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7959发布日期:2021-06-11 21:4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聚丙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由对丙烯进行加聚组合形成,聚丙烯在市场上广泛应用,聚丙烯制成的管材耐腐蚀、比重轻、高强度韧性等,是可回收再利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突出的生物降解和可再生的特点。

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由于在进行回收时,要对废旧的聚丙烯塑料进行加热再利用,在对聚丙烯加热熔化的过程中,因聚丙烯的材质原因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排出设备外,会对进行操作的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其结构设有罐体、净化器、密封盖、开关、支撑架,所述净化器固定连接在罐体外壁右上方,所述密封盖嵌入连接罐体上方,所述开关固定连接在罐体外壁左上方,所述支撑架焊接连接在罐体外壁下方。

作为进一步改良,所述罐体设有进料口、滤网、隔热层、出料阀、罐壁、电箱、加热块,所述进料口焊接连接在罐壁上方,所述滤网嵌固连接在隔热层上,所述隔热层贴合连接在罐壁内壁上,所述加热块嵌固连接在隔热层内部,所述电箱固定连接在罐壁外侧,所述电箱与加热块通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良,所述净化器由出气孔、过滤装置、风扇、安装外壳组成,所述安装外壳上方设有出气孔,所述过滤装置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外壳内部,所述风扇活动连接在过滤装置下方。

作为进一步改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活性炭层、引流器、浸渍炭层、导流孔、负离子发生器,所述活性炭层设置在装置外壳内部下层,所述引流器可拆卸安装在装置外壳内壁右方,所述浸渍炭层放置在装置外壳内部上层,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可拆卸安装在浸渍炭层左下方,所述活性炭层设置在过滤装置最下方,所述浸渍炭层设置在过滤装置最上方。

作为进一步改良,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有流通口、限位环、负离子端、转动端、转动杆,所述流通口底部设有转动杆,所述限位环活动连接在转动杆外壁,所述负离子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负离子端底部与转动端活动连接,所述负离子端内部设有多个负离子件。

作为进一步改良,所述引流器包括密封外壳、离心机、催化盒、滤管,所述离心机可拆卸安装在密封外壳内部,所述催化盒固定连接在离心机之间,所述滤管嵌固连接在密封外壳左端外壁,所述滤管与离心机配合连接,所述离心机设有两个且内部结构相同,呈上下对称放置且分一正一反转动。

作为进一步改良,所述催化盒由盒体、催化层、导流板、过气孔组成,所述盒体内部设有过气孔,所述催化层贴合连接在盒体内壁上,所述导流板固定连接在盒体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净化器内部的过滤装置将一氧化碳吸收到内部,通过活性炭层对一氧化碳进行初步过滤,吸收其内部的颗粒,通过引流器吸收一氧化碳借助着内部的催化盒进行催化,为之后负离子发生器做好分离基础,借助着负离子发生器内部的配件将一氧化碳内部的有害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浸渍炭层对分离后的一氧化碳做最后的过滤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为罐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为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为过滤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为负离子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为引流器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催化盒为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罐体-1、净化器-2、密封盖-3、开关-4、支撑架-5、进料口-11、滤网-12、隔热层-13、出料阀-14、罐壁-15、电箱-16、加热块-17、出气孔-21、过滤装置-22、风扇-23、安装外壳-24、装置外壳-221、活性炭层-222、引流器-223、浸渍炭层-224、导流孔-225、负离子发生器-226、流通口-a1、限位环-a2、负离子端-a3、转动端-a4、转动杆-a5、密封外壳-b1、离心机-b2、催化盒-b3、滤管-b4、盒体-b31、催化层-b32、导流板-b33、过气孔-b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其结构设有罐体1、净化器2、密封盖3、开关4、支撑架5,所述净化器2固定连接在罐体1外壁右上方,所述密封盖3嵌入连接在罐体1上方,所述开关4固定连接在罐体1外壁左上方,所述支撑架5焊接连接在罐体1外壁下方。

