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废气排放用自伸展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1256发布日期:2021-02-09 11:5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废气排放用自伸展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废气排放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纺织废气排放用自伸展排气管。


背景技术:

[0002]
废气处理也叫废气净化,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废气异味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常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在排入大气前应采取净化措施处理,使之符合废气排放标准的要求,这一过程称为废气净化。
[0003]
纺织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纺织印染工业废气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化纤的纺丝工艺,二是纺织品前处理以及功能性后整理工序。以黏胶纤维化纤的纺丝工艺为例,需要先将原材料制成纺丝液,而在制造纺丝液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二硫化碳,所以纺丝加工过程会释放出以硫化氢、二硫化碳、二氧化硫为主的有害气体物质。
[0004]
热定型机处理是纺织品前处理工艺的重要一环。热定型时,纺织品上的各种染料助剂、涂层助剂都会释放出来,所以最终排气管道口会有大量vocs(有机挥发物)释放。这些有机气体主要是一些甲醛、多苯类、芳香烃类等有机气体。
[0005]
纺织品功能性后整理过程中,废气主要来自两个环节。涤纶分散染料的热熔染色工艺中,高温导致一些小分子的染料升华为废气排放出来。棉织物的免烫、阻燃整理都要经过烘焙环节,由于添加了一些化学助剂,烘焙时会出现甲醛等醛类气体和氨气释放的现象。
[0006]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一般排放出的高温废气中含有纤维类污染物,有的工艺还会有助剂和油蜡等排出物,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热污染和废气、废物污染,并且纤维类物质易聚集在排气管内壁,由于含油蜡等物质,导致其粘附性很强,清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废气排放用自伸展排气管,它通过自延伸转杆的设置,在进行废气排放时,控制其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外延液体向外延凸球处流动,使外延凸球表面凸起伸展,并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显著增大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有效增大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附着度,进而增大拦截效率,当需要对纤维类杂质进行脱附时,停止转动,使去离心力的作用,外延伸层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拦截的纤维类杂质失去在外延凸球上的附着点,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脱附难度。
[0009]
2.技术方案
[0010]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1]
一种纺织废气排放用自伸展排气管,包括排气管以及固定连接在排气管下端的带有密封阀门的脱附管,所述排气管内部通过电动转轴连接有自延伸转杆,所述自延伸转杆位于脱附管正上方,所述自延伸转杆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外延凸球,所述自延
伸转杆中部开凿有中心空腔,所述自延伸转杆内部开凿有多个与外延凸球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中心空腔和外延凸球,所述通孔内部固定镶嵌有通透层,所述中心空腔内部填充有外延液体,所述通透层朝向外延凸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端与外延凸球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定位绳以及多个外延绳球,多组所述定位绳分别与多个外延绳球相间分布,通过自延伸转杆的设置,在进行废气排放时,控制其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外延液体向外延凸球处流动,使外延凸球表面凸起伸展,并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显著增大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有效增大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附着度,进而增大拦截效率,当需要对纤维类杂质进行脱附时,停止转动,使去离心力的作用,外延伸层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拦截的纤维类杂质失去在外延凸球上的附着点,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脱附难度。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外延液体为低粘稠度的液体,且外延液体的填充度为饱和填充,在控制电动转轴控制自延伸转杆转动时,低粘稠度液体流动性更强,便于其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延凸球中流动,进而使得外延凸球表面凸起伸展,有效增大外延凸球对于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拦截作用。