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8319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稻谷加工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



背景技术:

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是稻谷碾米成套设备中的主导产品,现有的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的结构如附图图1所示,主要包括机座1,机座1上设有偏心传动部件2及关于偏心传动部件2对称设置的两组筛体机构,每组筛体机构包括筛体(图未示)及用于支承筛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支承在机座1上,筛体在偏心传动部件2的驱动下做横向返复运动。各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摇架支承座3、摇架4、筛体横向倾角调节组件5、四根支承杆6、八个带凹槽的支座7、八个带凸轴的支耳8,其中,四个支座7固定在摇架4上,四根支承杆6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固定一个支耳8和支座7,其余四个支耳8固定在筛体的下表面上,固定在筛体下表面上的支耳8浮动支承在支承杆6顶端的支座7的凹槽内,固定在支承杆6下端的支耳8浮动支承在固定于摇架4上的支座7的凹槽内。

工作时,从前道砻谷工序加工出来的谷糙混合物进入两个筛体内,利用稻谷粒与糙米粒在比重、颗粒大小、表面摩擦系数等物理特性的差异,谷糙混合物在双向倾斜的筛板表面做横向往复运动,产生自动分级,即稻谷“上浮”,糙米“下沉”,又借双向倾斜的筛板工作面的推动和运送作用,糙米向上和向前移动,从筛板表面的上端出口排出,进入后路的碾米机碾米,稻谷向下和向前移动,从筛板下端出口排出,返回砻谷机再次砻谷脱壳,混合物从筛板中部排出,返回筛板循环分选,从而实现谷糙的分离。

现有的支撑结构零件数量多、支座7和支耳8的加工难度大、零件加工和装配累计误差大、维修更换难度大,这些导致八组支座7和支耳8同时接触支承的比例低,且八组支座7和支耳8中成对的受力大小也不一致,增加运动的电耗;由于八个支耳8的凸轴分上下两级,浮动支承在八个支座7的凹槽内,从而支撑结构除了正常的摆动外,还额外多出了有害的轴向移动和向上跳动,导致两个筛体运行轨迹不一致、不同步,进而降低谷糙分选的精度和产量,增加回砻谷含糙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以解决现有的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由于两侧筛体运行轨迹不一致、不同步使谷糙分选的精度和产量低、回砻谷含糙率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于地面的机座,机座上设有两套用于分离稻谷粒和糙米粒的分离筛机构及用于驱动两套分离筛机构同步运转的驱动机构,两套分离筛机构关于驱动机构对称设置;每套分离筛机构包括:筛体、用于支承筛体的支承构件及用于调节筛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的倾角调节构件;支承构件包括上下依次平行设置且呈四边形的上四边体和下四边体,上四边体的顶角和下四边体上对应的顶角处设有用于连接上四边体和下四边体、且使上四边体在外力带动下相对下四边体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的支承连块;下四边体的一端与机座相连,其另一端连接有倾角调节构件,倾角调节构件与机座相连;筛体固定设置于上四边体上且与驱动机构相连,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下四边体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

进一步地,上四边体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根上支承轴,两根上支承轴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两根上连接杆,两根上连接杆相对平行设置且各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根上支承轴的外圆上;下四边体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根下支承轴,两根下支承轴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两根下连接杆,两根下连接杆相对平行设置且各下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根下支承轴的外圆上;支承连块上设有用于分别安装上支承轴和下支承轴的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上支承轴和下支承轴分别对应安装于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中,且上支承轴和上安装孔之间设有用于支承上支承轴的上支承轴承,下支承轴和下安装孔之间设有用于支承下支承轴的下支承轴承。

进一步地,上支承轴两端的外圆上各装设有用于支承固定筛体的上支承座,筛体固定设置于上支承座上;一根下支承轴两端的外圆上各装设有用于与机座相连的下支承座,下四方体的一端通过下支承座与机座固定连接;另一根下支承轴的外圆上装设倾角调节构件。

进一步地,上支承轴和下支承轴结构相同,均为直径由端部至中间逐段变大的阶梯轴,且均包括由端部至中间依次设置且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及第四段;支承连块同时装设于上支承轴的第一段和下支承轴的第一段上;上支承轴承、上支承座及上连接杆分别依次装设于上支承轴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上;一根下支承轴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上依次分别装设下支承轴承、下支承座及下连接杆,另一根下支承轴的第一段、第三段上依次分别装设有下支承轴承、下连接杆。

进一步地,上支承轴的两端各设有用于对上支承轴承的外侧进行密封的上支承外盖,上支承外盖与支承连块固定连接;上支承轴的第二段的外圆上还设有用于对上支承轴承的内侧进行密封的上支承内盖,上支承内盖与支承连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下支承轴的两端各设有用于对下支承轴承的外侧进行密封的下支承外盖,下支承外盖与支承连块固定连接;下支承轴的第二段的外圆上还设有用于对下支承轴承的内侧进行密封的下支承内盖,下支承内盖与支承连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支承轴第一段的外圆上还设有用于对上支承轴承进行限位的上限位螺母,上限位螺母与上支承轴的第一段螺纹连接,上支承轴承的两侧分别抵靠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处的阶梯及上限位螺母;下支承轴第一段的外圆上还设有用于对下支承轴承进行限位的下限位螺母,下限位螺母与下支承轴的第一段螺纹连接,下支承轴承的两侧分别抵靠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处的阶梯及下限位螺母。

