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气速电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9474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超高气速电除雾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除雾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气速电除雾器,用于处理气体中酸雾、微细液体、固体离子。



背景技术:

电除雾(尘)器主要有阴极、阳极、上气室和下气室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含有雾(尘)的气体进入电场后,阴极通入高压电产生电晕现象,使气体电离,雾(尘)荷电并在电场的左右下移动到阳极汇集,在重力作用上向下滑落并排出,达到净化气体的作用。

国内外传统的电除雾器(下称传统型)空塔气速在0.8-1.2m/s,如果操作气速大于1.2m/s,则极线容易摆动,导致电压电流出现波动,影响除尘除雾效果。目前,一些厂家对电除雾进行了技术改进(下称改进型):一是在气体进口总管或下气室增设了气体旋流装置,以保证气体在径向均匀分布到每一根极管中(取名叫旋流电除雾),但此种旋流装置无法保证气体在极管中产生旋流;二是设置重锤张紧+整体阴极线固定框架,减小极线摆动幅度,这样改进以后操作气速达到3.2m/s,如果再提高气速,除雾效果则大大降低,这是因为气速过高,粒子荷电以及粒子通过两极间所需要的时间比气体通过整个管长所需时间要长,悬浮粒子被逃脱,除雾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简单的超高气速电除雾器,该装置处理高气速气体效率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超高气速电除雾器,包括阴极、阳极、上气室和下气室,阳极的每根阳极管入口均设置有旋流装置,阴极带有螺旋导流片。

旋流装置为旋流板、切线式入口或蜗壳式入口。

阴极由阴极中心轴和螺旋导流片组成,螺旋导流片沿阴极中心轴轴向设置在阴极中心轴外表面。

螺旋导流片的螺旋外圈设锯齿或芒刺。

旋流装置采用PVC、FRP或耐腐蚀金属材料,阴极中心轴为不锈钢、钛(等耐腐蚀)金属管或金属棒,螺旋导流片为不锈钢、钛(等耐腐蚀)金属板。

阳极管直径为250-2000mm,阴极中心轴直径为20-500mm,螺旋导流片直径为100-1800mm,螺旋导流片螺距为50-200mm,锯齿或芒刺间距50-200mm。

电除雾器用阴极,其特征在于由阴极中心轴和螺旋导流片组成,螺旋导流片沿阴极中心轴轴向设置在阴极中心轴外表面。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发明人设计制作了一种超高气速电除雾器,包括阴极、阳极、上气室和下气室,阳极的每根阳极管入口均设置有旋流装置,阴极带有螺旋导流片。由于每根阳极管都能形成旋流,气体在每一根阳极管内都高速螺旋上升,产生极大的离心力,加快了荷电粒子到达沉淀极的速度,甚至部分离子在荷电前就被离心力甩到沉淀极,达到高气速下高除雾效率的目的;而采用带有螺旋导流片的阴极,取消目前的极线+重锤+整体阴极线固定框架,依靠导流阴极自身的强度了解决极线摆动的问题。研究表明,本实用新型超高气速电除雾器空塔气速可提高至10m/s,大大节省了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解决了现有电除雾器处理高气速气体效率极低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高气速电除雾器中阳极管和阴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高气速电除雾器中阳极管和阴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超高气速电除雾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气室,2下气室,3阳极管,4旋流板,5切线式入口,6阴极中心轴,7,8螺旋导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高气速电除雾器,包括阴极、阳极、上气室和下气室。其中,阳极的每根阳极管(直径250-2000mm)入口均设置有旋流装置,旋流装置为旋流板(图1)、切线式入口(图2)或蜗壳式入口等方式,旋流装置采用PVC、FRP或耐腐蚀金属材料。阴极由阴极中心轴(直径20-500mm)和螺旋导流片(直径100-1800mm,螺距50-200mm)组成,螺旋导流片沿阴极中心轴轴向设置在阴极中心轴外表面,螺旋导流片的螺旋外圈设锯齿或芒刺(间距50-200mm)。阴极中心轴为不锈钢、钛等耐腐蚀金属管或金属棒,螺旋导流片为不锈钢、钛等耐腐蚀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气体下进上出式或气体上进下出式,极管可垂直安装、水平安装或带倾斜角安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在不同气速下对前述传统型、改进型及本实用新型的电除雾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如表。

表1不同气速下除雾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