其中,所述罐体1设有进料口11、滤网12、隔热层13、出料阀14、罐壁15、电箱16、加热块17,所述进料口11焊接连接在罐壁15上方,所述滤网12嵌固连接在隔热层13上,所述隔热层13贴合连接在罐壁15内壁上,所述加热块17嵌固连接在隔热层13内部,所述电箱16固定连接在罐壁15外侧,所述电箱16与加热块17通电连接。

其中,所述净化器2由出气孔21、过滤装置22、风扇23、安装外壳24组成,所述安装外壳24上方设有出气孔21,所述过滤装置22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外壳24内部,所述风扇23活动连接在过滤装置22下方。

其中,所述过滤装置22包括装置外壳221、活性炭层222、引流器223、浸渍炭层224、导流孔225、负离子发生器226,所述活性炭层222设置在装置外壳221内部下层,所述引流器223可拆卸安装在装置外壳221内壁右方,所述浸渍炭层224放置在装置外壳221内部上层,所述负离子发生器226可拆卸安装在浸渍炭层224左下方,所述活性炭层222设置在过滤装置最下方,可对被风扇23带入的有害物体进行初步吸收,所述浸渍炭层224设置在过滤装置最上方,可将被负离子发生器226进行分离的气体进行最后吸附过滤。

其中,所述负离子发生器226设有流通口a1、限位环a2、负离子端a3、转动端a4、转动杆a5,所述流通口a1底部设有转动杆a5,所述限位环a2活动连接在转动杆a5外壁,所述负离子端a3与转动杆a5固定连接,所述负离子端a3底部与转动端a4活动连接,所述负离子端a3内部设有多个负离子件,可将进入到内部的有害气体进行转换分离。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打开密封盖3将废旧聚丙烯投入罐体1中,按下开关4使内部的加热块17借助着电箱16进行发热对罐体1内的聚丙烯进行熔化,当聚丙烯熔化后借助着罐体1底部的出料阀14回收物料,电箱16通电使净化器2内的风扇23进行转动,将罐体1内聚丙烯熔化产生出的一氧化碳进行吸收,当一氧化碳被风扇23吸入到过滤装置22内时,过滤装置22内的活性炭层222对一氧化碳进行初步过滤,将一氧化碳内的颗粒进行吸附,引流器223将初步过滤的一氧化碳流通到上一层进行分离步骤,负离子发生器226内部的转动端a4转动带动着转动杆a5,使与转动杆a5相连接着负离子端a3也进行转动,在负离子端a3转动的同时将发生器外部的一氧化碳吸取进行分离一氧化碳内的氧原子与碳分子,借助着流通口a1将分离后的一氧化碳投放至浸渍炭层224内,使浸渍炭层224对一氧化碳内的的碳分子进行吸附,氧原子随着导流孔225排出。

实施例2

如附图6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旧聚丙烯的回收设备,所述引流器223包括密封外壳b1、离心机b2、催化盒b3、滤管b4,所述离心机b2可拆卸安装在密封外壳b1内部,所述催化盒b3固定连接在离心机b2之间,所述滤管b4嵌固连接在密封外壳b1左端外壁,所述滤管b4与离心机b2配合连接,所述离心机b2设有两个且内部结构相同,呈上下对称放置且分一正一反转动,可将初步过滤的一氧化碳进行流通二次过滤的处理。

其中,所述催化盒b3由盒体b31、催化层b32、导流板b33、过气孔b34组成,所述盒体b31内部设有过气孔b34,所述催化层b32贴合连接在盒体b31内壁上,所述导流板b33固定连接在盒体b31内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通过接收外部送电使下方的离心机b2进行正向转动,将初步过滤的一氧化碳借助着滤管b4进行吸取到引流器223内部,在将一氧化碳进行吸收后,设备内的催化盒b3将流通过的一氧化碳成分借助着安装在盒体b31内的催化层b32与导流板b32对其进行充分催化,在进行催化后一氧化碳被上方的离心机b2反向转动进行吸收至内部,通过外部的滤管b4将催化后的一氧化碳导出到负离子发生器226的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