进一步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结构相同,上连接杆包括分别装设于两根上支承轴上的两个连接柄,两个连接柄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长连杆,长连杆为中空结构,其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倾角调节构件包括与下支承轴平行设置的调节轴,调节轴的两端各装设有用于与机座相连的滑动轴承座;调节轴的两端还各装设有连接下支承轴的调节块,调节块同时装设于下支承轴和调节轴上;调节轴的两端还各装设有偏心的偏心套,偏心套位于调节块与调节轴之间且与调节块相连,以当调节轴偏转角度时带动偏心套偏转,进而带动调节块偏转,最终使下支承轴偏转和移动以调节筛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

进一步地,调节轴的两端还各装设有偏心的偏心压板,偏心压板设置于偏心套和滑动轴承座之间且与偏心套固定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中,用于支承筛体的支承构件包括上下依次平行设置且呈四边形的上四边体和下四边体,上四边体的顶角和下四边体上对应的顶角处设有用于连接上四边体和下四边体、且使上四边体在外力带动下相对下四边体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的支承连块,当筛体固定于上四边体上且与驱动机构相连时,筛体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将相对下四边体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上四边体、下四边体及多块支承连块构成双四边形联动体结构,由于双四边形联动体结构只能摆动,无轴向移动、无上下跳动,从而使得筛体只能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正好满足筛体的运动需求,从而两个筛体运行轨迹相同且同步,进而提高谷糙分选的精度和产量,降低回砻谷含糙率;另外,双四边形联动体结构支承相比现有的浮动支承,其运转精度高、轨迹稳定可靠,不仅可降低运动电耗,同时进一步提高两侧筛体运行的同步性和稳定性,使得两侧筛体分选的工艺效果好、产量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分离筛机构去除筛体后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支承连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调节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上连接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偏心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机座;2、偏心传动部件;3、摇架支承座;4、摇架;5、筛体横向倾角调节组件;6、支承杆;7、支座;8、支耳;10、机座;20、偏心驱动机构;30、筛体;40、支承构件;41、上四边体;411、上支承轴;412、上连接杆;4121、连接柄;4122、长连杆;413、上支承轴承;414、上支承座;415、上支承外盖;416、上支承内盖;417、上限位螺母;42、下四边体;421、下支承轴;422、下连接杆;423、下支承轴承;424、下支承座;425、下支承外盖;426、下支承内盖;427、下限位螺母;43、支承连块;431、上安装孔;432、下安装孔;50、倾角调节构件;51、调节轴;52、滑动轴承座;53、调节块;54、偏心套;55、偏心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2至图4,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包括:支承于地面的机座10,机座10上设有两套用于分离稻谷粒和糙米粒的分离筛机构及用于驱动两套分离筛机构同步运转的偏心驱动机构20,两套分离筛机构关于偏心驱动机构20对称设置,每套分离筛机构包括:筛体30、用于支承筛体30的支承构件40及用于调节筛体30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的倾角调节构件50,支承构件40包括上下依次平行设置且呈四边形的上四边体41和下四边体42,上四边体41的顶角和下四边体42上对应的顶角处设有用于连接上四边体41和下四边体42、且使上四边体41在外力带动下相对下四边体42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的支承连块43;下四边体42的一端与机座10相连,其另一端连接有倾角调节构件50,倾角调节构件50与机座10相连,筛体30固定设置于上四边体41上且与偏心驱动机构20相连,以在偏心驱动机构20的驱动下相对下四边体42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本发明的双体重力谷糙分离机中,用于支承筛体30的支承构件40包括上下依次平行设置且呈四边形的上四边体41和下四边体42,上四边体41的顶角和下四边体42上对应的顶角处设有用于连接上四边体41和下四边体42、且使上四边体41在外力带动下相对下四边体42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的支承连块43,当筛体30固定于上四边体41上且与偏心驱动机构20相连时,筛体30在偏心驱动机构20的驱动下将相对下四边体42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上四边体41、下四边体42及多块支承连块43构成双四边形联动体结构,由于双四边形联动体结构只能摆动,无轴向移动、无上下跳动,从而使得筛体30只能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正好满足筛体30的运动需求,从而两个筛体30运行轨迹相同且同步,进而提高谷糙分选的精度和产量,降低回砻谷含糙率;另外,双四边形联动体结构支承相比现有的浮动支承,其运转精度高、轨迹稳定可靠,不仅可降低运动电耗,同时进一步提高两侧筛体30运行的同步性和稳定性,使得两侧筛体30分选的工艺效果好、产量高。

