间短,耗能低,工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董卓;郭沈辉;乔文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安磐然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1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