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外延凸球包括定型层以及多个镶嵌在定型层上的外延伸层,所述定位绳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定型层固定连接,所述外延球绳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外延伸层固定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定型层和定位绳均为硬质非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定型层部位不易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发生形变,所述外延伸层为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在离心力作用下,配合外延液体的作用,外延伸层受到挤压向外发生形变,从而凸起伸展,使得外延凸球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进而显著增大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有效增大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附着度,进而增大拦截效率,当需要对纤维类杂质进行脱附时,停止转动,使去离心力的作用,外延伸层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拦截的纤维类杂质失去在外延凸球上的附着点,进而显著降低脱附难度。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外延绳球包括与外延伸层中部固定连接的定位球以及连接在定位球和支撑杆之间的双向纤维拉绳,双向纤维拉绳一方面有效限制外延伸层的形变程度,有效避免外延伸层形变过渡而破裂的情况发生,还可以有效避免其形变程度过大,造成其在脱附时,被拦截的纤维类杂质限制难以恢复形变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脱附时,双向纤维拉绳恢复拉伸的力,可以对外延伸层起到一定的拉力,辅助器恢复形变。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纤维拉绳为弹性材料制成,且双向纤维拉绳长度大于外延凸球的半径。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外延伸层为中空结构,且外延伸层内部填充有多个相互接触的内凸球,外延伸层拉伸形变后,外延伸层整体变薄,此时内凸球会对外延伸层起到挤压作用,使得外延伸层表面呈现一定内凸球的表面轮廓,进而使得外延伸层不平,进一步提高对于纤维类杂质的拦截作用。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内凸球外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层,所述外凸层为表面凹凸不平的起伏态,有效提高其对于辅助纤维类杂质的辅助拦截作用,且外凸层表面的起伏转角处均进行圆角处理,降低纤维类杂质的脱附时的难度。
[0019]
3.有益效果
[0020]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1]
(1)本方案通过自延伸转杆的设置,在进行废气排放时,控制其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外延液体向外延凸球处流动,使外延凸球表面凸起伸展,并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显著增大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有效增大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附着度,进而增大拦截效率,当需要对纤维类杂质进行脱附时,停止转动,使去离心力的作用,外延伸层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拦截的纤维类杂质失去在外延凸球上的附着点,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脱附难度。
[0022]
(2)外延液体为低粘稠度的液体,且外延液体的填充度为饱和填充,在控制电动转轴控制自延伸转杆转动时,低粘稠度液体流动性更强,便于其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延凸球中流动,进而使得外延凸球表面凸起伸展,有效增大外延凸球对于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拦截作用。
[0023]
(3)外延凸球包括定型层以及多个镶嵌在定型层上的外延伸层,定位绳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定型层固定连接,外延球绳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外延伸层固定连接。
[0024]
(4)定型层和定位绳均为硬质非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定型层部位不易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发生形变,外延伸层为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在离心力作用下,配合外延液体的作用,外延伸层受到挤压向外发生形变,从而凸起伸展,使得外延凸球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进而显著增大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有效增大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附着度,进而增大拦截效率,当需要对纤维类杂质进行脱附时,停止转动,使去离心力的作用,外延伸层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拦截的纤维类杂质失去在外延凸球上的附着点,进而显著降低脱附难度。
[0025]
(5)外延绳球包括与外延伸层中部固定连接的定位球以及连接在定位球和支撑杆之间的双向纤维拉绳,双向纤维拉绳一方面有效限制外延伸层的形变程度,有效避免外延伸层形变过渡而破裂的情况发生,还可以有效避免其形变程度过大,造成其在脱附时,被拦截的纤维类杂质限制难以恢复形变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脱附时,双向纤维拉绳恢复拉伸的力,可以对外延伸层起到一定的拉力,辅助器恢复形变。
[0026]
(6)双向纤维拉绳为弹性材料制成,且双向纤维拉绳长度大于外延凸球的半径。
