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高温循环浴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1787发布日期:2021-01-30 06:1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高温循环浴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高温循环浴锅。


背景技术:

[0002]
水浴锅主要用于实验室中蒸馏,干燥,浓缩,及温渍化学药品或生物制品,也可用于恒温加热和其它温度试验,是生物、遗传、病毒、水产、环保、医药、卫生、化验室、分析室、教育科研的必备工具。
[0003]
现有的浴锅由于其结构简单,在使用时操作麻烦,存在如下缺陷:
[0004]
第一、浴锅在使用时,通过泵将外部水注入水箱内,在水箱的底部处开有出水口,虽然这种结构能够正常使用,但是使用麻烦,出水口类似水龙头一样置于水箱外部,不仅在运输中容易损坏,且不易包装,同时出水口外露,容易刮伤工作人员;
[0005]
第二、这种结构在放水时需要,通过出水口自然流出效率低,一般在出水口处通过管道与泵连接,利用泵将水从水箱内泵出,管路连接繁琐,使用麻烦;
[0006]
第二、同时浴锅的加热丝一般盘设在水箱的底部,这种结构在使用时其加热由下至上,上部水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明显升高,同时这种结构加热丝一旦发生故障时维修难度大,需要将加热丝从水箱内拆除;因此研究一种一体式高温循环浴锅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高温循环浴锅,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存在使用麻烦和维修困难的问题。
[0008]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一体式高温循环浴锅,包括锅体、循环泵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锅体的上部两侧开有水浴口和安装口,所述循环泵装置包括循环泵、进水管组和出水管组;所述进水管组包括外进水管和内进水管,所述外进水管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内进水管通过安装口深入浴锅的底部;所述外进水管与内进水管通过第一三通阀门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水管组包括外出水管和内出水管,所述外出水管通过安装口深入浴锅内,内出水管位于浴锅外,所述外出水管与内出水管通过第二三通阀门连接;所述外进水管和外出水管与循环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泵安装在浴锅上;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丝和基座,所述加热丝的上端与基座连接,加热丝的下部呈螺旋状盘绕在内进水管和外出水管外,所述基座和循环泵的电源线与安装在循环泵上的控制面板连接,并由不同的开关控制。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侧板和托板,所述浴锅的上部设置有限位座,所述底板嵌套在限位座内,所述侧板固定在底板的四周,侧板的上部内设置有托板,所述循环泵固定在托板上,所述内进水管、外出水管和加热丝贯穿过底板并经安装口向浴锅内延伸。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控制杆设置在侧板的外侧。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内进水管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集水罩,所述集水罩呈倒置的
碗状结构,其内部为集水腔,集水罩的侧壁上开有集水孔。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浴锅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周围设置有向集水槽倾斜的导流板,所述集水罩处于集水槽底部内。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浴锅存在的缺陷,在锅体的上部开设了安装口和水浴口,锅体的内部为水箱,安装口用于安装循环泵装置和加热装置,水浴口用于放置试管、烧瓶等;本实用新型中将循环泵装置和加热装置设置为一体结构,循环泵位于锅体上部,并设置了两路能够相互独立的外部水源循环管路和水箱循环管路,外部水源循环管路用于从将外部水泵入水箱,包括外进水管和外出水管,水箱循环管路用于将水箱内水泵出,包括内出水管和内进水管;其中外进水管与内进水管通过第一三通阀门连接在一起,外出水管与内出水管通过第二三通阀门连接,通过同步操作两个三通阀门实现管路的切换,用一个泵即可实现泵入和泵出两个过程,使用方便。
[0014]
同时本实用新型将加热丝沿竖向盘设在外出水管和内进水管上,沿竖向插入水箱内,对水体加热均匀,不同于现有的在水体底部加热的情形,加热效率高,速度快,且加热丝与循环泵一体结构且套装在水箱内,出现故障时能够一体取出,维修和维护方便。
[0015]
