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53965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第一尾气吸收瓶、第二尾气吸收瓶、第三尾气吸收瓶和真空泵,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和第三尾气吸收瓶分别为装有纯净水的密闭瓶子,所述第二尾气吸收瓶为装有碱性溶液的密闭瓶子,第一尾气吸收瓶和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酸缸之间设有第一管道,第一尾气吸收瓶和第二尾气吸收瓶之间设有第二管道,第二尾气吸收瓶和第三尾气吸收瓶之间设有第三管道,第三尾气吸收瓶和真空泵之间设有第四管道。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有效吸收现有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在清洗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尾气,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环境卫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
一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尾气吸收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工作时,系统酸缸内的酸性溶液经加热装置加热后产生酸性蒸汽,当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完成清洗时,这部分酸性蒸汽将作为尾气处理。目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绝大多数没有安装尾气吸收装置,在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少量酸性尾气若未经处理就排放在实验室内或通风管道内则会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与环境卫生产生威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加热装置和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酸缸,还包括第一尾气吸收瓶、第二尾气吸收瓶、第三尾气吸收瓶和真空栗,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和第三尾气吸收瓶分别为装有少于各自容积的纯净水的密闭瓶子,所述第二尾气吸收瓶为装有少于其容积的碱性溶液的密闭瓶子。
[0005]所述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酸缸和第一尾气吸收瓶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插于酸缸内的一端位于酸缸内液体的液位面以上,而其插于第一尾气吸收瓶内的一端浸没于第一尾气吸收瓶内的纯净水中。
[0006]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和第二尾气吸收瓶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插于第一尾气吸收瓶内的一端位于第一尾气吸收瓶内纯净水的液位面以上,而其插于第二尾气吸收瓶内的一端浸没于第二尾气吸收瓶内的碱性溶液中。
[0007]所述第二尾气吸收瓶和第三尾气吸收瓶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插于第二尾气吸收瓶内的一端位于第二尾气吸收瓶内碱性溶液的液位面以上,而其插于第三尾气吸收瓶内的一端浸没于第三尾气吸收瓶内的纯净水中。
[0008]所述第三尾气吸收瓶和真空栗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插于第三尾气吸收瓶内的一端位于第三尾气吸收瓶内纯净水的液位面以上,而其另一端是和真空栗的进气口连通。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第二尾气吸收瓶、第三尾气吸收瓶以及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的材质皆为耐酸碱腐蚀物质。
[0010]优选地,第一尾气吸收瓶、第二尾气吸收瓶和第三尾气吸收瓶中所装有的液体的体积为各吸收瓶的容积的二分之一。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由真空栗产生负压使酸缸内的尾气依次通过第一管道、第一尾气吸收瓶、第二管道、第二尾气吸收瓶、第三管道、第三尾气吸收瓶、第四管道并最终从真空栗的出气口排出,在此期间,尾气内的酸性物质可经第一尾气吸收瓶内纯净水的溶解与第二尾气吸收瓶内碱性溶液的中和反应消耗掉,并且在第二尾气吸收瓶中带出的碱性物质也会紧接着溶解在第三尾气吸收瓶的纯净水中,从而实现了对现有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在清洗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尾气的有效吸收。本实用新型对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安全和保护环境卫生具有有效作用,并且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加热装置,2-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酸缸,3-第一尾气吸收瓶,4-第二尾气吸收瓶,5-第三尾气吸收瓶,6-真空栗,7-第四管道,8-第三管道,9-第二管道,10-第一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5]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加热装置I和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酸缸2,还包括第一尾气吸收瓶3、第二尾气吸收瓶4、第三尾气吸收瓶5和真空栗6,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3和第三尾气吸收瓶5分别为装有少于各自容积的纯净水的密闭瓶子,所述第二尾气吸收瓶4为装有少于其容积的碱性溶液的密闭瓶子。