本发明中,偏心驱动机构20为现有技术,用于驱动筛体30往复摆动。

具体地,参照图3、图5至图7,上四边体41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根上支承轴411,两根上支承轴411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两根上连接杆412,两根上连接杆412相对平行设置且各上连接杆41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根上支承轴411的外圆上。下四边体42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根下支承轴421,两根下支承轴421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两根下连接杆422,两根下连接杆422相对平行设置且各下连接杆42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根下支承轴421的外圆上。支承连块43上设有用于分别安装上支承轴411的上安装孔431及用于安装下支承轴421的下安装孔432,上支承轴411和下支承轴421分别对应安装于上安装孔431和下安装孔432中,且上支承轴411和上安装孔431之间设有用于支承上支承轴411的上支承轴承413,下支承轴421和下安装孔432之间设有用于支承下支承轴421的下支承轴承423。

本发明的支承构件40中,上支承轴411、上连接杆412、下支承轴421、下连接杆422及支承连块43均可适用机床精密加工,装配和维修过程有很好的互换性。进一步地,原有的带凸轴的支耳8与带凹槽的支座7属易损件,使用寿命约在2-3年,超过使用寿命后会严重影响其工艺效果,而且更换时装配调节难度大,需要生产厂家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去用户处进行更换,改进后的支承构件40中,承载和摆动用的是标准的轴承,使用寿命约4-5年,从而可大大降低使用成本,而且轴承为标准件,通用性好,更换时技术要求低,用户可自己完成更换。

进一步地,参照图5,上支承轴411两端的外圆上各装设有用于支承固定筛体30的上支承座414,筛体30固定设置于上支承座414上。其中一根下支承轴421两端的外圆上各装设有用于与机座10相连的下支承座424,下四方体的一端通过下支承座424与机座10固定连接。另一根下支承轴421的外圆上装设有倾角调节构件50。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上支承轴411和下支承轴421结构相同,均为直径由端部至中间逐段变大的阶梯轴,且均包括由端部至中间依次设置且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及第四段。支承连块43同时装设于上支承轴411的第一段和下支承轴421的第一段上。上支承轴承413装设于上支承轴411的第一段上,上支承座414装设于上支承轴411的第二段上,上连接杆412装设于上支承轴411的第三段上。其中一根下支承轴421的第一段上装设有下支承轴承423,第二段上装设有下支承座424,第三段上装设有下连接杆422,另一根下支承轴421的第一段上装设有下支承轴承423,第三段上装设有下连接杆422。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5,上支承轴411的两端各设有用于对上支承轴承413的外侧进行密封的上支承外盖415,上支承外盖415与支承连块43固定连接。上支承轴411的第二段的外圆上还设有用于对上支承轴承413的内侧进行密封的上支承内盖416,上支承内盖416与支承连块43固定连接。同样的,下支承轴421的两端各设有用于对下支承轴承423的外侧进行密封的下支承外盖425,下支承外盖425与支承连块43固定连接。下支承轴421的第二段的外圆上还设有用于对下支承轴承423的内侧进行密封的下支承内盖426,下支承内盖426与支承连块43固定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5,上支承轴411第一段的外圆上还设有用于对上支承轴承413进行限位的上限位螺母417,上限位螺母417与上支承轴411的第一段螺纹连接,上支承轴承413的两侧分别抵靠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处的阶梯及上限位螺母417。同样的,下支承轴421第一段的外圆上还设有用于对下支承轴承423进行限位的下限位螺母427,下限位螺母427与下支承轴421的第一段螺纹连接,下支承轴承423的两侧分别抵靠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处的阶梯及下限位螺母427。

可选地,参照图5和图10,上连接杆412和下连接杆422结构相同,上连接杆412包括分别装设于两根上支承轴411上的两个连接柄4121,两个连接柄4121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长连杆4122,长连杆4122为中空结构,其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柄4121固定连接。同样的,下连接杆422包括分别装设于两根下支承轴421上的两个连接柄4121,两个连接柄4121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长连杆4122,长连杆4122为中空结构,其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柄4121固定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5,倾角调节构件50包括与下支承轴421平行设置的调节轴51,调节轴51的两端各装设有用于与机座10相连的滑动轴承座52。调节轴51的两端还各装设有用于连接下支承轴421和调节轴51的调节块53,调节块53同时装设于下支承轴421和调节轴51上。参照图8和图9,调节块53上加工有用于安装下支承轴421的第一安装孔及用于安装调节轴51的第二安装孔,下支承轴421固定装设于第一安装孔中,调节轴51固定装设于第二安装孔中。再参照图11和图12,调节轴51的两端还各装设有偏心的偏心套54,偏心套54位于调节块53与调节轴51之间且与调节块53相连,以当调节轴51偏转角度时带动偏心套54偏转,进而带动调节块53偏转,最终使下支承轴421偏转以调节筛体30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由于调节块53同时装设于下支承轴421和调节轴51上,且偏心套54固定装设于调节轴51上且与调节块53相连,故当调节轴51绕自身轴线偏转角度时,偏心套54将以调节轴51的轴线为偏转轴偏转同一角度,进而带动调节块53以调节轴51的轴线为偏转轴偏转同一角度,从而使下支承轴421摆动和移动,最终调节筛体30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

优选地,参照图5,调节轴51的两端还各装设有偏心的偏心压板55,偏心压板55设置于偏心套54和滑动轴承座52之间且与偏心套54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