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526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圆筒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筛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ー种圆筒筛。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圆筒筛均是采用钢板卷制成圆筒,然后在钢板上置筛孔,选矿厂常用的溢流型球磨机的圆筒筛是在圆筒钢板上气割需要的筛孔而制作成的圆筒筛。该方式制作的圆筒筛加工过程复杂、耗用时间长、加工成本高,筛孔由于用气割导致筛孔不规则,孔边缘有棱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过流介质堵塞、结垢、磨损,圆筒筛使用寿命缩短。当其筛孔被矿渣堵塞严重时就需要经常停机来清理圆筒筛,大大増加了停机次数和停机时间,因而使得圆筒筛处理能力和球磨机处理能力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圆筒筛是由整块钢板卷制而成,当其某一部分磨损严重时难以实现对磨损部位进行局部修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结构简单、实用、有效的ー种圆筒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达到延长筛孔堵塞、结垢、磨损的时间,大幅度减少由圆筒筛引起的球磨机故障停机次数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圆筒筛,包括筋板、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为环形均匀布置,筋板上均匀焊接有卷形圆钢,筋板与圆钢形成圆筒,两相邻圆钢之间形成环形的条形筛孔,筋板上还焊接有螺旋,筋板两端焊接有法兰。本实用新型的圆筒筛采用煨弯后的圆钢均匀焊接在环形布置的筋板上,筋板两端再焊接法兰,筋板与圆钢形成圆筒,圆筒内部筋板上再焊接有螺旋,焊接固定的圆钢按设计的筛孔尺寸形成环形的条形筛孔,这样便制作成本实用新型的圆筒筛。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的圆筒筛工作原理相同,即工作部分为圆筒,整个筛子绕筒体轴线回转,物料从圆筒的一端给入,细级别物料从筒体面的筛孔通过,粗粒物料从圆筒的另一端排出。圆筒筛的转速很低、工作平稳、动カ平衡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降低圆筒筛制作成本;2、增加圆筒筛处理能力;3、延长圆筒筛使用寿命;4、減少球磨机停机时间,有效提高球磨机的生产能力。本实用新型ー种圆筒筛,通过实际使用证明,达到了预定目的,适用于选矿厂、电厂、水泥厂等企业,尤其适用于溢流型球磨机的用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图中I为筋板,2为螺旋,3为法兰,4为圆钢。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描述:实施例:附图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所示,ー种圆筒筛,包括筋板1、法兰3,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I为环形均匀布置,筋板I上均匀焊接有卷形圆钢4,筋板I与圆钢4形成圆筒,两相邻圆钢4之间形成环形的条形筛孔,筋板I上还焊接有螺旋2,筋板I两端焊接有法兰3。某磷矿选矿厂选用本实用新型作溢流型球磨机圆筒筛,如图所示用于支撑圆筒筛的筋板I共六块,沿圆周均匀分布。用煨弯后的圆钢4均匀焊接在环形布置的筋板I上,两端再焊接与球磨机连接的法兰3,两端法兰3形状尺寸完全相同,内部焊还接有螺旋2,螺旋2又称导流板,由圆钢4及筋板I构成筒体和筛孔,细级别物料从筒体内圆钢4形成的筛孔通过,粗粒物料从圆筒的另一端排出。本实用新型制作过程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时可随时用圆钢替换修补圆筒筛磨损严重处的破损圆钢,因而能使其使用寿命实现最大化;由于筛孔尺寸均匀、形状均倒圆角,从而使得过流介质分离效果极好,大大提高了圆筒筛处理能力,延长了筛孔堵塞、结垢和磨损的时间,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停机检修次数和时间。使用该圆筒筛装置后,大幅度減少了单台球磨机故障停机次数,经实际使用计算,相对于原先使用的圆筒筛,本实用新型圆筒筛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2个月,制作成本減少5000元/件,单台球磨机毎月故障停机时间减少了约6小时,单台球磨机毎月的处理能力均増加100T/h,同时,由于分离效果好,筛下介质和筛上介质粒度均匀。
权利要求1.ー种圆筒筛,包括筋板(I)、法兰(3),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I)为环形均匀布置,筋板(I)上均匀焊接有卷形圆钢(4),筋板(I)与圆钢(4)形成圆筒,两相邻圆钢(4)之间形成环形的条形筛孔,筋板(I)上还焊接有螺旋(2),筋板(I)两端焊接有法兰(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筛分领域,一种圆筒筛,包括筋板、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为环形均匀布置,筋板上均匀焊接有卷形圆钢,筋板与圆钢形成圆筒,两相邻圆钢之间形成环形的条形筛孔,筋板上还焊接有螺旋,筋板两端焊接有法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降低圆筒筛制作成本;2、增加圆筒筛处理能力;3、延长圆筒筛使用寿命;4、减少球磨机停机时间,有效提高球磨机的生产能力。本实用新型一种圆筒筛,通过实际使用证明,达到了预定目的,适用于选矿厂、电厂、水泥厂等企业,尤其适用于溢流型球磨机的用户。
文档编号B07B1/22GK202943019SQ20122063419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丁捷, 杨希文, 龙伟, 陈洪, 宋友龙 申请人: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