[0016]所述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酸缸2和第一尾气吸收瓶3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一管道10,所述第一管道10的插于酸缸2内的一端位于酸缸2内液体的液位面以上,而其插于第一尾气吸收瓶3内的一端浸没于第一尾气吸收瓶3内的纯净水中。
[0017]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3和第二尾气吸收瓶4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二管道9,所述第二管道9的插于第一尾气吸收瓶3内的一端位于第一尾气吸收瓶3内纯净水的液位面以上,而其插于第二尾气吸收瓶4内的一端浸没于第二尾气吸收瓶4内的碱性溶液中。
[0018]所述第二尾气吸收瓶4和第三尾气吸收瓶5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三管道8,所述第三管道8的插于第二尾气吸收瓶4内的一端位于第二尾气吸收瓶4内碱性溶液的液位面以上,而其插于第三尾气吸收瓶5内的一端浸没于第三尾气吸收瓶5内的纯净水中。
[0019]所述第三尾气吸收瓶5和真空栗6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四管道7,所述第四管道7的插于第三尾气吸收瓶5内的一端位于第三尾气吸收瓶5内纯净水的液位面以上,而其另一端是和真空栗6的进气口连通。
[0020]具体地,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3、第二尾气吸收瓶4、第三尾气吸收瓶5以及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9、第三管道8、第四管道7的材质皆为耐酸碱腐蚀物质。优选地,第一尾气吸收瓶3、第二尾气吸收瓶4和第三尾气吸收瓶5中所装有的液体的体积为各吸收瓶的容积的二分之一,这样设计是既考虑了所述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中尾气的流通量,又考虑了各尾气吸收瓶中的用于溶解尾气的液体容积。
[0021]所述真空栗6用来抽取空气产生负压,从而使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酸缸2内产生的酸性尾气依次通过所述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中的各装置。首先,尾气通过第一管道10进入第一尾气吸收瓶3并与其中的纯净水充分混合,使尾气中的部分酸性物质溶解在纯净水中。然后,剩余尾体通过第二管道9进入第二尾气吸收瓶4并与其中的碱性溶液充分混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尾气中剩余的酸性物质。紧接着,剩余尾气通过第三管道8进入第三尾气吸收瓶5并与其中的纯净水充分混合,使得从第二尾气吸收瓶4中带出的碱性物质充分溶解在纯净水中。最后,干净的尾气通过第四管道7进入真空栗6并最终排出。
[002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有效吸收现有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在清洗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尾气,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环境卫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002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加热装置(1)、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酸缸(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尾气吸收瓶(3)、第二尾气吸收瓶(4)、第三尾气吸收瓶(5)和真空栗(6),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3)和第三尾气吸收瓶(5)分别为装有少于各自容积含量的纯净水的密闭瓶子,所述第二尾气吸收瓶(4)为装有少于其容积含量的碱性溶液的密闭瓶子; 所述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酸缸(2)和第一尾气吸收瓶(3)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一管道(10),所述第一管道(10)的插于酸缸(2)内的一端位于酸缸(2)内液体的液位面以上,而其插于第一尾气吸收瓶(3)内的一端浸没于第一尾气吸收瓶(3)内的纯净水中; 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3)和第二尾气吸收瓶(4)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二管道(9),所述第二管道(9)的插于第一尾气吸收瓶(3)内的一端位于第一尾气吸收瓶(3)内纯净水的液位面以上,而其插于第二尾气吸收瓶(4)内的一端浸没于第二尾气吸收瓶(4)内的碱性溶液中; 所述第二尾气吸收瓶(4)和第三尾气吸收瓶(5)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三管道(8),所述第三管道(8)的插于第二尾气吸收瓶(4)内的一端位于第二尾气吸收瓶(4)内碱性溶液的液位面以上,而其插于第三尾气吸收瓶(5)内的一端浸没于第三尾气吸收瓶(5)内的纯净水中; 所述第三尾气吸收瓶(5)和真空栗(6)之间设有起连通作用的第四管道(7),所述第四管道(7)的插于第三尾气吸收瓶(5)内的一端位于第三尾气吸收瓶(5)内纯净水的液位面以上,而其另一端是和真空栗(6)的进气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气吸收瓶(3)、第二尾气吸收瓶(4)、第三尾气吸收瓶(5)以及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9)、第三管道(8)、第四管道(7)的材质皆为耐酸碱腐蚀物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酸蒸清洗系统的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尾气吸收瓶(3)、第二尾气吸收瓶(4)和第三尾气吸收瓶(5)中所装有的液体的体积为各吸收瓶的容积的二分之一。
【文档编号】B01D53/78GK205435439SQ20162015758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日
【发明人】王长领
【申请人】天津语瓶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