由此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个循环泵实现了向水箱内泵入水源和将水源从水箱内泵出的功能,同时将加热丝沿竖向盘设在管路上,对水体加热均匀,且便于拆装,维修方便,无须在浴锅的底部单独设置有出水口,便于运输和包装,结构合理。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的标号为:1为锅体,2为移动轮,3为循环泵,31为散热孔,4为外进水管,5为第一三通阀,6为内进水管,7为外出水管,8为第二三通阀门,9为内出水管,10为加热丝,11为基座,12为安装口,13为水浴口,14为集水罩,15为集水孔,16为集水槽,17为固定座,171为限位座,172为底座,173为侧板,174为托板,18为导流板,19为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0]
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一体式高温循环浴锅,针对现有的浴锅底部外需要设置单独的水龙头状的出水口,造成了包装和运输困难,且出水口外露已损坏;同时加热丝设置在浴锅底部,加热需要依靠水体自身热传递,上部水升温慢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高温循环浴锅。
[0021]
如图1-2所示,包括锅体1、循环泵装置和加热装置;锅体1呈方形结构,所述锅体1的上部两侧开有水浴口13和安装口12,锅体1的内部为水箱,安装口12呈圆形,用于安装循环泵装置和加热装置,水浴口13呈圆形,其上部处套装有多个压在一起的环形状的盖板,中部为圆形盖板(此结构为现有),用于放置不同大小的试管、烧瓶等。
[0022]
所述循环泵装置包括循环泵3、进水管组和出水管组;所述进水管组包括外进水管4和内进水管6,所述外进水管4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内进水管6通过安装口12深入浴锅1的底部;所述外进水管4与内进水管6通过第一三通阀门5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水管组包括外出
水管7和内出水管9,所述外出水管7通过安装口12深入浴锅内(中部或靠上),内出水管9位于浴锅外,所述外出水管7与内出水管9通过第二三通阀门8连接;所述外进水管和外出水管与循环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泵安装在浴锅上。
[0023]
本实施例设置了外部水源循环管路和水箱循环管路,外部水源循环管路用于从将外部水泵入水箱,包括外进水管4和外出水管7,外进水管4和外出水管7分别与循环泵3的进、出口连接构成回路;水箱循环管路用于将水箱内水泵出,包括内出水管9和内进水管6,内进水管6和内出水管9分别与循环泵的进、出水口连接构成回路;其中外进水管与内进水管通过第一三通阀门连接在一起,外出水管与内出水管通过第二三通阀门连接,通过同步操作两个三通阀门实现管路的切换,用一个泵即可实现泵入和泵出两个过程,使用方便。
[0024]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丝10和基座11,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丝10的上端与基座11连接,加热丝10的下部呈螺旋状盘绕在内进水管6和外出水管7外,所述基座11和循环泵3的电源线与安装在循环泵上的控制面板连接,并由不同的开关19控制。
[0025]
本实施例中将加热丝10沿竖向盘设在外出水管和内进水管上,加热丝沿竖向插入水箱内,对水体加热均匀,不同于现有的在水体底部加热的情形,能够快速的使水体上部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速度快,且加热丝与循环泵一体结构且套装在水箱内,出现故障时能够一体取出,维修和维护方便。
[0026]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循环泵3的固定方式进一步限定。
[0027]
如图1-2所示,所述循环泵固定在固定座17上,所述固定座17包括底板172、侧板173和托板174,浴锅的上部设置有限位座171,底座172嵌套在限位座171内;所述侧板173固定在底板172的四周,侧板172的上部内设置有托板174,所述循环泵3固定在托板174上,所述内进水管6、外出水管7和加热丝10贯穿过底板并经安装口向浴锅内延伸,所述第二三通阀8的控制杆设置在侧板的外侧。
[0028]
本实施例中,循环泵3通过固定座17固定在浴锅1上,且将用于切换泵入和泵出的管路设置在固定座内部,将用于控制第二三通阀门的控制杆设置在外部,如图1所示,第一三通阀门的控制杆同样设置在外部;便于操作,使用方便,结构合理。
[0029]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锅体的结构进一步限定。
[0030]
所述内进水管的底部设置有集水罩14,所述集水罩14呈倒置的碗状结构,集水罩上部与内进水管6连通;集水罩内部为集水腔,上部与内进水管连通,集水罩的侧壁上开有集水孔15。
[0031]
所述浴锅1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16,所述集水槽16的周围设置有向集水槽倾斜的导流板18,所述集水罩14处于集水槽16内,由此本实施例中在浴锅的底部设置有向集水罩导向的导流板,浴锅内的水由于自身重力会向集水槽内汇集,方便内进水管抽取浴锅内的水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