[0027]
(7)外延伸层为中空结构,且外延伸层内部填充有多个相互接触的内凸球,外延伸层拉伸形变后,外延伸层整体变薄,此时内凸球会对外延伸层起到挤压作用,使得外延伸层表面呈现一定内凸球的表面轮廓,进而使得外延伸层不平,进一步提高对于纤维类杂质的拦截作用。
[0028]
(8)内凸球外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层,外凸层为表面凹凸不平的起伏态,有效提高其对于辅助纤维类杂质的辅助拦截作用,且外凸层表面的起伏转角处均进行圆角处理,降低纤维类杂质的脱附时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的自延伸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的外延凸球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本发明的外延凸球发生向外的形变延伸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发明的外凸层在未开始拦截纤维类杂质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本发明的外凸层在拦截纤维类杂质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为本发明的内凸球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中标号说明:
[0037]
11排气管、12脱附管、2自延伸转杆、3外延凸球、31定型层、32外延伸层、41中心空腔、42通透层、5支撑杆、6定位绳、7定位球、8双向纤维拉绳、9内凸球、91外凸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1]
实施例1:
[0042]
请参阅图1,一种纺织废气排放用自伸展排气管,包括排气管11以及固定连接在排气管11下端的带有密封阀门的脱附管12,排气管11内部通过电动转轴连接有自延伸转杆2,自延伸转杆2位于脱附管12正上方。
[0043]
请参阅图2,自延伸转杆2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外延凸球3,自延伸转杆2中部开凿有中心空腔41,自延伸转杆2内部开凿有多个与外延凸球3相匹配的通孔,通孔连通中心空腔41和外延凸球3,通孔内部固定镶嵌有通透层42,中心空腔41内部填充有外延液体,外延液体为低粘稠度的液体,且外延液体的填充度为饱和填充,在控制电动转轴控制自延伸转杆2转动时,低粘稠度液体流动性更强,便于其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延凸球3中流动,进而使得外延凸球3表面凸起伸展,有效增大外延凸球3对于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拦截作用。
[0044]
请参阅图3,通透层42朝向外延凸球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外端与外延凸球3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定位绳6以及多个外延绳球,多组定位绳6分别与多个外延绳球相间分布,外延凸球3包括定型层31以及多个镶嵌在定型层31上的外延伸层32,定位绳6远离支撑杆5的一端与定型层31固定连接,外延球绳远离支撑杆5的一端与外延伸层32固定连接,定型层31和定位绳6均为硬质非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定型层31部位不易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发生形变,外延伸层32为弹性材料制成,请参阅图4,使得在离心力作用下,配合外延液体的作用,外延伸层32受到挤压向外发生形变,从而凸起伸展,使得外延凸球3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进而显著增大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有效增大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附着度,进而增大拦截效率,当需要对纤维类杂质进行脱附时,停止转动,使去离心力的作
用,外延伸层32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拦截的纤维类杂质失去在外延凸球3上的附着点,进而显著降低脱附难度;
[0045]
外延绳球包括与外延伸层32中部固定连接的定位球7以及连接在定位球7和支撑杆5之间的双向纤维拉绳8,双向纤维拉绳8为弹性材料制成,且双向纤维拉绳8长度大于外延凸球3的半径,双向纤维拉绳8一方面有效限制外延伸层32的形变程度,有效避免外延伸层32形变过渡而破裂的情况发生,还可以有效避免其形变程度过大,造成其在脱附时,被拦截的纤维类杂质限制难以恢复形变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脱附时,双向纤维拉绳8恢复拉伸的力,可以对外延伸层32起到一定的拉力,辅助器恢复形变。
[0046]
请参阅图5,外延伸层32为中空结构,且外延伸层32内部填充有多个相互接触的内凸球9,请参阅图6,外延伸层32拉伸形变后,外延伸层32整体变薄,此时内凸球9会对外延伸层32起到挤压作用,使得外延伸层32表面呈现一定内凸球9的表面轮廓,进而使得外延伸层32不平,进一步提高对于纤维类杂质的拦截作用,请参阅图7,内凸球9外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层91,外凸层91为表面凹凸不平的起伏态,有效提高其对于辅助纤维类杂质的辅助拦截作用,且外凸层91表面的起伏转角处均进行圆角处理,降低纤维类杂质的脱附时的难度。
[0047]
通过自延伸转杆2的设置,在进行废气排放时,控制其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外延液体向外延凸球3处流动,使外延凸球3表面凸起伸展,并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显著增大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有效增大废气中纤维类杂质的附着度,进而增大拦截效率,当需要对纤维类杂质进行脱附时,停止转动,使去离心力的作用,外延伸层32恢复形变,从而使得拦截的纤维类杂质失去在外延凸球3上的附着点,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脱附难度。
[004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